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棉田水分动态入手,结合棉花生育期内降水和棉花的需水规律,对棉田水分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内棉花消耗水分的量及不同群体密度水平下的土壤水含量动态,覆盖行间与不覆盖行间水分变化的比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棉花需水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晋中棉区棉田水分管理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田林网内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林网内土壤水分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林网内土壤湿度、贮水量、有效水量均高于林外。林网内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是N3H 处最高,N5H 处最低。在林网保护下,还可以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益。林网内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小麦产量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并用回归方程很好地拟合了冬小麦产量(Kg/m~2)和土壤贮水量(mm)的关系。Y=0.04294+0.004381X(r=0.92)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水分处理对间作棉花光合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枣园间作棉花为材料,在棉花的主要生育期,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棉花的光合指标及棉花的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盛花期棉花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不同水分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分处理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日变化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W3>W2>W4>W1;不同水分处理之间棉花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轻度水分胁迫下棉花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塔里木盆地枣棉间作条件下,适宜棉花生长的滴灌水量为300~350 m/667 m2。  相似文献   

4.
农林复合系统中农田实际蒸散及可能蒸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气象学方法讨论了农林复合系统(简称“系统”)中,作物蒸腾、实际蒸散及可能蒸散的一些特点。指出“系统”中林网内与梨麦间作地的小麦实际蒸散分别较旷野小5.3%及显14.9%,可能蒸散分别较旷野小3.8%与14.6%。“系统”的这种水分效应以白天10~14时最明显。还分析了“系统”对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指出“系统”内林网保护下的农田WUE的提高与作物生理功能的改善和光合速率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黑龙港流域的农田林网辐射平衡状况初步研究表明:晴天总辐射林网外比林网内大5%;阴天林网内外几乎没有差异。林网内外散射辐射差异不大;但是网内散射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比网外大2%。晴天林网内有效辐射比林网外小6%。晴天辐射平衡林网内比林网外大4%。表明林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林网内农田活动层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再分配;说明林网对网内作物生长小气候环境起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黑龙港流域防护林网内农田热量平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结论与1985年有较好的重复性,如净辐射在林网内比林网外高,蒸散耗热在林网内不同位置相差较大,但日总量平均都比林网外小;林网内湍流热通量比林网外小,且为负值;土壤热通量在林网内此林网外高。在林网内净辐射收入的热量主要用于蒸散耗热。说明林网对水文气象效应有调节作用,为林网内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沙珠玉地区农田防护林网内的土壤水分效益,研究表明,林网内的土壤水分变化与林网的防风效益相关,林网内土壤水分含量不仅显著高于对照,而且月变化值较小。本文还分析了土壤水分与春小麦产量的关系,拟合了相关方程:y=2.43521696 0.152981563x,研究表明沙区田防护林网可增产18.18%。  相似文献   

8.
以棉花甜瓜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水分变化对间作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棉花中65%水分处理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相对较高,相同水分条件下间作棉花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高于单作。间作棉花叶片的Pn、Gs和Ci均为65%处理的最高。间作棉花的Fm、Fv/Fo、ΦPSII大于单作,而NPQ小于单作,说明间作相比单作有更高的PSII光化学效率。65%处理的NPQ低于其他两个处理,有助于光合作用的提高。单作和间作条件下棉花的产量均在65%水分处理时较高,75%和55%处理的产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保水剂和促根粉对棉花生长及养分吸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水剂和促根粉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其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工气候室-棉花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水分状况下(水分充足与渐进干旱),保水剂和促根粉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与水分消耗利用的影响。【结果】两种水分状况下,与对照相比,施用保水剂可使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增加5%~39%,养分吸收与利用显著增加,水分利用率提高3%~31%,且以保水剂A1优于A2;保水剂的应用虽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但对耗水量没有明显影响,可能与使用方法与使用量有关。促根粉对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及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作用不明显,但其与水分的交互作用对N的吸收利用具有明显影响。【结论】保水剂在棉花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棉花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PAR)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FAPAR)随生育期的变化特征,为实时、无损、快速监测棉花生育期的生长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线性光量子传感器获取棉花新陆早13号和33号两品种5水分处理冠层6个生育时期的光合有效辐射(PAR),计算得到APAR和FAPAR,分析它们的日变化和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两品种5水分处理6个生育期的APAR日变化均呈抛物线曲线,早晨08:00和晚20:00的APAR都为最低,分别在14:00时和12:00时达到最大.它们的FAPAR日变化都呈字型曲线,上午和下午的FAPAR出现两个最大峰值,中午14:00时达最低峰值.两品种5水分冠层的APAR和FAPAR均在开花初期较低,盛铃末期达最低,分别在盛花期和开花结铃期达最大,随着生育期它们的APAR和FAPAR与棉花的生育进程一致,两品种5水分在各生育时期的APAR和FAPAR高低排列顺序均为w5>W4>W3>W2>W1.[结论]棉花的不同水分状况影响其APAR和FAPAR的变化,利用棉花APAR和FAPAR的日变化及其随生育期的变化特征,可以诊断棉花的水分和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1.
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林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通过实测得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水分常数,并对北京西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低吸力段(<1 5 MPa)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经验方程:θ=ΑS-B对该地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土壤的有效水上限(田间持水量)为0.03 MPa 土壤水吸力所对应的土壤湿度,易效水与难效水的吸力界点以0.3 MPa 为宜,土壤的持水性和供水性较低,混交林水分特性优于纯林,同一立地条件下,底层土优于表层土.  相似文献   

