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 男,40岁,因反复腹胀黑便5年,再发黑便4d,烦躁不安1d入院。既往有乙肝、血吸虫病史,98年因巨脾行脾切除术。入院查体:T39.4℃P96次/min,BP90/70mmHg,神志恍惚,呼之能应,烦躁不安,消瘦,面色灰暗,皮肤微黄,颈部及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球结膜无水肿,项强三横指,双肺无异常,HR96次/min,左上腹部可见一愈合手术瘢痕,腹平坦,腹壁静脉极度怒张,腹水I度,肝肋下未及,胆囊不大,双下肢I度水肿,双侧踝阵挛阳性,病理反射征(一)。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HBsAg阳性10年,尿黄1年。因腹胀40d,双下肢水肿7d,于2015-11-07日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红细胞(RBC)3.33×1012/L、血红蛋白(Hb)114g·L-1、白细胞(WBC)4.9×109/L、  相似文献   

3.
从市售鲜鸡蛋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观察及生化试验鉴定该菌为臭鼻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先锋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致病力。一般情况下臭鼻克雷伯氏菌属于条件致病菌,从鸡蛋中分离出致病菌株,在公共卫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鼻气管鸟杆菌PCR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ORT)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可扩增671 bp目的片段的引物,建立了检测ORT的PCR方法.该方法能在ORT参考菌株中扩增到特异性片段,而鸡大肠杆菌、副鸡嗜血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检出限量为90 pg DNA.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利用建立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检测,2株为阳性.  相似文献   

5.
肉鸡鼻气管鸟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雏鸡肺脏、气囊分离到一种细菌 ,通过菌株形态、菌落性状、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鉴定 ,确定为鼻气管鸟杆菌。该菌通过滴鼻、静脉注射 2种途径接种于易感的鸽子、肉鸡 ,3d后均发病 ,7d后部分死亡 ,产生以鼻流黏液、呼吸不畅和肺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与自然病例极相似。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鸡鼻气管鸟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山东省鸡鼻气管鸟杆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集山东省不同地区有呼吸道症状的病(死)鸡,进行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ORT)的分离,根据培养特性及生化试验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应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16SrRNA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进行扩增,应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对分离菌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试验共分离到5株ORT,所有分离菌株均能扩增到1条长671bp的特异性片段,而阴性对照菌株的扩增结果为阴性;5株ORT分离菌株可分为3个血清型,其中血清A型3株、血清B型1株、血清D型1株;分离ORT菌株对羟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丁胺卡那、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度敏感。【结论】从山东省病死肉鸡中分离鉴定到5株ORT。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1岁,因反复发热43d于1997年2月26日第二次入院。患者1997年1月14日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T40℃,无咳嗽、腹泻、尿痛等。当地医院按“恙虫病”,予“青霉素240万U静注2次/d及氯霉素0.5静滴2次/d”治疗3d,症状无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rhinotracheale,ORT)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CR扩增鼻气管鸟杆菌16 S rRNA基因的671 bp特异性片段,经回收纯化后用地高辛标记,建立了地高辛标记探针诊断ORT的方法。【结果】特异性试验表明,地高辛标记探针可与ORT不同血清型参考菌株的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鸡大肠杆菌、副鸡嗜血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核酸杂交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地高辛标记探针对ORT的最低检出量为100 pg/μL;利用该探针对分离菌株和疑似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均与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了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ORT的方法,为ORT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便且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58岁,因"鼻腔反复出血1年、加重2周"于2004年8月入院.入院后常规术前检查(三大常规、胸透、心电图)未见异常.鼻腔检查:鼻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双侧下鼻甲不肿大,鼻中隔左侧嵴性偏曲.在局麻下行鼻中隔粘膜下整形术,手术器械经过严格消毒,术中见鼻中隔粘膜剥离时质脆,无弹性,粘膜易穿破,部分软骨暴露.住院期间经大量抗生素治疗,出院时粘膜未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0.
刘鹏 《新农业》2015,(1):39-40
<正>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传染病。本病是家兔的一种常见疾病,因病菌感染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样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多以败血症、鼻炎、肺炎和中耳炎等为主要特征。1流行病学本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多为散发,有的呈地方性流行。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兔的鼻液、唾液、粪、尿等带有大量病菌,可污染草、料、饮水、笼具、场地等。一般通过呼吸道、  相似文献   

