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园地     
我家的屋后,有片小菜园,足有四分多。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总是眷恋着那片小菜园。 记得我考上高中那年,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就读,那时家里穷得上下顿饭都接不上,那有闲钱闲粮供一个白吃饭的学生,急得父亲在院里直打转转。忽然有一天,父亲深眍的眼睛一下子烁亮起来,目光停留在屋后一片被蒿草遮蔽了的荒滩上。父亲告诉娘:“要是把这片地整平了,种上粮、种上莱,那都是钱呢!有了钱,咱娃的学费不就有了着落了?”这念头让全家人的身子热乎了好几天,可父亲又不敢贸然行事,他知道这地姓“公”呢!父亲是个一向不求人的人,这次  相似文献   

2.
教授外传     
1.心不在焉的教授:“今天几号?” 妻子:“看看你手上的报纸不就知道了。” 教授:“那是昨天的报纸,看也没用。” 2.心不在焉的教授生病了,被送到医院住院。 护士:“教授,大夫来了。” 教授“请告诉他,很抱歉,我现在病得很厉害,所以不能接待他。”  相似文献   

3.
吴小彬 《百姓》2007,(3):52-53
1806年,在被法国军队攻陷的东普鲁士城市耶拿,黑格尔从自己住所的窗口向外张望,他看见法国士兵正簇拥着他们的统帅拿破仑从街上走过。被无数思想障碍困扰的黑格尔,从拿破仑身上看到了观念突围的可能,他仿佛茅塞顿开,兴奋地在屋里走圈。当天夜里,哲学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情不自禁地写道:“我看见拿破仑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他还形象地把拿破仑称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相似文献   

4.
前些年陈安之先生从美国回来,以教授传播“成功学”而得到许多青年的追捧,这个结果完全在于他的意料之中,因为他知道:渴望成功、梦想成功的人太多,尤其是那些言必称要创业的年轻人。这是一个有着巨大需求的市场。数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些靠学了“成功学”而取得成功的人有多少,我所知道的是:这个世界有一个朴素的“二八法则”,永远只有20%的人能够取得成功.还有80%的人始终处于追求成功的梦想中,甚至大多数人不再有梦。因此换个角度看,其实教授“失败学”也许有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5.
突然,枕边铃声响起,这是连着第三个晚上响起了。可我不敢视频,直等到“对方已取消”。我睡意全无,于是披衣起床。看着又飘起雪花的夜幕,想着明天大年初三就要给父亲“烧五七”,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再跟“曾北京”视频。“曾北京”是住在红兴隆局直老年公寓的一位“候鸟”老人,父亲只知道他姓曾,来自北京,就开玩笑给他取了“曾北京”的绰号,而“曾北京”则尊称父亲为汪老。我忘不了两个老人的情缘和约定。  相似文献   

6.
正麦克斯韦1831年6月13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3岁时,有一次爸爸领他上街,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路旁,他就问:"爸爸,那马车为什么不走呢?"父亲说:"马要休息。"麦克斯韦又问:"它为什么要休息呢?"父亲随口说了一句:"大概是累了吧?""不,"麦克斯韦认真地说,"它大概是肚子疼!"这回该爸爸问他了:"你怎么知道它肚子疼?"  相似文献   

7.
轶名 《百姓》2001,(1):7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尔·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  相似文献   

8.
学做生意     
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却想干一番事业。父亲告诉他:“要干成一番事业,没有知识不成。”他说:“我就做生意,知道2比1大、3比2大……就成了。做生意目的是要赚钱,贩1得2,贩2得3,这不就赚了吗?”父亲奈何不得他,反正家里有钱,赚不赚不在乎,就给他三匹马出去做生意,权当“学费”买个聪明。这孩子走到半路,碰见一个牛贩子。牛贩子对他说:“愿以四头黄牛换你的三匹马。”他想:三换四,我赚一呢,合算合算,怎么不干。这样,他的三匹马换成了四头黄牛。来到牲畜行,看见一群可爱的羊,便问羊主怎么卖。羊主看了看他的牛…  相似文献   

