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壤林木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泉 《福建林业科技》2008,35(1):239-243
简要概述土壤和林木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发展动态、应用现状,阐述土壤和林木营养诊断的必要性,并结合福建省的具体情况,提出土壤林木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为现代林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李贻铨 《林业科学》1991,27(4):435-442
70年代以来,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在恢复提高人工林林地肥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合理施肥已成为定向培育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重要技术措施。开展系统施肥网营养诊断研究是进行合理施肥、提高肥效的前提。土壤分析、植物组织分析与田间试验是主要营养诊断手段,由于诊断方法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故在指导林地施肥方面尚受一定限制。本文对林木施肥研究历史、生产应用趋势和有关问题作了扼要评述。应用综合环境因子来研究营养诊断,开展系统定位试验,制定按树种的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针叶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反映了树体营养状况和土壤条件的优劣。深入的研究掌握这个规律,对于落叶松的营造、合理施肥等经营措施的正确制定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长白落叶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条件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一、针叶养分含量和土层厚度的关系林木所吸取的养分和水分,多数是从土壤溶液中吸取的,因此林木的营养状况反映了土壤水肥状况,土层厚时根系的营养范围大,林木生长的好,针叶养分含量高。(见  相似文献   

4.
巨桉纸浆原料林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探讨了巨桉人工林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速效N、速效P、土壤有机质的浓度与林木胸径、树高、材积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N、全P与林木胸径树高、材积显著正相关。建立了胸径、树高、材积与土壤养分的线形回归方程,最佳数学表达式说明速效N、速效P是影响巨桉林生长的关键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影响林木生长及抽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试验得知,河北省盐碱地区,除有害盐分障碍林木生长以外,土壤粘重、透气性差等,也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原因,有的导致抽干,通过整地等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加速林木生长,减少抽干;另外,盐碱土脱盐之后土壤产生碱化现象,碱化土对林木破坏性很大,可以选择抗碱性强的树种、地面盖沙和用紫穗槐与乔木混交造林等措施,减轻碱化,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6.
土壤作为植物的重要"营养库",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各种所需的营养物质,其理化性质对林木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植物根系在从土壤中吸取营养的同时,又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养分归还给土壤,植物与土壤之间形成了一个具有周期性的生物循环。敖汉旗位于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是我国最典型的土地沙漠化区域。1978年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旗,但由于造林技术落后、树种选择不合理和抚育管理方式粗放,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低产林,其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蔗糖酶以及土壤有机质从中龄林到成熟林随着林木密度及才度下降,林木下被盖度逐步得到恢复,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中龄林土壤中多酚类有毒物质的积累,这或许是杉木宫载产量下降或民活  相似文献   

8.
林木营养遗传和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林木营养遗传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包括林木基因型对施肥反应的遗传差异、林木性状的遗传表达与营养环境、林木营养的遗传控制和变异机制等.鉴于我国现有林地和潜在造林地肥力普遍偏低,土壤缺氮少磷严重,在我国主要用材树种的现有育种程序中必须考虑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9.
林木施肥,是人们有意识地根据林木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以及土壤的供给能力,将某种有机或无机的营养物质施入土壤或者喷洒在植物体上,对其进行营养补充,以满足林木健康生长的需求,维持土壤养分平衡,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的营林目的。介绍林木施肥、桉树专用肥、桉树平衡施肥的概况及施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李传涵 《林业科学》1994,30(2):170-175
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比较陈f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李传涵(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杉木,根际土壤,土壤酶,杉木中毒由于林木生长的影响,使得林木根际土壤pH值、养分含量、微生物数目、生化活性等性质发生...  相似文献   

11.
林木与地形、土壤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现代森林生态立地分类的理论依据。本项研究旨在揭示西丰县地形、土壤对长白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及地形与土壤之间的关系,使森林立地分类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集水造林防止人工林植被土壤干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7  
本文对采用集水造林措施的两种密度人工刺槐林的产流、土壤水分变化、水量平衡以及林木生长情况与常规造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水造林能增加植树带径流收获量,提高土壤含水量,使更多的降水渗入到根际区以下的深层土壤,防止了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严重亏缺———土壤干化的发生,以及所导致的林木生长不良等问题。其中,以密度较小的8m2拍光处理的效果最佳,生长季汇集径流量的20%以上将贮留于土壤中,有效地补充了深层土壤水分,促进了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3.
林地土壤养分缺失及病虫害严重影响木材产量及其品质,是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阐明林木内生菌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该文总结了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林地养分失衡、化感作用和林木病虫害等制约因素以及内生菌在促进凋落叶分解、养分循环、提高土壤酶活性、抗逆境、抗病虫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内生菌改善林下土壤环境和提高林木抗逆的作用机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功能菌株的筛选,研制林木内生菌菌肥和生物农药;探究多菌株混合接种对林木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以及采用分子标记法研究植物-内生菌的互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土壤具有巨大P库,但有效P含量很低,培育有效利用土壤P素的林木基因型,可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有效P的缺乏。本文结合国内外植物营养遗传和改良研究成果,就林木有效利用土壤P素的基因型差异、对低P胁迫的适应机理、P效率的遗传控制、耐低P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培育等进行述评。基于资源与环境问题考虑,作者认为P效率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林木育种目标,加强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以P效率为主的营养利用效率遗传改良,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土壤有机质与氮素供应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的氮素供应状况,对林木生长至关重要,该文就土壤有机质与氮素供应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紧密的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氮素供应水平。  相似文献   

16.
林木扎根生长在土壤中,只有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营养物质,才能维持林木的生长发育。显然,要提高森林生产力,就必须要保证森林土壤中有足够的肥力提供林木营养,因此探讨提高森林土壤肥力的途径,对林木速生丰产,提高森林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试就如何提高森林土壤肥力,特别是如何实现林木的自肥作用和永续利用作如下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根系生长与土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泾县位于皖南山区,为马尾松生长适宜地区,但是地形、土壤等立地条件的不同以及经营活动等因素的差异,影响到林木的生长。我们近年来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土壤性状对马尾松根系生长、分布的影响,以及与林木主干生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尤溪县于1985年实施封山育林,6年后形成马尾松林分,对林地土壤取样分析表明,封山育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体、孔隙状况和水分状况,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有利于林地水土保持和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9.
同一立地营造不同树种林木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汪炳根,卢立华关键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林木生长,土壤理化性质为了研究不同树种在同一立地上的生长状况,以及在同一立地上营造不同树种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能更好地使营林工作做到“因树选地,因地适...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银腺杂种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转基因林木已开始进行田间试验,其中部分还获得商品化许可.与此同时,转基因林木的生态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但这方面研究报道还很少.目前,已开展的转基因林木安全性研究多集中在转抗虫Bt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林木上(高素红等,2005),而很少涉及抗逆境等其他性状基因.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场所,转基因植物体内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有可能通过植物残留物及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特别是对土壤微生物造成影响.评价转基因林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胡建军等,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