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吉林西部地下水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过于突出最大污染因子和未考虑权重因素的缺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并结合GIS软件,分别对吉林西部地下水1993年和2004年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了水质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水水质主要为Ⅳ级,承压水水质多为Ⅱ、Ⅲ级;2004年水质与1993年相比有所恶化.区内对水质级别起决定作用的离子主要为NH4 和F-,以氮素为例,对污染因子进行了成因分析,并针对污染成因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经济区河流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4-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计算北部湾经济区南流江水质指标的污染分担率,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溶解氧、氨氮作为主要水质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和水质指数评价方法进行南流江水质评价,分析了四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并进行了水质污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秩相关系数评价方法显示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质进行评价,能够反映水质的综合状况。清原县农村饮用水汛期污染较为严重,针对汛期农村饮用水水质污染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4个采样点进行监测分析,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标准,筛选出污染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水质(污染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清原县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大孤家镇采样点水质最差,其次是土口子,北三家采样点水质最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主成分分析法以较少的综合指标反映了实际情况,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简要介绍单因子指数法、F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的基本原理,并以2013年河南省偃师市13个采样点的地下水质实测数据为例,对4种地下水质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指数法评价较为片面,但能确定主要污染物; F值法的缺点是将各个评价因子同等看待,同时也忽略了水质环境的模糊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都是通过建立函数的方法反映水质边界的模糊性,但是模糊综合评价法忽略同一个评价因子不同水质类别其权重不同,因此灰色聚类法评价结果较为准确。通过4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地下水质,为改善地下水质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柳州市8处地表水水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指数法计算结果均为Ⅱ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与单因子指数法计算结果趋势基本接近,但不能直接判断水质级别;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分析水质的主要影响污染物.因此,综合考虑3种评价方法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可以获取更多的潜在信...  相似文献   

6.
水源地水质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了解水源地水质状况,加强水源地水质保护极为重要。以2011年太原市集中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为评价基础,在地下水污染原因调查的前提下,探讨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常州是一座以机电、纺织、化工、电镀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城市污水主要来自工业行业的点源排放,水质污染因子行业特征明显。近年来,常州市通过实施的污染物总量减排、小康达标、太湖水污染治理、清水工程、水环境专项整治等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不增污"。以该市环境监测数据(2001-2007年)为依据,从城市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现状、工业废水的治理与达标排放情况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等方面对该市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河流水质局部略显好转,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石油类、工业挥发酚的污染问题已逐步上升为主要水污染问题;湖泊水质有好转现象,但富营养化仍在加剧。  相似文献   

8.
山东小清河水质污染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小清河流域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污染原因及污水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小清河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小清河流域水质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质评价中指标的多样性及不相容性,提出了基于改进的萤火虫算法的投影寻踪水质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水质标准等级样本集所划分的标准,构建投影指标函数,并用改进的萤火虫算法进行优化,使搜索步长逐步减小,寻优后期也可具有良好的局部搜索能力,得到最佳投影方向,使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水质状况。运用该方法对太湖的水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并与传统方法综合评分法(F值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更符合当地水质状况实际情况,且对水质等级划分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0.
微咸水灌溉动态安全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灌溉水质、土壤安全、经济作物及荒漠植物安全等各项目标,结合灌溉制度、灌水方法、灌溉方式及土壤改良措施等动态因子,就微咸水资源化利用的安全性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动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等级并编制了用于微咸水灌溉动态安全性评价的SASI软件。利用该软件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莫索湾灌区微咸水农业灌溉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内,随着微咸水灌溉年份的增加,棉田土壤及作物虽然仍保持在未受污染的范围内,但污染指数逐渐增大,由此提出改善微咸水灌溉安全状况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2006-2015年的数据,对淮河流域近十年地表水主要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水质优于主要支流和沂沭泗水系。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化学需氧量年均浓度呈现波动变化,氨氮年均浓度则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沂沭泗水系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淮河干流、主要支流和沂沭泗水系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年内变化和季节没有特别明显的相关性;氨氮浓度年内变化则呈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丰水期浓度低于枯水期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的逐年递减是淮河流域近十年地表水质改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淮河流域处于整个淮河流域的下游 ,该地区水系复杂 ,水资源分布不均。根据该地区的系统特点 ,在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目标下 ,建立了江苏省淮河流域水资源规划模型 ,并用聚合 -分解 -协调的优化技术 ,模拟分析了江苏省淮河流域基准年及 2 0 0 0年、2 0 1 0年等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规划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是我国农作物主要种植区,为了深入认识淮河流域干旱现状及其特征、探究干旱发生规律,减少干旱对农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土壤相对湿度作为干旱评价指标,以2010-2019年MODIS数据为数据源,计算出表观热惯量指数(ATI)和植被供水指数(VSWI),根据地表植被覆盖度的不同,筛选出合适的ATI和VSWI指数,然后分别与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建模,得到拟合方程,最后,通过反演得到的土壤相对湿度数据来阐述淮河流域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干旱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干旱笼罩面积大小关系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②淮河流域冬小麦生长季较夏玉米生长季发生干旱的范围广;③从空间上来看,淮河流域东部、东北部、西南部的干旱范围较广,干旱的覆盖范围大小具体有:西南部和东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东北部>东南部,西南部>西北部。  相似文献   

