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安冉 《现代园艺》2022,(5):126-128
为营造最佳赏樱效果,介绍了南京明孝陵樱花园的自然环境、建造情况,并观测明孝陵樱花园中的樱花物候,比较了不同品种樱花的花期早晚和形态特点,对樱花园樱花在花期搭配和整体配置上进行了分析.樱花花期与温度息息相关,合理搭配早、中、晚花樱花品种,可以有效延长樱花园整体花期,避免受温度影响导致樱花同时开放或落花.不同品种樱花由于形...  相似文献   

2.
正樱花作为迎春的观赏花卉,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全国各地樱花专类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对樱花品种进行合理搭配,不仅能延长樱花专类园的观赏期,而且能大大提升樱花的观赏性和庭园布置的整体景观效果。樱花品种的花期分类樱花品种的分类方法较多,对于樱花观赏来说按花期分类应该是最为实用的方法之一。樱花品种较为丰富,不同品种的早晚花期跨度较长,以武汉为例,花期早的樱花品种可在2月中旬怒  相似文献   

3.
里樱花,在日本是指经过人工栽培驯化而栽在庭院中的樱花园艺栽培品种。樱花按花期可分为早花、中花、晚花品种,里樱花一般属中花和晚花品种。在武汉,早花品种一般在3月上旬开花,中花品种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花,晚花品种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开花。  相似文献   

4.
正樱花最初的痕迹出现于喜马拉雅山区。唐朝时,逐步传入印度北部、中国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日本、韩国等地,后来日本成了相对独立的樱花变种产生地。樱花是一种易发生突然变异的植物,在日本,自然杂交和人工培育的品种多达好几百个。大山樱:早樱类,花色粉红至玫红,又名"红山樱",大乔木,花期在清明前后,花瓣5枚。八重红垂枝樱:早樱类,枝条细长下垂,成年树树形犹如垂柳,花先叶或同叶开放,花蕾红色,花开时为  相似文献   

5.
正樱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宫苑内栽培,至唐朝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园中,且有钟花樱、垂枝樱、山樱等多种樱花引种栽培;而邻国日本栽种樱花的历史,则比中国要晚千余年。武汉东湖樱花园、武汉大学、青岛中山公园、旅顺龙王塘水库公园、无锡鼋头渚公园、南京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太子湾、北京玉渊潭公园、昆明圆通山樱花园、成都市植物园、河南信阳鸡公山樱花区、台湾阿里山等均是我国著名的赏樱胜地;武汉东湖  相似文献   

6.
‘楚锦’是从华中樱野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樱花新品种,具有花期早、花色粉红、开花繁密等特征。该品种观赏价值高,具有良好的园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有些樱花品种,不论从花型、还是花色甚至花期上都比较相似,容易使人造成混淆。下面笔者摘取一些比较相似的樱花品种,简要指出她们相似及不同之处,以便大家在赏樱时明辨。  相似文献   

8.
董君和 《花卉》2015,(5):49-49
种樱赏樱作为自中国古代以来的一种传统,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更从视觉感官衍生出更多文化功能。近年来都市休闲游催热观樱潮。内地多地赏花产业已渐成规模。既传统又有都市气息的赏樱活动,当下在内地的不少城市,一条条的“樱花大道”正成为提升城市景观的潮流。  相似文献   

9.
樱花漫谈     
曾惠军  邓琼新 《花卉》2009,(5):19-19
任植物分类学上,从广义的概念来说,樱花应该称为樱花类,是指蔷薇科、李属(Prunus)、樱桃亚属中的其中一部分植物,常见的有樱花(P.serreulata)、日本樱花(P.yedoensis)、日本晚樱(P.lannesiana)、日本早樱(P.subhirtella)、大山樱(P.sargentii)、云南樱花(P.cerosoides)等,及其一些变种和杂交品种。根据日本樱大鉴》中所述。樱花最初的痕迹可以追溯至喜马拉雅山区,同时印度北部、中国长江流域以及南部偏西地区和台湾、韩国、日本,  相似文献   

10.
日本有“樱花7日”之说,其意是说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7天左右,花期较短。所以每年早春,人们很想提前知道樱花的花期,以免耽误赏樱期。  相似文献   

11.
华中樱砧木嫁接亲和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樱花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木,深受人们喜爱,在城市园林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对3种野生樱花砧木与7个樱花新优品种进行不同组合的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华中樱1a播种苗的株高和地径都大于其他对照品种;2019年以华中樱、尾叶樱、野生早樱3种野生樱花为砧木平均嫁接成活率分别为73.25%、60.61%、63.35%,华中樱平均嫁接成活率最高,尾叶樱最低。2017年以华中樱为砧木嫁接‘琉球绯樱’‘中国红’‘楚红’‘楚锦’‘钟花樱’5个樱花品种,嫁接成活率均较高,其中‘楚锦’和钟花樱花嫁接成活率分别达到84%和85%。通过试验研究初步认为,从嫁接砧木生长速度、嫁接亲和力、嫁接苗生长量等方面来看,华中樱可以作为中部地区樱花嫁接的砧木,用于新优品种苗木的扩繁。  相似文献   

