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从薄皮甜瓜体表分离筛选对引起薄皮甜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分类地位,为薄皮甜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采用活体生测的方法从甜瓜瓜表筛选生防菌株,利用非寄养非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试剂盒(比色法)API 20 NE自动鉴定系统测定菌株C3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出2株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防治效果达80%以上的生防菌株C3、B3;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菌株C3对引起采后病害的2种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能力均优于B3;菌株C3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菌效果较好,达到67.7%;对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率次之,为27.9%;应用API 20 NE系统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将菌株C3初步鉴定为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结论]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获得1株生防菌株C3,该菌株对引起薄皮甜瓜采摘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并初步鉴定为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  相似文献   

2.
水果采后病害生防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作为一种防治水果病害的生物制剂,具有拮抗效果好,无毒无污染等优点.文章对水果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生防菌的特点、筛选途径、活性物质种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微生物菌剂用于水果采后贮藏的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生防菌.[方法]以初步检测具有抑菌活性的19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白霉病菌(Fusaium sp.)、黑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为指示菌株,经过离体和活体筛选测定内生细菌对甜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1株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19株供试内生细菌株中筛选出5株菌株对4种指示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其中菌株S0806082的拮抗能力最强,鉴定为Delftia tsuruhatensis.[结论]内生细菌S0806082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1 g/L的壳聚糖分别在"银帝"甜瓜开花前1周、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对植株进行1、2、3、4次喷洒.结果表明:采前壳聚糖处理可有效降低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真菌潜伏侵染率、Alternaria alternata和Fusariumspp.的潜伏侵染率.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潜伏侵染率依次降低,其中以4次处理效果最好.此外,采前壳聚糖3次和4次处理还可有效抑制采后果实损伤接种A.alternata和F.semitectum病斑面积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芽孢杆菌B_1对“银帝”甜瓜主要采后病害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芽孢杆菌B1原液、滤液、灭菌液和悬浮液对“银帝”甜瓜主要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B1原液能显著的抑制损伤接种甜瓜果实的白霉病、粉霉病、软腐病和黑斑病,其抑制率分别为75.9 %、78.7 %、100 % 和99 %。B1滤液仅对白霉病病斑面积的扩展有所抑制,但对该病发病率及粉霉病的抑制效果不显著。B1杀菌液可有效降低黑斑病的发病率与病斑面积,减轻白霉病和粉霉病病斑面积的扩展,但对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率影响不大。B1悬浮液仅能抑制粉霉病及白霉病病斑面积。  相似文献   

6.
草酸处理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草酸处理对"银帝"甜瓜采后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 mmol/L至200 mmol/L的处理浓度范围内,以50 mmol/L处理对损伤接种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效果最好,更高浓度(100、200mmol/L)处理并未进一步提高抑制效果,也未对果实产生药害.在1 min至15 min的浸泡时间范围内,以10 min和15 min处理对损伤接种T.roseum的效果较好.草酸处理诱导了果实损伤接种T.roseum的系统获得抗病性(SAR),并且处理后48 h至96 h损伤接种T.roseum可使果实的防卫能力达到最大.草酸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损伤接种3种主要采后病原物的病斑直径;延缓了果实贮藏期间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防菌进行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过去20年内,国内外研究者在生防菌的筛选、作用机制、提高生防效果的途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而且目前国际市场上已有几种商业化生防产品。尽管如此,未来仍需要筛选效力高的生防菌,深入研究其生防机制以及生防菌、病原菌、寄主之间的互作模式,使生物防治成为能真正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未来提高生防效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采后水杨酸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和苯丙烷代谢的增强作用。【方法】以‘玉金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4 mmol•L-1水杨酸采后常温浸泡10 min,测定处理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和自然发病率的抑制,以及对果实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水杨酸处理不仅明显降低了果实损伤接种T. roseum的病斑直径,而且还显著减轻了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的自然发病率。水杨酸处理明显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和肉桂酸羟化酶(C4H)的活性,处理后6 d,其C4H和4CL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0和2.8倍,10 d时PAL活性为对照的1.6倍。此外,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果实的总酚以及木质素含量,处理后4 d和10 d果实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分别高出对照30.6%和30.0%,但处理对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结论】采后水杨酸处理能够通过诱导厚皮甜瓜的苯丙烷代谢增强果实对采后病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硅酸钠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控制和活性氧代谢的作用。【方法】以‘玉金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100 mmol•L-1硅酸钠常温浸泡处理10 min,处理后12 h接种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测定处理对果实采后病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硅酸钠处理可显著降低果实损伤接种T. roseum的病斑直径(P<0.05)和果实的自然发病率;诱导果实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和超氧阴离子( )产生速率的提高,增加了果肉组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的活性,抑制了前期果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性,促进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产生,降低了果肉组织细胞膜的完整率。接种后硅酸钠处理果实可进一步诱导果肉组织产生更多的H2O2和 ,提高了CAT活性,维持了SOD活性,促进果肉组织产生了较多的MDA。【结论】采后硅酸钠处理可通过调节果实活性氧的代谢来提高厚皮甜瓜果实对采后病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拮抗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拮抗菌的种类、分离筛选方法、防治机理及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拮抗菌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荜茇4种萃取物和5种化学组分对芒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以及对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氯仿对荜茇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能够获得较多的抑菌活性物质;荜茇的化学组分荜茇碱对芒果采后病原菌离体杀菌活性最好;荜茇碱对采后病害的平均防效达到91.13%,其次是四氢胡椒酸、谷甾醇的防效也超过70%;荜茇碱处理对芒果采后后熟品质无影响,并且可以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河南省60 a来小麦品种株型和光合特性的遗传改良进展,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的株型特征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这些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省小麦品种的株型性状得到了显著改良。株高和叶层重心绝对高度都在不断降低,株高由早期品种南大2419的138 cm降低到矮抗58的67 cm,叶层重心绝对高度由碧蚂1号的69 cm降低到郑麦7698的29 cm,顶三叶基角和披角也在不断减小,旗叶变得短而宽。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叶层重心相对高度的降低、叶片基角的减小和群体叶面积指数的提高对产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旗叶的净光合速率由20.4μmol/(m~2·s)增长到27.1μmol/(m~2·s),光合速率的改良对籽粒产量的提高也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近20 a河南省小麦品种株型性状的改良进度有所减缓且进一步改良的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在今后的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小麦植株单位面积光合效能的改良。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甘薯集团杂交后代30个实生品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大.GCV达20.03%-37.65%,具有较高的育种选择潜力.测定和分析了遗传力及遗传进度与表型选择的关系.通过遗传相关、逐步回归和遗传通径分析,提出了集团杂交品系高产的优良基因型表现是:单株结薯数较多,茎叶生长较好,绿叶重较高,蔓较短,其它性状中等,并以此作为高产育种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性状的改良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探索新的突破方向。【方法】以华南地区自矮化育种以来育成推广的65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年份育成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演变,将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几个主要产量性状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从矮化育种开始,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产量水平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又开始形成上升趋势。品种株高随育成年份缓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在叶形性状中,上三叶长和上三叶宽未有明显变化,但上三叶基角和上三叶曲率则有较显著的改良;穗粒性状中单株穗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则呈线性增加,千粒重呈阶梯式下降;单株库容量、单株生物产量和单株产量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显著上升,随后上升趋势停滞。【结论】自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显著提高,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未能取得进一步突破。在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方面,叶片形态性状改良显著,品种由大粒穗数型向小粒大穗型演进。今后品种改良的重点是通过株型改良提高库容量。  相似文献   