9.
《饲料博览》2008,(11):I0040-I0040
爱因斯坦的父亲和杰克大叔去清扫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于是杰克大叔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依旧是杰克大叔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于是当他们走出烟囱的时候,杰克大叔的后背和脸上全都被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身上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
换一种思维     
我记得,在我做农民的那段岁月,稍有不安分,父亲就拿下面的话来告诫我: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老天给你8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你要认命。父亲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要我不要生非分之想。我知道,父亲的这种“理论”,绝非属于他一个人,亦绝非属于他那一代人,而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父亲为了给他的“理论”寻找依据,多次给我说起那个关于神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幽默广角     
上帝造人 刚上小学的儿子,向父亲提出一个问题。“爸爸,为什么上帝会先造男人,再造女人呢?”“也许他是不希望在造男人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在他耳边唠唠叨叨个不停吧!” “我今天带来一只青蛙,”动物学教授对学生们说,“刚从水塘里捉来  相似文献   

12.
<正>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  相似文献   

13.
百事可乐     
《农村百事通》2006,(7):66-67
表扬的效果病人去医院打针,一进门就表杨护士“:昨天你打的针一点都不疼,水平真高。”他请护士再给他打一针,却迟迟不见护士动手,他提着裤子问:“你在干什么?”护士说“:我在找昨天那个针眼。”扶房父亲喝得醉醺醺的从饭店里出来正好跟放学的儿子一起回家。到了家门口,父亲拿出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7,(22):51-51
律师:我父亲去年开一家公司,两个股东,除他之外另一个是我哥哥。在签署公司注册申请文件时,因我哥不在场,父亲要我代签字,我知道这是违法的,如果以后公司出现什么情况,而我哥否认知道这一事实,我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正>前些年陈安之先生从美国回来,以教授传播"成功学"而得到许多青年的追捧,这个结果完全在于他的意料之中,因为他知道:渴望成功、梦想成功的人太多,尤其是那些言必称要创业的年轻人。这是一个有着巨大需求的市场。数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些靠学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怀念父亲     
11年前,也是秋天,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年,我32岁。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我们姐弟几个轮流在 病床前守护着他老人家,强作笑颜地劝他多吃 一勺饭,多喝一口水,多吃一片药。尽管背地里 流泪。 我总觉得父亲能好起来,因为那时他刚刚 60岁!在医院里,父亲常常笑着对来看望他的 人说:“没事儿,我这是老毛病,过几天就好 啦。”他还常常认真地对我和弟弟说:“等出了  相似文献   

17.
把杯子放下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我也不知道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不会觉得累。”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相似文献   

18.
玩笑     
◎客户的退货阿呆:"两个小家伙真可爱,叫什么名字呀?"路人:"我不知道。"阿呆:"瞧你这当父亲的,自己孩子的名字都不知道?"路人:"这两个孩子不是我的,我是避孕药厂的推销员,这两个孩子是客户的退货。"  相似文献   

19.
马车声     
一个春日的午后,父亲与儿子一起来到林间漫步。这是一个美丽而安静的日子,温暖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许多鸟儿在枝头雀跃。在一个弯道处,父亲忽然停了下来。他望着自己的儿子,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道:“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相似文献   

20.
《百姓》2003,(10)
美国经济学界多年前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位学富五车的经济学老教授和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助理教授一起外出吃午饭。走在人行道上的时候,眼尖的年轻教授发现地上有张100美元的大面额钞票,便弯下腰准备把它捡起来。不料,那位老教授立刻出手拦住他说:“别捡了,这钞票是假的。”年轻教授不服气,问道:“你如何断定这钞票是假的?”老教授随口回答:“如果这100元的钞票是真的,早该被人捡走了。”老教授的答案虽然书呆得可笑,但却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答案。市场的高效率保证它时时出清,谈判桌上没有剩下的钱,人行道上也不可能有还未被捡走的钞票。在老教授看来,年轻教授是经济学修养不够才会伸手去捡那掉在地上的钞票。掉地上的钞票之所以没人捡,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