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进华 《中国茶叶》2008,30(2):25-25
钻蛀类害虫是指那些钻人茶树枝干和根部的害虫。近年来,随着宜昌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茶园种植的单一化,茶树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种类不断增多,人们往往只注重防治叶部害虫,而对钻蛀类害虫的危害不够重视,导致成年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中钻蛀性害虫严重发生,影响茶树树势,甚至导致茶树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钻蛀类害虫的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世界茶树病虫区系分析(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对1900—1987年世界茶树病虫区系的分析研究,全世界已报道的茶树害虫(包括害螨)有1034种(我国有430种),茶树病原(包括线虫)有500种(我国有133种)。无论是世界各产茶国或我国各产茶省范围内,茶树害虫和病原种类数与种植年限及种植面积有明显的依存关系。在两者作用的相对重要性上,年限是第一位的,在达到一定种植年限后,面积的作用逐渐增大。本文对世界茶树害虫和病原区系从生物地理学和分类学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一个辽阔的空间范围(如一个国家)内茶树害虫达到饱和的年限约为100—150年。  相似文献   

3.
云南茶树昆虫区系特点及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亨文  张汉鹄 《茶叶》1997,23(3):33-35
云南茶区临近热带,茶树昆虫区极为丰富,除一些广布各,且多南方特有种,滇南、滇西南茶树大叶种地区又较滇北小叶种地区,害虫发生危害为甚。由于气候原因,害虫多无明显越冬现象,茶梢蛾除潜叶蛀梢型外,且在全蛀梢生态型。多种害虫都在雨季节发生危害重。地形复杂,海拔气温不一,害虫发生差异大,增加测报与防治难度。植物资源丰富,利于在“植物王国”里,在发挥生物群落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夏秋茶期间茶树主要害虫与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期间,气温低、病虫害发生少,而夏秋茶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害虫的生长发育,因此常出现害虫大暴发现象。为了有利做好夏秋茶期间(5-10月份)的害虫防治工作,确保夏秋茶经济效益和次年茶树高产高效,笔者进行多年的摸索、探讨,初步了解这一期间发生的,容易造成经济损失的常见害虫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方法,现归纳如下:一、吸汁害虫(一)茶小绿叶蝉:1、发生规律与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芽梢的汁液危害,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很大,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为害盛期有二次高…  相似文献   

5.
任菊仕 《茶叶通讯》1990,(4):24-25,14
近年来,世界各国农业害虫的防治已由化学防治为主,逐渐转向以生态平衡为目标的综合治理。新的形势对茶树害虫综合防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在综述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概况、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就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系统对策谈谈一孔之见,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生态茶园,实现茶树害虫的持续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生物都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它们的种群在自然界都占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在以茶树为中心的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病虫及其天敌等以茶树为中心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它们通过营养循环的形式同时存在,互为依存、互为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因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茶树病虫种群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建立生态茶园、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实现茶树害虫的持续控制谈点看法。1茶树害虫发生危害的成因与其它农田作物或果树的害虫一样,茶树害虫的发生发展必然也会受茶树品种、栽培管理技术、气候条件和天敌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茶树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化学生态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宗懋 《茶叶》2005,31(2):71-74
本文介绍了应用化学生态学原理进行茶树害虫防治的目前进展和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应用昆虫性信息素和茶树挥发性互利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在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上,主要利用人工模拟的雌性害虫的性信息素来引诱同种害虫的雄性害虫以达到预测和迷向防治的目的。在茶树挥发性互利素的应用上,当害虫危害茶树后,害虫的口腔分泌物中的酶类会由叶片的伤口进入茶树组织内而使茶树体内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挥发性化合物。这种新的挥发性化合物对这些害虫的天敌有很强的引诱作用,而对害虫却没有或只有很弱的引诱活性,通过这类化合物可以使天敌很容易找到它扑食或寄生的害虫的位置,为天敌寻觅到害虫提供了线索,同时为被害的茶树提供了保护.应用化学生态学进行害虫的防治尽管还没有在生产上达到应用的程度,但前景辉煌。  相似文献   

