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玉凤 《北方蚕业》2007,28(1):57-58
为了规范柞蚕小蚕合成袋养蚕技术,降低发病率,提高结茧率,增加春柞蚕效益,笔者认为春季柞蚕小蚕合成袋养蚕的原则是:改悬挂育为茧床或帘上平面育,饲育温度24~25℃。湿度:蚕未眠时90%左右,眠时60%左右。不喂水叶,眠前出沙,蚕起青后上山。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春小蚕合成袋养蚕的具  相似文献   

2.
1开发试验的目的 柞蚕是饲育在露天野外蚕场里的吐丝昆虫,因受柞蚕相关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产量极不稳定.鸟类食柞蚕是造成减蚕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海城市东部山区主要有麻雀、牛眼珠雀、串堂雀、红尾巴根、三斤半、叽叽鬼、画眉鸟、山鸡、高丽雅雀、杜鹃、乌鸦、鹊雀等,在这些鸟类大多数为益鸟,有的还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  相似文献   

3.
张金山 《北方蚕业》2003,24(3):31-33
我国二化柞蚕区包括辽宁省和山东省、吉林省部分蚕区,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二化柞蚕区由于年放两季柞蚕,放春蚕是为秋蚕生产种茧,放秋蚕才用于生产原料茧.所以,利用杂交种放秋蚕是使原料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陈振禄 《中国蚕业》2004,25(3):37-38
柞蚕种茧是柞蚕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与劣可直接影响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因此掌握好购种以及蚕种运输保护等技术措施,对提高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推动柞蚕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宁安市蚕业技术指导站在多年的购种工作中,按购种技术要求严把质量关,为养蚕农户购得优质种茧获得连续丰产丰收.我们在多年的购种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并总结归纳出选购柞蚕种茧以及种茧运输保护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郑作运 《中国蚕业》2004,25(1):33-34
柞蚕茧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出口创汇产品,10年来河南省柞蚕生产与市场一直比较稳定,农民养蚕收入较为可观,柞蚕生产已经成为山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柞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现结合河南实际谈谈柞蚕饲育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正>1背景技术河南省是我国一化性柞蚕主要放养区,占一化性蚕区放养量90%以上。柞蚕稚蚕在自然灾害(霜冻、大风、雨雪)和天敌危害条件下,减蚕率通常40%以上,有些年份,在稚蚕期全部遭损。我国目前柞蚕稚蚕保护育应用较多的是纸袋育,纸袋育在二化蚕区春季有一定推广应用,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饲育中蚕儿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叶沙不能分离,柞叶易被污染,稚蚕期易于感染病原,蚕儿饲育费工,只能饲育到2龄起蚕,柞叶浪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柞蚕生产第一大国(占总产量的90%),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柞蚕生产实用技术,全国可利用的柞蚕场近百万公顷.按理论值计算,每公顷蚕场应产柞蚕茧近400kg,而实际产量只有100kg左右,即理论值的1/4.这与柞蚕生产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8.
柞树是放养柞蚕的主要饲料,由于长期养蚕,不仅造成树势衰弱,而且对柞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不良影响.那么,如何恢复树势达到"柞旺蚕丰 "呢?单靠"停蚕养柞"周期太长,影响经济效益;施用农家肥,劳动强度又大,同时肥源也不好解决.因此,选择一种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化肥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从1998~1999年开展了对柞树根部追施(NH4)2HPO4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省力化高效饲养是现代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秋柞蚕生产中常用的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需要将5龄幼虫集中移入窝茧场,为减轻5龄期集中移蚕的劳动强度,研究建立了一种省工省力的放养新方法,即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通过对秋柞蚕不同龄期食叶量的测算,确定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所需窝茧场的面积占全龄用柞园面积的70%~75%较为合理;测算2种放养方法窝茧期蚕体质量相差接近7倍,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比5龄期幼虫集中窝茧节省移蚕用工量近40%。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与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比较,收蚁结茧率和单蛾产茧量均略有提高,说明采用这种新的放养方法对柞蚕生命力无不良影响。采用一移四龄窝茧方式放养秋柞蚕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适用于秋蚕期柞园捕食性害虫发生量较小的年份。  相似文献   

10.
加强柞蚕种管理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生产是丹东市农业生产的特色产业之一.作为全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全市现有柞蚕场面积13.33 万hm2,年养柞蚕约3万把,年产柞蚕茧1.8万 t,年产值2亿元左右.多少年来,柞蚕茧的丰歉,除了受自然条件制约外,柞蚕种质量的优劣成为影响柞蚕茧产量的主要因素.由于蚕种质量低劣,造成蚕农产量减产40%~60%,严重者产量绝收.  相似文献   

