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2015,(1)
<正>仙都笋峰茶,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产于国家AAAA级风景区——缙云仙都。缙云县相传是黄帝飞升之地,长期以来,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仙都黄帝文化"孕育了仙都笋峰茶文化,茶文化又丰富了仙都旅游内涵。到目前,全县共有茶园5万多亩,其中无性系良种率已达70%,茶叶年产值1.28亿元。仙都笋峰茶选用优良的茶树品种鲜叶,通过摊放→青锅→摊凉分筛→煇锅→整理等独特精湛的加工工艺形成。因  相似文献   

2.
胡惜丽 《茶叶》2010,36(2):104-104
4月19日下午,缙云“仙都笋峰”茶正式进驻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欧盟馆。在进馆仪式上,馆长Myriamm正式宣布,浙江缙云县茶叶产业协会为该馆官方茶叶供应商,“仙都笋峰”茶被指定为该馆官方供应茶。缙云县近年来围绕茶叶产业的发展,做足了守、攻、改三篇文章,终于成为首个被上海世博会正式冠名的茶叶品牌。在世博会期间,“仙都笋峰”茶成为比利时一欧盟馆礼品赠送给到访的贵宾,并且在馆内展销和在餐厅、咖啡厅、商务中心等公共场所中品尝使用。  相似文献   

3.
4月19日下午,缙云“仙都笋峰”茶正式进驻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欧盟馆。在进馆仪式上,馆长Myriamm正式宣布,浙江缙云县茶叶产业协会为该馆官方茶叶供应商,“仙都笋峰”茶被指定为该馆官方供应茶。缙云县近年来围绕茶叶产业的发展,做足了守、攻、改三篇文章,终于成为首个被上海世博会正式冠名的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仙都笋峰茶新型加工生产线、长板式炒制机和传统全手工炒制三种不同加工方式,研究其对仙都笋峰茶品质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仙都笋峰茶新型加工生产线所制的笋峰茶综合质量因子要优于长板式炒制机,特别是在省工、节能、增效等三方面明显优于长板式炒制机和全手工炒制。  相似文献   

5.
<正>缙云县位于浙中南,地处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市"北大门",素有"浙江绿谷"之美称,具有得天独厚的孕育高品质茶叶的天然条件。缙云县从1985年开始培训炒制扁形茶,使缙云扁形茶生产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以五云街道杜桥村为中心逐步向重点茶场、重点乡镇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缙云县扁形茶生产规模和生产量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5.85万亩,茶园无性良种率已达到80%,  相似文献   

6.
《茶叶》1989,(4)
仙都曲毫“仙都曲毫”是我省创新名茶之一,产于游览胜地缙云“仙都”境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奇峰林立,松竹苍翠。现有名茶基地140多亩,1989年产名茶200多公斤。该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初展,通过杀青—揉捻—烘坯—整形—烘焙—拣剔等工序精制而成。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12月,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茶叶站申请的"纳溪特早茶"成功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纳溪茶历史悠久。《中国名茶志》中唐代名茶列有"泸州茶又名纳溪茶",宋代名茶列有"纳溪梅岭茶"的记载。纳溪现有茶园总面积已达到15万亩,茶叶总产量4188  相似文献   

8.
缙云茶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惜丽 《中国茶叶》2006,28(4):36-37
缙云县地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浙西南山区,茶叶是缙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茶业已成为该县发展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34640亩,其中采摘茶同24800亩;茶叶总产量622吨;总产值6005万元。与1995年相比,茶园总面积增加14640亩,其中投产茶园增加6300亩;茶叶总产量增加了242吨.增长62.9%;茶叶总产值增加5438万元,增加了9倍多:  相似文献   

9.
开化县是"中国龙顶名茶之乡",拥有6万亩骨干茶园,其中有1.2万余亩无性系良种茶园.生产的开化龙顶名茶具有外形紧直挺秀、银绿披毫,内质香高持久、鲜醇甘爽、杏绿明亮、匀齐成朵的独特风格,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开化县大力实施"开化龙顶"名牌战略,力争把开化龙顶名茶发展为钱江源头的农业支柱产业,提高开化龙顶名茶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开化每年发展新茶园2000亩以上,同时对原骨干茶园进行低产茶园改造.为探索正确的茶园管理技术,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开化县林业局专门对此展开研究,力图找出茶树品种和肥培管理与茶园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名茶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一) 巍山地区产茶历史悠久,解放前后几度兴衰,据1985年茶园普查资料,全区产茶面积6574.44亩(其中投产茶园6124.44亩),去年产大宗茶279.12吨,名茶6.75吨,亩产51.85公斤,总产值近200万元,上交税收超70万  相似文献   

