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陕西省秦岭沿线各栗区,发现大量板栗幼树枯死,经调查是6种小蠹2种长蠹的危害所致,其名称如下:①瘤胸材小蠹 Xyleborus rubricollisEichhoff②光滑材小蠹 Xyleborus germdnusBlandford③削尾材小蠹 Xyleborus mutilatusBlandford④端齿材小蠹 Xyleborus opicalis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小蠹虫是橡胶树上最成功的侵入性木蛀虫,其中钻蛀性最强的是材小蠹族(Xyleborini)的种类。为明确云南省橡胶树材小蠹族种类,通过2018-2019年系统调查,对云南省橡胶种植区的材小蠹族进行采集和形态分类学研究,发现本次调查的云南省橡胶树材小蠹族共12属23种,其中包括钻蛀橡胶活树种类14种。由于新记录物种的出现和分类学地位变化,原有的材小蠹科鉴定已经过时,本文以所收集昆虫标本提出一个云南省橡胶树材小蠹族属种分类检索表,包括近年来在云南省橡胶树上首次发现的种类,文中给出标本采集信息及其在云南省的分布,主要形态特征描述和成虫特征图。  相似文献   

3.
正材小蠹族Xyleborini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亚科Scolytinae,目前包含37个属,约1 200种。在云南省为害橡胶树的材小蠹族是云南省橡胶种植业最大的昆虫类群之一,本次调查发现云南橡胶树材小蠹族共12属23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材小蠹族已经在云南橡胶林成功的繁殖生长,并显现出对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较大威胁,一些种类攻击活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在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灵照山片区和徐家山片区的云南松林中设置调查样地29个,对切梢小蠹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发生的切梢小蠹主要有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2种,在种群数量分布上以横坑切梢小蠹占优势,平均占78.30%。2种切梢小蠹同时存在于同一林分中形成交叉危害,对枝梢危害长度和树干危害部位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在切梢小囊蛀梢期及转干繁殖前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5.
滇东南橡胶树寒害后次期性害虫危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011年1月云南滇东南橡胶树遭受特大寒害后,引发了以橡胶树小蠹虫类为主的次期性害虫的严重发生和危害,共调查橡胶树6 541株,其中受小蠹虫危害株418株,橡胶树虫蛀率6%,共采集成虫标本232头,种类分属小蠹科Scolytidae、长小蠹科Platypodidae、锯谷盗科Siovanidae、露甲科Nitidulidae等4科4属5种,暗翅材小蠹(Xyleborus semiopacus)和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为优势种;调查还对由于频繁的自然灾害和长年的营养失衡导致橡胶树群体衰退是橡胶林次期性害虫大发生的潜在和根本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需要对滇东南植胶环境重新研究和评价,对植胶半个多世纪所依循的技术体系和经营体制进行重新审视,以期实现重大变革,使滇东南植胶业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研究了云南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的种间竞争,比较了2种松小蠹在其寄主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2种松小蠹在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的存在差异,并随着月份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横坑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细的松梢,而云南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粗大的松梢.2种松小蠹的其它蛀梢习性(危害梢的年龄、攻击部位、蛀道长度等)文中也进行了比较.结论,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树梢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  相似文献   

7.
长蠹科Bostrychidae昆虫大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据1935年统计,全世界已定名455种,我国长蠹科已知仅15属30多种,尚待详细调查。作者近年来在海南岛初步采集,已有10多种:大多数为害湿的或干的木材,建筑或家具材;生数为害活树,是热带木材的大害虫;为害粮食的,只有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一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梢转干期在寄主云南松树冠和树干中的分布规律及三者之间的竞争互存关系,为其种群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根据生态位理论,从时间和空间资源利用上分析云南省大理市祥云县云南松梢转干期树冠和树干中3种切梢小蠹的种群分布和生态位关系。【结果】树冠中横坑切梢小蠹雌、雄高峰期均晚于云南切梢小蠹,短毛切梢小蠹无明显高峰期;横坑切梢小蠹主要分布在树冠下层,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主要分布在树冠上层;云南切梢小蠹入侵初期可分布于整个树干,随着横坑切梢小蠹由树干基部向上部入侵过程而逐步向中上部分布;横坑切梢小蠹虫口密度在树干不同高度差异显著,而云南切梢小蠹虫口密度则在蛀干后期差异显著;3种切梢小蠹种间在时间和空间资源利用上存在差异,且性别间也存在差异;横坑切梢小蠹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大于云南切梢小蠹,但在空间资源利用上弱于云南切梢小蠹,短毛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在时间资源利用上生态位分离;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在1月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最大。【结论】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通过对时空资源的分配和弥补达到种群共存和同源竞争,短毛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在时间资源利用上生态位分离。  相似文献   

