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洁琳 《农业考古》2002,(2):145-145
茶艺是人类物质生活发展社会化的表现 ,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有着民族情结和价值意义的多项重叠。茶艺在中国的历史延续 ,不单是人对物质生活的亲身感受 ,而且是人们观感世界、体验生活的传承与积淀。唐代陆羽以其所著《茶经》奠定了其茶圣的历史地位 ,他在《六羡歌》中写道 :“不羡黄金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本身淡泊明志的高洁情怀 ,为后代茶人树立起精行俭德的光辉榜样。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尽管都构筑了自己的思想框架 ,“九流十派 ,百家争鸣” ,但如何面对人生却是每个人都回避不…  相似文献   

2.
刘湘松 《农业考古》2002,(4):202-204
对陆羽《六羡歌》结尾二句“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今人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 ,这两句诗表达了陆羽怀念家乡 ,谨记师傅的教训 ,淡泊名利的心情。其理由是 ,清乾隆《天门县志》载 :天门县河姜家河至截河口约三里长一段河道称为西江 ,即陆羽《六羡歌》中的西江。西江是陆羽的出发地竟陵的一条河 ,千羡万羡表达的是一种思乡情怀。另一种观点认为 ,西江水是马祖道一的口头禅 ,即“一口吸尽西江水”的简称。陆羽借以表达他的禅宗理想 ,或者说他用禅宗的思维方式表达对水 ,特别是茶水的挚爱。 (见寇丹著《陆羽与…  相似文献   

3.
寇丹 《农业考古》2001,(4):209-210
1994 - 1999年 ,我先后写了《论陆羽的“西江水”》和《从 <茶经 >和 <六羡歌 >看陆羽的理想》两文 ,继续对陆羽的“千羡万羡西江水”进行探讨。我的观点是不主张把“西江水‘作为天门的一截河水而有怀乡之情的解释。这一观点被日本成田重行著的《茶圣陆羽》一书辑入 ,而国内学者对比尚未作出多大的反应。大约这个题目如食鸡肋。“西江水”是南禅宗的代称。研究茶文化不能离开对禅宗的了解认识。因为它对中国的宗教、思想、人格、文化艺术都有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日常的语汇中诸如“衣钵”、“祖传”、“入门”、“法眼”、“超脱”等…  相似文献   

4.
寇丹 《农业考古》2003,(4):221-222
在对陆羽研究中,我写过2篇探讨《六羡歌》中关于“西江水”指什么的文字,它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争鸣。提出问题引起反响,虽对争鸣的态度不一,但总是一件好事,说明“西江水”值得探讨,有益对陆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癸亭缘自"茶道大行"的唐代,这一曾经傲立于清丽湖州杼山的古亭,因为与颜真卿、皎然、陆羽等大德贤士的缘分,成了中华茶文化史上的一座名亭,伴随着妙喜寺、"杼山雅集"、《韵海镜源》等逸闻典故清芬古今. 三癸亭名之来历,《颜鲁公文集·杼山妙喜寺碑铭》有记述:"时浙西观察判官、殿中御史袁高巡部至州,会于此山,真卿遂立亭于东南;陆处士以癸丑岁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之日三癸亭."最初,笔者认为,亭以天干"癸"字命名无非缘于"同干择吉".后来,又从陆羽《四悲诗》、《六羡歌》得到启发,"三癸"与"四悲"、"六羡"在取名上颇有相通、相似之处.新近,偶阅吾邑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等)书临《兰亭集叙》,顿悟"三癸"亭名之由来可能还隐含效仿魏晋名士、追慕"兰亭雅集"之寓意.  相似文献   

6.
访胜登高别有天 ,乘车缩地兴无边。贡茶遗址留奇迹 ,顾渚金沙第一泉。眼望茶丛香绿秀 ,口尝新茗味清鲜。宾朋欢聚谈茶艺 ,今日同夸紫笋仙。纪念茶圣陆羽诞生 1 2 70年徐荣铨嘉木生南国 ,春来发绿芽。苕溪陆处士 ,野寓入云霞。( 1)帝诏辞官好 ,《茶经》纸贵夸。千秋歌圣诞 ,万古品香茶。(1)唐至德间 ,陆羽隐居妙喜寺。诗一首品茶钱业未能忘 ,紫笋新芽唤客尝。陆为《茶经》才八斗 ,钟郎大著富篇章。无求到处人情好 ,积德宽容海大量。携手湖州风物美 ,苕溪秀丽胜三江。( 1)(1)荆江 ,淞江 ,六江 ,古称三江与茶友共游贡茶院遗址(3首)@徐荣铨…  相似文献   

