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副粘病毒病又名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鹅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度抗触性传染病,任何日龄鹅只均可感染,在临床上,以下痢,卧地不起,脾脏和胰腺肿大、并散布大小不一的坏死灶,以及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自1997年出现以来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成为继小鹅瘟之后危害养鹅业的又一主要病毒病。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江苏、浙江等地养鹅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其病原为副粘病毒。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具有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也是养鹅业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现对该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临床诊断及其防治进行综合阐述。1病原学该病病原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鹅副粘病毒。圆形有囊膜、大小不一,平均直径120nm。表面有纤突结构,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的抵抗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正>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ms,GPV)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1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小鹅瘟病毒性肠炎,鹅细小病毒病等。主要侵害4~20日龄小鹅,以渗出性肠炎、肝、肾、心等实质器官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方定一等  相似文献   

4.
鸽的禽Ⅰ型副粘病毒是适应了鸽体的禽Ⅰ型副粘病毒的变异株,属副粘病毒科的副粘病毒属,由于本病毒适应了鸽体,导致对鸽毒力加强,鸽感染本病后以腹泻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传播迅速。可引起严重感染并造成死亡,给养鸽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1,(9)
我国是世界上鹅出栏量最多的国家,占了世界养鹅量的约90%。虽然我国的养鹅容量大,但养殖模式粗放,多以散养为主,疫病防控举措远远落后于其养殖规模,造成鹅疫病多发、新发,给养鹅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疫病净化是种鹅疫病防控环节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国对发生了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禽霍乱、禽白痢与伤寒等疾病的鹅场要求实施净化措施。对这几种疾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变等一一阐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及净化策略对策,供广大种鹅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04年至今,江苏省涟水县的一些养鹅户饲养的发生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特征的传染病,造成一批肉鹅死亡,经临床诊断主要为鹅的副粘病毒病、小鹅瘟以及和其他一些细菌混合感染的疾病,给农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着养鹅业的健康发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5,(8)
沙门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家禽被沙门氏菌感染后,出现禽伤寒、禽副伤寒、鸡白痢等。我区历年来都有养鹅习惯"荣昌陆海空、畜牧猪鹅蜂",鹅源沙门氏杆菌病是危害我区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通过对鹅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危害及防制措施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了今后在养鹅业生产实践中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宝应县鲁垛镇陶林村3户养鹅专业户,共饲养太湖鹅1500只,于39日龄左右先后发生了以整个消化道粘膜结痂、溃疡、出血、坏死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鹅副粘病毒病,采用鹅副粘病毒疫苗紧急接种,效果显著.后经扬州大学对该病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小鹅瘟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雏鹅大批死亡,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展。小鹅瘟病,是由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出血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特点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并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经卵垂直传播。因此,要搞好小鹅瘟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确保养鹅业的健康发展。1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近年来,1月龄以上鹅发病的病例增多。病鹅、带病鹅群及隐性感染的成鹅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  相似文献   

10.
<正>鸽I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瘟、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发病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以病鸽出现拉稀、扭头为特征症状。1病原鸽I型副粘病毒(PPMV-1),为副粘病毒科成员,同鸡新城疫病毒同属于禽副粘病毒I型(PMV-1)。目前,鸽I型副粘病毒(PPMV-1)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种为对鸽致病而对鸡不致病的鸽强毒株、中强毒株或弱毒株,是引  相似文献   

11.
贺生中 《畜禽业》2001,(7):41-41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烈性传染病,此病仍是我国目前养鹅业中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养鹅业的快速发展,鹅副粘病毒病继小鹅瘟之后渐渐成为鹅群的第二大杀手,常致鹅大批发病与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6年9月,吉林省双辽市某新建的鹅场,2300多只70日龄以  相似文献   

13.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江苏、浙江等地养鹅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其病原为副粘病毒。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具有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也是养鹅业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现对该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临床诊断及其防治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6,(10)
正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临床上常见的有卵黄性腹膜炎、急性败血症、心包炎、脐炎、气囊炎、胚胎病及全眼球炎等类型。随着养鹅数量的增加,密度上的增大,本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同时,本病易与鹅的其它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给养鹅业带  相似文献   

15.
小鹅瘟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鹅瘟Goose parvovirusGP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的雏鹅,传播快、病死率高,是目前危害养鹅业发展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洪彬 《畜禽业》2007,(9):35-36
<正>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亚急性败血症,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本病传播快,病死率高,主要侵害出壳后4~20d的雏鹅。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强,成年鹅感染无症状,病毒可经卵传播。随着养鹅业的快速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7.
<正>鸡新城疫,俗称亚洲鸡瘟,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由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明确规定的A类疫病。除鸡以外,新城疫病毒可以感染火鸡、珍珠鸡、雉鸡、孔雀、鸭和鹅可带毒而不发病,人也可以感染,引起结膜炎。其特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结合近期肉鸽养殖最为常见的几种疫病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鸽I型副粘病毒病鸽I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瘟,又称为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汤春华 《畜禽业》2002,(1):49-49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种草养鹅以其周期短、生长快、成本低、效益高、饲养操作简单的优势,深受广大农户的青睐,近郊农民纷纷效仿种草养鹅,鹅源来自四面八方.今春以来,某地雏鹅出现了一种以拉白色稀粪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农民损失惨重.经诊断该病由鹅副粘病毒病引起,现将有关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10)
<正>1禽霍乱的基本概念及现状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等多种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出血性变化和肝脏多发性坏死为特征。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具有发病快、病死率高等特点。禽霍乱是多年来危害海门市养禽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该病也感染各种鸟类,多年来一直为国内外所重视,被列为重点防制的家禽疫病之一。在全国各地流行广泛而严重,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养禽户,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