11.
正为促进浙江省杭州市茶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进一步确立杭州"茶都"地位,现就促进杭州市茶产业传承发展提出如下设想和建议。一、总体目标以"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为核心价值要求,建立健全从产地环境到产品消费全过程的安全可操作规范体系,推进杭州城市"软实力"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现代茶业体系多产融合、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55万亩左右;建成生态化标准茶园10万亩、标准化名茶厂100家,推广机采茶园10万亩以上;做强以"西湖龙  相似文献   

12.
婺城区箬阳乡,坐落在浙江金华南山,素有小西藏之称.全乡14个自然村,村村有茶山,现有茶园4200余亩,其中已获浙江省无公害茶园颁证面积达3000亩,有机茶园180亩.茶区地理环境条件优越,常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茶叶品质较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浙江名茶箬阳龙珍茶的原料基地.但由于茶园地势高,劳动力紧张,采摘及制茶成本高,特别是在茶叶生长高峰期,鲜叶来不及采,采下的鲜叶不能及时加工,茶叶生产效益不佳,制约了名茶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16,(3)
正2016年3月8日,在"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广西首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广西昭平县的19万亩茶园全面进入开采,万名茶农忙于赶采春茶。茶叶是昭平县农业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昭平县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荣誉。2015年,昭平县茶园面积达19.3万亩,干茶产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发源地。经历届政府精心打造的茶产业,2008年再创辉煌佳绩。全县茶园面积达60万亩,年产茶6万吨.涉茶产值达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有56%来自茶产业。  相似文献   

15.
安溪县"十一五"茶业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山海结合部,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目前,安溪县的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茶叶总产值、涉茶人员总数等均位居全国产茶县前列。截止2005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40万亩、产量4.2万  相似文献   

16.
我省武陵山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园分布面积较大,全区19个县(市)现共有茶园面积18万多亩,年产茶3600多吨。茶叶是本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长期发展茶叶生产的历史中,武陵山区的广大茶农不仅创制了象官庄毛尖,碣滩茶,古丈毛尖,石门牛牴茶这样久负盛誉,品质出类拔萃的数种名茶和优质红绿茶,而且还建成了国营东山峰茶场这样的山区优质  相似文献   

17.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自然生态条件优越,产茶环境良好。近年来,我们立足文成山区实际,通过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名优早茶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早茶良种茶园11000亩,改造低产茶园3800亩;建立良种茶苗圃基地120亩;其中有机茶示范基地3个,面积3000多亩,文成日省名茶公司的700亩有机茶示范基地于2002年11月通过国家级有机茶认证。开发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名茶——文成刘基贡茶和文成半天香,  相似文献   

18.
<正>石门县位于湘鄂边陲,地处神奇的北纬30°附近。茶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9%,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林茶相间,具备茶树生长的极佳生态环境。是"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农业部长江中游上游特色和优质绿茶出口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县13个主产茶叶乡镇、场,涉茶就业人员近20万;茶园总面积14万多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6.5万亩,年产干茶近2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近5亿元;全县有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3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3家企业获茶叶自营出口权证。  相似文献   

19.
凉亭冈名茶而骄傲;名茶因富民而远扬。 凉亭乡位于大别山北麓,光山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62.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人口2.4万人,现有茶园面积4万亩,是中国名茶之乡,河南省科技示范乡,河南省茶产业明星乡,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过去,全乡干部群众同心同德,为了脱贫致富开发名茶;现在,全乡干部群众共襄茶事,致力名茶复兴产业富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矫健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四川雅安市名山区制定实施"茶业富区"战略,茶叶产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茶业已成为推进名山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富民裕区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全区20个乡镇中有16个乡镇茶园面积上万亩,5个乡镇茶园面积上2万亩,98%的村产茶、90%的农户以茶为主,"茶叶"已成为名山区的名片。截至2012年底,名山区茶园面积达30.25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3%,茶鲜叶总产量达4.63万吨、总产值14.28亿元,全区农民人均茶园面积1.27亩,农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产值、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