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沙漠治理的作用是解决沙漠化问题,保证人与生态协同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沙漠化状况与危害,介绍了具体治理措施,并分析了沙漠化治理中各种覆盖材料,体现了生态垫的价值。基于实际试验,主要介绍生态垫覆盖的使用现在,以前可以为沙漠化的完善治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生态垫覆盖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当前沙漠化现状及其治理概况,阐述了具体治理措施和沙漠化治理中各种覆盖材料,尤其是生态垫的价值。基于实践,分析了生态垫覆盖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植物光合作用、沙丘物理性状及树种生长状况等的影响,总结了生态垫覆盖在沙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沙漠化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吕志祥  高兵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07-15908
从生态补偿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沙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沙漠化治理缺乏生态补偿制度的保障。概述了土地沙漠化和生态补偿制度的涵义及其重要性,并介绍了关于解决生态利益补偿问题的观点。二是现行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导致群众治理沙地的积极性不高。提出应把沙漠化治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建立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最后,探讨了沙漠化治理进程中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生态补偿立法的力度;②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创新;③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创新;④修订相关法律,将生态补偿的具体规定加入其中。  相似文献   

4.
生态垫的特点及其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垫是采用天然的椰棕纤维为原料加工成的一类水土保持产品,对沙漠化防治,河道、边坡水土保持以及植物生长都有良好的效果,就生态垫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5.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若是不能及时进行治理,就会导致持续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因此,本文将在分析土地沙漠化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林业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以便为相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沙漠铁路周边生态环境恢复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15-10117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强中西部铁路建设,到2010年,西部铁路网总规模即达35000km。选择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包兰铁路中卫至干螗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段铁路周边生态环境的回访调查与监测,研究分析沙漠铁路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恢复演变过程。认为铁路工程建设在施工期对地表植被、沙结皮等原有覆盖层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加剧风沙活动,但通过采取卵石覆盖、土工网垫、草方格沙障、植树造林等治理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人工干预措施中,灌溉造林对沙漠铁路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但投资较大;旱生造林也有改善作用,但作用缓慢;沙化严重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能力较差,较人工干预条件下的恢复要慢得多。通过治理。铁路周边生态环境已由铁路修建前沙漠化严重的生态背景逐步演化为绿色防护体系格局。这为修建铁路过程中沙漠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沙漠化严重地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园林废弃物生态覆盖垫的制备及其水分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以园林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态覆盖垫,用于覆盖城市绿地裸露土壤,从而提高园林绿化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水土流失,探索出园林废弃物替代木材原料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方法以两种粒径(小粒径0~1 cm和大粒径1~3 cm)的园林废弃物为原料,使用环保型水性聚氨酯作为胶黏剂,选择5个施胶量(分别占园林废弃物质量的20%、25%、30%、35%和40%),通过模具压制的方法制备覆盖城市裸露土壤用的生态覆盖垫,并研究其基本性质、保水效果、透水能力和持水能力,选取最佳施胶量。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施胶量的增加,生态覆盖垫的密度偏差和吸水厚度膨胀率逐渐增大,但当施胶量达到40%时,吸水厚度膨胀率减小。随着施胶量的增加,生态覆盖垫的保水效果均逐渐增强,小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保水效果整体好于大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而在透水能力方面,小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施胶量不高于30%时,透水能力较好;大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透水能力则不受施胶量影响。生态覆盖垫的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小粒径和大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的持水能力分别在施胶量达30%和35%时达到最强。结论综合分析,小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施胶量30%较为合适,对于大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则优选35%的施胶量,小粒径和大粒径原料制备的生态覆盖垫分别更适用于覆盖干旱地区的裸露土壤和降雨较多地区的裸露土壤。   相似文献   

