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miR-206的组织表达分布及其在鸡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表达规律,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集4周龄金茅黑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肌、腿肌和腹脂8种组织及2、6、10、14、16周龄胸肌和腿肌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06在8种组织及不同周龄胸肌和腿肌中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靶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结果显示,miR-206在公、母鸡胸肌和腿肌中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 < 0.01),在腹脂、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低表达,为鸡骨骼肌特异性表达miRNA;miR-206均在公、母鸡腿肌和胸肌组织生长早期(2周龄)表达最高,之后表达量逐渐下降。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发现,miR-206共有356个靶基因,其中21个与肌肉生成相关,多个靶基因已知参与调控肌肉生成,包括配对框7(paired box 7,Pax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1(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1,BDNF1)、视黄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beta,RARB)和卷曲类受体7(frizzled class receptor 7,FZD7)基因。此外,发现miR-206靶基因富集到多条已知参与调控骨骼肌生成的信号通路,包括MAPK、Wnt、肌动蛋白骨架调控和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结合表达数据推测,miR-206可能通过靶向调控Pax7、IGF1、BDNF1、RARBFZD7基因和MAPK、Wnt等信号通路参与调控鸡肌肉生成。本研究揭示了金茅黑鸡miR-206的组织表达分布及其在鸡骨骼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并预测了其调控骨骼肌生成的可能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miR-206在鸡肌肉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理和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金茅黄鸡的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试验选取995只72日龄的金茅黄鸡,测定其屠宰性能及部分肌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72日龄金茅黄鸡公鸡的活重、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和腿肌率均极显著地高于母鸡(P0.01),胸肌率极显著地低于母鸡(P0.01);而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肌肉化学成分,无论公鸡还是母鸡,胸肌中的粗脂肪含量均极显著地低于腿肌(P0.01),而胸肌中的粗蛋白含量极显著地高于腿肌(P0.01)。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马GV和体外成熟的MII期卵母细胞为研究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旨在筛选影响马卵母细胞成熟的关键候选基因。结果表明,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为37.18%;马GV和体外成熟的MII卵母细胞具有不同的mRNA谱,其中9969个mRNA差异显著,进一步的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DEGs)参与了多种可能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的生物学和信号通路。本研究提供了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前后转录组的详细信息,为后续探究关键差异基因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及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抗寒性不同的菠萝蜜品系,筛选菠萝蜜抗寒关键基因,为菠萝蜜抗寒改良和耐寒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自然低温胁迫后广西本土的菠萝蜜抗寒品系、泰国引进的低温敏感型菠萝蜜品系为研究材料,结合田间表型持续观测,并运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对2个不同抗寒特性菠萝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两个品种共得到30585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17083个,下调13502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的光捕获、光反应、光合作用的调节,对光强度的反应、光系统、光系统I、光系统II,叶绿素、NADH、色素结合功能,以及叶绿素、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萜类等次生代谢物的代谢过程。KEGG途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光合作用相关途径、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及MAPK信号通路为菠萝蜜响应低温胁迫的重要代谢途径。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WRKY、ERF、bHLH、NAC、MYB等家族转录因子,与植物应答低温胁迫密切相关。光合作用相关途径、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及MAPK信号通路是菠萝蜜应答低温胁迫的重要代谢途径,WRKY、ERF、bHLH、NAC、MYB等家族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菠萝蜜应答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注水鸡肉的品质变化情况,以市场购买的30只成年青脚麻鸡母鸡为素材,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对其两侧胸肌、腿肌和翅膀部位进行注水,设为试验组.对两组鸡肉品质相关指标检测研究结果显示:注水组鸡肉的重量显著增加(P<0.05),外观品质更加饱满、鲜亮、诱人,肉色显著提亮(P<0.05),剪切力、系水力、pH值...  相似文献   

6.
鸡肉品质的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肉品的品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文章从营养调控的角度对鸡肉品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试图展示国内外鸡肉品质的营养调控研究现状,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利用组学技术解析我国地方鹅就巢性的研究逐渐深入.在不同品种鹅的各个繁殖阶段,围绕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不同水平进行转录组分析,可以深入解析鹅就巢的遗传机制.文章针对转录组解析我国地方鹅繁殖性能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不同品种鹅在各产蛋阶段的基因表达图谱,汇总与鹅繁殖性状显著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总结...  相似文献   

