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卷茶漫谈     
花卷茶始名“百两茶”,即一卷 (支 )茶 ,净重合老秤一百两 ,创制于湖南安化的江南一带。据资料记载 ,清朝同治年间 (公元 186 2~ 1874年 ) ,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增加茶量 ,用大长蔑篓踩制 ,易名“千两茶”。在历史上最盛时期的年产量达到 3万多支 (卷 )。花卷的踩制技术一直由安化江南的刘姓家族掌握 ,有“传子不传女”的约法。解放后 195 2年白沙溪茶厂聘请技工进厂带徒传艺 ,部分职工逐步掌握了花卷茶的踩制技术 ,白沙溪茶厂成为花卷茶的独家生产厂家。花卷茶是以安化上等黑茶为原料 ,经筛制、拣剔、整形、拼堆 ,并经…  相似文献   

2.
郭丹英 《茶叶》2011,37(1):60-62
本文实地记录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考察之旅.重点记录了黑茶理论之父、千两茶踩制工艺、安化擂茶的制作以及黑茶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现代黑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安化黑茶,是中华茶业的国宝,是中国茶叶的著名品牌,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品牌。安化黑茶产品包括三砖、三尖、一花卷,其中最神秘的是茯砖、千两茶,而对黑砖、花砖只是粗略了解,大部分消费者对黑、花砖存在很大的误解,以为黑、花砖只是版面花纹不同而已。外观来看,两砖面的设计花纹或者字体是完全不同,黑砖版面简单,并印有"黑砖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19,(3)
正[湖南益阳安化人]高级评茶师,高级农艺师,全国茶叶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家边销茶工作组委员,益阳市"十大创新人物",安化县"十大制茶师",湖南省"千两茶大师",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肖益平男1964年生奋斗一辈子,只为几片树叶子在肖益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传承""创新""发展"三幅书法。一路走来,他的茶界人生也循着这个理念。肖益平出身在一个黑茶大家庭,从小就在茶包堆中玩捉迷藏,老一辈的踩茶号子是他们儿时玩耍的童谣。从初中开始,  相似文献   

5.
正一、安化黑茶品牌营销发展的现状安化黑茶早在千年前的泱泱华夏文明史上就写下了辉煌篇章。唐朝人杨晔在其编著的《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安化"渠江薄片"当时已被列为宫廷贡品,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录》也明确提到安化"芙蓉仙茶"走进了宋代的皇宫庙堂,并高度评价安化在唐宋时期即享有"唯茶甲于诸州(县)"的美誉。时至元明时期,安化黑茶依旧名声远扬,朱元璋皇帝曾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上贡尊皇;清同治年间散黑茶"安化天尖"也走进庙堂之上。2008年湖南益阳市制订了《益阳市茶叶产业10年发展规划》(2007~2016),确立了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措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进茶产业从"以产定销"向  相似文献   

6.
安化千两茶     
台湾作家曾至贤费十年心血,于2001年写成《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茶书巨著.书中对湖南省安化县所产的千两茶推崇备至,誉为"世界茶王"、"中国茶文化的化身".此论为中外茶叶界及广大消费者所认同,该书在广州市一些较大的茶叶商店几乎每家必备,引发了一股品饮和收藏安化千两茶的热潮,并风行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7.
陈杖洲 《茶叶通讯》2007,34(3):36-38
2002年11月23~26日,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传出了一条惊天动地的新闻:一支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千两茶",被北京张一元茶庄以50万元的高价买走.之后,张一元茶庄将此"千两茶"在北京巡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期间有数十万人参观了这一"世界茶王".此后,引起了人们对"千两茶"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孟涛 《福建茶叶》2011,33(5):28-30
安化千两茶是我国传统名茶,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渐走入大众的视角。本文从安化千两茶的发展历史和加工工艺入手,探讨千两茶的度量衡、文化传承以及销售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芳华 《中国茶叶》2005,27(1):38-39
云南普洱茶是唐宋以来就久享盛誉的传统历史名茶.一千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长期以来,我国权威茶叶书籍和茶叶辞典,都把普洱茶列入黑茶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将普洱茶作为条形黑茶之一,<中国茶经>(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将普洱茶归于黑茶类,<中国茶学辞典>将普洱茶称为黑茶或绿茶的一种,<中国名茶志>载:"普洱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同样将普洱茶析为:"产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和昆明、宜良的条形黑茶".  相似文献   

