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别名青蒿。青蒿粗生易长,产量高,一般亩产150公斤左右。青蒿入药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作用,提炼的青蒿素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目前,青蒿素的价格从去年3000元/公斤上升到今年7000元/公斤,青蒿原料供不应求。种植青蒿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2.
短信平台     
《农村百事通》2008,(2):71-72
△河南省濮阳市读者(手机号:137××××2856)问:青蒿的种植前景怎样?在哪里能买到种子?答:青蒿是提取青蒿素的主要原料。用于治疗疟疾等热带疾病。据悉,自2004年至今,短短3年多的时间,国内青蒿素产业经历了从热到"冷"的急速转  相似文献   

3.
青蒿又称黄花蒿,是菊科蒿属1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可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等,提取出的青蒿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疟疾首选药品。目前全世界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将青蒿素作为抗疟指定药,需求量非常大,青蒿素非常紧缺。种植青蒿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青蒿粗生易长,但要夺取高产必需严把“九关”。  相似文献   

4.
青蒿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蒿 (ArtemisiaapiaceaHance) ,是菊科草本植物 ,因叶揉之有香气 ,故又名香蒿。从青蒿叶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我国独有的抗疟新药。青蒿基部叶及下部叶在花期枯萎 ,青蒿素原料的采收往往是在青蒿开花前 ,因此 ,野生青蒿的数量越来越少 ,人工栽培青蒿势在必行。1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生长海拔和采集时间的重庆产酉阳青蒿药材中8种微量元素与有效成分青蒿素的含量, 探讨青蒿药材中物质成分间的关系,为道地青蒿药材的质量评价和种植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测定青蒿中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青蒿素的含量测定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生长不同海拔的青 蒿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采集时间的青蒿中青蒿素差异极显著(p<0.01),青蒿中的有 效成分与微量元素 Fe和 Cu/Zn等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和有效成分作为道地药材的药效学基 础,二者之间的联系可能是中药材在体内发挥作用的原因,可以作为药材质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青蒿属一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药用价值很高。随着市场对青蒿素需求量的增加,青蒿素系列药物生产企业在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单靠野生青蒿资源已无法满足国内外的需求,目前人工种植青蒿的面积逐年上升。其中,湖南省永州市采取合理密植、适时打顶、后期喷施氨基酸糖磷脂等技术,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基于此,现就该项高产栽培技术予以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西青蒿资源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蒿是我国传统中药,常用于消暑、明目、止汗等,其提取物青蒿素还可有效地治疗脑型疟疾。青蒿是一年生菊花科草本喜光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地区。广西青蒿资源丰富,全区40余个县市均有分布,为中国青蒿生产地的主要省份;2005年广西种植青蒿约670公顷,靖西县就达340公顷,且该地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含量可达1.2%。近年来,通过对青蒿野生资源的收集、筛选、生物学特性、组织培养、繁殖及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建立稳定高产的青蒿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广西青蒿产业的发展。今后在青蒿生产过程中,实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护其生物资源多样性,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确保青蒿生产达到高产、优质、安全和标准化,获得更多优质的青蒿,从而满足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为菊科蒿属1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清热、凉血、化斑等功效。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药用价值很高,其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寻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青蒿人工栽培粗生易种,大田生长期短,成本低,收益快,目前国际市场青蒿素货源紧缺,价格上涨,青蒿种植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青蒿的生物特性,恶劣的气候条件能刺激细胞中的叶绿体大量释放单线态氧,所以在生态环境条件越极端的地区,当地青蒿中的青蒿素产量越高。我国四川酉阳地区武睦山脉生长的青蒿所含有的青蒿素比其他地区高出10倍以上。高产青蒿素的青蒿是我国独有的"土特产",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青蒿素原料出口国。  相似文献   

