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对柑桔木虱成虫引诱效果最好的颜色和光波,进而为柑桔木虱的种群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依据,以白纸(RGB值为255|255|255)和15 W日光灯(波长范围400~780 nm)为对照,以RGB值设置的从紫色至红色的16种色纸和365~635 nm内17种波段的15W LED灯为供试材料,利用自制试验器材测定柑桔木虱成虫对不同颜色和不同波段光波的趋性。结果表明,柑桔木虱成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存在较大差异,对草绿色(RGB值为112|255|0)、黄绿色(RGB值为195|255|0)、浅黄色(RGB值为225|255|0)、黄色(RGB值为255|255|0)、金色(RGB值为255|233|0)和橙色(RGB值为255|190|0)的选择率超过50%。其中,对黄色和金色的正趋性最强,选择率分别达到72.63%和69.96%。柑桔木虱成虫对不同波段光波的趋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对365~455 nm和480~525 nm波段光波的选择率超过50%。其中,对380~390 nm波段紫外光的正趋性最强,选择率为80.39%;对365~370 nm波段紫外光、400~415 nm波段紫外光和520~525 nm波段纯绿光的选择率其次,达到72%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利用趋光性精准诱杀桑小头木虱成虫,并最大限度降低对天敌的影响,对其成虫最具吸引力的颜色及其虚拟波长、最佳悬挂方式及对天敌昆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在田间对10种颜色色板进行筛选的基础上,通过将Dan Bruton的虚拟波长与RGB值的函数关系转换,进一步细化最具吸引力的颜色及其虚拟波长(565、570、575、580、585、590、595 nm),制作色卡,采用八面体盒开展室内趋性试验和田间悬挂诱集试验.[结果]1)桑小头木虱成虫对黄色色板的趋性最强;2)羽化3d后的雌、雄成虫趋光性增强,对7种细化波长色卡的室内、外趋性最强波长为570 nm和595 nm,且雄高于雌;3)595 nm波长色卡诱集到的天敌昆虫数量较少;4)与桑树顶端平齐和高出20 cm,以及色卡长边与桑树种植行平行悬挂,可诱集到的桑小头木虱成虫数量最多.[结论]综合考虑,595 nm(RGB值255,207,0)波长色卡,与桑树顶端平齐或高出20 cm,与行平行悬挂可使桑小头木虱成虫的诱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对柑橘木虱引诱效果最好的色板以及最佳的诱虫方位、高度及间距,为柑橘木虱的绿色防控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悬挂白色、红色、青色、绿色、灰色、黑色、黄色、紫色、蓝色、粉色共10种颜色的色板,对柑橘木虱的诱虫效果进行筛选,将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色板,进行悬挂方位、高度、间距试验。【结果】供试的10种颜色色板中,黄色诱虫效果最好,与其他颜色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将黄色色板进行悬挂方位、高度、间距试验,结果表明,南面方位、高150 cm处以及间距4~5 m为诱集柑橘木虱的最佳悬挂方式。【结论】生产实践中可利用黄板进行柑橘木虱的监测,同时为其防控提供一定的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推荐施肥对宽皮柑橘果实品质与化渣性的影响,为保证或提升柑橘果实品质提供施肥依据。【方法】以‘温州蜜柑’和‘南丰蜜橘’为材料,测定与果实化渣性相关的质构指标以及不同部位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果胶含量。【结果】推荐施肥可:(1)显著增加‘温州蜜柑’果实亮度、红色度、黄色度。(2)显著降低‘温州蜜柑’最大剪切力、咀嚼性、硬度、弹性及胶着性。(3)显著降低‘温州蜜柑’汁包膜中纤维素含量、汁包膜及囊衣中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降低‘南丰蜜橘’汁包膜及囊衣半纤维素含量、囊衣中原果胶含量。【结论】推荐施肥可显著提高‘温州蜜柑’果实的化渣性,有提高‘南丰蜜橘’果实化渣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防治柑橘木虱的生防细菌筛选技术平台,本研究利用荧光素钠在491 nm下有吸收峰的原理,用含有荧光素钠的处理液通过膜饲喂法让柑橘木虱成虫取食,以九里香提取液为空白对照,3种处理九里香1:1荧光素钠(低压)、荧光素钠(低压)、九里香1:1荧光素钠(高压)分别测到吸光度值分别为0.142、0.158、0.139,表明柑橘木虱能够通过膜饲喂法对处理液进行取食。  相似文献   

6.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na) 属同翅目木虱科。它是我国柑橘产区为害柑橘 新梢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若虫在嫩芽、幼叶 上吸食,引起嫩梢干枯、萎缩、新叶扭曲畸 形。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媒介昆虫,是引 起柑橘黄龙病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  相似文献   

