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鱼糜在挤压过程中流变特性的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研究了鱼糜在挤压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建立了在不同压力下的流变模型,并分析了鱼糜表观粘度随压力而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籽仁蔗糖含量是影响花生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建立花生籽仁中蔗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技术,本研究采集了149份花生籽仁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法测定籽仁蔗糖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 构建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近红外预测群体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98,校正标准偏差(SEC)为0.253,20份外部验证材料的预测值和化学值的R2为0.873,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运用该模型筛选徐花17号诱变群体,从1 965份M2单株籽仁中获得4份的突变体。本研究为优质食味花生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花生挖掘收获、摘果、脱壳作业,特别是花生联合收获中的掉果率、破碎率,该文利用CTM-4503型万能材料试验机及相关测试设备,对花生收获期前后近一个月(28 d)花生的秸秆、根茎节点、果根节点、果壳结合处分别做了拉伸与剪切力学性能试验与分析.通过试验,得到了花生的秸秆、根茎节点、果根节点、果壳结合处最大许用抗拉与抗剪应力;经力学性能理论分析,确定了花生最佳收获期(以鲁花14为例,最佳收获期为播种后的(122±1) d),给出了现行的花生联合收获采用的夹持收获中最大许用夹持力(49.71 N)和最大许用拉力(70.84 N);通过试验分析得出花生挖掘收获中主要机械损失为根茎节点断裂(95.7%),并根据农业部发布的花生收获机作业质量行业标准所给出的作业质量指标,给出了在花生挖掘收获时的最大拉力(9.51 N);通过花生果结合处的剪切试验,给出了不同时期花生果结合处最大抗剪强度.这为花生收获、摘果、脱壳装置,特别是联合收获装置的研制与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重金属铬(Cr)污染严重的现象,基于简单的二层非完全混合模型,将降雨时农田土壤与积水整个系统分为混合区及混合区以下两个部分,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和溶质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土壤在非线性Langmuir吸附条件下,吸附性溶质Cr(VI)的径流流失规律。试验模拟的田间地表径流是由降雨引起的,根据降雨期间土壤与雨水相互作用情况,将降雨过程分为4个阶段分别求解进行研究。利用室内模拟降雨-径流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模型参数对径流流失量的影响分析,阐明模型参数对土壤中吸附性溶质径流流失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此二层非完全混合模型能预测土壤在非线性Langmuir吸附条件下,吸附性溶质Cr(VI)的径流流失规律。该模型对入渗水溶质与土壤混合层溶质之间的非完全混合系数γ非常敏感,对土壤混合层溶质与地表积水-径流水溶质之间的非完全混合系数α不敏感,对Langmuir吸附方程中的参数B、C也不敏感。其中γ和α对模拟径流流失过程的影响主要作用于降雨前期,而Langmuir吸附方程中的参数B对模拟过程的影响作用于降雨前期,C也主要作用于降雨前期,但对后期的影响比其他参数更大。试验数据显示地表径流中溶质含量很低,说明该次试验中混合层溶质进入地表积水-径流层量很少,而模拟α值很小,与实际情况吻合,同时也说明,土壤中流失的污染物重金属Cr(VI)大多存在于地下排水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封瓶称重的方法分圳在2006年6月下旬和8月下旬对灌从地的辽东栎和川榛两优势种进行了室内枝叶蒸腾模拟实验,分析了解岷江上游次生落叶阔叶灌丛存降雨过程中蒸散量,以了解这些次生灌从水文生态效益及涵养水源的能力.结果表明:6月辽东栎和川榛枝叶平均蒸腾速率均高于8月枝叶蒸腾速率,分别是8月的1.6倍和1.5倍.两个物种枝叶蒸腾速率均随枝叶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但是辽东栎枝叶蒸腾速率小于相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川榛的蒸腾速率.两物种枝叶蒸腾速率均与枝叶含水率呈幂函数趋势.枝叶蒸腾速率与周围环境因素和枝叶生物量等特征密切相关,枝叶蒸腾速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此外叶片数、叶面积、枝条粗细、长短均对枝叶蒸腾速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有机肥堆制过程中找到一个简单、灵活、准确和易于接受的判定腐熟程度的标准是研究者一直追寻的目标.本研究以鸡粪和稻壳作为原材料堆肥,研究堆腐过程中堆肥水溶性有机物(DOM)的SUVA254和SUVA280紫外光谱特征值的变化,对比传统的几种判定堆肥腐熟度的方法,对SUVA254和SUVA280值与堆肥腐熟度关系进行了量化...  相似文献   

7.
