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提高畜禽饮用水中痕量铬的测定灵敏度及降低检出限,采用螯合剂1-(2-吡啶偶氮)-2-萘酚-6-磺酸(PAN-S)处理聚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制得 PAN-S 负载纤维;用 PAN-S 负载纤维富集畜禽饮用水中痕量铬,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建立 PAN-S 负载纤维富集—ICP-MS 法测定畜禽饮用水中痕量铬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待富集液体积小于1000 mL、pH 6、上柱流速小于15 mL/min时,铬可被有效富集,且富集不受 K+、Na+、Ca2+、Mg2+等共存离子的干扰;用0.2 mol/L 硝酸10 mL 能完全洗脱,洗脱液能满足 ICP-MS 法测定的要求;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0.0%~96.0%,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2.2%,检出限为0.02μg/L;应用优化的富集测定方法和常规的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同时对30份畜禽饮用水样品进行痕量铬的检测,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优化的富集测定方法可应用于畜禽饮用水中痕量铬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测定重瓣榆叶梅花朵生长过程中的DNA酶、RNA酶和细胞色素C含量及动态变化的有效性,以磷酸氢二钠溶液为提取液,超声提取重瓣榆叶梅花朵中的蛋白质作为待测液,考察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分离电压、分离温度及进样时间等因素对HPCE分离检测蛋白质的影响。确定了HPCE最佳测定条件为:运行缓冲液为pH为2.5、浓度为30m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0.5MPa压力进样5s,分离电压为8kV,电泳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在最佳条件下,样品可在20min内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同时检测样品中的DNA酶、RNA酶和细胞色素C。  相似文献   

3.
乙酰甲胺磷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宁夏农林科技》2011,(12):231-23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结合外标法建立了乙酰甲胺磷原药测定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动相组成等因素对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分离测定条件:采用C18柱,以乙腈—水(3∶97,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3 min内完全分离。将该方法应用于乙酰甲胺磷原药测定上,回收率介于98.9%~10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介于6.3%~7.2%之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准确测定饮用水源水中酞酸酯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饮用水源中16种酞酸酯的含量.结果表明:16种酞酸酯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分离,方法检出限为0.11~8.5 tμg/L,加标回收率为91%~119%,各组分相对标准偏差(RSD,n=8)为1.34%~7.52%,均符合方法学的要求.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测定饮用水源水中酞酸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丹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YMC-PACK ODS-A(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1∶8v/v),检测波长281nm.血浆样品用液-液萃取法预处理.结果丹参素平均回收率为98.34%,RSD小于4%.结论此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适应于血浆样品的快速、大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相色谱-荧光测定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测定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分析方法.蔬菜样品采用酸化乙腈超声提取,再以正己烷液-液萃取并旋转蒸发浓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以乙腈/0.086mol/L磷酸(15/85,V/V,用三乙胺调节pH2.5)作为流动相,于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50 nm处对样品进行检测.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在蔬菜中的检测限为0.575~1.538μg/kg,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为64.4%~116.9%.对环境中蔬菜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且价廉,能够满足日常监测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甘蓝中灭多威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检测甘蓝中灭多威膛药残留的方法.在高速匀浆机中用乙腈提取后,并用安捷伦的氨基柱(500mg;6ml)进行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检测波长239nm;色谱柱 Analytical TC-C18 4.6mm×250mm;;流动相为乙腈:水=85:15 (v/v);标准曲线相关系数1.0000.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水中百菌清和溴氰菊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飞行时间质谱(GC-Q-TOF)对百菌清和溴氰菊酯进行定性,用GC-ECD气相色谱法定量,确定百菌清和溴氰菊酯的精确分子量,考察百菌清和溴氰菊酯的质谱碎裂方式.[结果]该方法水样取样量为100 mL,百菌清和溴氰菊酯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0.999),百菌清检出限为0.047μg/L,测定下限为0.188μg/L;溴氰菊酯检出限为0.173μg/L,测定下限为0.692μg/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9.20%~107.69%.[结论]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简单高效,适合水中百菌清和溴氰菊酯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9.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梨中5种菊酯类农药多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同时测定梨样品中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采用混合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80/20,V/V)提取,在优化的流动相溶剂正己烷-乙酸乙酯(95/5,V/V)及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2 nm条件下,用配备Zorbax Rx-Sil柱、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待测组分的分离和测定,检出限范围在0.108~0.193 ng/μL。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梨样品中上述5种菊酯类农药加标回收率为74.0%~108.0%,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4~7.4,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了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和对苯二酚的含量,为环境样品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提供测定方法。[方法]取水样,加入β-环糊精溶液、EDTA溶液及缓冲溶液后测定。