7.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是目前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柑橘病害之一,而柑橘黄龙病可以通过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Hemiptera:Liviidae)进行传播,亚洲柑橘木虱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主要为害植株的新芽嫩梢,成虫分散在叶和嫩芽上吸食,若虫群集在新梢、嫩芽和幼叶上为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柑橘木虱成虫、若虫和卵的发生指数和虫口密度为感虫性指标,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田间44份柑橘种质实生苗进行感虫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柑橘木虱对不同柑橘种质实生苗存在选择性差异,柑橘木虱不同虫态对同一柑橘种质实生苗的选择性也不完全一致;(2)以发生指数作为指标,采用欧氏距离相似尺度和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44份柑橘种质实生苗归并为5大类型,高感种质9份,介于中感和高感之间种质2份,不感种质6份,低感种质12份和中感种质15份。由于田间自然鉴定法容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干扰,为了保证抗性评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尚需室内开展柑橘木虱对柑橘不同种质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红地球’葡萄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红地球’为母本的8个杂交组合的384个F_1植株为试材,测定其果皮颜色、果肉香味、质地、果粒质量及种子发育状况等,并进行遗传倾向分析。【结果】红地球与白色和红色品种的杂交组合均出现了白色单株,白色∶红色比为51∶141(白色包括绿色、黄绿色、绿黄色、黄色;红色包括:微红、粉红、红、暗红、紫红、红紫);与香味品种(系)杂交的组合中出现了少量香味单株;与脆肉型或软肉型杂交,组合表现连续分布,软肉型:中等型:脆肉型比约为5.3∶6.0∶1.0;各组合F_1代的平均粒质量大多低于或接近亲中值;与有核品种(系)杂交的组合中出现了无核后代,而在有些与无核品种杂交的组合中却未出现无核后代。【结论】‘红地球’可能携带有微效或隐性香味基因,与香味品种(系)杂交时,表现少量表达;红色性状在F_1表现分离;脆肉和果粒质量性状呈减弱趋势,但也有获得大果粒的可能;无核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柑橘产业的头号杀手,其病原主要是韧皮部杆菌属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为革兰氏阴性菌,田间主要经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传播,为深入研究该病菌分泌蛋白的功能,笔者筛选其中1个分泌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抗体。【方法】设定4点条件从Prasad等预测的166个分泌蛋白基因中筛选,与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以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作为抗原,用于注射兔子,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从预测的166个分泌蛋白基因中筛选出05150基因,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ET-28a-05150,表达菌株pET-28a-05150在18℃、0.1 mmol·L~(-1) IPTG浓度条件下诱导的目的蛋白为包涵体。获得的pET-28a-05150抗血清通过ELISA效价为1∶4 000,通过dot ELISA检测手段可与田间感病样品发生显色反应,通过Western blot能与融合蛋白杂交出特异性条带。【结论】该研究筛选了CLas的分泌蛋白基因05150,以其体外表达蛋白制备了pET-28a-05150抗血清,为研究05150基因功能奠定前期基础,也为建立HLB的血清学检测手段及探究柑橘黄龙病菌分泌蛋白基因的筛选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侵染对象为柑橘属、金柑属、枳属及九里香属等芸香科植物。黄龙病发病比较迅速,极易大面积感染果园,得病后目前没有药物可防治,唯有砍伐病株清除传染源,俗称柑橘癌症。防治措施:1)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病毒传染的唯一昆虫媒介,防黄龙病的关键点是防治木虱。2)栽  相似文献   

12.
<正>柑橘黄龙病(Liberobacter asiaticum)又名黄梢病,是一种通过木虱、嫁接在韧皮部传染的柑橘检疫性病害。2006年,金华市确诊发生柑橘黄龙病疫情后,各级政府高度  相似文献   