11.
以蚕茧高产、稳产,全茧量雌雄开差小作为柞蚕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及其早熟、大型雄性成虫突变个体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0年19代育成了高产、优质,对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耐受性的柞蚕新品种辽蚕582。新品种属青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秋蚕期的千粒茧质量为11.38 kg,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春、秋蚕季平均为25.37%,比对照品种8821缩小20.42%,平均一粒茧丝长1 219.38 m,解舒率57.98%,生丝回收率为70.13%。新品种感染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的雌蛾产卵孵化的幼虫在室内正常条件下饲养,其结茧率为73.60%,比对照品种青六号提高28.22%;Np对新品种4~5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对照品种8821高2.82倍,比青六号高7.10倍。新品种在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及繁种试验中,蚕茧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8821增加9.39%、19.20%。综上认为,辽蚕582是丰产、稳产性好,全茧量雌雄开差较小,茧丝加工工艺性状优良并对柞蚕微粒子病感染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种,适合在二化性蚕区放养。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试养柞蚕,柞树品种是麻栎,柞蚕品种是柞蚕101,饲养柞蚕经过催青、收蚁、小蚕放养、大蚕放养、熟蚕采茧全过程,全龄经过45d,公斤茧粒数101粒,平均茧重10.02g,平均蛹重9.8g。从试养的结果看,视气候及栎树生长情况,我区每年可养柞蚕4-6批,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柞蚕业的发展际遇和科技需求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世纪之交,中国的柞蚕产业面临着既传承旧制又拓疆鼎新的发展际遇,于是,必然产生新的科技需求. 1中国柞蚕业的国际地位 1.1生产状况与前景近百年,中国的柞蚕茧和柞蚕丝产量,通常都占世界总产量的90%.又据国内外多人的预测,未来50年,世界柞蚕业的这种格局难有重大的改变.而中国每年约4000t的柞丝纤维,在世界纤维生产总量中不足0.02%,按60亿世界人口平均,每人不到0.7g.  相似文献   

14.
总结出针对近年来不断出现极端天气影响柞蚕茧产量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简述了小蚕保护育的技术要领,总结出应用柞蚕小蚕保护育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论开展柞蚕省力化放养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柞蚕放养每年为宜蚕山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加速,农村养蚕劳动力年龄老化日趋严重,当前难以承载柞蚕放养过程中部分关键环节的高劳动强度,急需在春小蚕保护育、秋柞蚕剪移方式等方面研究出比现行方法更为省力高效的新技术,研制出高效、快捷的省力化机械代替人力完成剪移、喷药、摘茧、剥茧等高强度作业。  相似文献   

16.
<正>柞蚕种茧是柞蚕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蚕种场产卵量高低,更关系到蚕农养蚕过程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柞蚕产业的良性发展。现将优质柞蚕种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养蚕农户选择选择家庭劳动力充沛、养蚕技术好、责任心强、房屋多的农户作为原蚕放养对象。每户放养0.75~1.0kg为宜,以保证放养过程中,原蚕保苗率高,良叶饱食,体质强健,种茧保护科学。2蚕坡选择小蚕期(1~3龄)蚕坡选择背风向阳,坡势平  相似文献   

17.
柞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蚕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河南省的柞蚕生产和种茧繁育工作,20世纪90年代柞蚕微粒子病在河南省迅速传播。分析了河南省在柞蚕微粒子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镜检设备简陋,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熟练的镜检人员不足,柞蚕微粒子病控制不力;预知调查难以贯彻执行,柞蚕微粒子病防治难度加大;制种时重目选轻镜选,重数量轻质量等。制种期目选、镜选和养蚕期技术操作充分结合起来,采取了严格淘汰柞蚕微粒子带毒率超标的种茧、严格目选蚕蛾、严格显微镜检种、提高放养技术等贯穿柞蚕整个世代的综合防治措施,使柞蚕微粒子带毒率逐年下降,原种种茧柞蚕微粒子带毒率基本控制在2%以内,为河南省柞蚕生产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辽宁部分地区柞蚕脓病暴发的原因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兴宏 《北方蚕业》2006,27(1):26-27
柞蚕脓病是一种由核型多角体病毒浸染而引起的暴发性传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该病在我省蚕区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年份由该病造成的损失在20%左右,重的年份可达50%以上。自柞蚕卵面消毒技术在我省蚕区推广应用以后,柞蚕脓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促进了蚕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家蚕杆状病毒(BmNPV)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现有成熟的栽桑养蚕技术与尖端的生物工程技术嫁接、融合一体的"家蚕生物反应器"是新兴的高科技生物产业,为古老的养蚕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饲育生物反应器蚕的附加值远远高于丝茧育.经过2002年较大规模的生产实践,提出有关饲育家蚕杆状病毒生物反应器生产技术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0.
柞蚕、柞树病虫害是目前影响柞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了柞蚕产业发展。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整合有利资源,建立蚕业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和机制,建设适应现代蚕业发展要求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蚕业重大病虫害的整体预警防控能力和蚕业生产安全水平,可促进柞蚕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