12.
应用能量观点研究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不仅是研究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环节,也是间接测定参数容水度C(θ)的重要方法。经5年试验:(一)不同质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不同,曲线坡度也不一样。粘土大于砂壤土;(二)在低吸力条件下,干容重愈大,曲线愈靠近座标轴右边;(三)土壤干湿过程不同,水分特征曲线也不同,测定水分特征曲线在生产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多层张力计的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春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土壤水分特征,本文对陕西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春季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存在差异,阴坡土壤水分最高,其次为半阳坡,而阳坡最低,且不同坡向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坡向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相似。2)坡位对枣树林地0~60 cm土层的水分影响较大,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坡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逐渐减小直到差异不显著。3)山地枣林0~60 cm土层内,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且差异显著;但显著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存在差异。0~40 cm土层,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且与苹果园、草地土壤水分差异显著;40~100 cm土层,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最大,且与枣园、草地显著差异。5)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表现为红枣(153.03 mm)苹果园(149.26 mm)草地(98.76 mm),说明林地土壤水分涵蓄能力强,而撂荒草地土壤蓄水能力较弱。因此,研究表明半干旱黄土区进行水平阶整地和合理的经济林营造有助于土壤水分的利用且不会造成土壤水分亏缺,相反进行撂荒则反而会使土壤水分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农田土壤水分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对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表征程度 ,确定了包括土壤水分常数、土壤蓄水量以及土壤蓄水量盈亏值三类共计 9个指标 ,对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区。分区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全省呈现西亏东盈中部正常的特点 ,且依不同生长季时段和土层厚度有较大差异 ,为指导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围垦对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种群扩张的影响,借助无人机航测技术,观测了2017年5月—2018年7月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条子泥围垦大堤内外互花米草种群面积的年季变化,并结合实地监测数据,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度、生长地高程、地表水位对互花米草生长和种群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垦显著降低了互花米草的扩张速度,观测期间堤内面积增幅为21%,而未围垦的堤外增幅超过400%,且互花米草扩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堤内和堤外快速扩张的季节分别为秋季和夏季;围垦区土壤含水率和盐度分别较围垦区外平均降低25%和50%;互花米草植株高度与生长地高程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互花米草种群的扩张距离与地表水位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研究表明,围垦工程阻断了互花米草海水传播的途径,改变了围垦区土壤水盐条件,进而抑制了互花米草的扩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定位观测和对比试验,对密云水库上游水源保护林试验示范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土壤水分年动态变化主要决定于降雨量的大小和降雨的年内分配,与降水的年动态变化非常一致,与蒸发量的年动态变化相反.1996年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雨季前土壤水分缓慢蒸发期、雨季湿润期、雨季后逐渐降低稳定期;1997年的土壤水分动态可分为:雨季前土壤水分蒸发期、雨季湿润期、雨季后期干旱期、冬春土壤水分缓慢升高稳定期.下坡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大于上坡的土壤含水量,同一坡向的有林地比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高.不同坡向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有林地西坡、有林地东坡、无林地北坡、无林地南坡.林地涵养水源的效应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退耕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退耕还林、退耕还灌、退耕还草不同退耕方式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耗水主要靠降水满足;3种不同退耕方式的植被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均随降水量而变化;土壤表层(0~30 cm)水分含量相差不大;在30~100 cm土层,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始终高于灌木地和草地,草地的最低;对于0~100 cm土层,林地相对于灌木地和草地能更好地维持土壤水分;2005年3种退耕方式的植被在生长季中对水分的消耗均超过降水补给.  相似文献   

19.
地表覆盖及等高线种植玉米对坡地红壤水热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在云南高原坡耕地红壤上进行了地表覆盖及等高线种植玉米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裸地等高线种植对提升坡地红壤土温有明显作用,盖膜有好的增温效果。采用覆膜等高线种植措施有明显的调节水分功能,使坡耕地红壤水分含量变幅较小,起到了防旱防涝的作用,但雨水多时保水效果差,加剧坡耕地红壤的水分流失。采用盖草及结合翻耕、免耕等保护性措施,并未明显导致低土温,且有利于蓄积降水,气候持续干旱时也有好的保水作用。地表覆盖及等高线种植良好的水热生态效应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