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茶尺蠖的研究与防治中,如增殖核型多角体病毒、繁殖寄生蜂、进行农药的药效鉴定等,都需要大量发育整齐的幼虫,这些幼虫一般通过室内连续群体饲养而获得,但在群体饲养过程中,由于个体发育的差异,幼虫化蛹,成虫羽化、产卵均具有持续性,因此,子代卵的孵化及幼虫发育不整齐。本研究通过取卵与冷藏来克服以上弊病,获得发育整齐的茶尺蠖幼虫。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茶尺蠖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茶尺蠖种群消长动态的生态因子较多也较复杂,如气象、生物、耕作制度等等,其中,温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气象因子。温度对茶尺蠖幼虫、蛹生存的影响较小(除越冬代外),但对成虫交尾、产卵及卵的孵化,即对茶尺蠖繁殖力的影响很大。笔者于1992年就温度对茶尺蠖繁殖力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正常雌蛾及其产卵量观察 在室内连续饲养各代(不同温度下)茶尺蠖,待成虫大量羽化时,取500mL广口玻璃瓶,瓶内放入一长10cm、宽2cm两层用订书机订合稍硬的纸条,每瓶接入雌、雄蛾一对,用纸和橡皮筋扎住瓶口饲养,雌蛾会将卵产在纸条的缝隙中。如雌蛾未产卵或产卵极少而雄蛾先死亡,则应再接入一头雄蛾。在不同的温度下每次饲养25~30对,待成虫全部死亡,从瓶内取出纸条,将两层纸分开,用小号毛笔将卵轻轻刷在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检查卵粒数。 正常的雌蛾即使不交尾也能产少量卵,因此,只要能产卵的均记为正常雌蛾。  相似文献   

3.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土法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具有不杀伤天敌、病毒有传播扩散作用、持效时间长等优点,因此是理想的生物防治措施之一。要推广这一措施,首先必须生产病毒。目前,生产病毒的方法主要有:①室内用自然饲料连续大量饲养幼虫增殖病毒;②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增殖病毒;③从田间收集大量幼虫于室内增殖病毒。其中,用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增殖病毒,多半用于  相似文献   

4.
人心果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变温法则测定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的人心果斑螟(Nephopteryx sp.)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及世代发育有效积温,结果是发育起点温度为卵13.23℃,幼虫17.71℃,蛹9.66℃,成虫6.11℃,全世代平均11.68℃,完成一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08.4日度。用1/100毫米读数显微测微尺逐个测定幼虫头宽值,通过众数原理计算,幼虫有5个龄期,各龄期头宽值(毫米)分别为1龄0.316,2龄0.708,3龄1.126,4龄1.401,5龄1.668。通过室内化学毒力测定,杀卵和幼虫的有效农药有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磷乳剂等。  相似文献   

5.
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一种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茶尺蠖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和卵孵化率分别为90.50%、86.29%和91.03%,与茶树嫩梢饲养比较差异不显著。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化蛹率为85.52%,低于茶树嫩梢饲养87.50%的化蛹率。取食人工饲料的茶尺蠖幼虫历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20βd和39.62βd,较茶树嫩梢饲养历期分别增加了1.44βd和2.41βd,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人工饲料饲养茶尺蠖雌成虫寿命显著高于对照,单雌产卵286.9粒,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14.8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年龄增函数,死亡主要发生在后期(化蛹)个体中,与茶树嫩梢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0.113和1.119,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了2.43βd和0.265βd,种群趋势指数87.21,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茶尺蠖种群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14种植物精油对茶尺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能够应用于茶园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推—拉”策略的行为调节剂,在室内测定了茶尺蠖成虫对14种植物精油的趋性反应,及植物精油对茶尺蠖雌虫产卵行为的干扰作用,并采用叶碟法测定了植物精油对茶尺蠖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罗勒、迷迭香、肉桂、茴香及天竺葵5种植物精油对茶尺蠖成虫表现出一定的驱避活性,并且迷迭香油和天竺葵油还能显著干扰雌虫的产卵活动。在3个浓度处理下,茴香、罗勒和藿香植物精油对茶尺蠖3龄幼虫表现出显著的拒食活性。随着精油处理浓度的升高,茶尺蠖幼虫的拒食率升高,生长率随之下降。试验结果证明迷迭香、罗勒、茴香及天竺葵等植物精油对茶尺蠖具有显著的行为调控功能,具备作为茶尺蠖防控剂开发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芒果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室温下芒果毒蛾的发育历期,各龄幼虫的体长,各龄幼虫头壳宽度,成虫性比,雌虫产卵量;测定不同温度下,芒果毒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芒果毒蛾的发育历期为65.5d,雌幼虫的体长变化为0.3-4.5cm,头壳宽度变化为0.72-4.58mm;雄幼虫的体长变化为0.3-3.46cm,头壳宽度变化为0.7-3.62mm;成虫雌雄比为1:1.5;雌虫产卵量为300粒左右,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73℃,有效积温为715.22日度。  相似文献   

