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亚麻锈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同时建立了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学 《中国麻业》2008,30(1):25-27
对亚麻茎褐斑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3.
亚麻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学 《中国麻业》2004,26(3):121-124
本文叙述了亚麻白粉痛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茸侵染规律及病害综合防治措施,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栽培厦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明确了种子带茸是该病害主要慢染源和传播途径,为综合防治亚麻白粉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亚麻顶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6.
杨学 《中国麻业科学》2004,26(4):170-172
从亚麻派斯莫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侵染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栽培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了种子带菌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7.
杨学 《中国麻业科学》2003,25(5):223-227
从亚麻苗期病害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菌传播途径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病害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8.
杨学 《中国麻业科学》2004,26(5):225-227
从亚麻细菌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特性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栽培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了种子带菌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亚麻灰霉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亚麻枯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菌传播途径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 80% 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亚麻枯萎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从亚麻枯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菌传播途径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2.
明确了品种、栽培措施防治亚麻重迎茬病害的效果 ,提出亚麻可连作两年或隔年种植的综合技术 ,应用后发病率降低 1 2 %~ 1 5 % ,病死苗减少 5 %~ 8% ,可将病死苗率控制在 1 0 %以内 ,示范田原茎亩产 2 75公斤 ,纤维产质量和正常轮作田亚麻相近 ,从而打破“亚麻不能重迎茬”的禁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密度与亚麻纤维形成发育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亚麻植株横切面上的纤维细胞数无论密度如何变化 ,均以中部最多 ,下部次之 ,上部最少。纤维细胞大小 :下部最大 ,中部次之 ,上部最小。在快速生长期以前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纤维细胞群数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开花后直到工艺成热期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均以中密度最多 ,分别为 5 30个和 6 6 2个 ;纤维细胞群数则以其最少。  相似文献   

14.
亚麻种质创新工作采用外源总体 DNA导入 ,Co6 0— γ射线处理种子、植株以及利用雄性核不育材料进入转育等方法创造新类型、新材料 ,提供给育种家 ,培育出一批优异亚麻新品种 ,促进了亚麻生产的飞速发展。随着新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 ,对今后种质创新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涪陵区两年试种亚麻的基本情况。摸索了亚麻在涪陵日照低值区域生长发育特点和高产经验,为今后生产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来自西欧(含美国)的材料综合经济性状最好,引种与利用价值最高;来自俄罗斯(含东欧)的材料主要经济性状也表现良好。在品种进步上,国外先进种麻国家产量的提高是在不增高株高和不延长生育期的前提下实现的;国内则靠增高株高和延长生育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天亚7号油纤兼用型亚麻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高产、抗亚麻枯萎病和油、纤两用的育种目标,利用复式杂交选育出了天亚7号亚麻新品种,并且在自然和人工病圃内进行了抗亚麻枯萎病的鉴定。在品比和区试过程中,天亚7号表现显著增产,籽实含油率达41.9%,工艺长度50.7cm。在自然病田内苗期死亡率0.19%,在病圃内成株期发病率为3.2%,其它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8.
亚麻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2个国内亚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了亚麻品种的系统分类,亚麻可分为4个品种群.其中品种群Ⅱ包含两个亚群,亚群Ⅰ为油用及油纤兼用类型,亚群Ⅱ为纤维用类型.亚群Ⅱ包括了我国主要栽培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性强,产量水平高,农艺性状优良.品种群Ⅵ的明显特点是主茎分枝多,单株果数多,抗病性强,其中红木65和匈牙利5号为我国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