15.
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主效应、显性主效应均起一定的作用,株高主要受加性主效应的控制,株高的狭义遗传力为50.8%,通过早代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其选择效果不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主要受加性主效应的控制,其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6.3%和64.2%,宜在较低世代进行选择;异黄酮含量主要受显性主效应的控制,应该在较高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岭  才羿  王桂超  王迪  盛云燕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9):4196-4206
[目的]通过对甜瓜果实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为甜瓜品质育种及基因挖掘与功能验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薄皮甜瓜1244为母本、厚皮甜瓜M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结合SFLA测序技术开发分子标签,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以F2:3表型数据为基础,采用Mapqtl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获得了380446 ...  相似文献   

17.
该文阐述了作物品种的改良历程,分析了作物改良历程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品种改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遗传改良工作的本质是对现有品种(系)持续选育提高,保证其具有持续稳定的遗传进展。自2014年开始,欧洲开展了整个欧洲范围内的蜜蜂遗传改良计划项目(简称SMARTBEES),目的是提高蜜蜂性状表现,保护蜜蜂资源。中国蜜蜂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受到现代农业、工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蜜蜂资源遗传多样性逐年下降,亟待保护。中国已经在多个畜种开展了遗传改良项目,但是在蜜蜂上还没有相关的项目。中国境内的蜜蜂地方品种和特色资源迫切的需要开展类似欧洲SMARTBEES项目的遗传改良,以提高蜂群性状表现,改善蜂群健康状况,保护珍贵蜜蜂资源。对欧洲蜜蜂遗传改良SMARTBEES项目进行了介绍,对中国蜜蜂资源和育种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围绕欧洲蜜蜂改良项目对中国蜜蜂资源和遗传育种工作的启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的遗传效应。【方法】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试验,以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和TM-1为父本,中棉所41、中棉所43、SG506为母本配制51个F1杂交组合,2006年在河南安阳和山东夏津两地种植,获得产量、纤维品质性状数据。利用AD模型软件分析各性状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结果】产量性状比较,铃重加性方差比率最大,铃数最小;显性方差比率籽棉产量最大,铃重最小。纤维长度主要表现出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显性效应稍大于加性效应,整齐度、麦克隆值、比强度的加性方差比例较大,未检测到显性效应。CSB06和CSB12Sh对铃重的正向加性效应显著,CSB14Sh、CSB01对纤维品质的4个或3个性状加性效应显著,CSB01对产量性状的显性效应最大.纤维长度的显性均表现为正值。【结论】CSB06和CSB12Sh可作为改良铃重的亲本利用,CSB14Sh、CSB01可作为改良纤维品质性状的亲本利用。在杂种优势利用时,CSB01可作为改良产量性状的亲本,CSB01、CSB11Sh和CSB06可作为改良纤维长度的亲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门塔尔母牛主要繁殖性状遗传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物模型并借助MT-DFREML方法估计了中国西门塔尔母牛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得到母牛的配妊时间与产犊间隔的遗传力分别为0.065和0.047;母牛配妊时间、产犊间隔与305d产奶量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17和0.15,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35;配妊时间与产犊间隔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27,遗传相关系数为0.33。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母牛主要繁殖性状影响非常显著,母牛繁殖性状为低遗传力性状,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