7.
试论陆羽《茶经》"一之源"中的"上"与顾渚紫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盛有 《农业考古》2004,(2):250-252
据许多史料证明,陆羽隐居湖州苕溪撰写《茶经》期间,经常身临顾渚山茶区,调查考察茶事,开展研究工作。如《全唐诗》载耿湋和陆羽的一首联句诗,其中有“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耿湋)。拜井菰城里,携笼万壑前(陆羽)”。明确指出陆羽常到顾渚山去。唐代皮日休作《茶中杂咏并序》云:“余始得季疵(陆羽)书(指《茶  相似文献   

8.
《九歌·山鬼》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所创作的一首祭歌,关于诗歌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理解。通过探究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一贯的创作风格,屈原应是寄寓自比,将自己的情感与命运寄托在山鬼的艺术想象上,隐喻自己的政治遭遇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诗歌含蓄深刻、深沉诡丽,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山上忆良创作的《贫穷问答歌》是《万叶集》中唯一的一首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的咏贫诗歌,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通过分析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并结合山上忆良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而解读出《贫穷问答歌》这篇和歌的思想性。同时与中国相关古代文学作品作了比较,找出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学思想。山上忆良运用质朴平实的笔墨,倾诉人民饥寒之苦,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状态。其思想的深刻性在日本诗史上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意境优美、雅俗共赏,在世界范围里独树一帜,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修养的一面镜子。黄志根同志编著的《中华茶文化》一书即将出版,作者索序于我,我对于茶文化毫无研究,勉强以一个爱茶者的身份,就茶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谈一点外行话,作为对本书首次问世的致贺。研究茶的人常据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句话,陆羽的根据来自《神农食经》,而神农氏通常又定作五千年前,于是茶在五千年前即已有栽培的推论就这样定下来。在陆羽那个时候说神农氏发明饮茶是可以理解的,到今天还这样“一脉相承”,就不…  相似文献   

11.
陆羽,字鸿渐,湖北天门人,以所著《茶经》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茶学家,而且博学多才,并写下了大量方志、地学、游记和诗歌,不过大多已经流失。值得庆幸的是,在陆羽仅存的著作中,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篇记载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事迹的传记,为我们保存了研究怀素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在历述怀素学习书法的情形中,提出了“屋漏痕”、“壁坼路”等重要的书学概念,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书论著作,这就是《全唐文》卷四三三中的《僧怀素传》。因此,考察陆羽与怀素的交往,不但可以进一步弄清陆羽的生平史迹,而且可…  相似文献   

12.
题画诗四首     
林晓丹 《农业考古》2005,(2):158-158
题《太湖茗山图》东西洞庭碧翠浓,碧螺香茗又逢春。陆羽当年曾临此,吾怀先哲步前踪。题《龙井问茶图》和风三月游西湖龙井村前访制茶欢乐声中观采摘清香一盏足堪夸题《丘亭石泉图》陆羽曾经品此泉第三名泉天下传东坡题壁铁华岩游此饮茶人世缘题《虎跑泉品图》龙井名茶虎跑泉天功双绝古今传有缘今日重游此畅饮一杯乐似仙题画诗四首!浙江温州@林晓丹  相似文献   

13.
研究陆羽 ,无论其观点如何 ,只要言之有理都是好的。不带框框 ,毫无偏见 ,设想与救证结合 ,求知存疑才能发现、探索、研究。最近我得到一篇关于陆羽的研究文字 ,说陆羽之所以到湖州并写《茶经》的目的 ,全在于他自己的病。这篇考证文字的题目是《陆羽、<茶经 >“湖州铁线莲”》。作者是沈汉澄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兼省第二中医院院长、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著有《肿瘤学》等 4种 ,主持过 1 0余项科研项目。)辛文 (湖州市科协副研究员 )。因全文较长 ,我摘录该文时 ,原文词句不变 ,只加了句子中的联结词 ,以下基本上是原文中的几个要点 :1…  相似文献   

