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机械学报》2017,(10)
获取农作物分类信息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的重要应用之一,然而单时相PolSAR数据能够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而且单时相数据的获取时间也会影响农作物分类精度。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机载和星载PolSAR系统,这些系统能够获取目标重复观测的PolSAR数据,这为多时相PolSAR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了可能。本文以多时相PolSAR农作物分类为出发点,通过利用不同农作物的极化散射特性变化特性来提高分类精度。首先,基于极化散射特性分解原理分析了不同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不同时期所呈现的散射特性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新的参数描述其散射特性的变化特性。其次,基于这一新参数提出了一种多时相PolSAR农作物监督分类算法。最后,通过对欧洲空间局所提供的基于Radarsat-2实测仿真生成的Sentinel-1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复Wishart分布的监督分类算法,农作物的整体分类精度提高了约4个百分点,当农作物种类合并为4类时,整体分类精度提高了约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多时相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数据可为水稻提取提供丰富信息,在多云多雨地区对水稻识别和监测具有独特优势。但过多特征变量的加入,一定程度上造成“维数灾难”及信息冗余,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时相后向散射特性及干涉相干性优选特征的水稻提取方法。基于研究区水稻生长周期的多时相Sentinel-1 SAR数据,构建后向散射系数和干涉相干系数特征集,利用ReliefF算法对特征重要性进行排序,同时采用JM距离确定最优特征数目完成最优特征选择,结合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研究区水稻进行提取及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基于优选特征提取水稻面积相对误差为4.96%,总体精度达到92.48%,Kappa系数为0.90;从优选特征剔除干涉相干特征提取的水稻面积相对误差增加2.39个百分点,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降低4.03个百分点、0.06,说明干涉相干性有利于水稻信息提取。基于多时相后向散射特性及干涉相干性的特征优选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运算效率,可实现大范围高精度水稻提取。 相似文献
3.
针对湿地季节性变化特点和不同湿地类型植被覆盖的差异,综合利用多时相GF1-WFV和GF3-FSⅡ极化特征数据,开展湿地精细分类方法研究。首先,对13期GF1-WFV影像的光谱信息、植被指数和水体指数,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s,RF)的OOB样本,优选出50个特征值,进行湿地初分类;然后,针对分类结果中沼泽草地、灌丛沼泽和沼泽地混分,部分湿地类型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利用1期植被生长旺盛期的GF3-FSⅡ双极化SAR影像,从强度和幅度两个维度进行后向散射特征分析,优选σFD-HH进行部分湿地类型识别;最后,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研究区进行实例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分类总体精度为86. 23%,Kappa系数为0. 82。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湿地资源调查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时相Sentinel-2A的县域农作物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精准地获取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数据,对指导农业生产、制定农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景泰县为研究区,以多时相Sentinel-2A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计算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Red edge 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RENDVI)及其组合特征(NDVI+RENDVI、NDVI-RENDVI和NDVIRENDVI),分析作物特征曲线,并采用随机森林法分别以5种特征参数作为分类特征对研究区农作物进行精细分类。结果表明:根据形态特征,研究区农作物特征值曲线可划分为3种类型:高值型(玉米、水稻、胡麻和马铃薯)、低值型(洋葱、大棚作物和砂田瓜果)和开口型(春小麦、春小麦-秋油葵)。高值型和低值型可在7、8月影像中区分,开口型和前两种类型在5月和9月影像上的特征值有明显差异。3种类型内的作物可以通过不同时相影像区分,高值型的4种作物在9月影像上通过成熟期差异可以区分;低值型的3种作物的特征值差异在全年影像上都可以明显体现;开口型的两种作物利用9月影像可以明显区分。利用NDVI、RENDVI、NDVI+RENDVI、NDVI-RENDVI和NDVIRENDVI 5种特征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82. 14%、78. 16%、81. 17%、75. 64%和86. 20%,Kappa系数分别为0. 78、0. 74、0. 77、0. 71和0. 83,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NDVIRENDVI、NDVI、NDVI+RENDVI、RENDVI、NDVI-RENDVI,说明RENDVI辅助NDVI可以有效提高分类精度(精度较仅用NDVI提高4. 06个百分点)。