8.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挖掘重要功能基因提供了转录组分析方法,但如何利用海量测序数据准确、高效地挖掘功能基因,仍是转录组学分析方法研究的重要瓶颈。本文综述了RNA-seq数据质量控制与读段定位、基因组注释、转录本拼接、表达水平评估、差异表达分析等环节分析方法,比较了数据分析常用软件、算法和数据库等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同时,又综述了蛋白调控互作网络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等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方法。转录组分析正在从只利用物种内信息挖掘差异基因,向引入其他物种参考系进行目标物种功能基因挖掘分析方向发展。结合同源基因预测候选基因法、选择信号法、极端数据法、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法及BSR-Seq(bulked segregant RNA-Seq)法等鉴定方法,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可靠。随着测序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不断进步、数据库资源不断完善,测序数据中隐含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生命规律将会逐渐得到准确、深入揭示。  相似文献   

9.
10.
壳聚糖对贵妃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旨在探讨壳聚糖对贵妃鸡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90日龄贵妃鸡(公)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5%、0.10%、0.15%和0.20%壳聚糖的试验日粮.试验鸡采用双层笼养,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贵妃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壳聚糖,鸡肉肉色无显著变化(P>0.05),但鸡肉pH呈二次曲线上升(P<0.05),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呈二次曲线下降(P<0.05),肌纤维趋于变细(P=0.092),以0.15%的添加水平效果最明显.(2)鸡肉的干物质、总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组间未显差异(P>0.05);肌肉脂肪含量呈线性下降(P<0.05),不利于肉的香味,但肌苷酸含量趋于升高,改善了肉的鲜味.(3)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趋于上升、肌酸激酶活性趋于下降;0.15%的壳聚糖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可见,贵妃鸡日粮中添加壳聚糖可改善鸡肉物理和组织学特性的作用,促进机体的抗氧化功能,进而提高肉品质,其适宜添加水平为0.15%.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贵州地区倒毛鸡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肉用价值,试验对倒毛鸡的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倒毛鸡的蛋重为(42.75±2.18)g,孵化率约为75%。倒毛鸡在0日龄时,公、母鸡之间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30日龄后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180日龄平均体重公鸡为1 776.12 g、母鸡为1 455.68 g,差异显著(P0.05)。180日龄腹脂率母鸡高于公鸡,而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等性状指标公鸡优于母鸡,差异均显著(P0.05);其他性状指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腿肌p 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失水率低于胸肌,公、母鸡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品尝实验显示,倒毛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普通土鸡更受欢迎。结论:倒毛鸡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实验旨在了解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与务川黑牛杂交一代的产肉性能和肉品质。随机选取24月龄安务F1、利务F1、西务F1和务川黑牛公牛各3头,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3种牛对务川黑牛杂交改良效果显著(P<0.05),屠宰率、肉骨比以利务F1牛最高,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以安务F1牛最高,眼肌面积以西务F1牛最高;利务F1牛的熟肉率最高,安务F1牛的剪切力最低,肉色L45min、a45min、b45min值以西务F1牛色泽最亮,安务F1牛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务川黑牛,利务F1牛肉与务川黑牛肉大理石纹都为3级,安务F1和西务F1牛肉大理石纹则为2级;系水力、滴水损失、水分、蛋白质、pH在不同杂交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产肉性能和肉品质考虑,建议选择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作为务川黑牛杂交改良的父本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渤海黑牛肉品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1 0头中上等膘情年龄为 0 .5~ 1岁渤海黑牛进行了不同性别和不同部位肌肉的理化性状及组织学结构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渤海黑牛的眼肌面积为 37.45± 5.38cm2 ,嫩度和熟肉率分别为 3.53kg和 54.0 2 % ;肉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平均为 2 1 .68% ,脂肪含量较低 ,平均 1 .2 4 % ,属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总氨基酸含量为 1 8.75% ;肌纤维直径平均为 38.0 1 μm,肌纤维密度为 395.97根 /mm2 ,肌肉纤维纤细 ,肉质嫩。不同性别、部位肌肉的理化特性及组织学结构多数差异不显著 ( P>0 .0 5)。  相似文献   

