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紫珠育苗和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珠为药用植物,为保护和发展紫珠资源,对紫珠的采种育苗,造林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造林成效做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2.
紫珠插条育苗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紫珠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常用中药材灌木树种,经济价值很高。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根据紫珠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从选地、良种、壮条、密植、施肥、治虫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紫珠插条育苗丰产技术措施,经生产实践中应用证实,效果显著,为培育优质苗木、发展林药结合的立体林业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广东紫珠播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交试验探讨广东紫珠人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追肥是育苗的关键;播种量一定时对苗木的高度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用生根粉处理对苗木的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日本紫珠(Callicarpa japonica)又名山紫珠、紫珠,落叶灌木。花冠淡紫红色或白色;果实球形,深紫色。株形秀丽,枝条柔软,耐寒耐阴性强。配植于庭院、公园、绿地边缘,新奇别致;与常绿树搭配种植显得娇艳可爱,是花果俱佳的观赏花木,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最近几年,荣成境内伟德山内发现零散野生,为保护好野生资源,开发本地优良的乡土绿化树种,我们对日本紫珠进行了播种、扦插、分株的育苗试验,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1播种繁殖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于山间野生母树上浆果状核果变深紫色时,采集果实,置于室内堆沤2~3d,使果肉充分软化后,装入条筐,…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紫珠药材粉末为原料,探讨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对广东紫珠药材用不同极性大小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70%乙醇、水)回流提取,获得广东紫珠粗提物,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圈大小(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对抑菌活性明显的提取部位进行梯度萃取,并分别测定其抑菌圈大小,得到广东紫珠抑菌有效部位,并测定其有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广东紫珠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初步判定为广东紫珠的抑菌活性部位,70%广东紫珠提取物经过萃取后,石油醚萃取物及二氯甲烷萃取物没有抑菌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剩余的水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70%乙醇广东紫珠提取物通过二氯甲烷萃取除去部分脂溶性杂质,即得到广东紫珠抑菌部位,可以此为基础寻找广东紫珠抑菌活性成分,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产抗宫颈炎片等医药对紫珠的大量需求,利用当地多个野生紫珠种进行选优,并对选出的优良紫珠品种进行无性快繁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紫珠快繁及其丰产栽培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的广东紫珠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确定广东紫珠适宜采收期和采收模式提供依据。定期采集同一基地广东紫珠药材样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按芦丁计的总黄酮含量。广东紫珠总黄酮含量的积累与植物生长相一致,表现出随着植株的生长,总黄酮含量也随之增长的规律;不同部位器官总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别,次序为:叶〉小茎枝〉果〉根〉主干茎,其中叶的总黄酮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8.
广东紫珠山地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紫珠为珍贵中药材之一,市场需求较大,由于掠夺式的野生采集,原料接近枯竭状态,通过多年来对广东紫珠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方式,本试验为大力推广中药材生产和山区林农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栽培和采收方式、不同栽培环境条件的广东紫珠药材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了解广东紫珠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随着生长期增长,采收期宜在即将落叶时;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高低为:叶〉小茎枝〉果〉根〉主干茎,而又主要分布在叶片中,茎干的总黄酮含量非常低,因此可采取留干采收方式以利于来年枝叶萌发;野生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略高于栽培,但差异不大;施肥是药材增产的重要措施,试验中施用沼气肥与不施肥的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因此选择沼气肥等肥料类型较好。  相似文献   

10.
小紫珠又名白棠子,马鞭草科紫珠属.山东省泰山、徂徕山、蒙山等地均有野生分布,为园林绿化中优良的野生观果树种之一.目前在园林绿化中已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广东紫珠繁殖及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紫珠(Cauicarpea Kwangtungensis Chum)又称紫珠草、紫珠柴,属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有分布。海拔100—850m之间,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生肌、抗癌等作用。 我们自1985—1989年对广东紫珠生态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栽培技术及栽培效益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珍贵树种人工林下不同套种密度对广东紫珠 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生长的影响, 于 7 a 生降香黄檀 Dalbergia odorifera- 檀香 Santalum album 混交林下设置 3 个密度处理种植广东紫珠,即 在行间套种 1 行、2 行、3 行,株距为 0.8 m,分别于定植后 6、12 和 18 个月调查其地径、树高和生物 量。