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造成牛群繁殖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多数农村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重视牛的选种选配。在很多地区看不到一头像样的种公牛,长期采用近亲乱变乱配,造成牛的品种逐渐退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母牛.发情表现为:母牛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当与牛群隔离时大声哞叫,拴住时喜转圈,放开后常追逐并爬跨其他牛只.阴道排出清亮黏液.喜接近公牛,并用舌舔或嗅闻公牛的会阴部及阴囊部.当公牛用下颌压其臀部或爬跨时,举尾不拒,静立接受交配.  相似文献   

3.
<正> 据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协作组统计,全国平均受配率为51.3%,而我省一般不到40%,有的地区仅为25%.因此,提高牛的受配率是我省发展养牛业的首要措施.提高牛冷冰精液配种的受配率必须从贯彻畜牧生产责任制,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着手.同时,还要采取下列各项措施:一.搞好清群,确保冻配效果清群,主要是把牛群内一岁以上的公牛和未达配种年龄的小母牛,以及确实失去繁  相似文献   

4.
一、母猪产后久不发情的原因 子宫炎或某些传染病造成:母猪在患有子宫内膜炎、附红体病、支原体病、细小病毒等,都可造成母猪断奶后久不发情. 营养不良或霉饲料中毒:饲料中长期缺乏营养或营养不平衡,或饲喂发霉变质饲料,使猪的脑垂体激素分泌受到抑制,而表现久不发情.  相似文献   

5.
胡坚 《饲料博览》2021,(2):102-102,105
牛坏死杆菌病在牛群较密集的区域多呈现流行性和群发性。病原坏死杆菌可以引起患牛的腐蹄病、坏死性口炎及坏死性肺炎等,因此要做好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本文对牛坏死杆菌病的常见症状进行简单介绍,让人们对此病的表现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为临床诊断提供强有力依据,并提出相对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使牛群更加健康,为饲养场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坏死杆菌主要通过患牛外部伤口或者口腔内创口进行感染和侵入,一般通过患牛排出的唾液或者粪便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在潮湿闷热的环境内存活率较高。为防止牛坏死杆菌病给牛群造成更多的伤害,做好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6.
牛前胃迟缓是因为前胃兴奋度下降,收缩能力降低而引起的一种胃部疾病。是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发病和多见病,尤其是舍饲养殖的牛群更容易发生。临床上患病牛主要表现为采食欲望逐渐下降,反刍能力减弱,或者停止反刍,对牛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牛前胃迟缓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冻精改良技术是当前便于推广的一项先进技术,提高牛冻精改良受胎率对推进养牛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作用.本人通过多年的牛改良工作经验认为:提高牛冻精改良受胎率的关键在于选择好优良公牛冻精和健康基础母牛群,技术人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能准确掌握母牛的发情周期、发情特点、并适时输精.  相似文献   

8.
<正>涟源市通过实施特色农产品加工重点县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两个"百千万"工程等一系列农业项目,大力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1.突出重点,打造特色涟源市的湘中黑牛、蔬菜在湖南省有一定的影响力,湘中黑牛产业通过整合其他农业产业专项资金,落实种公牛投放、扩大基础牛群扶助政策,湘中黑牛基础牛群扩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提高繁殖率增加家畜的数量,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河南农村由于饲养水平较低,牛的膘情差,使役重,授乳期较长及配种不及时等因素致使母畜生殖机能紊乱,造成长期空怀,受配率一般低于50%.为此,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对乏情期的母牛人为地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母牛发情排卵,进而提高受配率.  相似文献   

10.
肢蹄是牛的重要支柱器官,具有支持牛体重的作用。在种公牛生产过程中,肢蹄病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种公牛易发生蹄变形、蹄裂和肢蹄跛行病,一旦表现出症状,很难治愈,并严重影响生产性能及使用年限,因此肢蹄病的防治在种公牛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了解肢蹄病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防止肢蹄病的发生。文中对影响种公牛肢蹄健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选育优质种公牛是种公牛站的工作重点,优质种公牛不仅精液生产能力强,其遗传水平对牛群遗传改良的影响也非常大。加强后备种公牛的有效选择,可以确保种公牛的质量,稳定牛群结构,缩短世代间隔,促进牛冻精改良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文结合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多年后备种公牛选育工作,对后备种公牛的有效选育展开讨论。在种公牛繁育领域,很早以前奶业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种公牛对生产牛群的改进作用,对培育优秀种公牛的研究较早,  相似文献   