8.
茶树不同成熟度叶片对茶尺蠖发育适合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饲养方法,研究了取食茶树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对茶尺蠖发育与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嫩叶有利于茶尺蠖产卵量的增加,成叶有利于茶尺蠖幼虫生长发育,老叶则不利于茶尺蠖取食,尤其对低龄幼虫影响更大。从茶尺蠖生命表参数的变化来看,成叶较有利于茶尺蠖种群的发展,老叶上茶尺蠖种群发展最慢。但是,3种叶片均能维持茶尺蠖完成世代循环。不同茶树叶片化学物质含量分析表明,氨基酸、水分含量是影响茶尺蠖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茶尺蠖不同发育阶段对叶片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嫩叶和成叶的营养成分对茶尺蠖发育存在互补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木撩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近年来先后在四川、安徽、浙江等茶区茶园中发生为害。我们在木橑尺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中,室内饲养的幼虫大量感染病毒致死,最近对此病毒作了初步的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一)室内自然罹病率 1981年室内饲养的480头5~6龄幼虫,自然感染病毒致死的有125头,占饲养总数的26%。1982年,在其第二代幼虫期单条分别饲养了50头,分龄观察病毒在室内的自然感染力,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室内条件下,木橑尺蠖幼虫感病致死的以4~6龄幼虫为多,占总感病死亡数的73%,其中又以4龄幼虫最多,占33%;1~3龄感  相似文献   

10.
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effer)]是危害茶树的常见害虫之一。为了更好地在实验室内饲养此害虫,获得大量供试虫源,研究了补充不同营养对茶银尺蠖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补充10%蜂蜜水和10%糖水时,雌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提高,分别为(152.5±16.83)粒和(177.5±19.01)粒;产卵期显著延长,分别为(17.8±1.08) d和(21.4±1.27) d。补充不同营养对雌成虫产卵期和产卵后期有显著影响,但对产卵前期影响不显著。补充10%糖水时,雌成虫的寿命最长,为(29.1±1.41)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10%蜂蜜水、水和对照处理下,雌成虫寿命分别为(23.8±1.15)、(14.4±0.48)、(6.3±0.37) d。补充10%糖水和10%蜂蜜水时,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21.3±0.93) d和(19.5±1.20) d,显著高于水和空白对照处理。在每个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均高于雄成虫。综上所述,10%糖水可作为成虫补充营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在海南省兴隆热带植物园进行黑水虻的人工饲养技术试验,探索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黑水虻的人工繁育系统建立方法及饲养技术要点。结果显示,虫卵孵化需要2~6 d,幼虫经20~23 d进入预蛹期,8~11 d后开始羽化,成虫置于蚊帐中每天都可交配产卵。产卵量的多少随气候条件的变化有较大差异,冬季低温和连续阴天是导致卵量变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人工饲料加豆蚜及纯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进行评价,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圆盘方程,明确不同饲养方式七星瓢虫对茶蚜的捕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N→∞时,每头豆蚜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 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7692、94.3396、303.0303、588.2353、222.2222、500.0000头.当N→∞时,每头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成虫的后代1~4龄幼虫以及雄雌成虫在1d内对茶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6736、112.3596、277.7778、555.5556、120.4819、188.6793头.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和混合饲养七星瓢虫成虫两种方式饲养的七星瓢虫第1代各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6),混合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极显著低于豆蚜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羽化的成虫对茶蚜的捕食量(P<0.01,n=6).本研究表明,混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茶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在七星瓢虫对茶蚜的防治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室内饲养试验和灯下雌蛾解剖试验及田间调查,对九江地区小地老虎春季虫源性质和夏季虫量骤减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成虫不能成为有效虫源;越冬幼虫死亡率为9143%;越冬虫蛹为2857%。春季世代虫源雌蛾卵巢发育Ⅱ级占90%以上,交配率75~85%,说明春季虫源主要由南方迁入。5月份采集田间高龄幼虫室内饲养,查其受细菌寄生死亡率为333~733%。不同温度下幼虫和蛹死亡率不同:20~26℃下14%,28℃下685%,32℃以上100%。成虫补充营养平均产卵量为1173粒,对照为413粒。夏季世代虫源雌蛾解剖,卵巢发育Ⅰ级占70%,交配率12~19%,说明夏季虫量骤减主要是由于成虫大量迁出所致。  相似文献   

