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苹果醋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酵母菌和醋酸菌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发酵工艺,对4种苹果醋样品进行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研究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固态发酵苹果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14、2.19 mg/mL;当加...  相似文献   

2.
以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Lingwuchangzao’)果实为试验材料,经-18℃冻藏后,对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冻藏条件下,随着冻藏时间的推移,灵武长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等物质含量逐渐下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逐渐降低。维生素C、总酚含量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黄酮含量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这3类物质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主效物。此外,冻藏可以保持灵武长枣果实一定的DPPH自由基还原能力。维生素C含量的快速下降,使得总酚及总黄酮类物质在冻藏后期可维持枣果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豆豉和黑豆豉在发酵过程中的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米曲霉发酵黄豆和黑豆,测定豆豉的抗氧化能力.选用米曲霉发酵产生黄豆豉和黑豆豉,在相同条件下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酚含量为指标,研究了黄豆豉和黑豆豉抗氧化性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豆豉比黄豆豉抗氧化性高.黄豆豉和黑豆豉在发酵第24 d时还原能力和总酚含量达到最高值,总酚含量分别为0.024 mg/mL,0.026 mg/mL.在发酵第27 d时黑豆豉和黄豆豉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最大,对(·O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0.12%、36.07%,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9.78%和64.8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豆豉还原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含量之间相关性很高,而黑豆豉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含量之间相关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4.
荞麦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生育时期的甜荞和苦荞乙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利用体外法研究了荞麦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盛花期达到最高,苦荞含量高于甜荞,达0.05显著水平;两品种的乙醇提取物均有显著的抗氧化性,与甜荞相比,苦荞的总抗氧化活性以盛花期最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也最强,清除率达57.1%;回归分析表明,荞麦的总酚含量与总抗氧化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苹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苹果酵素保健功能机理,研究了苹果酵素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总酸含量、乙醇含量、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逐渐降低,发酵90 d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为4.5 °Brix,pH下降至3.06,比发酵初期分别降低了70%和32%;总酸含量逐渐升高,发酵90 d时增加至42.9 g/L,较发酵初期增加了98%;乙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发酵90 d时为 1.0 g/L,符合QB/T5323-2018中有关乙醇的规定。发酵75~90 d时的抗氧化活性较好,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在发酵90 d时的清除率分别为86.16%和79.03%,较发酵初期升高了44.5%、45.5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发酵75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65.06%和69.04%,较发酵初期分别升高了39.12%和46.47%。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和利用诺丽果资源,本研究将诺丽果浆分别进行非热烫和热烫处理,然后室温密封发酵,观察发酵过程中总糖、总酸、总酚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同时测定发酵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总酸含量逐渐提高,总酚含量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在0.1~0.2 mg/mL.在第11天时,非热烫和...  相似文献   

7.
油菜素内酯对蓝莓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蓝莓品质改善及科学合理利用油菜素内酯提供参考,以美登蓝莓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着色初期喷施浓度为0.1mg/L、0.4mg/L和0.8mg/L的油菜素内酯对其花色素苷、总酚、总黄酮和V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与蓝莓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浓度为0.4mg/L油菜素内酯能显著提高蓝莓果实中的花色素苷、总酚、总黄酮和VC含量及SOD活性,蓝莓果实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加;蓝莓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与花色素苷、总酚含量及SOD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蓝莓果实着色初期喷施浓度为0.4mg/L的油菜素内酯能显著提高其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黄、紫洋葱的外层果皮和内层果肉为试验材料,经乙醇提取后测定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指标(DPPH自由基清除性能、ABTS自由基清除性能和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紫色洋葱外层果皮及果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高于黄色洋葱;洋葱外层果皮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内层果肉(P0.01);洋葱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与各抗氧化活性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9.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65-70
为明确不同灭菌方式对螺旋藻功效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温蒸汽灭菌、超高压灭菌和紫外线灭菌三种方式对螺旋藻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并结合乳酸菌发酵方法,比较分析不同灭菌方式处理下发酵前后上清液与固形物中总黄酮、总酚、藻蓝素等成分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前,不同灭菌方式下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部分达显著水平,其中,以高温蒸汽灭菌的上清液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藻蓝素含量最低;固形物醇提液中总黄酮含量则以超高压灭菌最高,总酚和藻蓝素含量以紫外线灭菌的最高。经乳酸菌发酵后,总黄酮和藻蓝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分别为60.0%、74.9%,总酚的变化与之相反,增幅最高为142.4%。从抗氧化活性来看,三种灭菌方式之间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差异;乳酸菌发酵提高了高温灭菌的上清液中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压灭菌的还原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而发酵后固形物醇提液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均显著升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略有下降。