8.
植物挥发物对调节植物—害虫间关系、害虫种群消长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害虫偏好食源挥发物研制的食诱剂(也称“植物源引诱剂”),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产品。文章总结了虫害诱导茶树挥发物的释放特征、生态功能,分析了茶树害虫食诱剂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并对今后茶树害虫食诱剂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促进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区茶树常见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章森 《福建茶叶》2010,32(6):34-35
<正>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也进入高发期而为害茶树。乌龙茶区茶树常见害虫有食叶类害虫的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吸汁性害虫的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病害主要有茶圆赤星病,等等。茶树病虫害防治是关系茶叶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避免茶园盲目用药、减少喷药次数、降低成本,生产中应在了解病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为主、综合防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06,28(2):21-21
《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一书共十章,分别阐述了我国茶树昆虫区系分布,茶树害虫来源,发生与种群演替,茶园生物群落,茶园害虫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采取随机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崂山茶区茶树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共记录茶树害虫(包括害螨)34种,分属于6目22科;捕食性天敌44种,分属于7目22科,其中天敌昆虫16种,捕食螨1种,蜘蛛27种。研究表明,该茶区茶树害虫大部分是由南方引进茶苗时带入的。目前该茶区的主要害虫是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捕食性天敌是蜘蛛。农药是影响天敌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尚未发现有任何抗性“免疫”的杀虫剂。据报道,1948年以来,抗性害虫的数量约每6年增加一倍,到1986年,已报道的抗性害虫达500种,实际存在的抗性昆虫远比报道的多。有关茶树害虫抗药性的报道甚少,本文拟就我国茶树化学防治的历史与现状对茶树  相似文献   

13.
大庸市茶树害虫种类及天敌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年9~10月对大庸市所辖的二县(桑植、慈利)二区(永定、武陵)内有代表性的茶园进行了考察调查。查得茶树害虫98种,茶树害虫天敌126种。在种类较多的捕食性天敌——茶园蜘蛛类群中心跳蛛、管巢蛛、球腹蛛、肖蛸等数量最多。还报导了不同生境茶树害虫及天敌数量。  相似文献   

14.
MC-2001型电子杀虫灯在茶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恩施市传统经济作物,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色香味俱佳的恩施茶叶,硒资源又给恩施茶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茶毛虫、茶小绿叶蝉等茶树害虫的为害,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茶树害虫所带来的负效应,影响了茶叶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减少害虫为害,恩施市特产中心、恩施市植保站在茶叶主产区--芭蕉进行了MC-2001型电子杀虫灯杀虫试验.  相似文献   

15.
茶树害虫病原真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琪明  王拱辰 《茶叶》1991,17(2):26-29
本文简述了我国茶树害虫病原真菌资源的调查和应用研究概况,并就茶树害虫虫生真菌开发利用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茶园栽培管理中以喷施化学农药来防治茶树病虫害,仍是目前茶树植保上一种重要手段,它的优点是见效快,受环境因子的制约较小等。但是,单纯依赖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将会引起病虫区系变化加剧,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且越来越严重。“三R”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茶叶农药残留增加,害虫抗药性提高,天敌的大量杀伤和害虫再猖撅。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给茶树病虫科学治理和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广…  相似文献   

17.
赛丹(Endosulfan),又名硫丹,是一种具有杀螨作用的有机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如六六六、DDT)在70年代后期由于其毒性、抗药性及残留问题,大部分品种逐渐在茶树上禁止使用。赛丹因其杀虫谱广、防治效果好、对天敌和环境安全,在茶树上获得了永久登记,并作为茶树害虫无公害化综合治理的理想农药而广泛推广使用。赛丹在茶树上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1.杀虫谱广,防治效果好 赛丹作为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代表品种,能有效地防治多种类型的害虫(螨),包括鳞翅目的刺蛾类、尺蠖类、毒蛾类,鞘翅目的象甲类,同翅目的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条件、茶叶生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以及茶树害虫防治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崂山茶区茶树害虫的发生及生态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明祥  姜瑞德 《中国茶叶》2010,32(2):10-11,37
崂山茶区茶树害虫以刺吸式口器害虫为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绿盲蝽是危害茶树的主要种类。目前,防治这些害虫仍然以化学农药为主,出现了农药用量大、茶园害虫种类单一、天敌种类和数量锐减等生态环境脆弱现象。根据南方茶区开展害虫生态控制的经验和崂山茶区的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崂山茶区开展害虫生态控制的可能性,以及可供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建国40年来,湖南省茶树虫害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一)茶树害虫及天敌资源调查研究1957—1965年和1976—1978年省茶科所在主产茶区对茶树害虫先后进行了调查,加上历年来湖南农学院等有关单位调查的资料(近两年调查资料及未知名待鉴定的均未统计在内)进行了统计,全省已知名称的食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