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繁殖季节顺产出的鲢卵从未受精卵开始到出膜后45d的鱼苗进行连续切片,观察其性分化。经观察,鲢苗出膜后24d在腹腔上皮的下方清晰可见性腺原基。出膜后34d则已明显性分化,雄性生殖嵴之体细胞增殖,与性细胞一起突向体腔,以柄状精巢系膜连于腹膜上皮;雌性生殖嵴之体细胞增殖,沿腹膜上皮横向伸展。用口服甲基睾丸酮(MT)的方法,设3个梯度(15×10-6、30×10-6、45×10-6)对鲢雌核发育苗进行性转,结果以出膜后3~4d的鱼苗口服MT(30×10-6),连续投喂50d,转雄效果较好,鱼苗能正常摄食药饵,成活率可达79.2%。  相似文献   

2.
蛋鸡饲料中添加GRC50×10~(-6),300×10~(-6),600×10~(-6),连续喂4个月。600×10~(-6)组蛋品中残留GRC6×10~(-6),其它组无残留;伊沙公鸡饮水中添加GRC2.5g/L,连续饮用86d,休药3d测定。肌肉、肝、脾、肾、心GRC残留量分别为0.0369×10~(-6)。0.0449×10~(-6),0.031×10~(-6),0.0296×10~(-6),0.029×10~(-6),0.5 g/L,1g/L组无残留;明显肉鸡饲料中添加GRC600×10~(-6),连续喂36d,休药2d测定,肌肉、肝、脾、肾、心GRC残留量分别为0.0432×10~(-6),0.0478×10~(-6),0.0342×10~(-6),0.0524×10~(-6),0.0432×10~(-6),50×10~(-6),300×10~(-6)组无残留;肉猪饲料中添加GRC 600×10~(-6),连续喂115d,休药5d测定,肌肉、肝中GRC残留量分别0.0318×10~(-6),0.0056×10~(-6)。50×10~(-6),300×10~(-6)组无残留。  相似文献   

3.
棉花耐盐胚性细胞系筛选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继代1年以上的棉花品种珂字201下胚轴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加有不同浓度[0、8.56×10#+(-2)、1.71×10#+(-1)、2.57×10#+(-1)、3.42×10#+(-1)、5.13×10#+(-1)、6.84×10#+(-1)mol/L]NaCl的筛选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代筛选,获得耐盐胚性细胞系和再生植株。NaCl显著抑制了愈伤组织的存活和生长,NaCl半致死浓度在8.56×10#+(-2)~1.71×10#+(-1)mol/L之间,致死浓度为6.84×10#+(-1)mol/L。NaCl浓度影响着体细胞胚的发生和发育,影响着体细胞胚的萌发和植株再生。添加1.71×10#+(-1)mol/L NaCl培养基,筛选出的愈伤组织生长较好,并能分化出体细胞胚和正常再生植株。在本实验中,笔者获得了耐3.42×10#+(-1)mol/L NaCl的体细胞胚和耐1.71×10#+(-1)mol/L NaCl的正常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口服甲基睾丸酮(MT)诱导马拉瓜丽体鱼(Cichlasoma managuense)雄性化效应与鱼苗规格、剂量和处理时间的关系,并讨论了MT对马拉瓜丽体鱼的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T诱导1.2 cm以下鱼苗可获得较高的雄性率;鱼苗的雄性率随着MT含量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而提高,投喂剂量为40 mg/kg的饲料30d、50 mg/kg的饲料20 d以上,或者60 mg/kg的饲料10 d以上,鱼苗的雄性率均可达到90%以上;MT能提高马拉瓜丽体鱼的生长率,而与成活率没有直接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荔枝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荔枝品种下番枝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抗性细胞系Q811培养16-18 d后,转入含8 g.L-1纤维素酶Cellu lose R-10和4 g.L-1离析酶M acrease R-10的CPW+130 g.L-1甘露醇酶液中,在(25±2)℃、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30-40 r.m in-1)10-11 h进行酶解,转基因原生质体产量达到18.2×106个.g-1,存活率达97.5%.  相似文献   