综合各因素,高温蒸汽灭菌可用于开发螺旋藻益生菌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期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章姬”和“0362”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DPPH,TEAC和FRAP值)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随采收时期的推移,章姬、0362红熟期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呈上升趋势;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两品种间存在差异。统计分析表明,草莓果实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总酚与DPPH,TEAC和FR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8,0.8812,0.8419。因此,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苹果酵素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苹果的综合有效利用,本文以苹果为主要材料进行自然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苹果酵素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经天然发酵的苹果酵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发酵过程中酵素的还原力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还原力与酵素中总酚含量不具备相关性;酵素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发酵前后清除率分别提高了44%和17%;其抗氧化活性大小与酵素中总酚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4和0.878;酵素对超氧阴离子清除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与总酚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367,相关性不高.结果表明:苹果酵素在发酵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基本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工艺对蓝霉叶茶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研究蒸汽杀青、微波杀青、炒青处理对蓝莓叶尖和鲜叶茶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酚类单体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采用不同杀青方式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微波杀青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最高。此外,不同杀青方式处理对蓝莓叶茶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微波杀青后样品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均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莓叶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及绿原酸等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微波杀青处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蓝莓叶茶的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草莓品种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研究山西晋中地区草莓不同品种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并为草莓栽培、育种、加工利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 Folin-Ciocalteu 法测定总酚含量,Folin-Denis法测定单宁酚含量;正丁醇-盐酸法测定原花色素含量;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花青素含量;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力、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FRAP铁还原值三种方法测定抗氧化能力。【结果】结果表明:枥乙女的总酚、单宁酚、花青素、原花色素含量均为最高;综合3个抗氧化性指标,枥乙女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基本概括了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主要信息,其累积贡献率为92.59%。【结论】16个草莓品种中,枥乙女综合评分最高,是促进草莓消费市场和产业发展重要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云南省6种特色蜂蜜的理化特征、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合基本理化特征分析不同抗氧化物质对抗氧化能力的贡献度,以阐明云南部分特色蜂蜜的基本理化特征和抗氧化特性,探讨用抗氧化性评价蜂蜜质量的可行性.参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6种蜂蜜的基本理化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6种蜂蜜中总酚、总黄酮、脯氨酸含量及还原力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数据显著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蜂蜜中总酚含量均值为(20.78±0.13)mg GAE/100 g,总黄酮含量在(2.42±0.19)~(15.96±0.12)mg QE/100 g之间,脯氨酸含量平均值为(913.44±12.17)mg/kg.咖啡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均明显高于其他蜜.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是影响蜂蜜总抗氧化性的主要因素,其他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增加时会提高蜂蜜的抗氧化能力.同一地区、同一时间采集的澳洲坚果蜜,除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外,中蜂坚果蜜的总酚、总黄酮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西蜂坚果蜜,而还原力却显著高于西蜂坚果蜜.总酚、总黄酮含量与还原力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681),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01).由于蜂蜜本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并受到蜂种、蜜源植物、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蜂蜜抗氧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所有蜂蜜样品的抗氧化能力(还原力)表现为咖啡蜜>中蜂坚果蜜>红河百花蜜>野藿香蜜>西蜂坚果蜜>野坝子蜜17>苕子蜜>野坝子蜜16>维西百花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菊楂决明饮中山楂、决明子(炒决明子)、菊花配伍单煎液与共煎液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蒽醌的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总酸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山楂酸、大黄酚、橙黄决明素、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结果:山楂单煎液的总黄酮含量为 {1.63% }、总酸含量为5.44%、山楂酸含量为2.37%、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6.49%;决明子单煎液的总黄酮含量为0.54%、总蒽醌含量为0.27%、大黄酚含量为0.14%、橙黄决明素含量为 {0.52%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53%;炒决明子单煎液的总黄酮含量为0.52%、总蒽醌含量为0.29%、大黄酚含量为0.22%、橙黄决明素含量为0.56%、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5.07%;菊花单煎液的总黄酮含量为1.65%、绿原酸含量为 {0.99% }、木犀草苷含量为 {0.30% }、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为2.65%、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5.89%;山楂、决明子、菊花共煎液总黄酮含量为2.62%、总酸含量为 {4.12% }、总蒽醌含量为0.25%、山楂酸含量为1.25%、大黄酚含量为0.16%、橙黄决明素含量为0.56%、绿原酸含量为 {3.01% }、木犀草苷含量为0.48%、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为3.97%、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5.92%;山楂、炒决明子、菊花共煎液总黄酮含量为2.56%、总酸含量为 {3.94% }、总蒽醌含量为0.24%、山楂酸含量为0.43%、大黄酚含量为0.33%、橙黄决明素含量为1.00%、绿原酸含量为4.12%、木犀草苷含量为 {0.60% }、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为4.74%、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4.51%。