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I模型在乌兰察布市土壤生产力评价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乌兰察布市土壤生产力评价提供一种简单、实用、客观的评价方法,在PI模型及后人修正的PI模型(MPI)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土壤特点,对PI模型进行了修正(MPI-Ⅱ),主要修改了MPI模型中有机质指标的计算方法,并增加了碳酸钙指标。利用MPI模型和MPI-Ⅱ模型,评价了43个土种的土壤生产力,并与研究区第2次土壤普查中综合评价法的评价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MPI-Ⅱ模型的评价值与综合评价法的评价值之间的相关性(R2=0.589,P<0.01)比MPI模型与综合评价法之间的相关性(R2=0.305, P<0.01)高,MPI-Ⅱ的评价值可能更接近研究区的实际情况;(2)总体而言,MPI-Ⅱ模型的评价值与综合评价法的评价值较一致,但有5种土壤的评价值差异较大,可能是综合评价法的主观性较强所致。因此,MPI-Ⅱ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壤生产力评价可能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东北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黑土地出现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研究旨在建立耕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黑土地保护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以期达到提升黑土土壤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田产出的效果。【方法】研究在东北黑土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构建东北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专家意见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结果】经过筛选与计算选取了农田肥力(权重0.4700)、农田环境(权重0.3093)、农田管理(权重0.1517)和农田产出(权重0.0690)一级指标及有机质(权重0.1773)、黑土层厚度(权重0.1590)、全氮(权重0.0955),沟蚀面积(权重0.0777),农田产出(权重0.0690)等二级指标评价黑土地的改善或恶化情况,并根据权重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结论】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东北黑土区的耕地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对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长期施肥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5种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梨树(SOM1.7)、德惠(SOM3)、海伦(SOM5)、嫩江(SOM6)、北安(SOM11))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的活性及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化肥的施用可不同程度提高农田黑土的养分含量及土壤酶的活性,其中北安(SOM11)提高的幅度最大,与其它四种土壤之间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脲酶、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显著相关,土壤脲酶、蔗糖酶可以反映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长期施肥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效含水量的经验估算模型——以黑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效含水量(AWC)是评价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土壤类型的AWC值在当前的土壤数据库中不可获得。笔者以高生产力土壤黑土为例,通过测定不同地形部位黑土的有效含水量,分析了有效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利用土壤理化性质估算黑土有效含水量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黑土AWC(体积)变化在10.62%~30.98%间,平均20.06%,坡中位置土壤剖面的AWC值显著低于其余剖面;(2)黑土AWC与土壤砂粒含量有负相关性,与土壤容重、土壤粉(砂)粒含量、黏粒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间有正相关性,其中与土壤容重的相关性最为显著;(3)基于统计方法建立了利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计算AWC的线性回归式和非线性回归式,对这2个回归式的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土壤理化性质估算的AWC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异。经验证,本研究构建的经验模型可用于黑土AWC值的估算,从而为其他土壤类型AWC值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遥感影像在土壤属性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土壤属性(SOM、N、P等)对于指导施肥、农业生产和农业调查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对黑龙江省绥化市附近黑土区范围内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研究,在ASTER遥感影像中获取对应采样点的光谱值,将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和遥感影像光谱值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像反射光谱值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指数关系式;与总氮含量确定为对数关系。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制图。这个模型可以作为土壤参数估测和评价的参考,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土区土地整理压实土壤物理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拟了解黄土丘陵土地整理区的土壤压实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良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研究方法】以闻喜县后宫乡的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压实地土壤的容重、紧实度、含水量以及渗水速率。【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与一般农田土壤相比,整理区土壤容重平均增高1.34倍、紧实度平均高484倍。(2)压实土壤的初始渗透速率为1.21mm/10min,稳渗速率为0.7 mm/10min,约相当于一般农田土壤的16%和28%。【研究结论】这些物理性状表明土地整理区内土壤压实程度非常严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良压实的土壤,迅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油/(麦)大豆-玉米一年三熟免耕技术原理,结果表明免耕结合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可以缓冲降水对地面的冲击,保持耕层表土良好孙隙状况,有利于接纳降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土壤持水量增加,且雨季土壤沥水快,田内不渍水。同时有提高和降低表土温度的双重效应,还能抑制杂草。名耕不翻动土层,有机质分解缓层,有机质分解缓慢,土壤保湿,供肥能力高。