9.
两色缘胸小蠹(CnestusmaculatusBiowne)属鞘翅目小蠹科材小蠹属,是近几年来发生在板栗树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调查表明,在我省秦岭沿线发生面积占栗林总面积(包括野生板栗)的86%,被害株率2%~19%,发生严重的可达30%以上;平均虫...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绒毛白蜡和速生白蜡两种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抗性,通过调查小线角木蠹蛾对两种白蜡属树种的为害情况,利用被害指数抗性水平等级判定两种白蜡属树种对小线角木蠹蛾的抗性程度,并进行了虫情调查和树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绒毛白蜡为2级抗性水平,对小线角木蠹蛾有较强的抗性;速生白蜡为4级抗性水平,对小线角木蠹蛾抗性很弱。为在造林规划设计中选择抗病虫害树种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思茅松小蠹虫种类及其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危害思茅松小蠹虫种类有3亚科11属15种,其中7种为思茅松(寄主)及分布新记录种。云南松梢小蠹、思茅四眼小蠹、额毛小蠹及云南切梢小蠹是思茅松的主要害虫,应列为该区域主要的检疫、监测和防治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土壤综合肥力、采脂强度、坡向、林分结构是影响小蠹虫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研究揭示了小蠹虫成灾的林分与不成灾林分的生态学特征,为营造抗小蠹虫林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危害核桃的小蠹种类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辽宁省核桃栽培区危害核桃的黄须球小蠹,小咪小蠹,核桃咪小蠹,小粒材小蠹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线路踏查、专项调查、标准地调查、辅助调查等方法,对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病虫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分布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分属6目17科共35种;造成危害的有10种,其中以蛀干害虫鞘翅目小蠹科、象虫科、天牛科和膜翅目蚁科、檀香目桑寄生科危害最重。对危害严重的云南切梢小蠹、松褐天牛、红火蚁等10种病虫害的主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进行阐述,提出了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查查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产区危害山核桃的小蠹虫有小粒绒盾小蠹、光滑材小蠹和黄须球小蠹三种,对其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介绍了采用48%毒死蜱乳油20倍涂干、喷淋、喷雾的防治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蛀干害虫的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松墨天牛、茶材小蠹、红脂大小蠹和肖氏松茎象等 4种蛀干害虫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并对其防治前景进行了展望 ,为这 4种害虫的合理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竹蠹(Bostrychopsis parallela)属鞘翅目、蛛(虫甲)总科、长蠹科、大胸长蠹虫属,是一种大型长蠹。湖北全省皆有分布,以在鄂南为害建筑材和加工材为烈。现将笔者1981—1983年的观察研究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蠹科Scolytidae是重要的森林害虫,为害部位在树皮与边材之间,或在心材内部,前者俗名为树皮甲虫bark beetle,直接取食树皮,后者为食菌甲虫ambrosia beetle,与真菌共生,通过真菌消化木材纤维,获取能量。两者的种类数量约各占小蠹科的一半。在食菌甲虫中材小蠹属Xyleborus Eichhoff是其中最大的属,全世界约有1500种,分布于环球的热带区和亚热带区,我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国东北异域分布的3种落叶松林内齿小蠹粘束孢属(微囊菌目:粘束孢科)伴生真菌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控制森林病虫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异域分布的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八齿小蠹(鞘翅目:小蠹科)的虫体和坑道组织进行伴生真菌的分离纯化,进行生理学特性、菌落特征、微观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基于rRNA-ITS和TEF-1α多位点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2种粘束孢属真菌与我国的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其中落叶松粘束孢为中国新纪录种。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都是首次从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上分离到,与落叶松八齿小蠹形成新的小蠹虫-真菌伴生关系。在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和中国落叶松坑道中发现了落叶松粘束孢,不仅丰富了菌株数量,也扩大了落叶松粘束孢的分布范围,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地区粘束孢属真菌的种类。目前黑梗粘束孢仅在中国云南松梢木蠹象(鞘翅目:象甲科)上分离得到,本研究不仅增加了黑梗粘束孢的寄主种类,也扩大了寄主的分布范围。该种在我国的分布跨度区域巨大,可能是一个广泛分布的种。【结论】多基因序列特征表明来自云南松梢木蠹象和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2种不同生态位的黑梗粘束孢存在种下分化现象,进一步支持了在不同地理(或寄主)种群中发现伴生菌存在适应寄主植物和小蠹虫的分化潜力这一结论。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都是首次从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上分离到,为进一步研究其与落叶松八齿小蠹间的伴生关系,以及在危害寄主方面的协同作用提供良好的模式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两种小蠹虫在云南松树干垂直分布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曲靖地区受蠹害的云南松林为调查对象,对林内濒死树上的纵坑切梢小蠹虫和横坑切梢小蠹虫在树干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这两种小蠹虫整体平均分布的格局及不同种的聚集分布的特点。明确了树干各段两种小蠹虫的数量比例,为测报和信息素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品穴星坑小蠹Pityogenes scitus Blandford是近几年在北京地区白皮松Pinus bungeana上发现的新害虫,大量发生可致白皮松死亡。作者通过对景山公园内危害白皮松的小蠹取样调查,明确其种名为品穴星坑小蠹,纠正以前的错误报道;通过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该小蠹在北京地区1 a发生2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成虫和幼虫的比例为1∶0.6;成虫年发生高峰有2次,分别在5月和7月;该小蠹有一雄多雌现象;坑道蛀在韧皮部,稍嵌在边材上,多侵入生长势弱的白皮松,从而加剧树势的衰弱。防治应以增强树势为主,其他措施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