14.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为茶园两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在室内测定两种尺蠖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年龄-阶段特征存活率、雌成虫年龄-阶段特征繁殖力、年龄-阶段特征寿命期望值、年龄-阶段特征繁殖值和种群参数,并分析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灰茶尺蠖的1、2、4、5龄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总历期、蛹期及成虫寿命(分别为3.22、2.55、1.43、4.56、15.34、7.98、7.59 d)均显著低于茶尺蠖(分别为4.07、3.05、2.16、5.71、18.83、8.88、10.65 d);灰茶尺蠖2~5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100.00%、95.00%、62.00%和96.00%)均高于茶尺蠖(分别为93.00%、71.00%、45.00%和80.00%);灰茶尺蠖平均世代周期(32.412 d)显著短于茶尺蠖(36.016 d)。灰茶尺蠖年龄-阶段特征存活率、内禀增长率比茶尺蠖高,平均世代周期(T)比茶尺蠖短,其种群能更迅速扩增。研究结果为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室内种群饲养提供基础数据,为两近缘种的竞争机制及种群控制策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华蜜蜂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昆虫。描述了中蜂的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研究了中蜂的生活习性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对幼虫的发育历期、蜕皮时间及卵的孵化、蛹的羽化的影响,讨论了温度、光照等因素对中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温度15℃~25℃(平均18℃)、相对湿度70%、光周期12 L:12 D条件下,测定黏虫在玉米和小麦上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组建黏虫在两种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结果表明,与幼虫期取食小麦相比,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历期极显著缩短(1.168±0.337)d;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历期分别显著缩短和延长(1.0...  相似文献   

17.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我国南方水果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对橘小实蝇在18,20,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16和13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14和12.5d。橘小实蝇的防治措施多使用不育处理技术,引进利用"性诱剂"捕杀柑橘小实蝇技术,达到安全、环保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野外采集红珠凤蝶的老熟幼虫,进行室内繁殖以及室内室外饲养,对卵、幼虫各龄期、蛹以及成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幼虫各个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了温度对红珠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的影响,并计算出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1)红珠凤蝶在长沙地区1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2)幼虫各个龄期的头宽、体长以及形态特征有差异;(3)25±1℃温度条件下,红珠凤蝶完成一代的历期为49.3 d,此时卵的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有最高值,分别为98.2%和96.8%;(4)发育起点温度,卵5.9±1.8℃,幼虫9.8±2.0℃,蛹5.7±1.6℃,总有效积温664.0℃,最适发育温度25℃。  相似文献   

19.
茶园害虫天敌昆虫依其取食方式的不同,分为寄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寄生性天敌昆虫营寄生生活,亦即以摄取另一虫体的营养为生。人们将绝大多数膜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蜂,而把部分双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蝇。这两类寄生性昆虫在茶园中广泛分布。当进行茶园虫情调查,采集由茶细蛾为害的三角苞,里面常有1—2个蚕茧似的白色小茧,这就是寄生蜂的茧(茧蜂)。当把田间的茶银尺蠖幼龄幼虫采回室内饲养,草绿色的虫体腹节有的变粗,呈乳白色,不久从这种幼虫体内啮出一个白色的蜂幼虫,在银尺蠖尸体附近结一白色或淡黄色小茧,即单白绵绒茧蜂或茶尺蠖绒茧蜂。当修枝清园时,剪下的蛀梗虫被害枝的虫道内常结有许多淡褐色的长形小茧即是长距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条纹蝇虎(Plexippus setipes)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捕食选择性和种内干扰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条纹蝇虎偏好捕食灰茶尺蠖低龄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捕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蛛捕食能力最强,日均可捕食灰茶尺蠖1龄幼虫17.44头,幼蛛捕食能力相对较弱,日均捕食1龄幼虫2.33头。条纹蝇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捕食量随灰茶尺蠖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逐渐降低。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和2龄幼虫表现为正喜好性(Ci>0),对3龄幼虫表现为负喜好性(Ci<0)。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该反应符合Hasse Ⅱ模型。研究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和良好的防控潜能,这为利用茶园蜘蛛天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