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2018年,对引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4个俄罗斯李品种的植物学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抗性等开展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威卡’为早熟品种,离核,较丰产,抗寒性及抗病性强;‘阿尔泰禧’为中熟品种,丰产,果实口味酸甜适口,抗寒性及抗病性较强;‘安卡斯凯’为中熟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为16.00%,抗寒力及抗病性强;‘普里莫’为晚熟品种,半离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7.20%,果肉紫红色,抗寒力强。因此综合分析认为,4个俄罗斯引进李品种均适宜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栽植,另外,4个引进品种与当地主栽对照品种相比,果实耐贮性及树体抗寒性表现优异,在育种工作中可以作为杂交亲本重点加以利用,以实现育种突破。  相似文献   

2.
甘肃成县核桃种质资源晚霜冻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核桃种质资源对晚霜冻害的抗性表现,筛选抗晚霜冻的核桃种质资源,为抗晚霜冻核桃品种的选育提供优异材料,于晚霜冻害发生后的第3~5 d分别对成县当地核桃品种(系)、引种国内核桃品种、引种国外核桃品种、黑核桃及山核桃属的长山核桃等30份不同核桃种质的抗晚霜冻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成县当地核桃品种(系)中,‘陇南755’、Y1102、Y1201等表现为抗晚霜冻型,B0802-8、Y1001萌芽较迟,属于避晚霜冻型;引种国内品种中,‘辽核4号’和‘辽核7号’表现为抗晚霜冻型;引种国外品种中,日本核桃‘清香’属于抗晚霜冻型,美国核桃种质‘强特勒’‘土莱尔’‘美国黑核桃’等属于避晚霜冻型,‘维纳’‘美国819’‘美国长山核桃’等属于抗或高抗晚霜冻型。  相似文献   

3.
‘佛来索’李自花不结实。2008~2011年,选择了与‘佛来索’李花期基本一致的李品种‘红心’、‘大石早生’、‘贵林’、‘芙蓉’和‘红肉’等进行授粉试验。结果表明,‘红肉’李可作为‘佛来索’李的理想授粉品种;‘芙蓉’、‘红心’李也可以作为授粉品种;‘大石早生’和‘贵林’李品种不宜作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4.
对广州市李分布、种质资源和产业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为广州市特色李资源的保护利用及李产业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以后广州市李栽培面积和产量趋于稳定,2017年面积为2621 hm2、产量为10022t;其分布与海拔和区域内城市化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分为4个分布区,由北向南呈阶梯式排列;固有品种有‘从化三华李’‘早食李’‘串珠李’和‘早竹李’等4个,‘从化三华李’和‘早食李’分别占全市栽培面积的65%、34%;广东省以北的外省李种质均因需冷量太高而不适宜经济栽培,但樱桃李生长发育基本正常;按照冬季(1月31日为止)冷量的大小,可划分成适宜栽培区、选择栽培区和限制栽培区。‘早食李’可在全境栽培,引进栽培时需根据广州地区不同栽培区域冷量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辽阳市太子河区位于市区周边,具有多年发展李果生产的历史。2001年太子河区祁家镇,从吉林省磐石市宝山乡孤顶子村白洪生处引进李苗27100株,在望宝台、水泉、蛤蜊、贾双、后石桥等村建园20hm^2。其中引进‘晚黄李’550株。作授粉品种配套栽植。与主栽品种‘龙园秋李’的配置比例为2:8。定植树3年生株产1.5k异,4年生株产7.5奴,5年生株产12kg,6年生株产18.5kg,7年生株产20.5kg,8年生株产24.6kg。通过几年的栽培。‘晚黄李’表现综合性状优良,好于主栽品种.不亚于当地晚熟品种‘鸡心李’和‘苹果李’。  相似文献   