13.
光质对红叶桃叶片呈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明不同光质对红叶桃叶片呈色的作用效果,【方法】以红叶桃品种‘红粉佳人’的2 a生苗为试材,以全光照为对照,研究了白、红、黄、蓝、绿5种颜色滤光膜下叶片色泽、色素含量和糖组分的差异。【结果】红、黄色滤光膜下叶片亮度值(L*)、花色素苷含量/叶绿素含量(Ant./Chl.)、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红色饱和度(a*)、红色饱和度/黄色饱和度(a*/b*)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蓝、绿色滤光膜下a*、a*/b*变为负值,Ant.、Chl.、总酚、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白色滤光膜下a*、a*/b*也为负值,Ant.和Ant./Chl.较对照显著降低。红叶桃叶片果糖含量与a*显著负相关,与Ant.有较高的负相关关系。【结论】红、黄色滤光膜处理下红叶桃叶片红色色泽较好,自由基清除能力强;蓝、绿色滤光膜下叶片色泽偏绿色方向,清除能力弱;白色滤光膜下着色也较差。可通过调节光质组成促进红叶桃叶片的呈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牛蒡子杀柑橘全爪螨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牛蒡子杀柑橘全爪螨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杀螨活性追踪、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紫外吸收、颜色反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研究牛蒡子乙醇提取物对柑橘全爪螨的抑制作用,并分离和鉴定其杀螨活性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牛蒡子组分L1-2杀柑橘全爪螨的活性最高,触杀毒力高达0.002 5 g.L-1;组分L1-2中含有共轭双键或三键化合物,主要包括十六碳烷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三十烷酸甲酯、三十一烷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甲酯等9种主要成分,总含量达到85.32%,还有少量醛类、烯醇、烯烃类物质。【结论】牛蒡子杀柑橘全爪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以脐橙果园内昆虫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使用紫色、灰色、粉色、蓝色、青色、绿色、黄色、红色、白色和黑色等10种不同颜色的色板对脐橙果园内的昆虫进行诱集,研究了脐橙果园内昆虫群落的组成以及昆虫对不同颜色的趋向性。结果表明:10种颜色色板在脐橙果园内诱集的昆虫有10目48科54种,其中双翅目昆虫诱集数量最多,达到诱虫总数的94.81%;不同颜色色板对脐橙果园昆虫的诱集效果不同,黄色色板诱集的昆虫数量最多,其次是青色和绿色的色板,即波长450~597nm诱虫效果好;粉虱类昆虫更趋向于黄板,而实蝇类昆虫则趋向于青板和绿板;不同月份色板诱集的昆虫个体数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颜色透光膜对杨梅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设置覆盖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等透光膜以及露地栽培等6种处理,测定透光膜的光谱透射比、棚内与露地杨梅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颜色透光膜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绿膜和黄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红膜处理的叶片中N、P、K含量以及果实中多酚含量最高,蓝膜处理的果实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最大,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黄膜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最高,绿膜处理的黄酮含量最高。同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处理的排名顺序为:蓝色、红色、绿色、黄色、对照、白色透光膜。【结论】蓝色和红色透光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果实品质的提升,适合运用在杨梅的设施栽培中,同时为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柑桔木虱虫口密度发生比较低时,凭肉眼调查很难进行,这时可以采用萤光黄板诱捕器来诱测木虱。这是近几年来比较好的监测调查方法。留尼旺岛和我国福建一些地方都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萤光黄板诱捕木虱的原理 反射黄色的500~550μ波长能抑制木虱、蚜虫、叶蝉一类同翅目昆虫的飞行或爬行,并能把它们吸引到黄色物体。 二、材料与方法 萤光杀草丹黄板(Saturn yellow)有效面积为25cm~2,上面夹上一张活动PVC透明纸,透明纸上涂一层有粘性的聚丁烯。黄板中尖部分的16cm~2作为虫口的计算面积。一个诱测点一般放置3只萤光黄板诱捕器,3只黄板诱捕器分别放置在果园第6行中的第6、8、10株的果树上,诱捕器朝西。黄板诱测一般必  相似文献   

18.
正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属半翅目木虱科,是我国柑橘产区重要的新梢期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四川、浙江、湖南、贵州、云南等地~([1]),能为害宽皮橘、甜橙、柚、金橘、枸橼、柠檬、酸橙、枳、黄皮以及九里香等芸香科植物。成虫产卵于寄主嫩梢,若虫吸取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瓜果肉颜色和β-胡萝卜素含量等性状的遗传规律并进行QTL分析。【方法】以白色果肉西瓜品系PI186490和红色果肉西瓜品系LSW-177为亲本获得包含359个单株的F2代群体,对成熟西瓜果实果肉颜色、β-胡萝卜素含量等性状进行调查,同时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开发195个CAPS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QTL分析。【结果】该群体果肉颜色(黄色、红色、白色)的分离比例符合9∶3∶4的隐性上位遗传模型。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1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2 029.8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0.46 c M。共获得与果肉颜色、β-胡萝卜素含量、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形指数、边缘果肉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相关的位点24个,可解释1.39%~70.29%的表型变异。其中,与果肉颜色相关的主效位点2个,位于4号和6号连锁群上;与果形指数相关的主效QTL位点1个,位于3号连锁群上;β-胡萝卜素含量、果实长度、果实宽度、边缘果肉硬度4个性状均找到贡献率大于10%的位点。【结论】用CAPS标记构建西瓜遗传连锁图谱,获得与西瓜果肉颜色、β-胡萝卜素含量等性状相关的QTL位点24个,为进一步开展西瓜果实相关基因定位和克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等钳蠊螨(Blattisocius dentriticus Berlese)联苯肼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的捕食能力差异。【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在16、20、24、28、32℃条件下等钳蠊螨联苯肼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对柑橘全爪螨卵和雌成螨的捕食作用。【结果】等钳蠊螨联苯肼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对柑橘全爪螨卵和雌成螨的捕食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联苯肼酯抗性获得并未影响等钳蠊螨对柑橘全爪螨的捕食功能,因此,等钳蠊螨有发展成为生防天敌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