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当前海城市面源污染主要存在化肥农药不科学施用,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农村生活污水、垃圾严重污染,秸秆、农膜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污、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本文针对典型区域主要农村面源污染物质特征,分别以养殖清洁工程模式、乡村清洁工程模式和种植清洁工程模式三种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实践表明,这三种模式能有效防控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3.
张杨帆  陶春元  黄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37-17539
[目的]研究鄱阳湖滨湖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方法]在分析鄱阳湖水质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都昌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结果]鄱阳湖都昌段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都昌县珍珠产业和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水土流失加剧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引起的。在鄱阳湖流域环境现状与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外源污染负荷削减、河流湿地恢复和水生态系统构建等途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农村面源污染控制项目的初步实施,削减了示范区农业面源污染量,使出水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河流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了30%左右,从而削减了进入鄱阳湖的污染负荷。[结论]该研究为鄱阳湖滨湖带环境整治提供了技术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阿哈水库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小河区金竹镇为例,对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的基础数据调查和人工湿地水质检测,根据地形、种植作物品种、肥料施用状况、降雨特征等因素,对氮肥施用后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估算.结果显示:阿哈水库全流域化肥流失对水库N污染负荷的贡献率达 66%,是阿哈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氮污染源.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化学耗氧量(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可达67.6% 和 62.5%.根据调查结果,初步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不当,农业投入品废弃物不能按要求及时回收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排放等,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本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种类方式,提出了农业污染源防控措施,以期实现农业农村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林  余跑兰  赖发英  周利军  王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26-4128,4144
[目的]对廊道式人工湿地处理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依托国家新农村建设项目对江西赣南地区的新农村调查,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特征和处理要求进行总结,并设计利用一种改进性人工湿地——廊道式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并对其效果进行考察。[结果]该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试运行4个月后对COD、TP、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07%、73.25%、72.36%,连续6次采样分析其出水COD为20~35 mg/L、TP为0.60~1.19 mg/L、TN为6.88~11.21 mg/L,出水指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结论]廊道式人工湿地造价低廉,可通过低洼地改造实现,是处理农村分散污染源,控制流域面污染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廊道式人工湿地处理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依托国家新农村建设项目对江西赣南地区的新农村调查,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特征和处理要求进行总结,并设计利用一种改进性人工湿地--廊道式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并对其效果进行考察。[结果]该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试运行4个月后对COD、TP、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07%、73.25%、72.36%,连续6次采样分析其出水COD为20~35mg/L、TP为0.60~1.19mg/L、TN为6.88~11.21mg/L,出水指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结论]廊道式人工湿地造价低廉,可通过低洼地改造实现,是处理农村分散污染源,控制流域面污染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8.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污、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本文针对典型区域主要农村面源污染物质特征,从现代化农业道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药管理、发展病虫草鼠综合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对农村生活和"白色污染"治理等防治面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农村化肥农药施用、畜禽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以及农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农村农业废弃物的污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程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商丘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一)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目前,商丘市每667m2耕地化肥年施用量为75kg,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同时也远远超出发达国家15kg/667m2的安全上限。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污、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本文针对典型区域主要农村面源污染物质特征,从现代化农业道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药管理、发展病虫草鼠综合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对农村生活和"白色污染"治理等防治面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和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水稻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量。[方法]以模拟水稻机械插秧的方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增苗减肥技术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增加基本苗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化肥的用量完全可以建立高产的结构,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结论]该研究可为农业机械插秧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料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废水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众多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大大超过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的点源污染。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耗低、基建投资少、效果显著,被认为是控制农业面源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我国从“八五”首次引进人工湿地工程技术来处理农田径流废水开始,已在滇池、太湖、官厅水库等水域的面源污染控制及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采用人工湿地工程技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去污效果,为我国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一条极有参考价值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转移、化肥过度使用与面源污染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研究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当前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为例,基于2004—2013年中国31省的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考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劳动力非农转移促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更多的化肥,加重了中国化肥施用的面源污染;并且由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增加速度高于劳动力转移速度,未来劳动力转移会继续放大化肥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对化肥面源污染进行有效控制,除应用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政府的农业治污减排政策应适应农业劳动力日益稀缺的现实,以确保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14.
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冯庆  王晓燕  王连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81-11685
[目的]考察农村生活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排放特征。[方法]以密云水库为例,通过调查与监测的方法,探讨了密云水库流域部分村庄生活污染的产生与排放特征。[结果]农村生活污水年均排放量为21.59L,人均年排放量为0.29k。研究区农村用水浪费严重,垃圾收集处理率低,人粪尿虽大部分回收利用但流失量仍较高:生活污水污染物人均年排放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35、0.04和3.33kg;人粪尿污染物直接向环境中的人均年流失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为1.04、0.18和0.67kg;生活垃圾中污染物潜在人均年流失总氮和总磷分别为1.69和0.58kg。生活垃圾与人粪尿对环境有较大的潜在危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粪尿是农村生活污染的三大来源。  相似文献   

15.
3种挺水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较好的挺水植物。[方法]选用花叶芦竹(Arundo donax)、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3种挺水植物模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研究3种植物对氨氮(NH_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花叶芦竹、翠芦莉、水葱对水体中NH_4~+-N、TP、COD的去除效果明显,168 h后3种植物对NH_4~+-N的去除效率达到94.6%,而最低的COD的去除效率也达到89.8%。[结论]采用湿地植物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投资成本少、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式进行研究。[方法]以天津市典型的农业县宁河县为例,在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村非点源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宁河县的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式,并对其环境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不同的农村非点源来源,将宁河县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式分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生活3个污染防治模块。种植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块包括合理使用化学品、节水灌溉及秸秆资源多元化利用等内容;养殖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块从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的选址、饲养方式的选择、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防治对策;农村生活非点源污染防治模块则按地理位置将村落进行划分,分别按照小城镇建设和生态村建设的思路提出污染控制措施。各模块既相互联系又具有针对性,适合不同发展情况下的村落非点源污染防治。[结论]该研究为海河流域以及其他北方地区的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谭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77-82
[目的]明确环巢湖支流污染结构,探寻有效的治理方案。[方法]对环巢湖14个小流域污染源进行分类调查,估算其排放量和入河量,对巢湖流域污染负荷、污染结构、地区分布、污染源强进行分析。[结果]城镇生活废污水、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废水、城镇建成区地表径流对巢湖流域污染贡献比例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巢湖流域进一步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玫  陈志力  廖宝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41-13443,13504
[目的]研究秋茄等5种华南沿海常见湿地植物对人工含盐污水的生理响应,以期初步筛选可应用于华南沿海湿地修复的植物种类。[方法]在玻璃网室中盆栽拉关木等5种湿地植物幼苗,分别用1倍(NW)、5倍(FW)和10倍(TW)浓度的人工含盐污水进行定期浇灌。通过对受试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比较研究不同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生理适应能力。[结果]①秋茄和拉关木对水体污染物的耐受能力最强,在10倍浓度(盐度20‰)的污水中能正常生长;②芦苇和短叶茳芏的耐盐抗污染能力最低,仅能在1倍浓度污水(盐度10‰)中正常生长;③桐花树表现居中,适宜在1倍和5倍浓度污水中生长(盐度为10‰~20‰);④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5种植物的抗性进行综合评定,其抗性大小依次为秋茄拉关木桐花树芦苇短叶茳芏。[结论]秋茄和拉关木可作为华南沿海湿地修复的备选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