秸秆覆盖还田,比翻压还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了解土壤属性(SOM、N、P等)对于指导施肥、农业生产和农业调查中都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研究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附近黑土区范围内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研究.在 ASTER 遥感影像中获取对应采样点的光谱值.将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和遥感影像光谱值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像反射光谱值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指数关系式;与总氮含量确定为对数关系.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制图.这个模型可以作为土壤参数估测和评价的参考,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长期施肥后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活性有机氮组分的变化,探讨农田黑土肥力演变对施肥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利用黑土生产力长期定位试验,以5 个不同有机质(SOM)含量11%(北安)、6%(嫩江)、5%(海伦)、3%(德惠)、1.7%(梨树)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连续施用8 年化肥后对土壤全氮及土壤活性氮库不同组分颗粒有机氮(POM-N)、微生物量氮(SMBN)、可溶性有机氮(DON)及轻组有机氮(LFOM-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化肥可提高土壤全氮、POM-N、SMBN、LFOM-N的含量(P<0.05),对DON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全氮、POM-N、LFOM-N、SMBN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在土壤活性有机氮的组分中,颗粒有机氮的贡献率最大。长期施肥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农田黑土活性有机氮之间的相关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准确掌握黑土区典型区域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松嫩高平原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通用流失方程(USLE)、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从土壤侵蚀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两方面评价研究区2009年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其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特征为一等地所占比重最高,依次向二、三、四、五等地递减,质量较差的耕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高低主要与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及Cd、Hg两种重金属元素污染存在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18个乡镇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差别较大,万发镇、富江乡和德祥乡的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巴彦镇和兴隆镇的部分耕地因受到Hg元素的污染,红光乡的部分耕地因受到Cd元素的污染,导致其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1.
虾蛏混养池底泥耗氧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水温和有机质含量对不同养殖模式底泥耗氧速率的影响。通过采集试验前后池塘不同位点的底泥沉积物,对单养对虾和虾蛏混养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模式下底泥耗氧速率y都随着温度t的升高而升高,且呈良好的幂指数相关(虾蛏混养池y和t的关系式为:y=0.1525e0.0717x,R2=0.968,P<0.01,对虾单养池y和t的关系式为:y=0.1591e0.0816x,R2=0.971,P<0.01);底泥耗氧速率与有机质相关性显著(P<0.05);对不同养殖模式下虾塘底泥耗氧速率分析表明:虾蛏混养池与对虾单养池的底泥底泥耗氧速率差异极显著(P<0.01);在相同养殖模式下,试验初期底泥耗氧速率小于后期底泥耗氧速率。在相同时期,单养虾池塘底泥耗氧速率高于虾蛏混养池塘底泥耗氧速率。  相似文献   

12.
农田黑土酶活性与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了解农田黑土酶活性与养分间的关系,在黑龙江省选择了3个典型黑土区域的127个样点,研究其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C/N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5种酶活性和8种养分的特征值不同;不同区域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相关性表现各异;进一步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3对典型变量,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1,0.4859和0.4322,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说明农田黑土壤酶活性和养分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喀斯特高原区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同一流域内不同类型石漠化、不同等级石漠化以及不同干扰方式石漠化土壤颗粒组成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的发展,土壤物理性粘粒(粒径<0.01mm)含量逐渐增加,物理性砂粒(粒径>0.01mm)含量逐渐减少,土壤向粘质化、紧密化发展。在不同等级石漠化中,土壤各粒级颗粒含量在中度与强度之间均无明显变化,而在轻度与强度之间除粗砂粒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中度阶段为土壤颗粒组成变化最敏感时期。黑色石灰土中的物理性粘粒普遍低于黄壤,而物理性砂粒则普遍高于黄壤,且除粗砂粒外的各粒级颗粒含量在两类土壤中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开垦和放牧较樵采和火烧更易使土壤中的小颗粒聚集,总体表现为开垦> 放牧>樵采>火烧。土壤颗粒组成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并影响着土壤的其他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温室生产对土壤质量及其肥力状况的影响,选取辽宁沈阳、北宁两地具有代表性的温室为对象,通过对温室生产现状的详细调查和测土分析,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及相关碳库指标与土壤肥力的演变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温室土壤耕层(0~20cm)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较露地土壤有明显增加,20cm以下则逐渐降低且低于露地土壤,其中活性有机碳的增减变化是温室土壤碳库变化的主体部分,表现出随温室使用年限的波动变化特征。(2)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碳库活度及碳库管理指数均随使用年限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4年左右,与实际生产中温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周期具有一致性。