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胎衣不下防治现状及中药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衣不下又名胞衣不下、胎衣滞留,是胎衣在产后12小时内不能自行脱落的一种病症.多与奶牛体质状况差,代谢、生殖内分泌激素紊乱,异常分娩、双胎或胎儿过大以及怀孕期胎盘发生炎症等因素有关.据报道,美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7%~8%[1],以色列统计了8 521头产犊牛,其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17.8%[2],我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更高.刘俊哲(1991)1987~198841.60%3],康顺之(1996)600多头奶牛,1990年胎衣滞留占妊娠牛的26.9%,1991?32.7%4].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病之一,常导致子宫内膜炎,使奶牛妊娠间隔延长,产奶量下降,甚至引起不孕而成为奶牛过早淘汰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的防治该病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h以内不能自然安全脱落的一种疾病,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病之一,发病率通常在10%~30%,该病处理不当时最易继发子宫感染等多种疾病,而不少胎衣不下母牛因不孕而被淘汰,重者可引起败血症,造成病牛死亡.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采取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82例,治愈80例,治愈率98%.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是奶牛分娩后12h内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1].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约占健康分娩奶牛的10%~20%.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继发引起子宫内膜炎,降低奶牛产后配种受胎率;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产后败血症,引发奶牛疾病而影响产奶量.  相似文献   

4.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正常分娩或非正常分娩后12h内胎衣不能自然脱落.健康奶牛在正常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约为3~12%,异常分娩的奶牛,如双胎、难产、流产、早产以及感染布病的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20~50%,发生过胎衣不下的牛,其代谢性疾病、乳腺炎、子宫炎和以后发生流产的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一种操作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奶牛胎衣不下防治新方法,研究设计了利用子宫栓剂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较高的夏季,在胎儿排出后向奶牛子宫中投放子宫栓剂2粒,可对奶牛胎衣不下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此法可使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下降21.74%,对提高奶牛繁殖效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庆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奶牛城饲养的奶牛进行跟踪记录,将1年内的奶牛胎衣不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无季节性,而产公犊的奶牛发病率略高于产母犊.但是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患有胎衣不下的概率增高;产双胎的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产单胎的母牛;流产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与正常分娩奶牛差异显著(P<0.05),说明奶牛胎次、流产、产双胎等因素对奶牛胎衣不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 h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者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通常在10%~25%.有些报道高达50%以上.胎衣不下常导致初产母牛首次配种的受胎率明显降低;而在经产母牛,胎衣不下不仅对产后繁殖力和产奶量影响显著,还极易继发子宫感染等多种疾病,不少胎衣不下奶牛因此不育而被淘汰.所以,长期以来奶牛胎衣不下一直是一个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对青海省湟中县某奶牛场2007—2010年间148头奶牛胎衣不下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在8月发病率较高,达55.56%;1~5胎与6~11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分别为17.21%和50.00%(P<0.01);产双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80.00%)明显高于产单胎奶牛(20.97%);上胎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45.28%)明显高于胎衣自然脱落奶牛再次分娩的发病率(10.53%)。说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季节、胎次、胎儿数量、胎衣不下发生次数等因素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舍饲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达到了分娩奶牛的20%~25%,成为困扰奶牛户的一大疾病.如何预防和治疗奶牛胎衣不下已成为奶牛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阅读了各方面的有关资料并结合几年来的临床经验,现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 ,胎衣在 1 2 h以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的一种疾病。胎衣不下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 ,发病率通常在 1 0 %~2 5 % [1,2 ]。该病处治不当时最易继发子宫感染等多种疾病 ,不少胎衣不下母牛因不孕而被淘汰 ,重度的可引起败血症 ,造成病牛死亡。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 ,采取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1 0 7例 ,治愈 1 0 2例 ,治愈率 95 .33%。1 病因胎衣不下是由于母牛妊娠后期饲养管理不当 ,以及分娩时外界的不良因素刺激 ,母牛正常的内分泌活动、分娩节律和子宫收缩被扰乱在胎衣不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通…  相似文献   

11.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是指母牛产犊后的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经过近十年调查130头黑白花奶牛胎衣脱落时间统计,产犊后5h内脱落占55.5%,6~10h脱落占41.6%,10h内脱落者,共占97%.胎衣不下发病率11.3%.由于胎衣不下易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产后发情时间延迟,配种次数增加,极大的影响繁殖率.  相似文献   

12.
奶牛分娩后,胎衣在12h内不能自然脱落,称为胎衣不下。一般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可达10%~30%,而正常分娩的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3.
胎衣不下(RFM)又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 h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 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胎衣不下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败血症,由于体温升高,精神抑郁和食欲降低而影响产奶量,甚至危及奶牛生命,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目前奶牛业生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调查了合肥市某牧场269头奶牛的分娩情况,其中胎衣不下奶牛26例,发病率为9.67%.结合该奶牛场的实际情况,并调查了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与胎次、犊牛初生重、妊娠时间和异常分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双 《养殖技术顾问》2010,(12):113-113
胎衣不下或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小时而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病之一,以年老而高产牛多发,发病率约为20%,夏季甚至高达60%。胎衣不下是继发子宫内膜炎和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6.
胎衣不下是家畜多发病,最常见于牛,特别是奶牛.奶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奶牛产后的常见病,一般指母牛产后经过12h胎衣仍完全或部分滞留在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继发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导致不孕,使奶牛提前淘汰,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奶牛胎衣不下的综合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母牛分娩后,在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就称为胎衣不下.这一定时间多指产后10~12 h,是根据奶牛正常胎衣排出的时间来统计的.正常情况下,10 h内胎衣能够脱落的奶牛约占97%.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12h内胎衣不排出或者尚为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RFM).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为30%~50%.奶牛胎衣不下,极易激发产后疾病的发生,致使许多高产奶牛被提前淘汰.甚至危及奶牛的生命,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给养牛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郑州市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情况,为奶牛胎衣不下病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于2012年4月~2013年11月,对郑州市不同奶牛场800头奶牛进行了胎衣不下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被检的不同奶牛场800份奶牛血清阳性率为5.38%,各场阳性率变化幅度在0~16.25%之间。结果表明:郑州市胎衣不下的感染普遍存在,且发病率较高,尤以4~6岁的奶牛对胎衣不下的易感率最高,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防止胎衣不下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硒和维生素E对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奶牛胎衣不下又叫胎衣滞留 ,是指母牛在分娩后的一定时间内 ,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胎衣不下是奶牛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发生胎衣不下的牛若治疗不当往往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炎 ,导致产后发情时间延迟 ,配种次数增加 ,乃至发生不孕症而被迫淘汰 ,极大地影响繁殖率的提高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南方的奶牛场中 ,由于受到炎热气候、饲料品种单调 (特别是维生素的缺乏 )等因素的影响 ,胎衣不下的发生率相当高。据不完全统计 ,我场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 1 995年为 3 1 7% ,1 996年 2 9 2 % ,1 997年 3 3 5 % ,一直是困扰我场奶业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