选择合适的时期和分类特征,利用Sentinel-2A特有的红边波段数据及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在县域农作物精细分类上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自动解译技术,实现冬小麦种植情况统计调查、提高提取精度,选择冬小麦关键生育期6个时相的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数据,分别从6个时相的近红外灰度(NIR)、红波段灰度(R)、绿波段灰度(G)、蓝波段灰度(B)、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6个特征中优选出对冬小麦面积提取最敏感的1个特征作为输入变量,每个时相选择1个特征,6个时相共选出6个特征作为输入变量,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提取冬小麦空间分布特征。选择研究区不同长势、不同种植品种的地块样本构建训练集,利用多时相特征构建模型,并将模型推广应用于整个大厂回族自治县,得到大厂回族自治县冬小麦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与统计结果对比分析,经过多时相特征优选构建的模型对冬小麦的识别精度接近90%。经过样本优化和后期处理仍可提升精度,此方法能在保证提取精度的前提下对冬小麦进行快速提取,提高相应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卫星影像对复杂山区烤烟种植区的提取精度。以高分六号2m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遥感数据源,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序列,根据烤烟不同生长期的卫星影像特征,采取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分别完成3个不同时相卫星影像的烤烟种植区初步提取,再利用多时相植被指数规则初步提取烤烟种植区,最后通过交叉验证获取烤烟种植区域,并完成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能较为准确的提取复杂山区烤烟种植区,能够保持较低的错分率(5.3%),提取精度达94.67%,较基于单一时相卫星影像提取烤烟种植区域精度(90%)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小麦倒伏信息无人机多时相遥感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期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图像,对灌浆期冬小麦倒伏图像特征及倒伏信息提取方法进行研究。从增强图像空间域方面,对图像进行二次低通滤波,获取地物散点图,以散点存在明显分界线为判定标准,选出小麦倒伏信息提取的单特征,对两单特征线性拟合构建倒伏小麦两时期提取特征参数F_1和F_2,再以两特征参数相似性构建综合特征参数F_3。将特征参数结合K-means算法提取冬小麦倒伏信息,整体精度(OA)达86. 44%以上,Kappa系数达0. 73以上,倒伏信息提取精度(F)为81. 07%以上,因此综合特征参数可作为两个时期冬小麦倒伏信息提取特征参数。分别用本文方法、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法和最大似然法提取验证区域倒伏小麦信息,经验证,本文方法提取小麦倒伏信息整体精度(OA)达86. 29%以上,Kappa系数达0. 71以上,倒伏信息提取精度(F)达80. 60%以上;其他3种常用方法提取的整体精度(OA)为69. 68%~87. 44%,Kappa系数为0. 49~0. 72,倒伏信息提取精度(F)为65. 33%~79. 76%。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整体精度和倒伏信息提取精度均高于目前常用分类方法。因此,综合特征参数与K-means算法对冬小麦在灌浆期倒伏信息提取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估算森林采伐生物量实现森林碳汇的精准计量,针对采用单一时相可见光无人机影像估算高郁闭度森林采伐生物量较困难的问题,基于伐区采伐前后多时相可见光无人机影像,研究森林采伐生物量高精度的估算方法。以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一个针叶林采伐小班为试验区,采集分辨率优于10 cm的采伐前后多时相可见光无人机影像,采用动态窗口局部最大值法得到高精度的采伐株数与单木树高信息,再基于采伐后无人机影像,运用YOLO v5方法检测并提取伐桩直径信息,根据胸径-伐桩直径模型来估算采伐木胸径信息,再利用树高和胸径二元生物量公式估算采伐生物量,以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根据动态窗口局部最大值法获取株数与平均树高精度分别为96.35%、99.01%,运用YOLO v5方法对伐桩目标检测的总体精度为77.05%,根据伐桩直径估算的平均胸径精度为90.14%,最后得到森林采伐生物量精度为83.08%,结果表明这一新方法具备较大的应用潜力。采用采伐前后多时相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可实现森林采伐生物量的有效估算,有助于降低人工调查成本,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碳汇精准计量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时相无人机遥感植被指数的夏玉米产量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建立夏玉米无人机遥感估产模型,正确评价规模化农业经营管理和用水效率,以内蒙古自治区规模化种植的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不同水分处理的实验区域,每个实验区域布置了3个样区,利用自主研发的多旋翼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平台,对夏玉米进行多时相的遥感监测。采用牛顿-梯形积分和最小二乘法,构建了基于多种植被指数和多种生育期对应的夏玉米实测产量的6种线性模型,并采用阈值滤波法减少土壤噪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的玉米估产模型精度存在显著差异。单一生育期中,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抽雄期、吐丝期、蜡熟期、拔节期,最优植被指数为EVI2(决定系数R^2=0.72,均方根误差RMSE为485.46 kg/hm^2);多生育期的最优植被指数为GNDVI(R^2=0.89,RMSE为299.35 kg/hm^2)。