12.
湄潭县象山公园樱花死亡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潭县象山樱花自2004年栽植以来,共计种植樱花树9000余株。其中2013年栽植樱花7472棵,规格8~10cm,总投资600万元;2014年栽植行道树樱花1294棵,规格10~12cm;加上2004年栽植的300余棵,整个樱花园占地面积已达80hm~2。主要种植有晚樱品种关山樱、郁金樱、御衣黄樱、松月樱、普贤象樱;早樱品种大岛樱、染井吉野、双色樱,秋冬樱花品种山樱花、冬樱花、云南樱花等品种,带状分布于象山茶园及公路和步道两旁,目前,象山公园樱花种植面积大,品种齐全,花色艳丽多样,在冬、夏、春3个季节都能观赏樱花。阳春三月,随着湄潭县"樱花节"活动开始,象山樱花竟相开放,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不仅成为湄潭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来湄潭观赏,逐步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山地樱花主题公园,助推了湄潭茶叶产业、旅游产业及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为湄潭县每年3月份举行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3.
福建山樱花     
<正>樱花是指蔷薇科李亚科樱属植物。樱花为落叶中小乔木,少数为灌木,浅根性树种,喜阳光、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樱花全球约120余种,亚洲、欧洲及北美洲均有分布;我国樱花资源非常丰富,约有52种及变种;目前全世界栽培的樱花品种有300多个,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和日本。樱花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花期很短,大多只能维持1周左右,常常一夜之间就能繁花满枝:一般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群体花期大多为2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园林精细化养护技术的提升,对樱花修剪的认识逐步由被动修剪向主动修剪转变。主动修剪是树上树下根冠比平衡式修剪,成为土、肥、水等综合管理基础上对樱花进行的一项重要、关键的技术措施。根据对樱花主动修剪的实践,结合专家意见,提出樱花主动修剪理念;阐述了樱花修剪的原则、目的及技术要点;通过衰弱晚樱更新复壮修剪试验,总结了衰弱晚樱更新复壮修剪技术;在展望中提出彻底解决樱花衰弱的修剪对策,力求促进北京地区樱花的精细化养护,提升其应用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阐述早樱相对于晚樱的优势,并选择性介绍几个主要的早樱品种。  相似文献   

16.
四、苗圃之乡举行樱花节:樱花品种丰富,着花容易,在苗圃地培养时也可开花。如果苗圃地樱花很多,且圃地周边环境较好,可以考虑将樱花苗圃地整合成樱花观赏区,这是苗圃地提升为园林的一种多快好省的途径。南昌县黄马乡是江西省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卉苗木之乡,拥有500多亩樱花基地,2008年樱花盛开之际,在这里举办了樱花节,为市民提供了赏樱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7.
1 预防霜冻 由于樱挑春季开花早,始花期多在当地晚霜期之前,同时樱桃花耐低温的能力差,容易遭受低温晚霜危害,造成减产。因此,在花期要注意天气预报,做到及时预防,常用方法有:  相似文献   

18.
邓凤玲 《南方园艺》2021,32(3):71-7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赏樱已成为春季热门的旅游活动.据调查,在广西分布的樱花属植物有8种,在城市园林应用的樱花品种20多个.樱花在园林中种植方式以片植、群植为主,也有丛植、列植等形式,常与其他植物、山石、建筑物、水面、园林小品等构成美丽的景观.研究发现在广西园林绿地中存在樱花优良品种不多、分布不均、管理粗放、出现早衰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欣赏美丽的樱花只能在春天。如今武汉东湖樱花园内却能欣赏到一种能在秋天开花的奇异樱花品种——十月樱。十月樱是两季开花品种,武汉地区从每年的九月初开始至十月下旬陆  相似文献   

20.
以33种红色系樱花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观测其在杭州地区的嫁接成活率、物候和生长情况,分析各品种物候因子、生长因子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探究红色系樱花品种在杭州地区的物候、生长特性及变异规律,为今后引种驯化、栽培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3种红色系品种中26种樱花的嫁接成活率达85%以上;22种樱花为高抗型品种,"旭山"樱、"花笠"樱、"河津"樱等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各品种间物候存在丰富的变异,叶芽萌动期在品种间变异系数最大,为11.69%;落叶始期极差最大,达96 d;叶片持绿期变异系数为11.10%。物候因子、生长因子及二因子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生长因子与萌动期、展叶期呈负相关,与叶变色期、落叶期呈正相关。根据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5个物候因子和2个生长量因子综合为3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值将33个红色系品种分为4类,分别为短生长期型、长生长期型、早物候型和中间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