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超高产,特优质株型模式的构想和育种实践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遗传育种研究室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笔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在生态育种前两个株型育种发展阶段的基础止,积极开展半矮秆“早长”超高产特优质类型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以“早长”为主导的超高产特优质株型育种,可认为是我国水稻育种科学研究向前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对水稻育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效益的提高都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6年,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在矮化育种、丛化育种、早长育种3个生态育种阶段取得高产超高产育种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华南超级常规稻的选育研究,现已初步构建了华南超级籼稻育种体系,提出半矮杆早长“根深”和“广适型”(含大穗和多穗广适型)等华南优质超级常规籼稻育种株型模式,育成3个经国家认定的常规籼型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桂农占、玉香油占,储备了一批超级稻苗头新品种,同时也为杂交稻育种提供优异种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水稻矮化育种成功 60 周年之际,回顾了黄耀祥院士在水稻育种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1959 年 通过人工杂交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矮秆品种——广场矮,开创了一条水稻矮化育种的新 途径。水稻矮化育种的成功,使水稻单产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与墨西哥的小麦矮化育种一起,引领了农业史上 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并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在水稻矮化育种 基础上,黄耀祥院士先后开创了水稻丛化育种、半矮杆“早长”超高产育种、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 优质育种和超级稻育种,创建了高效的杂交育种“组群筛选法”,从而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丰富和 发展了水稻育种学。黄耀祥院士带领育种团队先后培育出 60 多个水稻新品种,其中推广面积超过 66.7 万 hm2 的 品种有 15 个,先后获得国家、省 ( 部 ) 级等各类科技成果奖 15 项,为我国粮食增产和水稻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 贡献。通过回顾黄耀祥院士在水稻育种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展示他不断解决水稻生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他求真务实、敏锐创新、甘于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以期对农业科研工作者有所启迪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中同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以来,广东省农科院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继承水稻生态育种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攻关,初步构建了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先后提出早长"根深"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等育种理论.育成了早长"根深"型优质超级稻代表品种胜泰1号、多穗"广适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桂农占,大穗"广适型"优质超级稻代表品种玉香油占.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的构建是超高产育种的又一新发展.是当前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出色完成21世纪粮食增产的艰巨任务而奋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出色地完成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30年代艰巨的粮食增产任务做出应有贡献,在“半矮秆,早长,超高产,特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取得预期效果的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稻作实际,提出以选用富生态针对性的超级良种为主导,在各个粮食田地区选定1/5左右地力较高的中高产田,积极实施以超吨粮为起步目标的“五.二生物工程”,以实现“少种、高产、多收”的战略性产和1亩田当作2-2.5亩田用的特定要求,在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6.
本品种由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育成。利用航天技术,将小麦种子带到距地面400-500公里的太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之生物变异,然后返回地面试种选育而成。它不仅具有矮秆、大穗、高产、优质的特点,而且抗病能力强,蛋白质含量高,是特高产、优质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为世界小麦超高产育种和栽培开辟了一条崭新  相似文献   

7.
超高产特优质水稻根系特点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超高产和超高产(特)优质大穗型品种的根系发达,伸长快,深生,粗生,新育成的超高产(特)优质品种胜泰1号和奇妙香2号等的单株穗重,单茎穗重,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等达到或超过“早长”超高产大穗型品种特青2号,幼穗分化期的单茎干重除特青2号为1.51g外,其他大惠型超高产品种都是穗数高产品种双桂36的2倍以上,都具有极显著的早长特性。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对国内外超级稻(超高产)育种研究作了回顾,简述了广东省超级稻育种研究取得的进展:育成了10个达到(基本达到)超级稻(准超级稻)产量指标的新品种(组合),并逐步进入生产示范和推广;初步创立了华南超级稻"半矮秆、早长根深"育种模式和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结构"育种模式两种理论。提出广东省今后超级稻育种与应用研究的课题是:提高超级稻品质和综合抗性;加强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改进超级稻品种(组合)区域试验的方法,加快超级稻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至今,对促进我国的粮食增产,提升我国水稻育种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1996年以来,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开创水稻生态育种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经过10年攻关,再创华南超级稻育种新辉煌。先后构建出"早长、根深"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应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在优质超级晚稻育种和广适型超级稻育种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育成一批达标优质超级稻,主要代表品种有:品质可与泰国优质香米相媲美的优质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我国超级晚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先锋品种桂农占和大穗高结实的广适型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等,这些超级稻正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优质小麦育种及优质小麦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山东省长期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制订了小麦优质高产、抗旱节水育种目标。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以优质高产、矮秆、多抗小麦品系烟1933为母本,以陕西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高产、抗旱耐瘠、抗病小麦品种陕82-2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水旱地交替选择,成功育成优质高产、抗病节水小麦新品种烟农2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