6.
喹赛多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了药饲喹赛多对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 (C84 0 10 )病的预防效果。接种前 5d开始用药 ,接种后连续用药 14d ,给药剂量如下 :喹乙醇组药物 2 5× 10 -6,喹赛多试验组药物 (× 10 -6)分别为 12 .5、2 5、5 0、10 0、2 0 0。结果表明 ,阴性对照组发病率达 80 % ,喹乙醇对照组发病率为 2 0 % ,而喹赛多 5 0× 10 -6、10 0× 10 -6、2 0 0× 10 -6组均将发病率控制在 10 %以内 ,明显优于喹乙醇组。且此 3组预防效果显著高于 12 .5× 10 -6、2 5× 10 -6组 ,增重效果极显著高于 12 .5× 10 -6、2 5× 10 -6组 (P <0 .0 1) ,而此 3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由此可见 ,5 0× 10 -6以上的喹赛多不仅对人工诱发大肠杆菌病有明显预防效果 ,还可促进生长 ,提高饲料利用率。综合考虑 ,推荐 5 0× 10 -6为较理想的临床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饲料(5、10、30、50、60mg/kg)处理孵化后10d的尼罗罗非鱼鱼苗30d,之后改喂正常饲料继续进行养殖。经过4个月的饲喂后,MT处理组的绝对增长率、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长率和瞬时增重率等参数均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雄性率,发现高浓度处理组(50mg/kg和60mg/kg)超过99%,低浓度处理组(5mg/kg和10mg/kg)则低于80%。MT处理30d后,对照组与处理组MT残留量分别为对照组(0μg/kg)5mg/kg组(23.19μg/kg)10mg/kg组(30.82μg/kg)30mg/kg组(37.76μg/kg)50mg/kg组(44.75μg/kg)60mg/kg组(68.41μg/kg)。残留量与MT添加量呈现正相关。继续投喂正常饲料30d后,在各浓度处理组均未检测到MT残留。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T处理30d可提高罗非鱼苗雄性率,促进生长;MT处理后60d,均检测不出MT残留。  相似文献   

8.
吲哚丁酸激素浓度分别设定为0、100×10-6、250×10-6、500×10-6,杜鹃插条形态分别为带以带顶芽、带踵无顶芽、无踵带顶芽、无踵无顶芽。播后50d,在Ⅰ(y)类型4,以100×10-6浓度的稳定生报效果最佳;在Ⅱ(y)、Ⅲ(y)和Ⅳ(y)类型中,以250×10-6、500×10-6浓度的生根效果最好。不同形态插条在一定浓度的激素处理下生根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鸡胚PGCs迁移与性腺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采用连续切片法进行鸡胚胎显微观察,研究鸡原始生殖细胞(PGCs)迁移特性及其与性腺发生、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孵化53-56h时鸡胚PGCs到达未来性腺形成区域(体腔上皮),且在PGCs到达之前,这一区域已开始增厚;孵化53-56h时,体腔上皮的脏壁层发现有PGCs,说明生殖嵴的发生亦在此期。(2)PGCs最终迁移至增厚的体腔上皮,部分体腔上皮的增厚区域趋向中肾,说明中肾和生殖的发生均有体腔上皮增厚活动的参与。(3)孵化前5d,PGCs仍保持典型特性;卵化7d后,PGCs细胞质中的糖原完全消失。(4)PGCs刚进入未来生殖腺形成区域时呈无序排列,孵化6d时大多数从中紧侧向外移动,排列于未来性腺的上皮层,此时性腺已具有雌雄分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患儿 ,女 ,5 6 d,因皮肤紫癜 18d入院。 1998年 6月 2日患儿面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 ,3d后腹部及四肢相继出现并逐渐增多。经当地卫生院检查血小板 6 0× 10 9/ L,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给予强的松治疗 3d,皮肤紫癜逐渐消失。入院前 2 d患儿面部又出现大量出血点。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 ,阴道分娩 ,生后体查无异常。其母 2 4岁 ,妊娠前后无自发出血史。体查 :T36 .5℃ ,P130 / min,R38/ min,身长 6 0 cm,头围 40cm,面部及舌头有散在性针尖大小出血点 ,右足背可见 1.5 cm× 3cm的瘀斑 ,心肺正常 ,肝右肋下 1.5 cm,脾左肋下 1cm…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的性别和某些经济性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哺乳动物性别控制对于畜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性别控制技术以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为基础,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以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性别控制的途径以及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Sex in reptiles is determined by genes on sex chromosomes or by incubation temperature. Previously these two modes were thought to be distinct, yet we show that high incubation temperatures reverse genotypic males (ZZ) to phenotypic females in a lizard with ZZ and ZW sex chromosomes. Thus, the W chromosome is not necessary for female differentiation. Sex determination is probably via a dosage-sensitive male-determining gene on the Z chromosome that is inactivated by extreme temperatures. Our data invite a novel hypothesis for the evolution of 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 (TSD) and suggest that sex chromosomes may exist in many TSD reptiles.  相似文献   

13.
昆虫的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昆虫的性别决定因物种的不同而不同,果蝇的性别决定是一个阶梯式的调控过程,原始信号是X:A,性别决定的调控核心是sxl,体细胞性别分化、剂量补偿及生殖细胞分化都是通过SXL对mRNA剪切的调控而实现的。研究昆虫的性别决定是人们进行昆虫的性别控制的基础,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性别特异性致死基因、杀雄微生物等多字方法对昆虫的性别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15.
16.
Pearson GA 《Science (New York, N.Y.)》1996,274(5286):328b-329b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雌雄异株果树性别决定的机制和果树性别早期鉴定的研究进展 ,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