[结果]在波长对为λEx/λEm=240 nm/309 nm时测定苯酚含量,线性范围为0~1×10-4mol/L,检出限为6.6×10-8mol/L;在波长对为λEx/λEm=310 nm/340 nm时测定对苯二酚含量,线性范围为0~1.5×10-5mol/L,检出限为5.2×10-9mol/L。[结论]通过三维荧光扫描来选择干扰少而测定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波长,实现了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水样中的苯酚和对苯二酚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花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4%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0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04~0.37μg(r=0.9994),平均回收率(n=5)为99.94%(RSD=1.35%)。结论本方法简单、迅速、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测定栀子黄中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岛津,4.6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1∶9)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结果]L-半胱氨酸盐酸盐在10~320μg/ml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1.6%,n=5),重复性试验的RSD为1.3%,稳定性试验的RSD为0.97%。[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检测栀子黄中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乐小亮  何娟  肖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94-5896
[目的]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4种氯苯类有机污染物。[方法]利用固相萃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PDA检测器)分析废水中4种氯苯类有机污染物,比较了ODS-C18、Sep-Park Vac Silica、Bond Elut CARBON、Bond Elut SI和Bond ElutPLEXA 5种SPE小柱对4种氯苯类的萃取效率,并系统研究了最佳萃取条件。[结果]氯苯、1,4-二氯苯和1,2,4-三氯苯的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而1,2-二氯苯的检测波长为224 nm;通过比较5种SPE小柱的萃取效率,发现ODS-C18小柱有很好的回收率。甲醇的最佳洗脱体积为4.0 ml;除氯苯外,其他氯苯类化合物的穿透体积都在1.0 L以上,而氯苯的穿透体积为250 ml,表明ODS-C18小柱对二氯苯和三氯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在最佳萃取和测定条件下,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05~0.100 mg/L,检出限为0.076~0.105μg/L,完全满足日常环境监测分析要求。[结论]该研究为氯苯类环境监测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基于三相中空纤维磁力搅拌的新型液相微萃取(LPME)模式,采用磷酸二氢钾作接受液,快速分离富集桔子和蚯蚓中吡虫啉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技术,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为检测手段。系统地优化了LPME技术的有机溶剂、搅拌速率和萃取时间等条件。最佳色谱条件为:SB-Phenyl C18(250mm×4.6mm,粒径:5μm)液相色谱柱,以甲醇∶水∶三乙胺=79∶20∶1(v/v)为流动相,流速0.6mL/min,270 nm波长下检测。得到方法的线性范围0.005~0.2μg/mL,最低检出限为5 ng/mL,加标回收率92.5%~105%,富集倍数19.2倍。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环境友好的农药残留降解情况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模态图像技术,以实现被葡萄水分胁迫水平的测定方法,通过检测获取葡萄植株表面图像的反射率和纹理信息与水分胁迫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植物缺水报警。试验将盆栽葡萄人为建立不同的水分胁迫水平,利用3CCD照相机(三通道的R,G和IR)、多光谱相机(在900,970 nm的光谱波段覆盖)和一个数字彩色摄像机(RGB)对叶片定期进行监测。试验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预测水含量的纹理特征和光谱特性,在葡萄生长的前期,RGB相机获得的纹理参量对含水量预测结果的rp,RMSEP和偏差值分别为0.77,1.15和-0.14,而利用3CCD相机获取的反射参量对含水量预测结果的rp,RMSEP和偏差值分别为0.77,1.22和-0.26;在葡萄生长后期,RGB相机获取的纹理参量对含水量预测结果的rp,RMSEP和偏差值分别为0.81,1.34和0.26,而利用3CCD相机获取的反射参量对含水量预测结果的rp,RMSEP和偏差值分别为0.74,1.46和0.15。通过监测植株覆盖率与不同水分灌溉植株的生长周期发现,植株覆盖率能对葡萄植株的水分胁迫检测做辅助参考变量。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传感器系统可用于支持葡萄水分胁迫检测的决策,有利于葡萄的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6.
刘文静  潘葳  涂杰峰  杨继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48-8950,8953
[目的]研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优化色谱条件.[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SunFireTMC18(4.6mm×150 mm,3.5 μm)、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梯度洗脱为0~15 min(10:90~20:80)、16 ~ 17 min(20:80 ~ 10:9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0~15 min 328 nm、16 ~ 17 min 350 nm.[结论]优化后缩短了测试时间,为金银花质量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对穿心莲中穿心连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进行同时测定的HPLC法。[方法]采用色谱柱Alltech C18(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54:46)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5nm;柱温35℃。[结果]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38~2.16μg(r=0.9992)和0.0325~2.08μg(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96.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甲黄隆残留量的方法。试验以甲醇∶水∶冰乙酸(60∶40∶1,体积比)为流动相进行洗脱,采用C18柱分离,利用紫外检测器在227 nm波长下检测。该方法在0.50-1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检测限为0.005 mg.kg-1,方法的回收率为86%-98%,精密度为2.32%-4.04%,用于土壤中甲黄隆残留检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检测北冬虫夏草和冬虫夏草中虫草素和虫草多糖含量。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Waters NOVA—PAK C18(3,9mm×300mm,4μm);流动相为水:甲醇=90:10;流速1.00mL·min^-1,检测波长260nm;虫草多糖检测条件为:在待测样品中加入硫酸10mL,显色1min后,在酶标仪上用490nm波长测定样品的吸光值。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虫草素的回归方程为Y=-7.066×10^6+3.206×10^6X,R=0.9999(n=3),虫草素的平均含量为北冬虫夏草子实体1.137%,菌丝体0,7162%.冬虫夏草中0.000523%,苯酚硫酸法检测虫草多糖的回归方程为Y=0.09889+1.161X,R=0.9964(n=7),虫草多糖在不同材料中的含量分别为北虫草子实体3.35%,菌丝体3.05%,冬虫夏草7.83%。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冬虫夏草替代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