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产鱼池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质肥。在夏秋高温季节,鱼类很容易因池水缺氧而严重浮头,稍有疏忽,即可能发生泛池事故,造成大量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了防止泛池事故发生,提高池鱼产量,除应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外,主要  相似文献   

2.
一、泛池往年发生过严重死鱼事件的精养池塘,要特别注意发生浮头的现象。当池养鱼出现严重浮头,不及时处理就易引起泛池,而严重泛池可致使养殖鱼全部死亡。特别是在无风、闷热、打雷不下雨或雷阵雨、暴雨过后等天气异常时要注意。投饵过剩、水质恶化、水源不好,养殖鱼鳃部有病,  相似文献   

3.
盛夏气温高警防鱼泛池1994年7月4日,一场大起大落的气温剧变,致使整个黄盖湖地区发生了历年少有的泛池死鱼事故。据水产公司不完全统计,全公司4个养殖场200多公顷精养鱼池,普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浮头死鱼,约占成鱼池总面积的70%左右,共死鱼5万多公斤,...  相似文献   

4.
惠恩举 《齐鲁渔业》2002,19(8):41-41
一、改白天注水为夜晚注水 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夜晚给鱼池注水,尤其是凌晨3~4时或1~2时注水,可提高池水的溶氧量,改良水质,避免鱼缺氧浮头,对防止泛池和病害发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一些静水养鱼的池塘很容易发生“泛池”,“泛池”的主要特征是鱼儿严重浮头或窒息死亡。其主要原因是鱼池在上年的秋末投  相似文献   

6.
侯传宝 《内陆水产》2001,26(8):36-36
夏秋季节,水温高,鱼池投饵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和耗氧因子多,易发生鱼缺氧浮头现象,甚至造成死鱼事故的发生。防止鱼浮头是夏秋季养殖工作的重要内容,现介绍有关技术,供养殖者参考。 1鱼浮头的原因 1.1天气 天气不好,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溶氧供不应求,易造成浮头事故的发生;此外,下午或傍晚雷雨后,池塘水急剧对流,也易发生浮头。 1.2水质 因水质过肥或败坏,水中有机质耗氧多,也易造成浮头及死鱼事故的发生。 1.3鱼池条件 鱼池底质淤泥较多,残饵、粪便等物质腐烂消耗大量的氧气,也会使池水缺氧,鱼…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三分鱼,七分水。可见养殖水体的调节对养鱼非常重要。当鱼池水质清淡时,水中溶氧较高,鱼类不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当水质肥浓时,鱼类饵料生物多,长得快,但在夜间常会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有泛池死鱼的危险。如何通过人为措施进行调节,培育肥水,调节溶氧,是养殖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水质优良的标准是“肥、活、嫩、爽”。现将一年四季鱼池水质调节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利渔业》2007,27(5):28-28
1改白天注水为夜晚注水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夜晚给鱼池注水,尤其是凌晨注水,可提高池水的溶氧量,改良水质,避免鱼缺氧浮头,对防止泛池和病害发生有明显效果。2改吸深层水为吸浅层水用抽水机给鱼池加注新水时,通常是将抽水管插入水下1 m或更深处,所吸注的是深层水。这种水有机质  相似文献   

9.
<正>预防鱼塘浮头、泛池是养殖管理的重要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养殖户往往对连续阴雨天气、晴天下午陡降雷阵雨进行防范,而忽视一些同样会导致浮头、泛池的因素。根据多年的事例归纳如下:1.拉网、扳罾作业后养殖户误认为现有的存塘量比以前减少了,就不会发生浮头、泛池,其实因为拉网、扳罾作业大面积地翻动了底泥,这些沉积的底泥短时间集中分解、大量耗氧,易造成浮头、泛池。  相似文献   

10.
1989年。不少地区鱼病和浮头“泛塘”现象发生严重。损失较大。据调查。江苏盐城市郊区受害面积达8万亩。损失成鱼近20万公斤,一些渔场1989年从开春以来,鱼病一直未间断。有些鱼池花去的药费每亩超过60多元,8月13日大纵湖、楼王等乡镇一夜之间就因浮头“泛塘”死鱼12.2万公斤,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养鱼单产提高.池塘载鱼量增加和缺医少药.防治不及时外.主要是绝大多数生产单位多年不清塘。鱼池条件恶化。病菌大量孳生。造成了恶性循环。使鱼病暴发和浮头“泛塘”事故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渔业生产上,培育鱼苗鱼种,饲养成鱼,因饲养管理不当常会发生鱼类浮头以至“泛塘”死鱼现象。成鱼和鱼种发生浮头容易判断,而鱼苗浮头往往因体小幼嫩不易判断被忽视。一些养鱼户培育鱼苗,因浮头以至泛池死了鱼,在干池对一尾鱼也没有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因而鱼苗培育成活率很低,给养鱼户造成很大损失。笔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判断鱼苗浮头的方法。即在巡池时,发现鱼池水面如同雨点一般,这就是鱼苗浮头现象。说明水中氧气不足,鱼苗浮于水面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这时用手击掌或拍打水面,“雨点”消失,证明浮头开始,属轻  相似文献   