10.
为发展丰顺县青蒿种植,提供优质种子,丰顺县农科所承担了青蒿制种任务。2006年,该所种植青蒿1.5亩约2000株,共收取纯种70.5公斤。种植青蒿制种要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四周深挖排水沟,适时种植,施肥做到早施勤施。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选取三峡库区36个不同来源地的野生青蒿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相关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N和P含量是影响三峡库区野生青蒿的青蒿素含量的最主要最明显的因素.三峡库区野生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主要受土壤营养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青蒿又名苦蒿,黄花蒿,雪花毛毛,为菊科蒿属第1年生植物,它分布广泛,在我国南北都有生长。青蒿性寒、味苦,能治疗多种热带病,具有清热凉血,退虚热和解暑的功效。它不仅具有药用价值,又是长效、无公害的天然绿色农药资源。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首先从中分离了抗疟单体——青蒿素,为抗疟特效药,是取代奎宁等西药的唯一中药原剂药,因此,该类产品供不应求。青蒿干叶的市场价为每千克8~10元,因为青蒿的采收可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3.
<正>导读: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中药青蒿和其提取物青蒿素一夜闻名天下。这期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药青蒿、药用植物黄花蒿与青蒿素。中药青蒿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称之为草蒿。由于本草的混乱,历史上中药青蒿的药用植物出现了很多品种,包括臭蒿、香蒿等。但以臭蒿应用最为广泛,古代本草统称为青蒿。  相似文献   

14.
青蒿又名苦蒿、黄花蒿,为菊科蒿属一年生植物。青蒿性寒、昧苦、能治疗多种热带病,具有清热凉血、退虚热、解暑的功效,主治结核热、疟疾、伤暑、低热无汗、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等。青蒿的嫩茎叶还可浸酒制成蒿酒,具有食疗作用。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单体——青蒿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类药品治疗疟疾效果奇特,  相似文献   

15.
青蒿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株高100~400cm,商品叶采收生育期220—240天。青蒿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药用价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以制成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  相似文献   

16.
青蒿栽培技术青蒿,学名黄花蒿,别名臭蒿、香蒿、苦蒿。菊科,艾属,一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从地上部分叶片、未开放的花蕾中提取生产青蒿素等系列产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高效、速效、安全的防治疟疾的新药。青蒿多为野生,但由于在花蕾期刈割,自然繁殖的种子数量减少,野生资  相似文献   

17.
吴健 《新农村》2006,(9):13-13
青蒿学名黄花蒿,为菊科蒿属一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野生青蒿植株一般高40~150厘米,人工栽培的可达200厘米以上,全株黄绿色,有香气;浅根系,主根短,侧根发达,多而密集;茎直立,三回羽状复叶;头状花序,管状花,花序外层花雌性,中央为两性,绿黄色;瘦果椭圆形,淡褐色. 青蒿是我国传统中药,全草均可入药,有解暑、退虚热、抗疟疾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青蒿含有抗疟成分——青蒿素。近两年在全球治疗恶性疟疾药物需求急剧增长的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权威医疗管理机构已采用我国的中药制剂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青蒿也因此而身价倍增,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神草”,呈现出巨大的商机。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令许多人困惑的是,青蒿素却不是来自青蒿的。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而不是"青蒿",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其实,这是植物学名称和药用名称不统一造成的混乱。屠呦呦本人就就此做过考证,原来,植物学上的同一个物  相似文献   

19.
青蒿又名苦蒿,黄花蒿,为菊科蒿属一年生植物,株高50厘米~200厘米,花期为7月~10月,果期为9月~11月。它分布广泛,在我国南北都有生长。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用青蒿燃烧放出的烟雾熏杀虫蚊的传统。从青蒿中提取出的青蒿素,为抗疟疾特效药。近几年,非洲等地疟疾(打摆子)患病人数急剧上升,由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类药品用于治疗该类疾病效果奇特,是目前取代奎宁等西药的惟一中药原料药,因此,该类产品供不应求。青蒿素是复方青蒿素——阿特健(新一代抗疟疾药物)的基础药物。过去生长在野外无人问津的青蒿,…  相似文献   

20.
影响青蒿成分(青蒿素)含量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蒿为抗疟药的原料,青蒿素是其有效抗疟成分。根据植物形态,将黄花蒿分为不同的茎色、叶色与叶型,测定了它们的青蒿素含量。并用白青杆青蒿栽培于不同生态条件下,以观察其青蒿素含量变化。试验表明,以白青杆青蒿、淡黄色叶与深(细)裂叶型的青蒿素含量最高;生态因子以灌县虹口乡、露地栽培、紫红坭与收获期在9月下旬的青蒿素含量最高。青蒿素含量分别为8.2‰,6.93‰与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