11.
为测定鼻气管炎鸟疫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本试验从北京、吉林、河北、内蒙和山东地区患严重气囊炎病鸡的肺脏以及辽宁肉种鸡蛋黄中成功分离到了6株鼻气管炎鸟疫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ORT),并通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PCR法对其进行了鉴定。随后选择山东分离株在培养基上繁殖,经腹腔注射接种21日龄SPF鸡,接种后出现典型的肺炎和气囊炎,并测定其半数致死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微量测定法测定6个临床分离菌株和3个对照菌株对12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9株ORT对于莫西沙星、甲磺酸加替沙星和乳酸环丙沙星比较敏感,MIC值为0.49~31.25μg/mL;临床广泛使用的盐酸强力霉素MIC测定值变化较大,分布在1.90~125μg/mL;除北京株和吉林株外,其他7株ORT对利福平比较敏感,MIC值为3.91~15.6μg/mL;分离株对于氟苯尼考、四环素、金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磷霉素钠和头孢噻肟钠不敏感,部分菌株的MIC值已经超过1 000μg/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手段,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1~2004年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32例,治愈27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3例。手术治疗9例,治愈5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3例。结论:腹腔穿刺是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常用的手段之一,腹水白细胞计数大于0.3×109/L时应高度怀疑原发性腹膜炎,腹水中多形核白细胞大于50%则可诊断为原发性腹膜炎。手术可明确诊断,去除腹腔内脓液,减少毒素吸收及肠粘连梗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鸡巴氏杆菌病又称鸡霍乱、鸡出血性败血症,俗称为禽出败。它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疾病。河北省崇礼县某柴鸡养殖场于2012年6月17日爆发巴氏杆菌病,死亡率占发病鸡的32%。经县动物疾病防控中心诊断为巴氏杆菌病后,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减少了养鸡场的经济损失。为了与同行进行交流.现将这次扑灭鸡巴氏杆菌病流行情况、发病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扑灭过程作一简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畜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急性败血症和组织器官的出血性炎症,禽称禽霍乱。现将本人诊治的一例禽巴氏杆菌病的详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13年12月10日,普兰店市丰荣街道办事处某鸡场从外购种鸡2000只,2013年12月12日有100多只鸡体温高达43~44℃,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弓背缩头,头藏于翅下,离群呆立,不愿走动,带有剧烈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或深绿色,头冠、肉髯呈蓝色。呼吸困难,从口鼻流出淡黄色带泡沫的黏液,张口呼吸时,发出咯咯声。至2013年12月15日发病鸡只150只,死亡鸡只  相似文献   

15.
江云  龚兰  夏晴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194-194
1病例 患者,女,40岁,因“腹胀、纳差、肝功能异常”来诊。有血吸虫病史。化验检查:直接胆红素28.3μmol/L,间接胆红素40.8μmol/L,总胆红素69.1μmol/L,总蛋白54.7g/L,白蛋白27.3g/L,A/G比例1.0,白细胞2.08&#215;10^9/L,红细胞2.36&#215;10^12/L,血小板28.6&#215;10^9/L。  相似文献   

16.
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传染病。本病是家兔的一种常见疾病,因病菌感染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样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多以败血症、鼻炎、肺炎和中耳炎等为主要特征。1流行病学本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多为散发,有的呈地方性流行。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兔的鼻液、唾液、粪、尿等带有大量病菌,可污染草、料、饮水、笼具、场地等。一般通过呼吸道、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以活菌数和芽孢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对DN-1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DN-1最适培养基配比为:15%稻壳,40%玉米粉,20%马铃薯,10%茶渣饼,15%水,0.1%磷酸氢二钾和0.2%硫酸锰。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初始pH 6.5~7.0,接种量10%。优化后菌株DN-1活菌数、芽孢率分别达26.3亿/g、92%。[结论]试验结果为DN-1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株多粘类芽孢杆菌所产菊粉酶的粗酶学性质。[方法]以菊芋菊粉为底物发酵培养了1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利用超声波法破碎细胞,得到该菌的菊粉酶粗提液,并对菊粉酶的粗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这株多粘类芽孢杆菌最佳产酶时间约在摇瓶发酵培养40h时,所产的胞内菊粉酶的菊粉酶活力与蔗糖酶活力之比(I/S)为0.2187,小于10,表现为外切酶活性。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5℃和5.0,在此条件下菊粉酶酶活力最高,可达102.81U/L。[结论]这株多粘类芽孢杆菌所产菊粉酶为外切酶,该酶的粗酶学性质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菊粉酶的酶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DNS比色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多黏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HD-1产β-甘露聚糖酶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种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基为魔芋粉0.75%、酵母膏1.00%、磷酸二氢钾0.04%、硫酸镁0.05%,培养基初始p H 9.0;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培养温度31℃,培养时间27 h。在此优化条件下,多黏芽孢杆菌产β-甘露聚糖酶活性可达72.6U/m 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H、温度环境因素对多粘类芽孢杆菌DN-1抑菌效果的影响以及井冈霉素A降低芽孢消解作用,为提高其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条件下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测定DN-1菌株和井冈霉素A复配对其细胞消解率的影响。[结果]pH在6.0~8.0时DN-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pH为7.0时抑菌率最佳;温度在15~40℃时该菌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能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温度在35℃时抑菌效果最强;在DN-1菌株配成的水悬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井冈霉素A,都有降低细胞消解速率的作用。[结论]温度和pH对DN-1菌株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效果均有影响;井冈霉素A可延长含DN-1生物农药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