6.
2007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引种‘脆红李’‘青脆李’‘半边红李’,在石灰岩山地栽培,采用以"标准化修剪+行间间作"为核心技术的绿色栽培技术进行果园管理。经多年观察,‘半边红李’果实7月下旬成熟,‘脆红李’8月中旬成熟,‘青脆李’8月下旬成熟,均为晚熟品种;果实色鲜,果肉脆、嫩,酸甜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7%~13.00%,可滴定酸含量0.22%~0.41%,维生素C含量16.0~22.7 mg/kg,果实品质优良;3个品种自花结实率高,丰产性好,栽后第2年初花,第3年初果,第4年进入盛果期,第5年每667m~2产量1 000~1 500 kg。在黔北地区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3个晚熟李品种长势强,抗逆性好,是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新世纪’、‘石原早生’、‘澳李14’李品种为试材,研究60Co-γ辐射,对李花粉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率对李花粉发芽率影响较明显,‘新世纪’李、‘澳李14’李均以剂量率0.6 Gy/min辐射后花粉发芽率最高,且随剂量率的升高花粉发芽率逐渐降低;‘石原早生’李以1.2 Gy/min最高。不同剂量对不同李品种花粉发芽率影响相同,‘新世纪’李、‘石原早生’李、‘澳李14’均以剂量20 Gy辐射后花粉发芽率最高,且随剂量的升高花粉发芽率逐渐降低。说明低剂量、低剂量率辐射不同李品种花粉后发芽率较高,可用于远缘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关中地区引进的10个四五年生牡丹品种和8个二三年生牡丹品种为试材,采用自定的筛选指标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了冬季促成栽培过程中所选品种的物候期、生长指标和开花质量,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反季节催花的牡丹品种。结果表明:四五年生牡丹品种中‘洛阳红’‘锦袍红’得分最高,分别为0.655和0.640;‘富贵满堂’‘鲁菏红’‘卷叶红’得分中等,分别为0.600、0.625、0.625;‘霓虹幻彩’得分较低,为0.510;‘墨润绝伦’‘银红巧对’‘日暮’‘绿幕’得分最低,分别为0.350、0.280、0.220、0.175。二三年生牡丹品种中‘彤云’得分最高,为0.610;‘雪映桃花’‘玉楼春’得分中等,分别为0.535、0.520;‘翔天’‘唇红’得分较低,均为0.475;‘彩绘’‘雨后风光’‘岛锦’得分最低,分别为0.340、0.195、0.390。筛选结果表明,‘洛阳红’‘锦袍红’‘彤云’是陕西关中地区最适宜冬季促成栽培的牡丹品种;‘富贵满堂’‘鲁菏红’‘卷叶红’‘雪映桃花’‘玉楼春’为较适宜品种;‘霓虹幻彩’‘翔天’‘唇红’较不适宜在当地促成栽培;‘墨润绝伦’‘银红巧对’‘日暮’‘绿幕’‘彩绘’‘雨后风光’‘岛锦’最不适宜。  相似文献   

9.
‘丰白’桃高接‘秋姬’李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秋姬’李是从日本引进的大果型优质晚熟李品种,万家岭镇从2000年开始引种试栽,2002年进行高接栽培。经过9年的试验,发现在‘丰白’桃上高接的‘秋姬’李果个大、口感好、色泽艳丽,综合性状好于幼苗定植和在其他李、杏上高接的‘秋姬’李。据观察,‘丰白’桃上高接的‘秋姬’李,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126g,最大220g;成熟时果皮鲜红色,底色橙黄;果肉橙黄  相似文献   

10.
‘金山’李是吉林特色李地方品种‘小黄’李经实生播种的自然杂种,人工培育而成。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4g;果皮金黄色,果肉金黄色,肉质致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离核。在吉林地区果实8月上旬成熟。  相似文献   

