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园里有一处盆景园,这是我听单位的同事说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公园了。听他说起,心不免有些向往。  相似文献   

2.
碗莲     
同事要辞职了,临走前,她送了我5颗碗莲种子,还顺带将养莲用的营养液、无孔花盆等一并送给了我。手中握着这一把黑不溜秋的碗莲种子,我仿佛看到了亭亭玉立、花香四溢的凌波仙子。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用清水将碗莲种子放入盆中泡着。没想到3天后,5颗碗莲种子便都探出了可爱的、像是仙鹤嘴尖似的绿色嫩芽。  相似文献   

3.
孙美娟 《花卉》2012,(7):44-44
那一年,我到日本去看望交流学习的丈夫。到了没几天,丈夫就说.有个叫铃木的同事要来拜访,他打算留铃本在家中吃饭。  相似文献   

4.
许青山 《花卉》2016,(8):53-54
去年五月的一个双休日.天气晴朗,在家又育般无聊.于是,经不住同事驴友七嘴八舌绘声绘色的撺掇,我便拿起行囊跟随队伍,奔赴山城北部的一座小有名气的山峦,融入活动筋骨、呼吸清新空气、开阔视野的爬山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与花为伴     
我是那样痴迷地爱花,总觉生活离不开它。 在我的居室里,花盆占了很大一部分,三间房的窗台摆满了花。有令箭、水梅、月季、杨松、水槿、秋菊、马蹄莲、蟹爪莲等30多个品种,四季都有花开。 有的人只喜欢欣赏花,却不晓得,养花的过程就有无限乐趣。 每去朋友、同事或同学家,我首先观赏他们家的盆花,若有我钟爱或品种超俗的花,我便舍出脸面与人讨要。拿到家来,像  相似文献   

6.
胡源源 《花卉》2012,(12):48-48
今年年初,我在渥太华工作几个月,让我感受颇深的便是过马路。公司位于市区,上班时要穿过一条车流量较大的马路,每次总是红灯,我也只好每次都绕着走。一个周末,我和同事从超市购物回来,经过这条马路,见红灯依旧,又懒得绕路走,就只好在那等着。  相似文献   

7.
碗莲     
《花卉》2015,(16)
<正>同事要辞职了,临走前,她送了我5颗碗莲种子,还顺带将养莲用的营养液、无孔花盆等一并送给了我。手中握着这一把黑不溜秋的碗莲种子,我仿佛看到了亭亭玉立、花香四溢的凌波仙子。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用清水将碗莲种子放入盆中泡着。没想到3天后,5颗碗莲种子便都探出了可爱的、像是仙鹤嘴尖似的绿色嫩芽。我特地到网上查了资料,得知碗莲需要干净、清洁的水环境,否则容易发臭发烂,最好1天换2  相似文献   

8.
2009年,我调到甘肃静宁县后,在1次下乡途中听同事说,仁大乡有位果农生产"SOD苹果",作为同行,我产生了拜访的渴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2010年9月,因工作关系,我接触到了这位很有创意的农民,很为他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大胆开拓,勇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所感动,也诠释了多年来心中的疑问,静  相似文献   

9.
正尊敬的谢泽宇厅长、王建毅副市长,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广西柑桔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在此,我代表广西农科院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35年前,我第一次到柑桔所,第一个认识的人是韩有伦老师。我是1982年元月从广西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柑桔所工作,时年25岁。到我离开柑桔所时整整在这里工作了20年。我在这里不仅度过了自己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也找到了生命和事业的支撑。是众多的领导、同事  相似文献   

10.
吴辉 《食用菌》2002,24(1):3-4
那是八年前的事情 ,在 1992年 5月 ,受当时大气候的影响以及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鼓舞 ,我扔掉铁饭碗回到我的老家湖南涟源市的农村 ,创办了一家“九歌食用菌厂”。当时回家创业的时候 ,口袋里仅揣着 3 0 0元钱 ,完全是白手起家。当时我的决定遭到了父母、同事的反对 ,但我那时年仅 2 2岁 ,大学毕业刚刚两年 ,可谓豪情万丈。我执意要用三年的时间使九歌食用菌厂达到百万的产值 ,用我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我的实力。然而 ,经过四年艰苦的辛勤创业 ,我还是没有成功。 1996年的 5月 ,我欠下十多万元债务 ,“九歌”最终彻底破产。四年的时间 ,15 0 0多…  相似文献   

