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安徽淮北番茄曲叶病的病原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手段鉴定了安徽淮北番茄曲叶病的病原.从安徽淮北番茄温室采集番茄叶片样本,用CTAB法从番茄叶片中提取总DNA.利用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从大部分样本中扩增出双生病毒500 bp特异性条带.将扩增片段克隆并测序,该片段序列全长541 bp,与我国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各个分离物序列相似性均很高,达到95.9%~99.4%,可以初步明确侵染安徽淮北番茄的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安徽淮北TYLCV 500 bp片段序列与山东TYLCV相似性最高,达99.4%,而且从构建的系统关系树也可以看出,安徽淮北TYLCV与山东TYLCV的亲缘关系最近,推测安徽淮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可能来源于山东.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春季在山东泰安保护地采集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症状的样品(SDTA),利用双生病毒的通用引物及DNA-A基因的全长引物对样品进行扩增并测序,得到共2 781 bp的核苷酸序列。序列比对发现,该样品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安徽分离物(FN650807)同源性最高为99.6%,系统进化树表明,该样品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以色列株系。  相似文献   

3.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是一种严重威胁番茄农业生产的病害,该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引发,通常感病的番茄植株表现为顶部叶片皱缩、黄化、卷曲,严重的植株矮化、停止生长等[1-2]。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双生病毒,在植物病毒中是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Single  相似文献   

4.
四川番茄黄化曲叶病病原分子鉴定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引起四川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的病原。【方法】对采自四川攀枝花市田间表现矮化、黄化和曲叶症状的番茄植株SC64-67,通过PCR、克隆及测序等技术获得病毒及卫星DNA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变异分析。【结果】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PA/PB从4个样品中均扩增得到约500 bp的片段,随机选择SC65进行DNA-A全基因组扩增和序列测定,该DNA分子全长为2 732 nts,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与已报道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 TYLCCNV)来自云南元谋的菜豆分离物(TYLCCNV-Bean-YM)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6.0%。检测发现,所有分离物均伴随有卫星DNAβ分子。全序列测定表明SC65 DNAβ全长1 338 nts,与分离自云南楚雄番茄上的TYLCCNV-Y25伴随的卫星DNAβ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7.5%。【结论】研究表明四川番茄黄化曲叶病样品均受到TYLCCNV/DNAβ病害复合体的侵染,但其病毒DNA-A和卫星DNAβ分子来源于TYLCCNV的不同分离物。  相似文献   

5.
从河南省长葛市的番茄病株上分离到4份病毒分离物HNCG1、HNCG2、HNCG3和HNCG4,为明确病原类型及其亲缘关系,首先采用检测双生病毒的简并引物进行检测,均能从样品中扩增出约500 bp的片段,4个序列同源性达99%。对HNCG4基因组DNA-A全序列测定表明,其全长为2 781 bp,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省内分离物(HNSQ1、HNNY1、HNLY1、HNQX)及其临近省份的河北分离物(TYLCV LF)、北京分离物(TYLCV BJ3)亲缘关系较近,序列同源性均达99%。进一步研究发现,HNCG1和HNCG4均伴随有1 347 bp的卫星DNAβ,而HNCG2和HNCG3中未检测到DNAβ。序列比对结果表明,HNCG1和HNCG4的DNAβ之间序列同源性为100%,与越南TYLCV分离物DX2的卫星DNAβ序列同源性最高,达88%。根据以上结果,引起河南省长葛市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为TYLCV,部分分离物伴随有卫星DNA分子。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局部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山东省部分地区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症状。为了确定这种疑似病毒,利用双生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及DNA—A基因组的引物对枣庄、菏泽和淄博的染病番茄叶片进行了检测,测序分析表明这种病毒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可能是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日本传人的。  相似文献   

7.
从河南省9个地市蔬菜大田内采集到49份表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典型黄化及曲叶症状的番茄样品,为了明确引起TYLCD的病原,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PA/PB对49份番茄样品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从32份样品中扩增得到约500 bp的特异性片段,阳性检出率为65.3%.随机选择番茄HNAY3、HNKF2、HNXY1、HNLY1、HNNY1、HNXC2、HNXX1及HNSQ1样品进行DNA-A全基因组扩增及克隆测序,结果表明,DNA-A全长均为2 781 nt,具有典型的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共编码6个ORFs.聚类分析表明,这8个分离物与我国已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这些结果表明,引起河南省大田番茄上TYLCD的病原是TYLCV.  相似文献   