11.
芽变李新品种‘龙园桃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蕴慧  甄灿福  周野  刘通 《园艺学报》2008,35(10):1553-1553
‘龙园桃李’为‘龙园蜜李’的芽变品种。该品种抗寒、丰产、晚熟、较耐贮运;果实桃形,平均单果质量48.5 g,最大果质量62.0 g,果肉橙黄色,质地硬韧,离核,汁液中,风味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6%。哈尔滨地区9月5日成熟。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核桃品种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斑病是天水地区核桃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不同核桃品种的田间调查,筛选出‘清香’、‘元林’、‘温185’、‘辽核4号’、‘晋龙1号’5个对核桃黑斑病有较高抗性的品种,适宜在当地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3.
李(plum)是重要的核果类果树之一,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我国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的起源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广泛的地区分布。中国李也是世界范围内商业化栽培的种之一,主要供鲜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我国李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是世界李生产第一大国。原产我国的李地方品种类型多样,果实口感佳、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悠久的栽培过程中保留、筛选了大批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李品种,对我国李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满足果树生产中对李新品种的需求,我国育种工作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了以抗寒、丰产、优质、观赏为目标的李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国李育种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自主育成、通过品种审定并正式发表的李品种有64个,东北三省科研单位育成品种37个,占总数的57.81%,是我国李育种的主要育种单位。纵观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主要是通过实生和杂交方式获得,以地方品种实生和中国李杂交为主,芽变品种占少数,近几年通过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笔者整理绘制了一张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系谱图,发现目前我国选育的李品种中,多数亲本是具有我国地域特点的地方优良品种,且直接或间接来自少数几个亲本。‘福摩萨’‘六号李’‘绥棱红’和‘绥李3号’是骨干亲本,在我国李鲜食和随后的观赏品种选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育成的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近,存在亲本选择有局限、遗传基础较狭窄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我国李育种还存在重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缺乏、砧木育种进展缓慢、抗病育种尤其抗李痘病育种意识淡薄等问题。综上所述,笔者旨在对我国李育种的进展、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大红袍’李,亲本不详。其果实较大,着色艳丽,口味香甜,品质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11年春,辽宁省盖州市梁屯镇朱村从大石桥市周家镇腰屯村引进‘大红袍’李苗木4 000株,建园4.8 hm~2,株行距3 m×4 m,授粉品种为‘龙园秋李’和‘美丽李’,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7∶1。2013年开始少量结果,2015年进入丰产期,2018年平均产果1 750 kg/666.7 m~2,平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李种质资源功能物质的科学评价与高抗氧化活性种质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李7个主要种和5份李杏杂交种等59份代表种质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还原Fe~(3+)能力(FRAP)和总酚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供试品种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异丰富,果实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呈显著相关,且不同种间或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美洲李(P. americana)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栽培欧洲李(P.domesitica)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最低。不同颜色李品种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差异不显著。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均值最大的是红色和紫红色品种,最低的是绿色品种。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较高的中国李品种有‘美丽李‘’奎丽‘’蜜李‘’紫玉’和‘绥李3号’。【结论】李种质间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异非常丰富;不同种或果实着色的李种质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杏李品种的授粉亲和性,为杏李的授粉树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3种杏李为母本,互相授粉,并以2个李品种及2个杏品种作父本,通过观察花粉量、花粉活力、坐果率及花粉管生长状况,探讨其授粉亲和性。【结果】‘赛买提’的花粉量最高,‘风味皇后’的花粉活力最高,‘味帝’的活力极低;3种杏李自花授粉坐果率极低;‘风味皇后’ב恐龙蛋’、‘风味皇后’ב美丽李’、‘恐龙蛋’ב风味皇后’、‘恐龙蛋’ב女神’、‘味帝’ב风味皇后’、‘味帝’ב恐龙蛋’及‘味帝’ב赛买提’的坐果率较高,花粉管较早到达花柱基部;‘风味皇后’ב味帝’、‘恐龙蛋’ב味帝’及‘味帝’ב美丽李’、‘味帝’ב女神’的坐果率差,花粉管不易深入花柱。【结论】‘风味皇后’和‘恐龙蛋’可互为授粉树,2者与‘赛买提’均适合作‘味帝’的授粉树;‘美丽李’和‘女神’适宜作‘风味皇后’及‘恐龙蛋’的授粉树;而‘味帝’不适宜作为授粉树。  相似文献   

17.
‘龙园桃李’为‘龙同蜜李’的芽变品种。该品种抗寒,丰产,晚熟,优质,较耐贮运;果实桃形,平均单果质量48.5g,最大62.0g,果肉橙黄色,质地硬韧,离核,汁液中等,风味酸甜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6%;在哈尔滨地区9月5日成熟。  相似文献   

18.
‘鸡蛋李’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从意大利‘Susino Precoce delItalia’的自然授粉种子后代中实生选育出的李新品种。该品种经济性状突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晚熟,丰产,鲜食加工皆宜,于2009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9.
以引种至宁夏的18个鲜食葡萄为试材,对鲜食葡萄品种的14个果实经济学指标进行观察测定,并运用层次-关联度和系统聚类分析评价了宁夏银川地区引种的18个有核鲜食葡萄的综合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应当地且品质优良的鲜食葡萄品种,为宁夏地区鲜食葡萄发展提供可开发资源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内在品质权重值高于外在品质,其中内在品质中的香味、风味权重赋值最高,其次是判别风味口感的主因子固酸比和糖酸比,而单果质量和单穗质量是影响外在品质的重要因素;根据供试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将18个有核鲜食葡萄品种综合品质排序,并利用系统聚类对其进行分类,‘早黑宝’综合品质最好,其次是‘金手指’,再次是‘阳光玫瑰’,18个有核鲜食葡萄品种共聚为6类。‘早黑宝’和‘阳光玫瑰’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均表现优良,且口感好、香味浓郁、风味佳,‘金手指’‘瑞都香玉’‘香妃’‘贵妃玫瑰’4个品种内在品质表现优良,外在品质表现良好,且口感独特、特点突出、香味和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20.
课题组于2014年对山东威海地区的34个越橘品种进行品质和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高丛越橘类型中有11个品种(‘北卫’、‘康维尔’、‘蓝丰’、‘博尼法西’、‘HL12’、‘都克’、‘赫伯特’、‘钱德勒’、‘瑞卡’、‘普鲁’和‘斯巴坦’)综合指标表现较好,初步认为较适合当地发展。‘喜莱’、‘蓝天’、‘泽西’、‘奥尼尔’和‘灿烂’等5个品种当地种植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其余18个品种初步表现为优质低产,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