12.
牛的品种改良是一项农牧民增收增支,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效能,拓宽畜牧业养殖前景的一项惠民工程.牛的品种改良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种公牛的牵引交配;另一种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技术操作简便、安全,适用于不同年龄、体型与品种的母牛,不会对母牛造成损伤.同时精液质量有保证,可随时取用,减少了种公牛的饲养头数,节省了饲养管理费用,同时不受地域限制,运输方便.牛随时发情,随时配种,不但提高了牛的配种率,同时也提高了牛的受胎率,深受农牧民的欢迎,实践中促进了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同期发情方案中,为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CUE-MATE阴道埋置栓,提高移植妊娠率,对同批次2组西门塔尔杂交受体牛分别埋植CUE-MATE和CIDR,使用相同同期发情方案,比较发情率,并对CUE-MATE方案中不同发情时间阶段的牛群移植受胎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埋植不同阴道栓的受体牛发情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90.38%vs 90.00%,P0.05);两地埋植CUE-MATE不同发情时间的受体牛群,移植鲜胚妊娠率无差异(100%vs 100%,P0.05;100%vs 80%,P0.05),移植冻胚妊娠率差异不显著(41.18%vs 28.57%,P0.05;57.69%vs 33.33%,P0.05),提前发情组冻胚妊娠率下降趋势明显。使用CUE-MATE同期发情时,撤栓时间应推迟10~12 h,使得胚胎移植时受体内环境与胚胎发育阶段相一致,保证鲜胚和冻胚均可获得较理想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4.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一类常见多发疾病,对牛的繁殖效率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母牛死亡,给养殖者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牛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通常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患病后的母牛多表现为发情迟缓甚至不发情、流产等繁殖障碍。通过了解病因,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后对症治疗,可以降低该病的危害,但原则上应以预防为主。本文简单阐述了该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论种公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种公牛的饲养管理是生牛养殖单位重要工作内容,也是牛群繁殖和优化育种的重点内容。只有提升种公牛的品质,使其具备强健的身体、饱满的精神状态、高质量的精液,才能发挥出种公牛的繁育育种价值,确保培育出的下一代或下几代的牛群具有较高品质。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种公牛的饲养管理要点内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起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育种工作中种公牛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种公牛的好坏代表将来牛群的发展方向与质量。在种公牛的选择中,视觉评估和后裔测定同样重要。视觉评估需要检测种公牛的身体形态是否匀称,不能太重或是太轻,后裔鉴定主要确保公牛的基因优秀,能产生优质的后代,没有遗传缺陷。  相似文献   

17.
奶牛不发情的临床表现 后备牛达到性成熟年龄时,没有发情周期出现,或达到性成熟年龄后出现一两次发情,以后长时间不发情;母牛分娩后长期不见发情表现;母牛分娩后出现1~2次发情,以后长时间不再发情。 造成不发情的因素 营养因素 饲料喂量不足,品质不良,营养负平衡,常导致母牛消瘦。 牛只健康因素 母牛患有代谢疾病、蹄病和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8.
鸭败血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综症,曾被误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害.在农村养殖户中因鸭舍建造不规范、卫生条件欠缺、防疫水平差等原因造成流行.该病感染率高,常因不能正确诊断治疗死亡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由于牛的发情持续时间短,生理特点与马驴差异较大,因此过去配种大都采取本交。即使人工授精,对于牛的发情规律也都很少掌握。近年来,在用肉用牛改良本地牛的工作中,对牛的发情规律进行了观察,现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介绍如下:一、发情的外部表现特征,以及卵巢卵泡发育规律母牛发情过程可划分为四期:发情初期(出现期)、中期(发育期)、后期(成熟期)和排卵期,各期的特点如下:1.发情初期(出现期):母牛神态不  相似文献   

20.
牛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不易早期发现,常常是养殖户在饲养几年的时间后,母牛不能下小犊才引起重视。由于导致母牛繁殖障碍的病比较多,下面选择与繁殖障碍有关的5种传染病,对其临床鉴别诊断予以简述,期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1特征性示病症状进行鉴别牛细小病毒病:犊牛以下痢为主,常见妊娠母牛发生死产、流产。牛生殖道弯曲菌病:以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不孕不育为主要症状。牛布鲁氏菌病:以妊娠母畜流产死胎弱胎。公牛会引发睾丸炎附睾炎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