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诱导及抗性菌株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紫外线诱导及药剂驯化两种方法对番茄叶霉病菌的目标菌株进行多菌灵抗性诱导,分别经7、9代诱导后获得抗性突变体。突变体菌株的EC50均大于500μg/mL,达高抗水平。突变体菌株与自然抗性菌株无药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程度没有明显变化。与亲本菌株比较,突变体菌株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及产毒量有所下降。室内交互抗性测定表明:多菌灵与苯菌灵、菌核净及克霉灵之间具有正交互抗性,与瑞毒霉、扑海因及速克灵无交互抗性。乙霉威对多菌灵的高抗菌株表现负交互抗性或无交互抗性,但对敏感菌株不表现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
番茄叶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检测及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从河北、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省田间采集的97个番茄叶霉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田间番茄叶霉病菌已对嘧菌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97个菌株可分为敏感菌株(EC50值50值5.4~54 μg/mL),中抗菌株(EC50值54~270 μg/mL)、高抗菌株(EC50值270~1 350 μg/mL)、特高抗菌株(EC50值>1 350 μg/mL) 5种类型,分别占55.67%、14.43%、11.34%、10.31%和8.25%。其中从未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27个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0.544±0.349) μg/mL,可作为敏感基残;高抗和特高抗菌株集中在常施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河北定州。通过紫外线诱导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番茄叶霉病菌5个抗嘧菌酯突变体,其抗药性不稳定,在不含药PDA平板上继代培养后抗药性水平下降,甚至恢复至敏感状态;除突变体cf 21M1的产孢量高于其亲本外,抗药性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均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所有抗嘧菌酯突变体及其亲本菌株接种于番茄离体叶片后,突变体病情指数与亲本菌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嘧菌酯与多菌灵、苯醚甲环唑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田间抗药性检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番茄叶霉病菌对嘧菌酯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番茄叶霉病菌分生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番茄叶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4.0~5.0。相对湿度小于86%时孢子不萌发,病菌在PS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孢子可在地表或浅土层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相似文献   

4.
番茄叶霉病菌产毒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的产毒条件达到最优化,本试验研究了番茄叶霉病菌产毒能力与培养条件、环境因子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毒条件下病菌产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最佳产毒条件是:采用pH为6的PS液体培养基在26~30 ℃、黑暗条件下,振荡培养21 d,接菌数量5碟。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单孢分离法对四川汉源和山东烟台等地采集的樱桃果实进行了采后灰霉病的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测定了菌株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乙霉威和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的敏感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抗药性菌株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54株樱桃采后灰霉病菌均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甲基硫菌灵的总抗性频率高达79.6%,其中甲基硫菌灵抗性-乙霉威敏感(BEN R1)菌株频率为25.9%;甲基硫菌灵-乙霉威双重抗性菌株(BEN R2)频率为53.7%;检测到腐霉利抗性菌株(DCF R) 9株,频率为16.7%。甲基硫菌灵抗性菌株在β-tubulin基因上的突变共有2种类型:BEN R1抗性菌株中,第198位密码子发生点突变(GAG→GCG),编码氨基酸由Glu (E)突变成缬氨酸Ala (A);在BEN R2抗性菌株中,第198位密码子发生点突变(GAG→GTG),编码氨基酸由Glu (E)突变成缬氨酸Val (V)。DCF R菌株在BcOS1的第365位密码子由ATC突变成AAC或AGC,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Ile (I)突变成天冬酰胺Asn (...  相似文献   

6.
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是引起多种果树褐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前期研究发现该病原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性与Tub2蛋白的多个氨基酸变异有关.为明确不同类型菌株的温度适应性及乙霉威是否对所有抗性类型菌株均具有抑菌活性,本研究测定了敏感型菌株S及3种抗性类型包括R(E198A)、R(E198Q)及R(F20...  相似文献   

7.
番茄叶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蔬菜地田间土壤中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具拮抗作用的22株菌株,其中14株细菌,8株放线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表明,细菌X14菌株和放线菌F15菌株的发酵液及其离心后上清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100%。菌丝生长抑制试验表明,X14菌株对番茄叶霉病菌的平均抑菌直径为22.2mm,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利用离体叶片法测定对番茄叶霉病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14菌株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9.8%~89.0%。对X14菌株发酵条件研究,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NH4NO3,最适pH为6.0。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9年12月-2010年5月,在北京12个郊区县采集番茄病标样150份,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菌株,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其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产生抗性菌株的频率分别为96.3%、80.7% 和58.7%;所测菌株对3类杀菌剂的抗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SDicSNPCR、BenRDicRNPCS和BenRDicRNPCR 4种,所占比例分别是19.3%、3.7%、21.1%和56.0%,表明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三类杀菌剂的抗药性严重,在生产中需慎用,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9.
采用凝胶过滤方法对番茄叶霉病菌6个生理小种所产生的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利用叶片针刺法分别对其蛋白组分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以探讨番茄叶霉病菌不同生理小种毒素组分对番茄叶片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生理小种毒素的纯化峰蛋白组分中只有一个蛋白组分能使番茄叶片褪绿,分别为来自生理小种1.2.3的第4个峰蛋白组分(记作:1.2.3(4),下同)、1.2.4(2)、1.2.3.4(2)、1.3(2)、1.3.4(2)和1.4(2).说明这几个峰蛋白组分对番茄叶片有一定的致病力,而其它峰蛋白组分对番茄叶片则没有明显致病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叶绿体膨胀或变形、基质片层部分消解,其中1.2.3.4(2)处理的叶绿体解体最彻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采自浙江衢州地区,包括柯城区、衢江区和开化县12个贮藏库的70个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菌株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及其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柯城区和衢江区的抑霉唑抗性菌株(最低抑制浓度MIC≥0.5 μg/mL)的比例分别为77.1%和62.5%,两地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2.07±1.04 μg/mL和2.35±0.73 μg/mL,分别是当地敏感菌株EC50值的41.4和47.0倍;而采自开化县的菌株均对抑霉唑敏感(MIC≤0.1 μg/mL),平均EC50值为0.04±0.02 μg/mL。柯城区和衢江区的多菌灵抗性菌株(MIC≥10 μg/mL) 的比例分别为54.3%和54.2%,而开化县的抗性菌株比例仅为9.1%。即来自柯城和衢江两个柑橘主产区的绿霉病菌群体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均远高于非柑橘主产区的开化县群体,说明抗药性群体的形成与药剂使用历史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衢州地区柑橘绿霉病菌对抑霉唑的抗性均属于IMZ-R3型,即与抑霉唑靶标基因 CYP51B 启动子区的插入突变有关,而对多菌灵的抗性则与 β-微管蛋白基因的992位核苷酸点突变(T→A)导致对应的200位点的氨基酸突变(F→Y)有关。  相似文献   