10.
新会员名单     
《茶世界》2018,(3)
正湖南利源隆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利源隆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名湖南安化利源隆茶厂,由专业从事黑茶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三十余年、高级制茶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千两茶工艺恢复主导者、参与安化黑茶相关国家与地方标准制定的吴建利先生2001年6月承续创立,其祖辈几代人皆以制茶为业,技艺传承逾百年。本公司坐落在湖南重点黑茶产区和安化茶马古道的驿站重镇——安化洞市,系传统安化黑茶加工、经营的专业化企业。2006年率先自行制订了《手工紧压茶花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8日下午,第二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胜利闭幕。本届黑茶义化节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节会围绕"绿色益阳健康黑茶"主题,通过安化黑茶·老舍茶馆品鉴活动周、开幕式、黑茶产业发展高峰沦坛、重点项目签约、成立安化黑茶国际评鉴委员会、全国茶商大会、中国黑茶博物馆开工仪式等主体活动和企业自主活动,集中推介了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和生产标准,大力弘扬了安化黑茶文化。  相似文献   

12.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以其量多质好而驰名中外。伴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安化茶行(庄)应运而生,从产生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现将安化茶行的产生与发展介绍一下。一、黑茶号茶行之始史载:安化在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以前就开始制造黑茶。明朝对于茶叶交易控制十分严厉,实行“茶马”政策,对于陕  相似文献   

13.
一、湖南黑茶产销历史黑茶为我国一类特殊茶类,也是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消费的主要茶类。史籍所载16世纪以前的黑茶,多指由四川绿毛茶经做色生产的"乌茶"。明代中期,湖南安化采用炒青、揉捻、渥堆、七星灶松柴明火干燥等工艺生产黑毛茶,因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黑茶质优价廉,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准许湖南黑茶运销西北,此后湖南黑茶逐步  相似文献   

14.
茶中珍品——花卷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卷茶历史上是安化边江刘姓家族不向外传的神秘产品。1952年引入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独家生产,至1958年累计生产48550支,折算重量为1760t。产品全部按国家计划调拨,主销山西、宁夏、陕西等地。  相似文献   

15.
"茶旅一体化"已然成为当前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安化是中国"黑茶之乡",茶产业是安化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分析与介绍了安化发展"茶旅一体化"的资源优势及其发展现状与特点,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茶世界》2017,(5)
<正>一、安化黑茶的发展现状安化县地处湘中武陵山片区,虽然交通不便、地处偏远,但是自然资源丰富,是湖南有名的水资源、林业资源、茶叶生产和药材生产大县。安化县是黑茶的传统产地,历史悠久,安化黑茶曾经一度是明洪武期间的贡茶,但20世纪90年代安化黑茶逐渐衰落,截至2007年的时候,共  相似文献   

17.
会员动态     
《茶世界》2016,(1)
正近日,中粮茶业百年木仓牌黑茶产品在第六十九届日本茶叶节上夺得金奖,成为中国茶叶参展商所获得三个金奖之一。茶叶节上,世界茶叶协会的专家从茶叶品质、性价比、包装设计等方面对参赛茶叶进行评审。中粮茶业湖南公司按照"百年木仓"的标准精心制作成茯砖、天尖、花卷、黑砖,科技分解组装"黑茶方便喝"产品,该产品体现了"便  相似文献   

18.
秋高气爽,黑茶飘香,在这丰收的季节,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华茶人联谊会、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主办,益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于2009年10月18日在湖南省益阳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orter-Dunning模型中引入茶叶绿色壁垒和标准化的影响与作用,构建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绿色壁垒与标准化、国际合作与跨国公司、政府行为和机遇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并从大力发展黑茶产业高级要素、发展健全黑茶产业供应链、构建黑茶产业创新商业模式、立足国内走向国际四个方面提出了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为安化黑茶成为湖南省支柱产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3.在山东、河南、山西、华北和东北各省,饮茶也很普遍,习惯饮茉莉花茶,俗称香片,因有高度的花香,人人喜欢饮,销路特别广阔,从每年三月就准备收购花胚,六月以后开始薰制花茶,到冬季都感货源不足,山东南部人民饮黄大茶和绿大茶,天津人民除吃花茶外,也喜欢饮六安瓜片,在山西省除饮花茶外,喜欢千两茶又名花卷,园筒形,也吃茯砖茶,产于湖南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