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鹅育种新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鹅的育种近况、常规育种和分子遗传标记育种与利用的基本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指出:今后在鹅的育种方面,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遗传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抗病育种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育种等技术,是鹅业未来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针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其中传统育种方面主要研究了选择效应及性状评定、遗传与环境互作和种质性能测定;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涉及生长、肉质、皮毛、繁殖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家兔繁殖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精液冷冻研究及添加物和环境对家兔繁殖的影响。2018年国内在家兔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方面研究较多,传统育种主要对一些地方品种种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子育种主要集中于肉质、皮毛和繁殖性状的研究,并获得了新的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但家兔繁殖技术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传统育种主要研究了选择与性状评定和遗传与环境互作;分子育种主要集中在筛选生长与肉质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方面,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且国外分子育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筛选分子标记或研究性状相关基因的功能,而国内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作者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高家蚕饲料效率的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了围绕提高家蚕饲料效率的蚕育种,桑树育种,桑树栽培技术,养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与闭锁核心群育种体系相比,具有遗传基础广泛、近交增量小等优点,因而育种的效果较为理想,倍受动物育种工作者的青睐。有关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就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的优点、群体结构的优化及其应用等进行了一个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热带牧草育种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热带牧草育种取得了可喜成就,主要表现在柱花草、银合欢、臂形草、狼尾草、坚尼草等方面,但目前热带牧草育种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今后热带牧草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家蚕品种的改良是蚕业科技进步的核心,也是发展蚕丝业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家蚕育种存在遗传基因贫乏,育种技术单一、育种经费缺乏、育种队伍脱节等突出问题。因此,本文在育种遗传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和育种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家蚕遗传资源的利用和基础家蚕品种资源的创造、根据蚕丝生产发展的需要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家蚕育种中的应用、增加对家蚕育种工作的投入、稳定发展家蚕育种队伍、强化家蚕育种区域合作等意见,达到推动家蚕育种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不同,且与往年相比存在明显变化。国内传统育种主要包括品种选育和性状评定两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分子育种领域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性状包括生长、肉质、皮毛、繁殖、抗病性能等,并筛选了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功能性基因和分子标记;繁殖技术研究少而散,包括人工授精、配种季节和光控管理等环境效应对家兔健康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国外传统育种包括性状遗传评估、遗传与环境互作、评估方法等,在改进生长性能和肉质方面得到了提升;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肉质、抗病及繁殖等性状,也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研究,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研究相对欠缺;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和添加物对家兔繁殖、精液冷冻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本综述可为后期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生猪养殖过程当中,种猪育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高种猪育种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文章基于育种目标选定,从常规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人工授精技术三大方面分析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家禽遗传资源与家禽育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中国具有丰富的家禽遗传资源,育种工作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富有成效的道路。但是,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育种模式单一,已成为制约我国家禽育种发展的突出因素。优质肉鸡育种随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已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未来几十年仍将保持上升势头,并将在生产性能和肉质标准方面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猪育种的若干方面在发生着变化,育种的重点已由原来的降低背膘厚度、提高生长速度,转变为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在育种目标、性能测定、选择方法与技术手段等方面有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家禽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抗病育种的发展过程、抗病力的遗传基础、开展抗病育种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其中对HHC、抗病主基因、抗病育种的直接、间接选择法、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法、转基因工程抗病育种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简单介绍了家禽抗病育种的成就与将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竞相选育红肉苹果,位于新西兰北哈夫洛克的“植物与食品”项目在红肉苹果选育方面走在前列。目前全世界约有50个苹果育种项目都在寻找苹果美味的创新,“植物与食品”项目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0年又得到项目资金约2160万美元,这使得于2001年接管商业育种项目的理查德·福尔茨博士成为了一个“快速育种者”。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新增13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77家全国生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由此,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数达到37家,全国生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则达到207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遗传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脚踏实地、付出艰苦的努力,积极争取广泛支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种猪育种工作近20多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各项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增长,在外形方面也向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80年代90年代达90kg日龄180150背膘厚(cm)≤2.4≤2.0料重比(20~90kg)3.02.6~2.8  体形方面前后身躯明显丰满,腹部收缩。这些进展有些来自于外国种猪的引入,主要因素还是来自我国育种工作者的育种成果。但是随着生产性状的提高与改善,也出现了一些意料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使20多年来的育种成果毁于一旦。最明显的有以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肉牛种质资源长期面临进口依赖性强、国内优质种牛缺失、肉牛育种企业利润低、管理效率低、区域联合育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全面了解认识我国肉牛当前育种技术、扩繁培育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现状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肉牛遗传性状评定标准与关键技术,肉牛联合育种中的育繁推一体化模式,针对国内外肉牛育种、扩繁培育、推广模式中关键技术的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我国肉牛育种当前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并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引进肉牛品种的利用、本土肉牛的培育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有效推动我国肉牛“育种、扩繁、推广”一体化进程,加快本土肉牛品种培育,提升我国肉牛联合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我国在绿化方面的效果差强人意。随着科学的发展,我国的多项新技术都与林业育种方面相结合,这使得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研究将针对我国一些新技术在林业育种方面的应用做出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马岗鹅的育种近况、常规育种和分子遗传标记育种与利用的基本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指出:今后在马岗鹅的育种方面,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遗传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抗病育种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育种等技术,是马岗鹅业未来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的暴发与蔓延,一度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大量带病生猪捕杀导致具有繁育能力的母猪与具有育种能力的种猪数量急剧减少。基于此,本文从猪育种特点入手,分析非洲猪瘟对猪育种的影响,阐述现阶段我国在猪育种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非洲猪瘟疫情下的猪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记者:育种应该是家禽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家禽育种业现状并不容乐观,请您谈谈今后我国应该怎样发展家禽育种业 ?  张教授:我国家禽品种资源非常丰富,是禽产品需求量最大的市场,但是,我国饲料资源相对短缺,大家都知道,我们在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着 22%的人口,在这种国情下,只有提高养殖业的效益。提高效益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良种;②先进技术;③生产组织形式,即高度产业化,其中良种起着主要作用。 78年以前,我国良种覆盖率很低,育种体制并不健全。在这方面,欧洲国家育种工作值得我们借鉴:育种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