11.
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研究了新疆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Cooke) Cifferri的生物活性。新疆紫草色素用石油醚提取,分别用平板表面萌发法和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萌发、孢子芽管长度及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疆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抑制作用明显,其中抑制孢子萌发EC50为17.4 μg/mL,抑制孢子萌发芽管长度的EC50为1.0 μg/mL,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200.4 μg/mL;浓度为800 μg/mL时对番茄叶霉病的离体防治效果达到90.5%。  相似文献   

12.
1.0 mg/L和5.0 mg/L多菌灵盐酸盐溶液处理灰霉病菌多菌灵敏感菌株和抗性菌丝体,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电导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敏感菌株存在时,多菌灵盐酸盐溶液2 h后的电导率显著降低,而抗性菌株存在的溶液中电导率则未见下降。  相似文献   

13.
测定霜脲氰、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毒力,发现霜脲氰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代森锰锌,抑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活性明显低于代森锰锌;两药抑制游动孢子游动的活性很低。以1∶7、1∶8混配对游动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增效,以1∶1~1∶10混配对抑制孢子囊萌发的增效系数为1.55~5.39,其中1∶5的增效系数高达5.39。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抗药性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2002年以5μg/mL为检测标准,对通州市油菜菌核病抗药性进行了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已在大范围内对多菌灵及其混配剂产生抗性,导致其防效显著下降,其中抗性比例最高达100%。离体和活体抗性程度测定表明,其抗性菌株皆为高抗菌株,EC50>100μg/mL,MIC(最小抑制浓度)>1000μg/mL。为了解决此问题,筛选出了高效的防治药剂菌核净、万霉灵、使百克;提出了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防治适期,形成了油菜菌核病抗性治理的综合配套技术,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多茵灵在黄瓜、番茄、葡萄、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前处理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多反应离子监测技术确定多茵灵的2对离子m/z191.2/132和m/z191.2/160为定性离子.m/z191.2/160为定量离子。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O.001mg/L,线性范围为0.001-1mg/L,添加回收率范围为87.86%~112.71%,变异系数为1.54%-6.22%。  相似文献   

16.
草莓枯萎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及其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评价草莓枯萎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风险,从山东有代表性的草莓种植区,采集、分离了4个草莓枯萎病菌菌株,分别在含多菌灵的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诱导获得抗性菌株。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抗性菌株ZY-D的抗性稳定性及其对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比较了抗性菌株ZY-D与敏感菌株ZY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显示:选育至45代,抗性菌株ZY-D对多菌灵的抗性达53.91倍,抗性能够在无药条件下稳定遗传,4个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ZY具有同样的致病力;抗多菌灵菌株ZY-D对甲基硫菌灵等7种药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菌株ZY-D与敏感菌株ZY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适宜pH均为9;在不同的碳、氮源条件下,ZY-D与ZY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笋中多菌灵和吡虫啉残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芦笋中多菌灵和吡虫啉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丙酮超声波提取,石油醚去除脂类杂质,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分离,浓缩后测定。用甲醇-水(40∶60,体积比)为流动相,配备Discovery ODS-C18柱、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对待测组份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实验证明,芦笋样品中多菌灵和吡虫啉添加回收率分别在81.0%~99.6%和79.3%~10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3)分别小于13.4%和8.0%,多菌灵和吡虫啉在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kg。  相似文献   

18.
烟草黑胫病菌对两种保护性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05年从云南、贵州、山东烟区病株上分离到的38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 var.nicotianae Waterhouse 菌株对两种保护性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百菌清(B)对各参试菌株的EC50值在2.33~49.47 μg/mL之间,平均值为9.35(±2.77) μg/mL;代森锰锌(Z)对各参试菌株的EC50值在3.51~82.05 μg/mL之间,平均值为10.59(±4.06) μg/mL。B及Z对除XR001外的37个菌株的EC50值分别呈连续的双峰(主峰明显)和单峰频次分布;B对构成敏感性正态频次分布主峰的30个菌株的EC50均值5.99(±0.78) μg/mL 和Z对组成连续敏感性正态频次分布的37个菌株的EC50均值8.66(±1.09) μg/mL 可分别作为烟草黑胫病菌对B及Z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