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产柿树林综合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成龄低产柿树林的综合管理试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柿树低产综合管理技术,可以增加柿树产量,提高果品质量,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该文简要介绍了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郓城县栽植柿树历史久远,所产柿饼被誉为“曹州耿饼”而驰名中外。但由于大多数柿树园管理粗放,结果晚,产量低。长期以来,一直不能走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近年来,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制定了一整套改造柿树低产园提高柿树座果率的技术措施,使柿树低产园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成龄低产柿综合开发技术从1992年开始,对1568棵成龄低产柿树通过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病虫防治等综合措施,历经4年时间,提高了果品产量和质量,取得较好经济效益。1主要技术措施1.1整修树盘,保持水土这是柿树丰产稳产的基础。根据立地条件,于...  相似文献   

4.
<正> 云南垦区至1982年末已种植橡胶86.55万亩,投产33.64万亩,年产干胶22,877吨,平均单株产量4.02公斤,亩产量66.59公斤。在投产面积中,包括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种植的未经选择的低产实生树和国内无性系芽接树约5万亩,以及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低产的现代无性系残缺胶园约3万亩,两项合计约8万亩,  相似文献   

5.
柿树在山西省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果实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是很受群众欢迎的大众化果品之一;与核桃、花椒、枣并列我省林副特产“四大宝”。但目前大部分产区经营管理粗放,果实品质不高,产量极不稳定,基本上处于半野生状态,形不成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柿树的产量和品质,达到稳产高产,使柿子真正成为广大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们于1991年开始在山西省黎城县,平顺县,潞城县进行了柿子低产林  相似文献   

6.
柿树是太行山区栽培的主要果树种类,它具有结果早、丰产稳产、适应性强、易栽培管理等特点,其果实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放深受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水果多样化的需求,柿果成为市场上较为畅销的果品之一。但是,由于山区较为偏僻,群众的商品生产意识淡薄,加之技术手段较落后,致使栽培柿树的效益没能得到应有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挖掘柿树的增产潜力,提高栽培效益,促进柿树生产的发展,对辉县市柿树低产低效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治理试验,总结出了提高柿树栽培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 柿树是我区主要经济树种之一,栽培历史已有三百余年,主要集中分布于罗田县和麻城市。我区柿树主要是零星栽植,成片栽植仅有209亩,据不完全统计,年产柿子170万斤。长期来,由于品种混杂,管理粗放,造成产量低、质量差,株产悬殊大。为了开发山区,摸清我区柿树品种资源,并对比研究各品种的优劣,找出适宜我区栽培的丰产品种,我们自1986年起,以罗田、麻城等主产区为重点。通过近两年的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我区柿树品种资源。为发展柿树生产及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柿树历来多零星栽植,在技术管理上比较落后。产量低,结果晚,不适应当前的发展。研究柿树密植集约化栽培早期高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85年在玲珑镇盛家村建柿树密植试验园20.5亩,1988年10月经验收鉴定,平均亩产1781.5公斤,最高株产23.75公斤,其中5亩高产片亩产1896.4公斤。为柿幼树密植早期高产开辟了途径。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试验园概况试验园属丘陵梯田,粘质土,活土层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我县东部、东南部丘陵岗地营造了刺槐、枫杨、侧柏用材林2万多亩.因立地条件和树种选择不当,目前林木普遍老化,表现为:树皮灰白,苔藓密布,侧枝丛生;主干干枯;地上不成林,地下根成网;春季一时青,夏季一片黄,是典型的低产林分(图1).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搞好低产林分的改造工作,1981年我们对立地条件较差,又具有代表性的踢球山林场低产林分改造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因地制宜的按照客观规律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踢球山林场于1959年建立,刺槐、枫杨、侧柏为主要造林树种,因老化,十几年来,已多次进行改造.现有林地面积6500亩,其中黑松3000亩、侧柏1900亩、白蜡233亩,尚待改造的刺槐、侧柏低产林  相似文献   