辐照对发酵玉米芯中裂褶菌多糖提取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裂褶菌发酵玉米芯进行γ射线辐照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辐照对裂褶菌多糖提取率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20kGy辐照剂量范围内,同一剂量下,多糖提取率随辐照原料水分含量的增加而上升,60%水分含量、10kGy处理下多糖提取率达到最高值7.95%。辐照处理对所提取裂褶菌多糖溶液粘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5.0%水分含量、20kGy处理下,多糖的零剪切粘度η0降至最低值10.79 Pa.s;辐照处理对裂褶菌多糖的粘弹性亦有显著影响,G′、G″以及二者之交点Gx值的变化趋势与η0值的基本一致。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γ射线辐照处理对发酵玉米芯中裂褶菌多糖可起到降解、增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棉籽粉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棉籽粉的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棉籽粉呈现很强的非牛顿性,剪切速率、温度和含水率对表观粘度影响显著;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文中还提出了棉籽粉的粘度模型和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农业物料力学—流变学性质测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了一个完整物料力学性质测试系统;设计了微机测试处理系统软件;能进行力—变形关系、应力松弛、蠕变等各类性质测试;具有拉伸、压缩、剪切、弯曲等试验功能,力—变形数据经传感器转化为电压量经过A/D模数转换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绘出力、变形、时间关系曲线,通过微机测试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必要的力学性质参数信息。  相似文献   

10.
荞麦粉—小麦粉混粉流变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麦粉为对照,对荞麦全粉、荞麦心粉、荞麦麸粉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参照国际标准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荞麦粉-小麦粉混粉的粉质特性、拉伸特性以及糊化粘度特性等流变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小麦粉相比,荞麦粉的粘度很高,β-淀粉酶活性很低,降落值大于1000 s。荞麦籽粒中各营养成分分布不平衡,荞麦麸粉的营养价值高。小麦粉中加入荞麦粉,当荞麦粉比例不超过30%时,混粉尚有较好的加工特性。与荞麦全粉相比,荞麦心粉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1.
淀粉粒度对热塑性淀粉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微细化淀粉结晶度的变化以及淀粉粒度对热塑性淀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粒度降低的同时,其颗粒团聚作用明显。机械研磨作用能够明显地破坏淀粉分子的结晶结构,导致其结晶度降低,而无序化程度增加。淀粉粒度的适度降低对热塑性淀粉性能有显著改善作用,以中位径d50≈4.23 μm附近的微细化淀粉为原料制备热塑性淀粉,其力学性能,熔体流变性以及生物降解性均较为理想,抗拉强度为21.7 MPa,断裂伸长率为138.3%,28 d土埋生物降解失重率近60%。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芝麻不同压榨工艺对芝麻油和芝麻饼品质的影响,分别以带皮和脱皮白芝麻为原料,采用液压榨油机进行冷榨,对所得芝麻油和芝麻饼进行品质分析,并与热榨芝麻油、芝麻饼以及芝麻油国家标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榨芝麻油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等质量指标都明显优于热榨芝麻油和芝麻香油国家标准;脱皮冷榨芝麻油较整籽冷榨芝麻油的酸价降低,但过氧化值有所升高;冷榨芝麻油较热榨芝麻油的VE含量、芝麻酚含量明显降低,芝麻素含量有所升高,氧化诱导时间明显缩短;脱皮冷榨芝麻油较整籽冷榨芝麻油的生育酚含量降低,芝麻素和芝麻酚含量有所升高,氧化诱导时间稍有延长。脱皮冷榨芝麻饼粗脂肪含量16.63%、粗蛋白含量54.09%、蛋白质溶解度NSI为23.50%。芝麻冷榨不仅可以得到色浅清亮的清香芝麻油,还可以得到蛋白质含量高且功能性好的食用芝麻蛋白。  相似文献   

13.
