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气肿疽梭菌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报道了在粤东地区某村散养牛只发生的一例牛气肿疽梭菌病的诊治,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学切片、细菌分离、病毒PCR检测和毒理学检测,确诊为牛气肿疽梭菌病。  相似文献   

2.
牛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龙胜镇某村2003年2月11日至28日发生了一起牛气肿疽疫情,有16头牛发病,死亡14头。经及时采取有效防制措施,疫情得以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牛气肿疽的流行最近几年在独山县稍有抬头的趋势。1979年冬,独山县三个区的34个大队发生牛气肿疽流行,到80年元月份,全县发病156头,死亡147头。现仅就麻尾区牛气肿疽流行病学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气肿疽又被称为黑腿病,其病原为气肿疽梭菌,是一种反刍动物较为常见的发病较急同时表现为败血性症状的传染病。气肿疽一旦发现,其病程并不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牛气肿疽流行及症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其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牛气肿疽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肿疽病又称为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也严重影响水牛、奶牛、牦牛、犏牛的生存环境和质量,再加上地理位置和条件的特殊性,牛气肿疽病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为山区散养牛养殖户带来危害和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从山区散养放牧牛气肿疽病的病因、症状及诊断方法介绍入手,重点阐述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急性败血性非接触性传染病,俗称黑腿病。2006年以来,乔音乡久隆村、板吉村、约里村3个村相继发生牛气肿疽病,为全面掌握我乡牛气肿疽病的流行情况和发病原因,彻底消灭该疫病,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作者对以上3个村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调查,制订出一套适合我乡牛气肿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到2008年底,该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情况和防治建议阐述如下,供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概况我区地处潮湿低洼的深山峡谷地带,牛气肿疽病屡见不鲜,已成为历史性的常在疫区。 1982年春末夏初,宝兴县大溪公社发生最急性牛气肿疽病。先后在全社的四个大队12个生产队流行,占全社27个生产队的44.4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县流行牛气肿疽病,已成为危害牛只的主要疫病之一。为搞好本病的防治工作,笔者深入调查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解放41年来,首次报导我县发生牛气肿疽病是在1954年9月。共有发病史八年,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9.
牛气肿疽又称“烂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反刍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在肌肉肥厚的组织部位发生气性、炎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易感动物为1~4岁的反刍动物,往往因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造成死亡.2013年9月,我县某存栏245头的养牛场,3头2岁左右的牛发病,其中1头死亡,经诊断为牛气肿疽,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牛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发生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肌肉丰满处出现气性肿胀,触诊有捻发音。本文以澜沧县南岭乡下南现村下新寨组饲养的本地黄牛突然发病,迅速死亡,5 d内有6户农户饲养的6头黄牛发病死亡为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观察黄牛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确诊为牛气肿疽传染病。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1.
牛气肿疽在我国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在个别省份仍有发生。贵州省独山县于1979年12月上旬,先后在上司、下司、麻尾三个区社的34个大队发生牛气肿疽的流行,截止1980年元月底,全县发病156头,死亡147头。现根据笔者在麻尾及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12.
肉牛气肿疽病是由于感染气肿疽梭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0.5~4岁牛的易感性较高,且肥壮牛的发病率要高于瘦弱牛。该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或者散发,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该病的病程持续时间短,病死率高。近年来,该病的发生范围扩大、数量增多,给养牛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现简单介绍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广大养牛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牛气肿疽病又称黑腿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夏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因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牛气肿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成年黄牛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特征是局部骨胳肌出现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及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出血性炎症,并有气体产生,触诊有捻发音。  相似文献   

15.
黄牛气肿疽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病程短。此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得到控制,但在某些边远山区仍有散在性发生。本文对陕西省周至县发生的一起黄牛气肿疽病的发病、诊断及防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感染牛后称牛气肿疽。出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肌肉丰满部位出现炎性气肿、触诊呈现捻发音和跛行等临床特征。该病在1876年被发现,目前,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所有养牛的国家具有发生。我国曾经出现过较大的流行,经气肿疽菌苗免疫接种后,该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个别地区仍有本病发生的报道。该病一旦流行将会给牛生产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笔者通过对  相似文献   

17.
正引发牛水肿症状的疫病有很多,笔者现将常见的引起水肿症状的疫病作以简单鉴别,供临床诊断、检疫等方面的参考。1疫病种类引发牛水肿症状的疫病主要有牛恶性水肿、牛气肿疽、牛炭疽、牛巴氏杆菌病。牛恶性水肿主要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一般以散发形式出现。牛气肿疽,又称鸣疽,俗名黑腿病,由气肿疽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土壤源传染病之一。牛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  相似文献   

18.
<正>牛气肿疽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黄牛、水牛、牦牛均可感染,临床上黄牛易感性最高。本病呈地方流行,有一定季节性,夏季放牧容易发病。现将西布河乡石格拉村委会干海子村小组发生的一起牛气肿疽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3年6月8日,接到畜主刘某报告:本村共有牛养殖户9户,牛存栏92头,6月2日早晨放牧时发现所饲养的1头黄牛死于圈内,尸体膨胀,以为牛因  相似文献   

19.
自1989年10月以来,牛气肿疽在我县呈地方性流行,至1992年6月止有9个乡56个村和一个国营牧场,发病牛1240头,死亡1120头,直接经济损失达31万多元(每头按280元计算)。牛气肿疽的发生,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乃对该病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牛气肿疽病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股、臀、腰、胸部等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并有酸臭气体产生。严重者常伴有驻行。本病常发地区6个月龄至3岁牛容易感染,但幼犊或其他年龄的牛也有发病,肥壮牛比瘦牛更易患病。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性,有一定季节性,春、夏季放牧,尤其在炎热干旱时,容易发生,而严冬则少见,最近笔者遇到一起黄肉牛气肿疽病的病历,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