结果表明:3 个套种密度处理间广东紫珠地径差异不显著 (P ≥ 0.05),而高生长在各时间段均差异显 著 (P < 0.05),单株生物量差异极显著 (P < 0.01),表现出随密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本研究筛选出降香 黄檀 - 檀香混交林下套种广东紫珠的适宜密度为行间栽种 3 行 (12 500 株 · hm-2),6 个月收获 1 次,每年 可采收广东紫珠 1 479.08 kg · hm-2( 鲜重 ),收入可达 5 916.33 元 · hm-2,可显著增加林农短期收益,为珍 贵树种规模发展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紫珠无性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历经4年试验研究,初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紫珠扦插育苗无性繁殖和移栽造林丰产配套技术措施,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证实,效果显著。扦插育苗约30∽40d长出愈合组织,产生新根,60d后新萌条达20cm以上时即可移栽,育苗平均成活率为80%,最高达86.5%以上,1年生苗木平均高生长56cm,地径粗0.56cm,生长整齐,亩产壮苗2.7万多株,后代个体遗传的优良性状表现稳定;移栽造林在连续4个多月的夏旱、秋旱的情况下,成活率仍达95.9%,长势良好,1年生幼林平均高生长145.4cm,地径粗1.12cm,当年可采伐利用,以每2年采伐更新3次,平均每亩年产药材3.18t,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促进药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紫珠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亚热带地区紫珠、大叶紫珠、长叶紫珠、红紫珠等4个品种的营养元素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紫珠品种对各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各不相同,对N的需求以红紫珠品种最多,而对P和K的需求则以紫珠品种最多。从养分元素在各器官的分布来看,以果实养分含量最高,叶子养分含量次之,各器官中的N、P养分元素浓度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这些规律的研究,便于制定经营措施,提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福建省植物分布新记录4个种,2个属。其中,刺蕨(Bolbitis appendiculata(Willd.) K.Iwats.)、掌叶假瘤蕨(Selliguea digitata(Ching) S.G.Lu, 2013)、假紫珠(Tsoongia axillariflora Merr.)、缘脉菝葜(Smilax nervomarginata Hayata)为福建省新记录种,刺蕨属(Egenolfia)、假紫珠属(Tsoongia)为福建省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定L9(34)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了萌发温度条件、光照条件和激素(GA3)条件.结果表明:在紫珠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和活性指数指标方面,温度是其影响的最主要因子,光照次之,GA3的影响相对最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紫珠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和活性指数指标最优的萌发条件组合为A3 B3 C2,即1000L...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日本紫珠嫩枝插穗生根的影响,为日本紫珠无性繁育提供技术参考。采用速蘸法,选用IBA-K、NAA-Na、DA6、IAA等4种生长调节剂,每种生长调节剂分别设1500、3000、4500mg/kg 3个浓度水平,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除DA6 3000mg/kg、IAA1500mg/kg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其中:IBA-K 4500mg/kg、NAANa 4500mg/kg两种处理的一级侧根总数、长度>5cm一级侧根数最多,分别提高了182.94%、140.33%和226.58%、186.05%。分析认为:IBA-K 4500mg/kg和NAA-Na 4500mg/kg速蘸法是提高日本紫珠嫩枝扦插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植物名实图考》中几种植物的考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正确传承植物学历史遗产 ,避免引证错误 ,对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张天刚、狼毒、艹闾 茹、甘遂、凤尾蕉、铁树果、紫荆花等进行了考订。结果表明 ,张天刚系“张天缸”的误记或“装天瓮”、“朝天罐”的音讹 ,其原植物为野牡丹科的金锦香OsbeckiachinensisL 或朝天罐O .opiparaC Y WuetC Chen ;将狼毒和 艹闾 茹均考订为土瓜狼毒殊误 ,甘遂插图应为瑞香科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L ,亦即本草记载的狼毒原植物 ,艹闾 茹即今大戟科狼毒大戟EuphoribafischerianaSteud ,草艹闾 茹为月腺大戟E ebracteolataHayatea ,甘遂为同属的E kansuiLiou ;凤尾蕉与铁树果描述的是苏铁CycasrevolutaThunb 的不同部位 ,应将“铁树果”并入“凤尾蕉”条目中 ;“紫荆花”一名不能成立 ,应订正为紫珠 ,其插图的原植物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广东紫珠CallicarpakwangtungensisChun .。  相似文献   

19.
紫珠无性系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西南地区紫珠无性人工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物量以紫珠品种最多,2 a生为21.43 t/hm2,大叶紫珠品种次之;品种中各器官生物量排序,紫珠和大叶紫珠相同(即茎>根>叶>枝>果),而长叶紫珠和红紫珠则各不同,说明前2个品种的生物特性和物质运转分配规律相似;从不同品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比较中,则看出各品种各有其生长特点和优势,例紫珠品种结实量比例较其他品种多,后代繁殖较快,大叶紫珠主茎生长较好,干形高大;造林密度生物量以45 000~60 000株/hm2较好,无论对群体或个体都能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径级生物量以平均地径1.1~1.4 cm的林分最多;幼龄阶段生物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2 a生以前叶>枝,在这以后枝>叶;萌芽更新生物量以经营2代萌林最多。这些规律的研究为充分利用资源潜力,营造速生丰产林药材制定各项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窄叶紫珠(Callicarpa japonica Var.angustata Rehd)为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灌木.我省秦巴山区分布有紫珠属植物5种,其中秦岭南北坡均产的有窄叶紫珠与老鸦糊两种.我园于2000年从陕西眉县引进,次年开始挂果,果实亮紫色,珠光宝气深受游人喜爱,纷纷前来索求苗木.2002年以来就其生态学特性与繁殖技术进行了观察试验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