苏云金芽胞杆菌微滤浓缩液表观黏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30℃、电机转速为75~750 r/min下测定了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液及其微滤浓缩液的流变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液及其微滤浓缩液为拟塑性流体,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减小,随着浓度的上升,拟塑性增强。表观黏度随着温度的上升和浓度的降低而下降,温度对表观黏度的影响符合Arrhenius方程。不同浓度浓缩液的流动活化能变化不大,浓度对表观黏度的影响比温度的影响显著。分析和计算了浓度和温度对苏云金芽胞杆菌浓缩液表观黏度综合影响的数学模型及其参数,它可用于预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液在微滤过程中的表观黏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拓展海藻酸钠和鸡蛋黄蛋白质在低脂蛋黄酱质构设计方面的应用,该研究首先探究了海藻酸钠和鸡蛋黄分散液在不同酸性pH值条件下的聚集行为,并基于两者的静电聚集作用设计出油相比为30%(体积分数)且具有明显黏弹性和触变性的低脂蛋黄酱产品,同时以油相比为75%的蛋黄酱作对照。结果表明,当pH值低于5.0时,海藻酸钠携带负电荷,鸡蛋黄分散液携带正电荷,两者可发生明显的静电聚集作用,海藻酸钠和鸡蛋黄复合体系的结构强度增加。当白醋添加量高于2%(体积分数)时,海藻酸钠和鸡蛋黄复合体系的pH值降低至5.0以下,可诱导复合体系发生静电聚集作用,白醋添加量越高,聚集作用越明显,低脂蛋黄酱的结构化程度也越高。然而,过量的白醋添加降低了低脂蛋黄酱的热稳定性,同时也影响了产品的风味和感官接受度。综合而言,当白醋添加量为4%时(pH值4.6),制备的低脂蛋黄酱流变学特性和对照组最为接近,且感官接受度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构建低脂食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压加工对蛋黄酱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低剪切速率下,采用AR-500流变仪测定了不同压力下蛋黄酱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高压处理后的蛋黄酱是剪切稀化流体,具有假塑性特征。利用已知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对测量值进行曲线拟合的方法,以标准差最小作为最佳拟合,得到了不同高压处理条件下蛋黄酱的数学模型,并初步分析了粘度随压力变化的原因。在500MPa范围内,超高压处理使得蛋白质分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解聚、伸展;超过500MPa以后,虽然可能造成蛋白质颗粒的进一步解聚和伸展,但解聚的小分子又可能部分重新缔合,而且此时蛋黄酱中的油滴颗粒也会增大,使得由于颗粒间滑移和摩擦而耗散的能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电子束辐照对花生过敏原免疫原性及生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电子束辐照降低花生过敏原免疫原性的效果及辐照对花生生化性质的影响。选择2、4、6、8、10、15和20kGy剂量的电子束对花生过敏原液、脱脂花生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后花生主要过敏原(Ara h 1, Ara h 2, Ara h 3)蛋白分子质量的变化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免疫原性的变化通过免疫印迹和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辐照后花生过敏原溶液的浓度、浊度及疏水性的变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度计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花生过敏原在溶液状态比固体状态对辐照更为敏感。当辐照剂量低于10kGy时处理的过敏原液的免疫原性稍有增强,剂量大于10kGy时免疫原性降低,剂量为20kGy时过敏原液的IC50值是未处理的11倍。辐照使过敏液的浓度和浊度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增加,疏水性与对照组相比增强,但当剂量大于15kGy时降低。电子束辐照改变了过敏原的生化性质,降低了其免疫原性,比较而言,辐照对液体状态下过敏原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