(3)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镁、有效铁和有效锌等养分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含量变化特征可为研究温室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地退化/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采用“时空互代法”的方法,对典型区域的土地退化/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团聚体与SOC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退化过程中,>0.25 mm水稳团聚体的含量减少;土地恢复过程中,>0.25 mm水稳团聚体的含量增多;(2)SOC含量随土壤开垦/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增大;(3)>0.25 mm水稳团聚体含量与SOC的关系符合方程:y=22.321x+3.541,R2=0.932;(4)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与退耕年限符合方程:y=1.984e-0.126x,R2=0.875,与>0.25 mm水稳团聚体含量符合方程:y=0.098x+0.123,R2=0.981。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结构体有机碳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年不同耕作的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深松、旋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关中塿土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结构体有机碳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旋耕、免耕及秸秆还田+传统耕作均提高了各粒级结构体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且深松和旋耕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免耕作用不显著;深松、旋耕、免耕对难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均不明显。由此可见,各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结构体总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结构体中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提高来实现。各保护性耕作降低了结构体有机碳的氧化稳定系数(Kos),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较小粒级(0.5~0.25mm和<0.25mm)结构体中的总有机碳,易氧化、难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比大粒级结构体中(>0.5mm)的高,且其氧化稳定系数(Kos)较低。相关分析表明,除5~2 mm粒级结构体外,各粒级结构体的总有机碳之间、易氧化有机碳之间、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之间均相关极显著,且以<0.25mm结构体的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各粒级结构体的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结构体,有机碳,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多年来在砂姜黑土区布置夏玉米肥效田间试验,并用ASI分析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以缺磷素区(NK)与推荐施肥区(NPK)夏玉米相对产量<50%,50~65%,65~75%,75%~85%,85~95%和>95%为标准,分别将土壤有效磷分成“严重缺磷”、“ 缺磷”、“ 中等”、“较高”、“高”和“极高”6级。砂姜黑土区夏玉米运用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与不施磷小区夏玉米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夏玉米相对产量 <50%,50~65%,65~75%,75~85%,85~95%和>95%对应的土壤有效磷指标,可以得出砂姜黑土区土壤有效磷“严重缺磷”指标为<6 mg/L,“缺磷”指标为6~13 mg/L,“中等”指标为13~21 mg/L,“较高”指标为21~36 mg/L,“高”指标为36~60 mg/L,“极高”指标为>60mg/L。据此建立的玉米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磷量为:速效磷含量小于6mg/L,磷肥推荐为180kg/hm2 ,速效磷含量在6~13 mg/L,磷肥推荐为150kg/hm2 ,速效磷含量在13~21 mg/L,磷肥推荐为105kg/hm2 ,速效磷含量在21~36 mg/L,磷肥推荐为75kg/hm2 ,速效磷含量在36~60 mg/L,磷肥推荐为45kg/hm2,速效磷含量大于60mg/L,建议不施磷肥。  相似文献   

18.
环境因子对长白山区天然核桃楸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长白山区14块核桃楸为主具有代表性的林分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核桃楸的生长指标与14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揭示环境因子对核桃楸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组成的核桃楸林对核桃楸的生长影响显著,其中含落叶松的核桃楸林中径生长优于其他林分的核桃楸,而且郁闭度对树高影响显著(R=0.5049)。(2)坡向和坡位分别与胸径、材积(P<0.05)和树高、胸径、材积(P<0.01)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而坡度与其材积呈显著负相关(R=-0.5016)。(3)海拔与胸径和材积呈显著正相关(R=0.4918、R=0.5203),经度与材积呈显著负相关(R=-0.5428)。(4)土壤厚度和土壤碱解氮含量对其树高的影响均显著,作用大小为: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厚度;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对其胸径的影响均显著,作用大小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与材积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14)。  相似文献   

19.
探讨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P450 2E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药物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组[0.5、1.0、2.0 g/(kg·bw)]。试验大鼠灌胃授试茶样水浸提物35天后采血牺牲,分离血清测定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摘肝脏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测;用RT-PCR检测试验大鼠肝脏细胞中P450 2E1的表达量。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普洱茶(熟茶)降低MDA效果显著(P〈0.05);普洱茶(熟茶)、红茶和铁观音组中GSH-Px酶活力、SOD酶活性显著提高;(高剂量)普洱茶(熟茶)、红茶显著降低P450 2E1表达量(P〈0.05);通过试验大鼠病理检测发现,普洱茶(熟茶)和(高剂量组)铁观音能明显改善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脂肪病变。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对P450 2E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基因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普洱茶(熟茶)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