14.
优质鸡肌内脂肪含量与屠体及肉质性状间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用优质鸡父本和母本各 3个组成 5个杂交组合 ,饲养杂交后代 182 1只 ,在 10周龄时对其中 2 10只进行屠宰测定 ,并分析了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与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肌间脂宽、皮下脂厚、腹脂率、胸肌pH值、胸肌剪切力等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个体胸肌肌内脂肪含量为 1.93%~ 9.6 3% ,总体平均值为 4 .76 %。其中峪口黄鸡♂×矮小隐性白♀组合增重最快、肌内脂肪含量高 ,符合优质鸡的育种目标。优质鸡父本相同的杂交后代 ,其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表现出同一父本的一致性。母本相同而父本不同的杂交后代 ,其平均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 (P <0 .0 5 )。同一组合内不同性别间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肌内脂肪含量与皮下脂厚和腹脂率的相关性因杂交配套组合而异 ,而与活重、屠体重、屠宰率、胸角宽、肌间脂宽、胸肌率、腿肌率这些性状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筛选对贵州地方猪脂肪沉积具有影响的相关酶基因,本实验以雄性野猪和雌性柯乐猪的F1代杂交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猪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PPARγ、LPL、ACC、ATGL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方法分析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4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胴体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辽宁黑猪和荷包猪均为辽宁地方优良品种。本试验通过测定辽宁黑猪、荷包猪的皮脂率、大理石花纹、瘦肉率、眼面最后肋、眼面3~4肋、脂肪率来评定两个品种间的理化指标差异。试验数据表明,辽宁黑猪与荷包猪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显著。辽宁黑猪和荷包猪的皮脂率、大理石花纹、脂肪率差异显著,荷包猪的皮脂率、大理石花纹、脂肪率显著高于辽宁黑猪。辽宁黑猪的瘦肉率高于荷包猪,二者差异显著。辽宁黑猪和荷包猪的眼面最后肋、眼面3-4肋差异显著,辽宁黑猪的眼面最后肋、眼面3-4肋高于荷包猪。可以看出,肉质方面辽宁黑猪要好于荷包猪。  相似文献   

17.
四种肉兔及杂交兔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布列塔尼亚兔(A系)、齐卡兔(G系)、布列塔尼亚兔(A系,♂)×新西兰白兔(♀)、布列塔尼亚兔(A系,♂)×加利福尼亚兔(♀)、齐卡兔(G系,♂)×新西兰白兔(♀)、齐卡兔(G系,♂)×加利福尼亚兔(♀)100日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品种(组合)兔的屠宰率在52.76%~55.37%之间,其中加利福尼亚兔的屠宰率最高;肉骨比在4.65~6.53之间,以布列塔尼亚兔(A系,♂)×新西兰白兔(♀)肉骨比为最高;净肉率在82.25%~86.64%之间,亦是布列塔尼亚兔(A系,♂)×新西兰白兔(♀)净肉率最高.8个品种(组合)兔背最长肌pH值在6.33~6.88之间,差异不显著;背最长肌失水率在17.43%~20.26%之间,其中布列塔尼亚兔(A系,♂)×加利福尼亚兔(♀)失水率最低;腿肌的失水率在16.31%~18.00%之间,其中新西兰白兔失水率最低;8个品种(组合)兔腿肌的失水率比背最长肌的失水率要低;背最长肌的熟肉率在60.56%~66.81%之间,以布列塔尼亚兔(A系,♂)×新西兰白兔(♀)熟肉率为最高;腿肌的熟肉率在61.84%~66.54%之间,其中新西兰白兔熟肉率最高;背最长肌嫩度剪切值在2.18~3.96kg之间,其中加利福尼亚兔嫩度剪切值最低,嫩度最好;腿肌嫩度剪切值在2.59~3.64kg,其中新西兰白兔腿肌剪切值最低,嫩度最好.  相似文献   

18.
猪鸡肉质性状分子标记及主效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猪鸡肉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及主效基因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 ,已发现了 6 0个影响肉质性状的QTLs,它们分别位于染色体 1,2 ,4 ,5 ,6 ,7,8,10 ,11,12 ,13,14 ,15 ,17,18和X ,其中 9个和 1个分别达到了 5 %和 1%基因组水平 ;影响肉质的主效基因达 2 0个左右 ,它们包括氟烷基因、糖原基因及影响肌肉含量、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的基因 ,其中氟烷基因和糖原基因的研究结果得到公认 ,其余基因的报道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群体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基因座多态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猪种A-FABP基因内含子1均具有Bsm I酶切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χ~2适合性检验显示,3个猪种A-FABP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3个品种猪均为中度多态;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显示,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差异显著,大理石纹AA、AB型显著高于BB型(P0.05),肌内脂肪含量AA显著高于AB、BB型(P0.05)。结论显示,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A-FABP基因intron 1多态性对肉质性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