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江苏省淮阴市洪金灌区 IAMS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该系统主要由 1个中心站、 N个现场测控终端及灌区通讯网组成 ,通讯网为有线 +无线混合网。初步实现了灌区信息、数据采集自动化 ,涵闸启闭无人化  相似文献   

2.
1 主要内容高扬程提水灌区灌溉用水管理信息系统灌溉渠系水流模拟仿真系统渠道闸门太阳能自动控制系统低功耗大容量自记式水位计2 创新点灌溉系统自定义续接搭建灌溉系统可视化搭建微功耗自动记录设备太阳能驱动的自控闸门渠系水流模拟仿真依靠公共通讯网可实现闸门远程测控3  相似文献   

3.
洈水灌区已初步建成了灌区局城网、水库水雨情遥测系统、气象云图处理子系统、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现为了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步伐,拟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对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开发新的软件,从而建立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拟建成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有业务办公管理、公文管理、公共信息管理、个人办公、综合利用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型灌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晔  刘云波 《灌溉排水》2000,19(2):36-40,44
介绍了大型灌区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有6大功能模块,除对数据库有维护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对灌区信息动态查询排序、统计分析功能,并以多种形式输出信息。该系统的建立为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大型灌区工程及管理现状,制定宏观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灌区灌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纪晓华  汤方平 《灌溉排水》2002,21(4):25-27,52
介绍了1种灌区灌溉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实现方法。系统利用田间传感器实时测量田间参数,通过网络传送给控制计算机,由控制计算机根据决策模型自动控泵房电机起停、渠首闸门启闭实现灌区内农田自动灌溉,系统具有实时控制、实时数据采集与保存,现场实时视频监视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疏勒河灌区信息化系统的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疏勒河灌区的实际情况,对灌区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基于信息化技术提出了开发研制疏勒河灌区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方案。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同时对类似工程的科学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变化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区通过农田水利体系把灌区范围沟通成为一个整体, 在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相互交叉融合作用下,使灌区生态系统有了良好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对小开河引黄灌区建设前后水资源条件的变化分析,探讨了水资源对灌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及系统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区建设和水资源条件的改善与控制,会增加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和复杂性,使生态经济系统日趋稳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概况山东省现有万亩以上引黄灌区60多处,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1980年开始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供水、用水计量、按方收费”的管理制度;1984年开始引进无线电技术,布设无线电通讯网;1987年开始引进微机。现已有6个大型灌区购置微机7台,在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农九师典型灌区建设实例和全师建设实况,用系统观点分析了新建灌区和灌区改建中地面灌与喷灌建设投入、产出关系,得出了喷灌较地面灌更为经济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渠南灌区农田灌溉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先进的优化调度决策软件技术,灌区自动化综合数据采集DCS、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与通讯、计算机及控制等技术组成了一个高可靠性的科学管理系统。依据在江苏渠南灌区的建设经验,介绍了灌区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组成,硬件设备及关键技术,基于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及非恒定流理论的灌溉仿真决策软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农九师典型灌区建设实例和全师建设实况,用系统观点分析了新建灌区改建中地面灌与喷灌建设投入、产出关系,得出了喷灌较地面灌更为经济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的内涵,初探灌区输水系统的适宜性。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蛤蟆通灌区、江川灌区及依兰县倭肯河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AHP-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进行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构建了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输水渠道衬砌率是影响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蛤蟆通灌区输水系统的适宜性为Ⅱ级,倭肯河灌区和江川灌区输水系统的适宜性为Ⅲ级。研究结果对今后灌区的建设以及节水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但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针对灌区普遍存在的水资源分配问题,以查哈阳灌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大系统多目标方法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应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进行模型求解,研究探讨黑龙江省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解决了多水源多用户的水源分配问题,可以使决策者选出最佳均衡方案合理调配利用灌区水资源,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发挥更大效益,对加强灌区水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意义重大。研究成果可为同类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1 系统简介 为了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测站的实际水位流量信息,并对实时接收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甘肃省敦煌市党河灌区输水自动测报系统中心站接收、计算处理采用Windows 95操作系统,以Access为数据库操作平台。应用软件具有实时数据接收、处理查询、检索以及对野外的YAC9900遥测终端机进行远地编程,以完成对终端机参数的设置、工作方式、传输路径的设定、基本信息的读取和批量数据传输等任务的功能,灌区输水自动测报系统,可以实现多种途径不同方式,对水位流量数据库中心的数据进行查询,可产生相关的数据显示表。  相似文献   

15.
灌区多元化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多元化的灌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及实现,重点讨论了数据采集内容、采集手段、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平台等问题,为“数字灌区”的具体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然而西北地区独特的气候、地貌及社会经济状况导致了灌区生产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通过系统分析西北灌溉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功能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农业生产“功能水分”来源,将西北灌区划分成了灌溉依赖型灌区、灌溉主导型灌区、灌溉补充型灌区和灌溉提质型灌区4类。以灌区农业生产系统、物能输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为建设对象,提出了灌区生态服务功能优化配置、灌区农田物能调控和灌区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三大核心理论,构建了灌区系统控污与景观价值提升技术、灌排系统管控技术、作物生境要素综合调控技术三大关键技术,从而形成了西北现代生态灌区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我国西北灌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蔡长举  孙成文  付杰 《节水灌溉》2016,(11):124-126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综合反映灌区节水改造、管理水平及气候土壤条件的一项重要指标。测算分析方法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水利部推荐的首尾测算法。但由于贵州省灌区基础设施配套薄弱,灌区基本无量水设施,基础数据收集困难。为此,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结合贵州省多年以来的测算分析经验,自主研发了贵州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监测系统,该系统由灌区渠首取水量监测模块、田间用水量监测模块及数据接收平台3部分组成。通过在贵州省内选取马场、小箐、大坝3个灌区进行推广试验,采用首尾测算法计算得出上述3灌区201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0.445、0.461、0.438。  相似文献   

18.
灌区水环境信息的遥测是数字灌区建设中基础数据获取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此,设计开发了灌区水环境信息遥测系统,分析了其组成结构及功能,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应用研究,利用带有智能传感器的遥测仪获取测点的水位、水温、水质等水环境信息,通过GPRS模块实施数据无线传输.该系统实现了灌区水环境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自动化和无线化,提高了灌区数字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M与GPRS的灌区用水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水资源匮乏和灌区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ARM和GPRS技术的灌区用水监控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构成,包括ARM控制、GPRS模块的硬件设计、各部分的软件实现以及上位机服务器的开发等,基本满足了实际灌区用水管理监控的需要,实现灌区用水管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灌区水量优化配置是实现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手段和措施。基于灌区水量优化配置理论、方法、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开发出了计算机管理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灌区水情信息、渠系信息的查询、分析;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优化配水计划;对配水计划随时调整;也可对灌区用水计划管理进行综合评价。实例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