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芒果的采收与贮藏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的采收与贮藏保鲜洪启征(福建农学院食品科学系,福州350002)芒果(MangiferaindicaL.)又称檬果、子、子.原产印度,为漆树科芒果属热带常绿大乔木.栽培容易,早产、丰产,树龄长,用途广.果实是肉质核果,风味优美,香气诱人,富含营养...  相似文献   

2.
贮藏条件对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鼎大自茶、槠叶齐和白毫早三个品种早春一芽一叶鲜叶所制炒青绿茶为材料.研究炒青绿茶在不同温度、含水量及光照等贮藏环境下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经太阳光照射和暴露在空气中的茶叶更容易陈化劣变,使茶叶失去其品质特征。且供试的三个品种绿茶各品质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3.
4.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10份茶树品种春茶新梢的1芽2、3叶为试验材料,控温控湿(20~22℃、RH 35%~45%)条件下,探讨不同萎凋程度茶鲜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现升高趋势,茶多酚含量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茶鲜叶萎凋减重15%内以水分散失为主,各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以干物质质量100%计)变化均不显著;萎凋减重至30%~45%,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陆续呈现显著变化,可溶性糖与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先后达到最高值;萎凋减重至60%,只有游离氨基酸含量继续升高;最终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含量变化较大,比茶鲜叶中分别升高了24.6%、13.8%、11.9%.相关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与咖啡碱含量变化与萎凋失水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3、0.386、0.692、0.479),尤其是游离氨基酸,而茶多酚含量变化与萎凋失水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青砖茶主要品质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砖茶是黑茶中的重要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本文就其主要品质成分如水浸出物、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等的变化做综述,探讨其研究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恩施玉露茶连续化加工过程主要茶叶品质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茶氨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精揉阶段达到最高;儿茶素中C、EC、EGC、EGCG和ECG含量随着加工的进行呈现降低的趋势。氨基酸、叶绿素及C含量差异极显著,其它内含成分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连续化加工有利于保持恩施玉露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8.
9.
古丈毛尖茶主要生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和对比分析了古丈毛尖茶和湖南省其它25只具代表性的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古丈毛尖茶的主要生化成分丰富,与其它名优茶无显著差异,表现为高氨基酸含量的情况下,酚/氨比值和儿/氨比值也相应较高,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古丈毛尖茶的生化品质可与我省著名的山地名优茶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果蔗Badila花叶病茎尖脱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热带种(Badila)茎尖培养进行脱毒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是茎尖成苗所必需的激素,萘乙酸则不是,0.5-1.0mm外植体在附加2.0mg/L BA和0.2mg/L NAA的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成苗率可达30%以上;采用液体培养和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的活性炭均能有效地防止酚污染,提高成苗率;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能有效地脱除花叶病毒,侧芽培养无法进行脱毒。田间调查表明,茎尖脱毒苗在光合速率、株高、茎径方面显著优于未脱毒的侧芽苗,分蘖数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果蔗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来福建省果蔗的生产概况和果蔗育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对今后果蔗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无公害果蔗产品生产的现状和意义,并从3个方面对无公害果蔗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6个甜、糯玉米灌浆期子粒含水率、含糖量、呼吸强度、风味食味的测定,探讨鲜食甜、糯玉米的适采期和采后保鲜技术。结果表明:普甜、加强甜玉米适采期为授粉后24~27d,糯玉米为23~25d;收获后贮存期间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和贮存温度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804,和呼吸强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42;贮存温度与呼吸强度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963;常温下呼吸强度最大,达到76.7CO2mg/kg(鲜重)·h,是-30℃冷冻贮存的12倍;生产上可以通过控制贮存温度和时间达到降低呼吸强度和糖分分解速率,保证鲜玉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黑皮果蔗茎尖脱毒不同代数种茎苗商品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皮果蔗茎尖脱毒第1代(处理A)、第2代(处理B)、第3代(处理C)种茎为材料,研究其商品性能生产表现情况。结果表明,脱毒果蔗不同代数种苗的月生长速度、株高、茎径、蔗茎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蔗株最高、茎径最粗、蔗茎产量最高等均为第2代种茎苗,分别比对照高41cm、粗0.25cm、增产41.1%;在品质方面,脱毒果蔗的水分含量较高,纤维分含量较低,糖分略低于对照;在外观品质方面,脱毒果蔗的节间长度、均匀度、色泽等均优于对照,由花叶病引起的花皮蔗株低于对照;脱毒果蔗易受外界花叶病毒的传染,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花叶病发病率提高;脱毒果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ATP酶活性提高;第1代种茎苗可栽培成商品蔗,但存在一定的组培效应,主要表现为蔗茎的侧芽较大,在光线条件较好的地方较易萌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小麦氮素营养代谢的动态变化规律,给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不同品质类型的四个小麦品种(系)济南17、PH82-2-2、PH97-4、PH97-5,在两种施氮水平和两种追肥时期下研究了籽粒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籽粒发育初期游离氨基酸含量高,随籽粒发育其含量逐渐下降;蛋白质含量积累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成熟期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一般有较高的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积累水平.