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三系杂交棉中棉所83在江苏盐城示范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盐城市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优势区域,也是江苏省棉花生产的重点地区。20世纪末开始推广种植抗虫杂交棉品种,并迅速发展应用,到2010年抗虫杂交棉种植面积已达到植棉面积的95%以上。但是由于抗虫杂交棉品种在制种方面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纯度难保证,因此近几年杂交棉制种规模逐步缩小,制种产量逐年下降,种子价格不断上升,已严重影响抗虫杂交棉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抗虫杂交棉制种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虫杂交棉的制种是抗虫杂交棉能否推广、推广面积多少、推广效益和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因为只有好的杂交种子,抗虫杂交棉才能在棉花生产上发挥出其高产、优质、抗虫的优异特性。抗虫杂交棉的制种方法与常规杂交棉的制种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抗虫杂交棉亲本中至少有一个亲本是抗虫的。抗虫杂交棉制种根据父本的育性及去雄方法又可分为人工去雄制种、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和化学杀雄制种等三类,前两种当前应用较为普遍。本文仅以抗虫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方法为例,针对抗虫杂交棉制种的主要技术和环节,分析探讨其全程质量监控的关键技术和应引起重视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以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在长江流域迅速推广,目前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也开始推广应用。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迅速推广普及的同时,其种子生产经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4.
抗虫杂交棉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虫杂交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是棉花种植史上新的里程碑.我们于2001年引进抗虫杂交棉制种技术,一般亩产籽棉200~250 kg,高者达275kg.在制种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棉花新品种原种和杂交棉比常规棉一般可增产10%-20%,且品质好。但由于目前我国棉花制种主要靠“徒手去雄法”,致使种子价格昂贵,且制种数量有限,因而影响棉花新品种及杂交棉迅速大面积推广,特别是杂交棉,目前我国仅占植棉面积的10%,而国外有些国家已达60%  相似文献   

6.
杂交棉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等优点。2004年全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达100万hm^2,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7.7%,而产量却占棉花总产的30%左右。2002年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培育出新疆第1个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较大田推广种“新陆早10号”平均667m^2(旧制l亩)增产皮棉19.6kg,增产幅度达17.5%。至2004年,新陆早14号在南北疆及甘肃棉区累计推广种植0.63万hm^2。杂交棉生产制种是关键,我们根据近几年杂交制种的经验,总结出北疆杂交棉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杂交棉由于产量高、质量好、效益显著,迅速在全国主要棉区推广种植.随着种子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壮大,棉花F1杂交种供不应求,无法满足棉农的需求.因此,向棉农提供高质量的杂交棉花种子是适应棉花种子市场需求、提高种子企业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几年来对杂交棉人工制种技术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杂交棉制种保障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杂交棉种子质量超过了国家标准,经销商青睐,棉农欢迎.  相似文献   

8.
棉花去雄杂交制种,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既有利于增加制种效益、提高制种积极性,又能满足生产上对优质抗虫杂交棉种的需求。在当前的制种工作中,如何提高单产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郑杂棉4号是具有高产、稳产、早熟、大铃、高衣分、抗病抗虫的棉花杂交种。介绍了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并从亲本特性、制种基地选择、播种、去杂去劣、去雄授粉、田间管理等方面概述其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杂交棉F2代应用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杂交棉制种仍然以人工剥花授粉为主,耗时费力,制种面积有限,杂交1代种子难以满足大田生产的需要。棉花杂交2代也具有一定杂种优势,如果能够被利用,将会迅速推动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为了充分利用杂交棉2代的杂交优势,探讨杂交棉F2代在本地区的大田应用价值,2008年,一二三团对杂交棉F1和F2代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主要农作物用药旺季接近尾声,今年全国棉花用药比去年明显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减少约30%。其主要原因为:一是棉花种植面积大量减少。随着全球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减少。根据中储棉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全国实播棉花面积6028万亩,较2013年减少1034万亩,降幅近15%。今年成为自2010年起第三个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年份。二是抗虫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以全国棉花主产区新疆为例,今年抗虫棉种植面积354.06万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16.74%。抗虫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直接影响了杀虫剂在产棉区的销量。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是棉花发展的方向.文章归纳了种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好处,总结了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规范利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WTO的加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种植面积无疑会迅速扩展,要持续利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控制害虫并增加产量,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就必须从杂种优势利用、高效高产栽培、综合治理、棉种产业化的角度深入研究与发展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适应机制,从而建立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十年成就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规模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问世和兴起,加速了棉花杂种优势大面积推广利用,使其在长江流域迅速普及,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也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简化、高效、低成本棉花生产已成为必然趋势,给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从棉花杂种优势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制种方法 3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主要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历经7年成功研制,在国际上首次攻克了棉花育种领域抗虫与高产难以结合的世界性难题,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推广应用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高新技术的国家。推广应用后的增产量与目前我国1000万亩棉田的总产量相当,等于再造一个长江流域棉区。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新的制种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人工去雄杂交制种在棉花生产上仍占主导地位。随着杂交棉生产的日益扩大.人工杂交制种的规模和难度均在增加,探索高质量、低成本的人工制种技术是杂交棉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几年来在生产基地一线从事棉花制种的经历.摸索出一套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在棉花生长期间,通过试验对抗虫杂交棉的增产潜力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抗虫杂交棉的治虫原则,以期为生产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抗虫杂交棉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棉花杂交种子生产仍然以人工去雄授粉制种为主。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制种用工难、工价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受国际棉花市场的冲击,国内棉花价格低迷,植棉效益降低,棉花面积持续下滑,棉种市场尤其是杂交棉种市场疲软,从而导致棉花杂交制种规模锐减,制种价格提升空间更小,形成制种成本与难度增加,制种效益难以提高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9.
杂交棉以其生长势强、生长发育快、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棉花育种家的关注和广大棉花种植者的青睐。为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确保杂交棉种子的质量和纯度,下野地试验站依据近年来棉花制种方面的一些经验,认为进行大面积杂交制种,应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四川将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等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将转基因抗虫与优质、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创制转基因骨干核不育系,利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核不育二级法"生产优质抗病虫高产核不育杂交棉种子,制种程序简化,省工省时,种子的生产成本低,与人工去雄杂交棉相比,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加强更加简化的核不育杂交棉制种生产方法和规模化生产,是转基因核不育杂交棉产业化应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