10.
柿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颍州区地处淮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于多种树木生长,柿树因其生态幅度广、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一年栽植、多年受益成为近年来农村低产林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树种。目前我区已发展柿树1000余亩,随着柿树面积的增加,病虫害也呈上升趋势,尤其以柿蒂虫、柿绵蚧危害严重,经调查2—3年生柿树虫株率30%左右,高的可达70%,存在大面积爆发蔓延的潜在危险。种植头1—2年内病害较轻,随着树龄增长,病害也从轻到重,要注意加强防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柿树,适应性及抗病虫能力强,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要求不严,pH值在5~8的山地、坡地、滩涂地均可栽植。柿树的寿命长,产量高,果实色泽鲜艳,味甘甜多汁,营养丰富。灵璧县地处安徽省淮北平原东部,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854.7mm,十分适宜栽培柿树。1998年栽植,3年生初果,8年生进入盛果期,亩产果品年均达1000kg;2003年在全镇推广,建柿树丰产林3000亩,定植后第三年初果,亩产果品平均达200kg。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1993年消灭了宜林荒山,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他们没有满足山上披绿,还要在绿中取财。全省及时掀起了开发丘岗山地、建设高效林业的热潮。一年多的时间,全省投劳上亿个,投入资金47617.1万元;开发丘岗山地面积680.39万亩,新造用材林166.14万亩,经济林245.2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85.67万亩,低产楠竹林90.02万亩、低产马尾松39.37万亩,低产杉木林53.99万亩;新办林产工业1753家,其中国有33家、集体526家、个体1194家。“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建市场,科技创高效”的格局渐露雏形。建设农业强省林业应该挑大梁去…  相似文献   

13.
万荣县是运城地区柿子生产区之一。柿树栽培历史悠久,大约有2000—3000年,至今孤山、桔王山周围和峨嵋台地柿树林立,郁郁葱葱。全县年产鲜柿2000—3000万斤,加工柿饼300—1000万斤,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大约120余万斤。高村乡冯村大队农户杨富来,有一株大柿树,树龄约300余年,树冠占地0.15亩,树高14米,最高年产2400余斤,收入150—200元,是我省罕见的“柿树王”。  相似文献   

14.
凌云县采取常规技术综合改造、嫁接换冠改造和老残林更新改造等技术措施,努力实施油茶眠产林改造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21018.5亩,占任务的100.09%。 凌云县有油茶林17.5万亩,是广西的油茶基地县之一。油茶在该县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993年,凌云县被列入全国油茶低产林改造第二期项目实施县,下达任务为21万亩(含第一期新增任务6000亩)。为此,该县成立了油茶低产林  相似文献   

15.
柿树适应强、能抗旱、耐瘠薄,而且生长较快,结果较早,寿命长,产量高,因此,是广大群众喜爱栽培的经济林树种。我县栽培柿树历史悠久,群众家房前屋后栽培多,零星分布极广。如三溪镇田旺冲有株栽培两百年以上的镜面柿树,高7m,胸径70cm以上,年产量400kg左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县成片栽培柿树较多,经粗略统计,全县栽培有2000余亩。庙首镇碧云村成片栽植400多亩,年产量2.5万kg。  相似文献   

16.
柿是我国栽培较广的经济林树种之一。过去多用稀植大冠栽培,管理不便,经营粗放,进入结果期较晚,经济效益较低。为了探讨柿树矮化密植、早果技术,我们于1982年春,在河北省易县西陵定植二年生君迁子苗1.07亩,共88株;株行距2m×4m。1983年春将其中一行嫁接柿树,共22株,其余三行1984年春全部嫁接。通过摘心、拉枝等夏季管理措施,实现了三年生砧木,当年嫁接、当年成花、第二年结果。初步看出柿树具有早成花、早结果的能力,以及实现矮化密植栽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毛竹是禾本科植物中最高大的树种之一,兴安县现有毛竹林38万亩。据98年初步调查,全县有58%近22万亩的低产林,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该县组织林业科技人员狠抓毛竹低产林培育改造,现就华江乡升坪村菜木塘自然村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示范点的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现有竹林资源410万亩,其中毛竹林达332万亩,占竹林总面积的81%,毛竹蓄积6亿根。按经营目的分,材用竹林300万亩,笋用竹林15万亩,笋材两用林30万亩,其它用途林65万亩。按经营水平分,一类竹林90万亩,二类竹林即一般经营的220万亩,三类竹林即粗放经营的100万亩。低产林所占比例较大,对这些毛竹低产林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对其进行抚育改造增收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祁门县有低产山坞田2.6万亩,是退耕还林主要造林基地之一.2002年首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坡耕地造林中大约有40%属低产山坞田.  相似文献   

20.
<正> 今年9月20至22日,林业部科技司在我省麻城市召开了“油茶大面积低产林改造及丰产技术推广项目验收及鉴定会”,与会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一致认为林业部1983~1984年两年下达给湖北省林科所、麻城市林业局的5000亩油茶低产林改造及丰产技术推广的任务,目标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