12.
郭发定 《齐鲁渔业》2004,21(6):27-27
一、改白天注水为夜晚注水 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夜晚给鱼池注水,尤其是凌晨3~4时或1~2时注水,可提高池水的溶氧量,改良水质,避免鱼缺氧浮头,对防止泛池和病害发生有明显效果。 二、改吸深层水为吸浅层水 用抽水机给鱼池加注新水时,通常是将抽水管插入水下1米或更深处,所吸注的是深层水。这种水有机质含量高,溶氧含量低,水温也偏低,注入鱼池后,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因此,要改吸溶氧丰富的浅层水,即将吸水管插入水下30厘米即可。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家鱼精养密度的提升,水质已经逐渐成为常规养殖的第一制约因素,也就更易发生泛池事故,而且还经常出现在增氧设施相对完善的前题下,仍然发生夜间注水导致严重浮头及泛池的现象,给家鱼精养渔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为规避此类损失,本文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描述夜间注水对精养池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并就如何预测和避免夜间注水造成浮头、正确使用相应设施控制泛池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广大家鱼精养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淡水渔业》1976,(4):3-11
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指示,养殖机械中的又一朵新花——鱼池增氧机已初露锋芒,茁壮成长,自1973年在无锡市城郊养鱼地区试用以来,解决了精养鱼池浮头“一忽穷”(即一疏忽池鱼就会因泛池而造成大批死亡)问题,促进了成鱼稳产高产,深受广大贫下渔民的好评。随着生产的发展,广大贫下渔民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对增氧机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不仅要解决浮头泛池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改白天注水为夜晚注水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夜晚给鱼池注水,尤其是凌晨3~4时或1~2时注水,可提高池水的溶氧量,改良水质,避免鱼缺氧浮头,对防止泛池和病害发生有明显效果。二、改吸深层水为吸浅层水用抽水机给鱼池加注新水时,通常是将抽水管插入水下1米或更深处,所吸注的是深层水。这种水有机质含量高,溶氧含量低,水温也偏低,注入鱼池后,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因此,要改吸溶氧丰富的浅层水,即将吸水管插入水下30厘米即可。三、改水流直冲为斜冲不少养鱼户在为鱼池加注新水时,把抽水机水管架在池埂中间,直接向池中…  相似文献   

16.
去年6月20日晚上9时至翌日2时许,陕西省华阴县水产站渔场,有10个成鱼池由于缺氧相继发生鱼浮头。其中4个鱼池(51亩)“泛塘”死鱼达1.5万斤。原因何在?除了密度大、水质过肥、气温突变、  相似文献   

17.
1991年7月份,我县养鱼池塘发生多起泛池死鱼事故。7月18日,梁山镇关庄村鱼塘泛池,死鱼300公斤;同日,安山乡曹庄村鱼塘死鱼20余公斤;7月26日,司垓闸管所网箱罗非鱼死亡100余公斤;7月29日,小安山乡水屯村鱼塘死鱼100余公斤。上述死鱼事故,影响了养鱼户的收入,给养鱼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分析上述几个单位的情况,我们认为造成池鱼泛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放养密度大。发生泛池死鱼的池塘,均是亩  相似文献   

18.
方旭 《齐鲁渔业》2012,(2):34-35
精养鱼池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中悬浮的有机物、残饵、粪便以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耗氧因子多,极容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稍有疏忽即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引起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称“泛池”。泛池给生产带来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注意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彭治桃 《内陆水产》2003,28(4):27-27
水体缺氧导致鱼类浮头,是肥水水体特别是高密度养殖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控制不当,极易发展成泛池,池鱼大批死亡,造成很大损失。其实,泛池有其发生发展规律,只要平时认真做好防范工作,就能有效避免。现将笔者的几点经验介绍如下。清整鱼池冬季干塘后,每667米2用生石灰75~100千克兑水泼洒消毒,并翻动、曝晒底池,保留底泥20厘米左右,促使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排除、释放出有毒、有害物质和气体。清漏补洞,防止池水渗漏,疏通排水系统,保证水系畅通。科学饲养管理放养时掌握适当的密度,平时做到四定投饵、看水施肥。及时清除残渣剩饵,以免败坏水质。…  相似文献   

20.
郭哲生 《河南水产》1997,(3):8-8,19
在成鱼精养池塘中,一般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高,水中有机物质和耗氧因子多,鱼类常因缺氧而到水面“嚎水”吞食空气中的氧气,称“浮头”。严重浮头时,发生大批池鱼死亡,称“泛池”。 鱼类轻度浮头对生产没有影响,还是水肥料足鱼类生长快的标志。如果严重浮头,没有及时抢救,导致大批死亡,将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掌握判断浮头、防止泛池的方法,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