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秋实 《当代畜牧》2013,(12):43-44
强制免疫作为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在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目的在于普及免疫副反应知识、简单介绍免疫副反应出现之后应采取的对策,为基层兽医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疫苗接种到动物体内所产生与免疫作用无关的有损于机体的不良反应,称为免疫副反应。由于多数地区都采用春秋两防突击月的免疫形式,这种在短时间内集中、统一、大面积开展的免疫,发生易感动物免疫副反应的概率较大。免疫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养殖户接受免疫的积极性,也加重了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导致防疫工作难度加大。目前免疫副反应发生的时间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尚无一个科学的界定。笔者根据近几年实践分析了畜禽发生免疫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供养殖户和免疫接种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奶牛强制免疫副反应现场勘验和后期处理,分析了奶牛副反应的病理变化和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控措施和注意事项,为预防、控制奶牛免疫副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禽强制免疫工作是一项政府协助永久性来完成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农村散养过程中,畜禽免疫机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能更好地提升农村散养畜禽强制免疫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农村散养畜禽免疫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使农村畜禽免疫工作更好的开展,从而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单分析了动物免疫副反应的类型,结合实际探讨了诱发动物免疫副反应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畜禽免疫副反应事故的解决办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经免疫注射后,个别可能出现副反应。副反应事故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对强制免疫工作的开展和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饲料广角》2008,(7):7-7
3月27日从安徽省农委获悉.今年是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农村强制免疫存在的诸多缺陷,就如何减少畜禽强制免疫副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讨,具体应把握好的几个重点环节,提出一套科学、实用的基层强制免疫技术,用以指导兽医和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提高其对畜禽强制免疫副反应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畜禽免疫副反应及死亡,为畜牧养殖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动物接种疫苗后,在体内产生与免疫作用不相关不良反应,叫免疫副反应。 1种类 一般反应。临床中实际操作的工作人员给家畜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强制免疫注射后,48小时内可见动物的注射部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注射的一侧肢体呈现跛行状态,个别家畜还可见体温上升、呼吸速度变快、恶心且呕吐、饮食减少或者短时间的不采食、泌乳量也随之降低等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江苏、江西、内蒙、云南四省(区)8个乡、16个村、477户开展的围绕农村基层畜禽防疫服务调研问卷,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畜禽防疫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及农户需求状况。调查表明,农村基层畜禽防疫机构提供的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农户对畜禽卫生防疫服务的需求,农村基层畜禽防疫服务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饲料费用占整个养殖成本的70%以上,在实际养鸡生产中,由于饲养管理不严格,饲料配制不科学,饲料使用不合理,常造成4%~10%的饲料浪费,有的高达30%~40%。因此,从多方面、多途径入手减少饲料浪费,成为提高养鸡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我国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总体上看畜牧业生产模式还处于千家万户散养模式,生产力水平较低,动物卫生状况较差,动物疫  相似文献   

14.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畜禽免疫失败事例较少 ,但确实存在 !造成畜禽免疫失败的因素有很多 ,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展开讨论 :1疫苗或菌苗的质量一种优质的疫苗或菌苗 ,须有良好的运输、保存条件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才能产生良好的预防效果。运输过程中造成疫苗或菌苗包装受损 ,保存条件不当 ,或失去真空度或注射中未避光避热 ,开瓶后未按规定时间用完等都会造成疫苗或菌苗失效 ,一旦使用 ,便会造成免疫失败。2操作方法不当操作过程中不按照疫苗或菌苗说明书操作 ,随意改变也会造成免疫失败。2.1注射量过…  相似文献   

15.
16.
小反刍兽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全球计划根除的动物疫病,我国拟在2016—2020年间根除该疫病。通过对危害的识别、风险框架的确定、路径风险的分层分析,对某县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开展了定性风险评估。初步确定该县取消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后,2017年再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为中级。在风险管理上,提出了该县应继续加强小反刍兽疫免疫、强化检疫监管、加强宣传、提高养殖户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改善疫病扑杀补偿机制、激励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参与疫病防控的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起不履行动物强制免疫义务案件的分析,指出同类案件在办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的目前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domestic animals to protect livestock was reviewed through visits to actual users, discussions with experts and a thorough literature search. Costs and benefits were analysed in terms of reduced livestock losses. The most common guardian animals are dogs,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reduce predation (documented mostly for coyote) by 11?100%. Livestock guardian dogs have also been used effectively against bear, wolf and cheetah. Donkeys are also used as guardian animal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lies in their natural herding behaviour and aggression, especially against canids. The effectiveness of donkeys varies considerably dependent upon the predator species and the temperament of the individual donkey. Llamas are also used as a guardian animal, with approximately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donkeys, and will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most predators. The use of guardian animals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tool for reducing livestock depredation and should be evaluated in areas with high predation losses against the cost of changing produc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推进湖南省小反刍兽疫(PPR)消灭工作,通过数据收集、抽样监测、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近年来全省PPR疫情情况,山羊养殖、调运、监测情况以及养殖户对PPR的知晓率等,并从传入评估、暴露评估、后果评估3个方面,对全省强制免疫退出后的PPR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调入活羊90%以上用于屠宰,主要调入地区PPR免疫抗体水平较高;湖南省养殖场户对PPR的知晓率较高,发生疫情后及时报告率达92.5%,退出强制免疫后自主免疫意愿率为62.3%。专项监测结果显示:全省PPR个体免疫合格率为66.36%,群体合格率为61.35%;病原个体阳性率为0.01%,群体阳性率为0.07%。风险评估认为,湖南省在退出PPR强制免疫后,PPR传入风险和暴露风险等级分别为中和低,后果评估等级为很低。因此,湖南省退出强制免疫后,发生PPR的风险很低,后果不严重,已具备全省实施PPR强制免疫退出政策的基础和条件。建议退出后,继续通过强化产业升级、监测排查、流通监管、宣传培训、应急管理等措施,尽快实现全省消灭PPR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对畜禽病尸进行剖检是临床检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家畜家禽病理解剖学的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结合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能反映机体病理过程或病理状态的器官和组织,按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进行观察、检验其病理变化.特别是对传染病群发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可以得以及早确诊,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防止疫病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