8.
2016年6月从青岛即墨市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试验基地采集疑似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烟叶样品。提取病叶总DNA,使用双生病毒(Geminivirus)通用引物PA/PB对样品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感病叶片DNA仅检测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简称TYLCV);根据测定的部分序列片段,设计了1对全长序列背向引物,对其基因组全长进行克隆测定。结果显示,该病毒核酸为单链环状DNA,基因组为单一组分DNA-A,经过分子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TYLCV-SDQDJM(Gen Bank:KY640456)与山东省潍坊市番茄分离物TYLCV、山东省泰安市番茄分离物TYLCV同源性最高为99%,与已经报道的其他地区TYLCV分离物同源性均在97%以上,因此确定从青岛即墨市采集的烟草矮化病毒症状烟株是由TYLCV侵染所致;同时采集了发病植株以及周边蔬菜保护地部分蔬菜上的烟粉虱成虫进行检测,其中15.0%的烟粉虱样品检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因此明确了侵染该地区烟草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由带毒烟粉虱传播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种类、分布及复合侵染情况,为广西番茄育种及抗病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1年起,对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进行调查、鉴定,并采集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番茄样品189份,提取样品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对样品进行检测,挑选部分阳性样品的PCR产物,纯化后连接至克隆载体进行测序,并与Gen Bank已报道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选取不同地区的各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序列扩增和测定,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研究其进化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PCR检测发现,189份番茄样品中139份为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为73.54%。挑选具代表性的番茄样品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发现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有4种:中国番茄曲叶病毒、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且样品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存在7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复合侵染现象;共获得47个各病毒分离物的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通过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各病毒分离物按地域处于不同的分支,表现较丰富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有4种,广泛分布于广西主要的番茄种植区,且病毒的侵染多为复合侵染。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具地域分布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种类、分布及复合侵染情况,为广西番茄育种及抗病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1年起,对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进行调查、鉴定,并采集疑似双生病毒侵染的番茄样品189份,提取样品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对样品进行检测,挑选部分阳性样品的PCR产物,纯化后连接至克隆载体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已报道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同时选取不同地区的各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序列扩增和测定,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研究其进化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PCR检测发现,189份番茄样品中139份为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为73.54%.挑选具代表性的番茄样品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发现引起广西番茄曲叶病的双生病毒有4种:中国番茄曲叶病毒、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且样品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存在7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复合侵染现象;共获得47个各病毒分离物的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通过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各病毒分离物按地域处于不同的分支,表现较丰富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有4种,广泛分布于广西主要的番茄种植区,且病毒的侵染多为复合侵染.侵染广西番茄的双生病毒具地域分布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福建省发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病原分子的变异和进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已知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特异性片段回收、克隆并测序,结果表明,PCR分子标记反应扩增到541bp的特异性条带,将该特异性产物经回收和纯化并进行克隆与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后,表明该分离物的序列与国内外的病毒序列相似度为97%~99%。试验结果表明福建省的5个地市的番茄均已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危害,应当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地区番茄上曲叶症状的病原,提取样品总DNA,利用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从10个样品中均可扩增到500 bp左右的特异条带.NCBI BLAST序列比对表明,该序列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9.0%.再根据已知500 bp序列设计1对反向引物,扩增TYLCV分离物Fz01全基因组近全长,克隆并测序.经序列拼接发现,TYLCV分离物Fz01基因组全长2781 nts(KP685598),与已报道的TYLCV其他各分离物相似性均在89.3%以上,而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在98.7%以上.因此,Fz01属于TYLCV的一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鉴定并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沈阳新民地区3个番茄植株样品进行检测,对PCR产物中的特异性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结果表明:3个番茄植株样品均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说明沈阳市新民地区已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且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番茄黄化曲叶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是世界许多地区番茄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该病害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引起,在田间由烟粉虱传播。综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概况、病原、症状特点、传毒特性及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在严重发生番茄曲叶病的田间,发现主要杂草鲤肠表现出叶脉褪绿黄化、叶片皱缩或卷曲等症状,田间病株率达63%;用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兼并引物对随机采集的20个鲤肠病样进行PCR检测,结果发现,从这些病样中均能扩增出1条356 bp的特异片段;室内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鲤肠分离物可以侵染番茄而引起曲叶症状。因此,鲤肠可能是广东番茄曲叶病毒的自然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16.
介绍做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的基本原则,以及做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夏季番茄生产中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日趋严重,北方地区由于夏季极端高温天数不断增多,导致夏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规模迅速扩大,严重为害夏秋淡季番茄的生产。目前该病害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只能是预防为主。以夏秋茬大棚番茄为试材,采用对比设计,设沟栽降温保湿法(简称为"沟栽法")定植和平畦定植(CK)2种处理方式,研究了沟栽法定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当温室大棚内平均最高温度为33~36℃时,利用"沟栽法"定植可使沟内番茄根际5~25 cm地温稳定在28℃以下,较平畦栽植平均降低3.1℃;沟内土壤相对湿度60%~80%时,5 cm地温均可降至28℃以下,降温效果明显。同时,随着根际土壤温度的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率极显著降低(仅为8.2%),较平畦栽植降幅达89.6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病情指数降低了27.36%,差异达显著水平。"沟栽降温保湿法"定植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在番茄生产上,采取"沟栽降温保湿法"定植可以作为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