14.
灰色动态模型群法在河流水质预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对原始数据序列对数变换的基础上,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构造了由6个GM(1,1)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并用于淮河干流枯水期氨氮浓度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灰色动态模型群法能够充分利用近期水质资料信息预测水质变化趋势;相对单个GM(1,1)模型,灰色动态模型群法能有效改善随机波动数据序列的拟合效果,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安徽淮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与经济灌溉定额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依据安徽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建立的小麦等4种主要农作物的“作物水模型”,结合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建立了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出了该地区不同分区、不同水文年型小麦等4种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分析确定了其经济灌溉定额以及优化灌溉的节水增产效果。为安徽淮北平原和类似地区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实现向节水型农业的转变等提供了理论、技术指标依据和决策依据;同时对于正确指导该区农田水利规划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安徽淮北平原井灌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淮北平原宜井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近80%。从该区井灌水量平衡分析入手,指出在一般干旱年份(P=75%)淮北平原井灌区的灌溉率(可灌面积/耕地面积)仅为54%左右,即使考虑短期超采,缺水率仍达23%;由于存在两类不均匀系数,井灌的实际可开采程度只有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的70%左右,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对井灌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对于一次灌溉而言井灌区的地下水实际可开采量大于灌溉需水量,完全能满足灌溉开采的需求;同时,推荐了该区合理的机井数量、布井方式及井点密度,并就井灌工程建设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洪泽湖冬春季分洪需求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剖析了开发淮河入海水道南泓过流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计算、试验和实况运行,论证了淮河入海水道南泓现状条件下具有100m3/s左右的分流能力;分析了淮河入海水道南泓分流对潍地种植和渠北排涝的影响性,提出了调度运行方案;为增强淮河入海水道南泓分洪能力,结合行洪需求,提出了将淮安枢纽下游南北泓间土坝改建为水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淮北平原农田水利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北平原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特点,针对农田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探讨淮北平原农田水利的总体布局,并从防洪除涝、灌溉、水生态及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提出规划建议,旨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泽水源地及黄浦江松浦大桥备用取水口是黄浦江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金泽、松浦大桥断面水质对保障上海市西南五区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近年太浦河工程实况调度,设计了太浦闸流量分级调度方案、太浦闸水质超标分级调度方案并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拟定了1个常规流量分级调度方案、2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方案,并采用对重点研究范围内河网水系、水利工程及污染源进行细化更新后的太湖流域模型进行水量水质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太浦闸采用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可改善金泽水源地水位条件及水质指标,减少关键水质指标(NH3-N)超过0.8 mg/L及连续超0.8 mg/L天数,而对松浦大桥备用取水口水质指标改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20.
特征水位是防汛预警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淮河三河尖水位站经常出现大范围、长历时的水位超警,现有的特征水位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防汛工作需要.采用上下游水面线分析、水力学法、水位过程线对比分析和最高水位年频次分析等方法分别得出相应的特征水位,综合考虑堤防超高、特征水位确定原则以及抗洪抢险联动性等因素,提出更为合理可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