结论:山楂、决明子、菊花共煎后,与单煎液相比,总黄酮、大黄酚、橙黄决明素、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均升高;总酸、总蒽醌、山楂酸含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单煎液相当。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何首乌经过乳酸杆菌发酵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用植物乳酸杆菌KCCM12116对何首乌进行发酵处理后,测定其总多酚含量、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等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何首乌经发酵后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乙醇提取液中的总多酚和类黄酮含量最大,分别为8.25、0.39 g/100 g,水提取物中分别为6.41、0.16 g/hg;何首乌发酵品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亚硝酸盐清除率均升高,其中乙醇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4.62%(高于BHT和BHA),亚硝酸盐清除率在p H为1.2时达到98.2%。结论:何首乌经乳酸杆菌发酵炮制后抗氧化活性增强,表明此发酵方法是一种值得开发及推广应用的何首乌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乳酸菌种发酵对桂圆肉(干制的龙眼果肉)中游离态、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和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营养保健的乳酸菌发酵龙眼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将桂圆肉打浆(料水比为1﹕1.5)后作为发酵基质,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再分别接入7种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明串珠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干酪乳杆菌,菌浓度:8.0-9.0 lg CFU/mL),接种量为1%,在30℃下静置发酵48 h(pH 4.0-4.2),然后对发酵前后桂圆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1ity of plasma,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7种乳酸菌发酵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桂圆肉中游离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降低结合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总酚含量增加0.4%-11.9%,结合态总酚含量下降14.4%-41.4%;游离态总黄酮含量增加2.8%-19.6%,结合态总黄酮含量下降19.6%-70.6%。但不同菌种对其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植物乳杆菌释放桂圆肉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最强,使游离酚含量增加11.9%,结合态酚含量下降41.4%,游离态总黄酮增加19.6%,结合态总黄酮下降70.6%。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单体酚(没食子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高儿茶酚、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和异槲皮苷)含量影响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发酵后的游离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增加8.6%-69.8%和0.4%-29.5%,结合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下降80.0%-88.3%和45.6%-73.9%。而乳酸菌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与发酵前相比也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11.8%和59.1%。【结论】乳酸菌发酵能提高桂圆肉中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降低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同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植物乳杆菌在发酵桂圆肉的过程中,其释放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乳酸菌,其发酵后桂圆肉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椿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不同加工方式处理香椿其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对香椿叶进行腌渍、热烫、烘干和冷冻干燥处理,使用Folin-Ciocaileu法测定总酚含量,铁离子还原法和DPPH(二苯代苦味酰肼基)自由基清除率法评价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腌渍47 d,总酚损失约94%,腌渍期间抗氧化性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波动趋势.热烫7 min后,总酚损失率约为60%,热烫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变化幅度均<10%.经冻干和烘干处理的样品,总酚损失率约为60%和70%,抗氧化活性分别增强约3和2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鲍芹低值部位高值化利用的途径及科学依据,本试验对外围叶柄和根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同时测定了该乙醇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总还原力,并对各测定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柄提取物中总酚含量为92.69 mg GAE/g,总黄酮含量为2.60 mg RE/g;根部提取物总酚含量为145.41 mg GAE/g,总黄酮含量为5.91 mg RE/g。在同等质量浓度条件孵育150 min后,鲍芹叶柄和根提取物中总抗氧化能力可达到BHT的65%以上;二者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达到BHT的57.1%以上;二者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可达EDTA的74.3%~84.0%;二者的还原力较小,仅能达到BHT的7%~10%。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可知,鲍芹低值部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广西银叶树树叶、树枝和种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银叶树资源的药用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L-抗坏血酸试剂作为阳性对照,测定银叶树树叶、树枝和种子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及各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结果】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对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其中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强弱依次为:L-抗坏血酸>树枝提取物>树叶提取物>种子提取物。提取物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L-抗坏血酸>树枝提取物>树叶提取物>种子提取物。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总黄酮平均含量在3.65%-5.56%,以树枝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56%;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总酚平均含量在18.83%-23.27%,以树枝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为23.27%。【结论】银叶树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可作为抗氧化剂资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