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灌浆初期清蛋白含量较高,随籽粒发育逐渐下降,灌浆中后期下降趋缓;球蛋白总体含量水平较低,随籽粒发育缓慢下降,灌浆末期略有上升.醇溶蛋白在籽粒发育前期积累较少,花后14 d快速积累;谷蛋白在花后7 d已有一定的积累,随后其含量逐渐上升,强筋高蛋白品种有较高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水平,在成熟籽粒蛋白质中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所占比例也高,弱筋低蛋白品种有相对较低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所占比例也低.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栽甘蔗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中国5个主栽甘蔗品种‘桂柳05-136’‘桂糖42号’‘云蔗05-51’‘福农41号’‘新台糖22号’为研究材料,分别在新植蔗和宿根蔗的伸长初期、伸长盛期、成熟期,对不同品种甘蔗叶面积指数(LAI),完全展开绿叶(+1、中部、基部)的叶面积,株高和茎径进行测定。在甘蔗伸长盛期、成熟期对甘蔗叶片总数、绿叶数进行测定,在甘蔗成熟期对产量、蔗糖分、纤维分、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甘蔗的表型发育特征与成熟期产量和糖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伸长初期各品种新植蔗株高生长速度高于宿根蔗,‘云蔗05-51’的生长速度最快;‘福农41号’的新植蔗和宿根蔗茎径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叶片LAI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伸长盛期宿根蔗LAI高于同时期新植蔗;宿根蔗叶面积在伸长初期显著高于新植蔗,新植蔗叶面积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宿根蔗较新植蔗具有更高的绿叶率,其中‘桂柳05-136’各时期绿叶率均处于最高。成熟期甘蔗产量和品质检测表明:‘云蔗05-51’产量最高,‘桂柳05-136’蔗糖分最高,‘桂糖42号’纤维分和干物质含量最高,新植蔗‘桂糖42号’产糖量最高,宿根蔗‘桂柳05-136’产糖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新植蔗蔗糖分与伸长初期株高、茎径、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宿根蔗产量与生长各时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发现‘桂柳05-136’宿根蔗具有较好的单位面积产糖量,‘桂糖42号’新植蔗单位面积产糖量较高,‘云蔗05-51’具有较高的产量,不同品种具有的生物学特性有所差异,应结合气候条件和栽培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不同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化方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14个鲜食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浆期子粒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筛选能够指示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最佳采收期的客观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含水量在不同品种间、不同灌浆期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曲线变化,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和含水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很小,变化趋势不明显。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提出子粒含水量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粗淀粉含量可分别作为甜玉米和糯玉米最佳采收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玉米高产田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不同产量水平地块产量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公顷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和产量由低向高转变过程中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根据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将不同品种类型分为增穗增产型、增穗和穗粒数增产型、增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型、全能增产型等。提高玉米产量应根据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和品种的增产类型,相应的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武夷名丛奇兰秋季鲜叶为原料,按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制成红茶,并探明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秋季红茶品质改良和工艺改进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从鲜叶(XY)至发酵结束(FJ8),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咖啡碱分别下降6.13%、15.66%、10.64%、0.10%;黄酮、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游离氨基酸分别上升4.98 mg/g、7.45 mg/g、2.03%、5.58%、0.14%,其中咖啡碱变化幅度最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与儿茶素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69、-0.972。PPO活性呈波动变化,萎凋阶段先上升后下降,揉捻时达到峰值,为458.83 U/g,约为XY的1.67倍;发酵阶段快速下降,FJ8时,PPO酶活显著低于XY,约为XY的0.89。多酚氧化酶基因CsPPO1CsPPO2表达变化规律一致:先上升后下降,相对表达量在萎凋15 h(WD15)最高,分别为XY的11.2、12.8倍,揉捻时开始下降,发酵阶段表达量与鲜叶无显著差异。儿茶素类代谢相关酶基因PALCHSC4HCHIF3HF3°5°HFLSDFRLARANR的表达在加工过程中均受不同程度抑制,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XY,除与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呈负相关外,与儿茶素其他组分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相关系数在0.130~0.750之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稻米食味评定主要依据蒸煮试验和成分测定。蒸煮试验多数按照GB/T 15682-1999(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而成分分析主要为稻米直链淀粉分析。分析了进行品质评定时容易发生的问题,比较了中日两国在稻米食味评价方面的异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