14.
朱乃良 《农业考古》2003,(2):201-204
我曾写过《试析陆羽研究中几个有异议的问题》 ,讲了 5点。现再谈几点 ,以求教于诸茶友方家。一、陆羽“未提建茶”吗 ?古人曾怪陆羽“不第建安之品” ,如今又有人说陆羽“未提建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北宋福建人蔡襄(10 12 - 10 6 7年 )在任福建路转运使时 ,始向朝廷进贡建安“上品龙茶” ,并在奏章中说“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这是所谓陆羽“不第建品”的最早记录。蔡襄的话虽然含有责怪之意 ,但他讲的是事实。因为《茶经》确实只提到建茶 ,而没有对其评定等次。2 0多年后 ,同是福建人的黄儒对陆羽为什么不第建品说了公道话。…  相似文献   

15.
“茶神”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芋翁,又号竞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其确切生卒年代不详,大约唐朝开元二十一年至贞元二十年间(公元733——804年)在世。陆羽一生嗜茶成癖,他为了研究茶学,亲自访茶、采茶、造茶、烹茶,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广大茶区,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唐朝诗人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生动地记述了陆羽穿山越岭不辞辛劳采摘香茶的情景,诗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野,相思一磬声。”陆羽在长期实践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总结,终于写出了我国茶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对饮茶的历史,茶的起源、性质,茶的产地、栽培,采茶的器具,制茶的  相似文献   

16.
“水与茶串香”,“泉美茶香异”。古人为泡出好茶,不遗余力地寻觅甘泉活水。唐代茶圣陆羽,一生对泡茶之水作过仔细地研究比较后,在他的《茶经》一书中得出结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所说的“山水”,即山泉之水。因此,他将天下的山水名泉排定座次,共分20等,即:庐山康王谷谷帘泉第一,无锡惠山泉第二,蕲水县兰溪泉第三,宜昌石鼻山下蛤蟆泉第四,苏州虎丘山观音泉第五,庐山观音桥招隐泉第六,长江南零水第七,南昌西山东瀑布水第八,桐柏山淮河源泉第九,六安龙穴山龙池水第十,丹阳观音山玉乳泉第十一,扬州大…  相似文献   

17.
茶圣陆羽不仅一生与茶结缘,嗜茶如命,用毕生精力写出了世界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而且还遍尝名水,挖井品泉,至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名泉尚有遗存。陆羽的故乡湖北省天门市(竟陵镇)北郊有古官池。池边高台上的陆羽亭下有一块八边形的巨石镶嵌于地,上刻品字形的三个井口,俗称三眼井。陆羽少时曾在此汲水煮茶,开始了他一生品泉、习茶的生涯。后因唐德宗李适曾诏拜他为“太子文学”而不就,所以人又称他“陆文学”,三眼井又名“文学泉”、“陆子泉”。泉水冬暖夏凉,晶莹洁净。更奇异的是泉水入杯,高出杯沿却不溢。用它泡茶,可使茶…  相似文献   

18.
日前,江苏省淮海农场党委书记束向红的新诗集《伫立海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束向红1981年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1983年以来,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诗文1000余篇(首),参加过10多本书的编著工作。著有作品集《在大海的身边》、《大海盼你》等。他的新诗集《伫立海边》分为“岁月有痕”、“曲径旁的芬芳”、“美丽的错误”、“另一种心情”、“他乡的歌唱”、“人生何处不同盟”六个部分,共收录了173首诗歌。《盐阜大众报》副总编、作家张安生为这本诗集作了题为《让生命精彩》的序。  相似文献   

19.
诗歌翻译是难度极大的一项工作,要想把一首英文诗歌的“说什么”和“如何说”完整传释出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伊丽莎白·毕晓普《加油站》一诗的汉语翻译,即说明保证诗歌翻译准确的不易,以及达到诗歌翻译准确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台1994年11月法门寺国际茶会期间,北京茶叶学会张大为先生召集了出席会议的湖北天门、浙江湖州部分代表讨论了一组4枚中华茶文化内容的邮票设计意见,焦点是陆羽的形象问题。陆羽的形象特征,唯一的依据是传为他自己写的《陆文学自传》。这个自传是他诏拜太子文学不就的49岁以后写的,不但写了长相还写明了衣着。大家讨论时都希望能重新塑造一个劳动实践型的,而不是士大夫式的陆羽,我谈到我收集10幅关于陆羽的画像印刷品,并寄了一些给张大为先生转给设计者看看。1997年4月邮票发行了,在茶人中意见较大的也就是面值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