8.
覆盖生态垫对沙地土壤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提高沙地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了解生态垫对沙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在北京顺义双青林场采集覆盖生态垫土壤和对照土壤,对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盖生态垫36个月后,0~5cm土层的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以及速效钾质量分数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6%、16%、20%和37%(p0.05);同时生态垫也使0~5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333mmol·L-1中性KMnO4)和水溶性碳提高了25%和19%,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但对于总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覆盖生态垫除显著降低土壤脲酶的活性外,对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没有显著性影响。综合分析认为,覆盖生态垫对土壤氮和钾养分以及活性有机碳有显著的提高,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沙地造林合理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 固沙造林是控制流沙侵袭,防治土地沙漠化是有效措施.建国以来,科学家们针对不同区域环境灾害特点,研究出一系列高效实用的固沙造林技术及沙漠化土地开发治理措施,推动了沙漠土地治理的进程,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其显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及其治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而且还将祸及子孙。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土地沙漠化不仅恶化生态环境,衰退土地生产力,威胁江河安全,而且加剧沙区贫困。本文以系统论和生态经济学为指导,在介绍了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的基本概况、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从地表沙源、气候、风沙灾害、水资源和土地利用、开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沙漠化的成因;结合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来沙漠化治理的经验,提出了生态建设治理、植物、工程、化学治理、沙产业主导、依托线状工程4种沙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土地沙漠化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通过有效落实治理措施积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样既可以更好地还原我国的绿水青山,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沙漠化会带来很多生态环境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沙尘暴天气频发等。这彰显了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要想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应注重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采用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科学的手段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土地沙漠化的概念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及其危害,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和林业防沙治沙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在该领域提供帮助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思考--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出发,以张掖市为例,系统分析了河西地区沙漠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漠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而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的从区域地理环境、生态、经济角度提出了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垫对造林地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在树苗基部覆盖生态垫与未覆盖生态垫的土壤进行比较,研究生态垫对北京市通州区造林地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铺设生态垫后,在0~20cm、20~40cm土层全年土壤含水量分别平均提高了25.3%、15.1%。一年四个季节中,0~20cm层土壤水分含量为28.1%(冬季)>25.1%(夏季)>13.9%(春季)>12.1%(秋季),20~40cm层土壤含水量为32.1%(冬季)>30.5%(夏季)>19.9%(秋季)>17.6%(春季)。尤其在冬季和春季,生态垫对土壤水分含量影响显著;(2)铺设生态垫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有减少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生态垫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在四个季节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民勤县生态现状与治理途径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阐述了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突出、植被退化、地下水资源采用超标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生态恶化原因,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人工植被,提高优势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探索沙漠化防治对策等生态保护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5.
石漠化是我国岩溶地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与北方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并称我国的三大生态危害。缺水少土是石漠化地区植物种群发展面临的首要胁迫因子;藤本植物作为近几年石漠化荒山治理的先锋物种选择,在石漠化治理中表现出的显著成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重点讨论了藤本植物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优势及物种选择和应用途径,以期为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漠分布较多的一个地区。气候干旱,风大沙多,再加以人畜增加,草场过牧,土地沙化严重。据阿拉善盟环境监测资料分析.阿拉善地区土地沙漠化扩展、区内沙漠有逐步合拢的趋势,生态严重恶化,治理形势紧迫。建议从实际条件出发。加大对阿拉善地区沙漠化的治理,遏制沙漠的扩大和合拢。  相似文献   

17.
对内蒙古多伦县1981-2005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态足迹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81-2005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足迹与沙漠化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人均生态承载力与沙漠化面积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论述古浪县马路滩沙漠治理的措施、模式方法以及科技在沙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出了沙漠化防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正蓝旗境内沙漠化研究为例来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东部地区沙漠化近今演变情况,运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张卫星遥感照片进行解译结合现场调查抽样验证方法、测算了浑善达克沙地东部沙漠化土地发展现状及面积,为今后的沙漠化的治理和防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度的资源开发造成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再加上人口快速增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而亟须加大对土壤沙漠化的治理力度。本文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2个方面对我国土地沙漠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林业防沙治沙措施,以期为有效治理我国土地沙漠化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