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椒样薄荷生长发育特征,结合气候、土质、施肥、灌溉,综合分析和评价椒样薄荷生长有利条件因素,提出适合白城地区椒样薄荷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2003年美国组培的椒样薄荷落户农四师,该品种表现较好,是一种抗病强、产量高、香气清纯的薄荷品种。通过试种,总结出一套适合伊犁河谷种植的美国组培椒样薄荷高产栽培技术,为新品种的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4.
椒样薄荷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椒样薄荷学名Mentha piperital(唇形科、薄荷属),别名黑薄荷、胡椒薄荷、欧洲薄荷。原产欧洲及地中海沿岸一带,1959年从国外引进,目前国内在陕西、四川等地有少量栽培。从其茎叶中提炼的精油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卫生等方面,因而种植薄荷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瑞丽市种植的椒样薄荷鲜样中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性化学成分经质谱扫描后得到的色谱图通过质谱工作站Xcalibur3.0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NIST08标准质谱图数据库对比检索,并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出43种主要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在精油中的相对质量分数。4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30%,其中含量较高的7个成分分别是薄荷酮(14.01%)、薄荷醇(53.80%)、月桂醛(4.83%)、肉豆蔻醇(3.05﹪)、α-甲基戊醛(2.66%)、红樟油(2.54%)和4-乙酸基-1-萜品烯(2.58%),占挥发油总量的83.47%。这些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因地域和种植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椒样薄荷精油的香气品质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瑞丽本地种植的椒样薄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小敏  李维林  梁呈元  赵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59-3160,3162
对椒样薄荷组织培养的外植体进行了筛选,并对影响增殖与生长的激素种类及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外植体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椒样薄荷的组织培养都有显著影响.选用茎尖作为外植体,有利于降低污染率和提高启动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0mg/L6-BA+0.2mg/LNAA;继代增殖的最适激素组合为1.5mg/L6-BA+0.2mg/LNAA;生根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0.5mg/L6-BA+0.3mg/LNAA.  相似文献   

7.
对同江市建设椒样薄荷种植示范区的示范内容、技术流程等进行了简明阐述,对示范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椒样薄荷最佳收获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收获期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最佳收获期为主茎 1 0 %~3 0 %左右花蕾开花期。  相似文献   

9.
10.
椒样薄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椒样薄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措施(播期、密度、氮磷钾用量、最佳收获期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椒样薄荷精油高产(≥80kg/hm^2)优质的农艺措施优化方案为:播期10月23日-11月7日(即霜降至立冬),密度18.2-27.0万苗/hm^2,施肥量纯氮142.9-180.0kg/hm^2、P2O593.3-139.2kg/hm^2,最佳收获期为主茎10%左右的花蕾开花期。  相似文献   

11.
迷迭香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迷迭香挥发油的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用平板稀释法测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迷迭香挥发油提取率为2.27%,从迷迭香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蒎烯和1,8-桉叶油素,分别占43.36%和32.10%;挥发油对多种菌株均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黑曲霉、黄曲霉和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80、80、10、20和10 m l/L。[结论]迷迭香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2.
金振国  冀玉良  姚焕英  李丹青  陈凤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44-17245,17270
[目的]测定白花曼陀罗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白花曼陀罗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烟草赤星菌(Alternaria alternata)、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 riadothidea)、棉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茄腐皮病镰孢霉(Fusarium solani(Mart.)和草燕麦镰孢霉(Fusarium avenaceum)为供试靶标菌进行离体抑菌活性试验.[结果]鉴定出1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66%,其中白花曼陀罗挥发油中6-戊基-5,6-二氢(化)吡喃-2-酮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含量的44.28%;白花曼陀罗挥发油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作用的大小顺序为苹果干腐病菌〉草燕麦镰孢霉〉茄腐皮病镰孢霉〉棉立枯病菌〉烟草赤星菌。[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白花曼陀罗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薄荷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叶挥发油,以总还原力、亚硝酸钠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薄荷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总还原力的吸光度为0.5时,挥发油体积为332.08μl;对亚硝酸钠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挥发油的体积分别为85.85和99.33μ1;样品量均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呈量效关系。[结论]薄荷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甘松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子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65-17466
[目的]对甘松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甘松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甘松挥发油中鉴定出5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组分的73.5%。其中白菖烯含量最多,其次是9-Arstolen-1,2-ol和γ古芸烯等。[结论]该研究可为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甘松这一植物资源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贵州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万镜  张素英  杨远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31-11432,11440
[目的]分析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6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62%。其主要成分是以萜类为主,其中以左旋薰衣草醇(17.781%)和吉马烯D(11.963%)含量最多。[结论]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成分种类较丰富的是广东白苞蒿,其共有成分中仅有β-金合欢烯、橙花菽醇、匙叶桉油烯醇、石竹烯氧化物和姜烯,且石竹烯氧化物和匙叶桉油烯醇在2个不同地区白苞蒿样品中含量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爽  赵岩  张连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67-17969
采用药典法提取4个药材市场红豆蔻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法测定挥发油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4个药材市场红豆蔻挥发油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广西玉林红豆蔻所含挥发油总量最高,山东鄄城红豆蔻所含挥发油总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赵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653-9654
[目的]对蓼子朴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蓼子朴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对所提取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蓼子朴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0种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8-亚异丙基二环[4.3.0]-2-壬酮(13.92%)、二乙醇缩乙醛(10.38%)、二乙二醇缩乙二醛(10.30%)、邻丙酰基苯甲酸甲酯(10.08%)、肉豆蔻酸(8.03%)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7.38%)等。[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蓼子朴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败酱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败酱草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白花败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51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5.77%,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甲基-5-乙基呋喃(50.97%),其次是己二硫醚(9.47%)、1-己硫醇(6.97%)、紫苏醛(3.65%)、律草烷-1,6二烯-3-醇(2.65%)、(Z,E)-à-法呢烯(2.62%)、反-石竹烯(2.41%)、亚麻酸甲酯(2.03%)、紫苏醇(1.6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43%)、樟脑(1.21%)、à-雪松醇(1.16%)、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酯(1.07%)、冰片(1.06%)、6-氨基异喹啉(1.03%)。  相似文献   

19.
靳有才  庆易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21-7121,7127
[目的]对青海野生薄荷的乙醚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方法]以乙醚作提取溶剂,采用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青海野生薄荷中的化学组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L-薄荷酮(25.17%)、11-十八烯酸甲酯(15.64%)、D-柠檬烯(9.17%)、大根香叶烯(6.83%)、胡椒酮(3.37%)、6-甲基-3-异丙基-2-环己烯酮(4.18%)和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16%);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占鉴定量的67.52%。[结论]不同方法提取的野生薄荷乙醚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