经过土壤滤波后,拔节期和多生育期的R^2提升显著,其中基于植被指数GNDVI、MASVI2、EVI2的多生育期估产模型的决定系数R2提升到0.87以上。多生育期的无人机遥感估产优于单生育期,最优估产植被指数为GNDVI,阈值滤波法可以有效提升估产精度,优化后基于植被指数的无人机遥感估产模型可以快速有效诊断和评估作物长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在简单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农作物分类,并分析其结果。本研究借助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的方式生成研究区域的RGB图像,相比于传统的只提取纹理特征的农作物分类方法,本研究有效地对比了两个不同时段的农作物DSM数据,使农作物的生长差异特征变得更为明显,并在农作物分类中有效运用了这一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在进行农作物分类时综合考虑农作物纹理、光谱、高度等多维特征,能够精准划分农作物种类,同时Kappa系数也能够维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Sentinel-1和Sentinel-2数据融合的农作物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光学影像的遥感技术受云雨、昼夜影响较大,导致获取连续的作物时序生长曲线较困难,而雷达影像作为主动式成像,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缺陷。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某农场为研究区域,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2种方法,融合Sentinel-1雷达影像和Sentinel-2光学影像,提高农作物的分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数据的农作物分类精度相比光学数据分类精度有所提高。在无云层覆盖的情况下,利用SVM方法融合Sentinel-2的红、绿、蓝、近红外4个波段数据与Sentinel-1数据,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2个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有少量云层覆盖情况下,利用ML处理融合数据的分类结果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SVM方法下的分类精度提高了6个百分点,Kappa系数提高了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迁移学习的农作物病虫害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程度(健康、一般、严重)的分类效果,采用迁移学习方式并结合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网络(ResNet 50)的CDCNNv2算法。通过对10类作物的3万多幅病虫害图像进行训练,获得了病虫害严重程度分类模型,其识别准确率可达91.51%。为了验证CDCNNv2模型的鲁棒性,分别与使用迁移学习的ResNet 50、Xception、VGG16、VGG19、DenseNet 121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DCNNv2模型比其他模型的平均精度提升了2.78~10.93个百分点,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病虫害严重程度识别的鲁棒性增强。基于该算法所训练的模型,结合Android技术开发了一款实时在线农作物病虫害等级识别APP,通过拍摄农作物叶片病虫害区域图像,能够在0.1~0.5s之内获取识别结果(物种-病害种类-严重程度)及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遥感农作物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采用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结合物候特征进行农作物精细分类识别精度较低的问题,将深度学习用于无人机遥感农作物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作物精细分类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农作物特征,通过调整网络参数及样本光谱组合,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得到农作物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提取影像中的农作物信息,实现农作物精细分类。除地块边缘因农作物种植稀疏、混杂而产生少许错分现象外,其他区域均得到较好的分类效果。经训练优化后的模型对3种农作物总体分类精度可达97.75%,优于SVM、BP神经网络等分类算法。 相似文献
16.
作物病害诊断积累了大量电子处方数据,对电子处方数据二次利用,实现作物病害处方智能推荐是植保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对此,本文构建基于CDSSM的作物病害处方推荐模型,实现多种类作物病害的诊断和处方推荐。基于病害标准知识库对作物病害处方数据进行筛选,并进行数据扩充,同时结合领域知识构建标准处方库;构建基于CDSSM的作物处方推荐模型,根据文本特征生成语义向量,计算语义向量的余弦距离,结合标准处方库完成融合地区、时间、作物种类、生长期等多个因素的处方精准推荐。从病害诊断、处方推荐、针对番茄病害处方推荐和不同输入对处方推荐的影响4方面展开结果分析,并与基于DSSM、DSSM-LSTM、Cosine、Jaccard、BM25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并构建面向移动终端的作物病害处方推荐应用“处方宝”。结果表明,基于CDSSM的作物病害处方推荐模型病害诊断正确率为71%,处方推荐准确率为82%,优于其他5种作物病害处方推荐模型;针对番茄病害处方推荐准确率更高。本文构建的基于CDSSM的作物处方推荐模型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还能够进行病害种类的扩充,可以作为作物病害处方推荐的高效辅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