11.
许青山 《花卉》2019,(5):39-39
同事送给我一筒家乡自产的绿茶,晚上,泡上一杯,只见原本糅合成颗粒状的叶粒,在开水的浸润之下,慢慢舒张开来,尝上一口,韵味醇厚,微苦中透着甘甜,随着叶子的伸张,思绪的触须也慢慢浸润脑海的屏幕。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个风雅的男人,如果喜欢养花也算的话。最初养花是在自家阳台上,不过老婆大人可不大喜欢,发脾气时常拿它们出气。后来我就养在了办公室里,好在我的同事喜欢,所以皆大欢喜。这些年我养的花草,成了办公室里一抹最亮丽的色彩。我养过的花儿不算少,多是好养易活、价格也便宜的那些。养得最久的是一棵大发财树,在我的办公室已度过八个春秋。然而到底是盆栽,八年了还只是一米多高,营养不良而略显单薄;养的短的,比如茉莉或者杜鹃花,一般超不过两个花季,究其原因,花农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春节后,我从同事手中得到一盆濒临枯萎的蝴蝶兰,便带回家中精心管理。首先我给它换盆换土,并添置用磷酸二氢钾泡制的粒状木炭,后将其花箭离底部约15cm处剪断。好生照料两三个月后,蝴蝶兰从剪断口处重新吐出了新箭,并于春季开花,花期两个月。当年秋天,  相似文献   

14.
正我于2008年毕业,从事蔬菜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便开始订阅《长江蔬菜》。《长江蔬菜》可以说是年年必订、期期必读,她已然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机缘巧合,与《长江蔬菜》结识记得刚参加工作,单位领导交办一项给菜农做培训的任务,主讲红菜薹栽培技术,我虽爽快接受,但心里既兴奋又紧张,既充满自信又感到底气不足:作为一名蔬菜专业硕士生,在校园里待了近20年,终于可在工作岗位"大显身手"了,但在同事眼  相似文献   

15.
雄黄兰     
姜满珍 《花卉》2020,(11):45-45
四年前的一个初夏,随单位的同事去娄底梯田王国之美誉的紫鹊界考察学习。在一农户家门前的山坡上见到了“风吹草低现黄花”的美景。当时我就谦虚地向阿姨请教,阿姨说她也不知道叫什么植物,反正是一味中草药。可以散瘀止痛,消炎止血,用于跌打损伤。阿姨很慷慨地用锄头挖了两三株给我。回来后我将它们用养过绿萝的花盆栽植于露台上。它就是雄黄兰,一个很粗犷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我与苏志爱同志同事二十九年,在我的心目中,他始终是我的师表。苏志爱同志是宜昌市郊委蔬菜科科长,年过半百,体弱多病。然而由于他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为城市人民吃好蔬菜”这根红线,甘为人民公仆。他虽受多种疾病的折磨,但三十多年来,始终以惊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以旺盛的精力不停地工作着。近年来,他带领一班人,多次上长阳,翻越海拔1800米的火烧坪,为开辟山区蔬菜基地而忙碌奔波。在那一夭要过热、温、冷三个气候带的高山,就是健康的人都很难适应。然而他却强忍着肝痛、  相似文献   

17.
陆章 《花卉》2008,(5):42-43
报上有这么一则消息:忙完一天工作,深圳白领蔡小姐下班时对同事们说:“去顶头尚丝那里有点事。”同事问:“老板今天约你?”见同事们一脸狐疑。她知道大家误会了,赶紧解释,她要去的是一家店名为“顶头尚丝”的发廊,去做头发。哦,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8.
我从1998年开始接触蔬菜工作,以前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均与蔬菜不沾边,在蔬菜方面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每次下乡,当农民问及蔬菜方面的问题时不知作何回答,总是支支吾吾地搪塞过去,见同事滔滔不绝地给农民讲解蔬菜实用技术,心里羡慕之至,心想要是我也能讲该有多好!一件事情令我终生难忘。一次,单位下乡搞技术培训,要求每个人都得讲课,我自然也不例外。天啦!要我讲课,简直是要我的命!在蔬菜方面我可是一窍不通,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了。结果可想而知,上台仅十来分钟就将讲稿内容全部念完,找不着讲的了,…  相似文献   

19.
痴迷植物     
一次和同事们去一个遭遇重大不幸的家庭中看望朋友,踏进家门,寒暄慰问之余,便习惯观赏他人家里的花花草草。我感觉他们“家徒四壁”(喜欢花草的人眼中视它们为宝),没有找到哪怕是一根有生命力的无名小草,心里在惋惜:为什么男女主人都不愿意种上几盆或一盆植物。在我心目中,花草是一个家庭中除人或宠物以外最有生命力的象征,象征一个家中的生机勃勃,是屋主热爱生活的表现之一,也是家庭成员闲情逸致的凸显……多年来我对家中养植了些许花草的屋主特感兴趣,甚至主动加微信,交流养花心得或换取残缺品种,这也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  相似文献   

20.
黄润铖 《花卉》2020,(5):44-47
去年5月出差到西藏林芝,这也是我对西藏的初体验。我不知该如何描述林芝的气候——匆匆到访不过一周,甚至不及适应那稍显稀薄的空气。严格说来,短暂的几天体验到的只是天气的特点:风很大,常有雨,随时都会出太阳。群山的环抱带来凛冽的风,这小城冷清得很。城市虽小,"林芝"却很大——这个行政区从察隅的河谷一直攀升到南迦巴瓦峰,极大的落差也带来极具多样性的植被。几天的时间里,我跟同事随向导一起乘车,匆匆到了几个地点。每到一地,野草也是彼处的地标。首先是在林芝市区里的见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