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地力条件下不同养分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对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设置不同水平施用量,研究地力条件和养分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平均以施180 kg/hm2产量最高。土壤氮素背景值与空白区产量呈正相关关系,R=0.8930,也就是说土壤氮含量高,不施氮肥水稻也能高产。氮素利用率与施氮水平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土壤背景氮呈单峰曲线关系。氮素收获指数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土壤氮含量对其并无影响。在土壤严重缺磷和钾素情况下,施磷钾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产量和施肥量有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841和0.9408,随着土壤磷素和钾素量的上升,施肥增产效果逐渐下降,在土壤含磷>10 mg/kg状态下甚至出现施磷减产的现象。磷钾肥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与其施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肥R分别为-0.9611和-0.9049,钾肥R分别为-0.9534和-0.9472,生理利用率受土壤背景值影响,与施用量的关系表观较复杂。磷肥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均与土壤背景磷含量呈单峰曲线关系,以土壤磷含量在少量缺乏的情况下,磷肥利用率最高。钾肥农学利用率与土壤含钾量的关系和磷肥相似,但其表观利用... 相似文献
2.
地力与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超级稻中熟中粳徐稻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麦茬田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下施氮肥(0、148.5、223.5、297.0、372.0、445.5 kg hm-2)对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利用率、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徐稻3号的产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表现高地力>中地力>低地力的趋势;高、中、低地力上出现的最高产量对应的最适施氮量分别为260.8 kg hm-2、290.5 kg hm-2、345.5 kg hm-2。(2)氮肥表观利用率与施氮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高、中、低3种地力土壤条件下氮肥最高利用率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268.6 kg hm-2、293.4 kg hm-2、335.2 kg hm-2。(3)培肥地力有利于稻米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不同地力土壤要施适量氮肥才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优化稻米的营养品质。综合以上超级稻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范围,建议该区超级稻施氮范围为高地力田240.0~270.0 kg hm-2,中地力田285.0~315.0 kg hm-2,低地力田330.0~360.0 kg hm-2。 相似文献
3.
以尿素为供试氮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施纯氮Okg/hm^2、75ks/hm^2、150kg/hm^2、225kg/hm^2、300kg/hm^2和375kg/hm^2等共6个施氮水平,探讨氮素水平对鸡骨草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鸡骨草各个小区的平均生物产量逐步增加,并且生物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其地上部分的增加。统计分析表明,施纯氮225kg/hm^2、300kg/hm^2和375kg/hm^2等3个处理之间,生物产量的差异不显著。因此,本试验条件下,人工栽培鸡骨草最经济的氮肥施用量是施纯氮225kg/hm^2。 相似文献
4.
砂地小麦套作花生的产量优势及其与养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砂区小麦套作花生、小麦和花生接续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及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套作花生相对于二作物接续种植有明显的产量优势。4年平均增产分别为27.7%和14.3%,在不施化肥时,这种效应更为明显,但其与施用化肥的增产效应相比甚小。两种方式下,单施或配合施用氮磷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常规灌溉条件下两种生长型黄瓜灌溉水分配及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为黄瓜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2个生态型相同但生长型不同的黄瓜品种(津育5号和迷你2号)为试材,温室栽培,相同灌溉量和灌溉频率水分处理,比较其灌溉水在渗漏量、蒸发量、蒸腾量和土壤储水量的分配比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以及不同品种根系特点.除迷你2号(MN)在秋冬茬结果有所差外异,两供试品种在不同茬口灌溉水的分配均呈现蒸腾量>渗漏量>蒸发量>土壤储水量的趋势;两供试黄瓜品种在冬春茬的蒸腾量、渗漏量、蒸发量和土壤储水量占灌溉水总量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8.25%,32.15%,23.10%和6.50%,而秋冬茬则分别为34.35%,34.15%,20.65%和12.85%,故不同栽培茬口可影响黄瓜灌溉水分配状况,冬春茬蒸腾和蒸发量占灌溉水分配比例较高,而秋冬茬土壤渗漏水和土壤储水比例则有所提高.津育5号和迷你2号植株蒸腾占灌溉水分配的比例平均分别为37.15%和33.45%,而土壤渗漏占灌溉水分配的比例平均分别为30.10%和36.20%;津育5号两茬口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22.5,585.90 ks/(hm~2·mm),而迷你2号则分别为394.2,541.7 ks/(hm~2·mm).不同黄瓜品种间灌溉水分配状况及利用效率明显差异,造成不同品种灌溉水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原因主要与其根系生长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7.
8.
为阐明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差异,探讨不同穗型品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以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和多穗型品种‘丰两优4号’和‘C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处理(0、180、270 kg N/hm2)。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在3个氮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10.83 kg/hm2,分别比多穗型品种‘丰两优4号’和‘C两优华占’高17.3%和5.5%。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的产量优势主要源于较高的每穗粒数和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比多穗型品种‘丰两优4号’和‘C两优华占’高310.6%和28.5%,而其氮肥偏生产力则分别高23.5%和6.7%。大穗型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多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具有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油菜套播是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缓释型配方肥(N-P2O5-K2O:25-7-8,及5%的中微量元素)在晚稻套播油菜上的施用效果,设置一次性基施缓释型配方肥与分次施常规肥效果对比试验和配方肥施用量试验,调查油菜产量形成、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减少肥料养分投入且一次性基施的情况下,缓释型配方肥仍能达到甚至优于常规肥分次施用的效果。菜籽产量与缓释型配方肥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适宜施肥量可保证较大的收获密度并产生较多的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同时维持较高的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根据本试验结果推算出晚稻套播油菜的目标产量为1 500~1 800kg/hm2时,缓释型配方肥的适宜用量为645~715kg/hm2。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变化规律,建立小气候要素预报模型,可以对日光温室资源合理开发,为日光温室小气候调控提供依据。应用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日光温室暖棚内农田小气候观测仪采集的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数据,将冬季、春季、秋季和晴天、多云、阴天几种情况进行组合,计算棚内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建立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的预报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呈现春季、秋季温度值接近,冬季明显低于春秋两季的特征;而冬季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春秋两季。日最高气温具有显著的从晴天至多云至阴天减少的变化特征,日最低气温特征不如日最高气温明显;日平均相对湿度为从晴天至多云至阴天增加的变化特征。所建立的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逐步回归预报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为0.608~0.933,相对误差范围为0.1%~19.0%,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7%~9.9%。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各因子间量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掌握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各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有效调控温室内小气候的平衡,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历年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季节温室内温度、湿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等各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日最高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三者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在冬季相关性最好,秋季次之,春季相关性较差。在秋季和春季,要使温室内日最高气温达到20℃,则温室内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需要在100 W/m2以上,而在冬季则需要在250 W/m2以上;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在250 W/m2以下时,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在10℃以下的几率为9%。在冬季,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在20℃以下,同时日最小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所占比例为20%,在秋季和春季,温室内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分别在420 W/m2和500 W/m2以上时,温室内日最小空气相对湿度就有可能下降到40%以下。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日光温室条件下科学高效的种植模式,为实现日光温室蔬菜科学化种植、统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监测分析温室不同种植位置的气温、地温、湿度以及光照强度,研究不同种植位置的温湿度及光照变化规律。同时,选取8个结球生菜品种,分畦测定不同品种生菜的产量,研究日光温室不同种植位置对结球生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不同种植位置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均存在较大差异,气温、地温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光照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由于温光条件的差异导致结球生菜南北两边的长势都不均匀,不同品种生菜产量由南向北呈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性,即北边产量高于南边,靠近棚边最南边的位置与其他区域生菜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研究温室不同种植位置的温光等环境条件变化规律,为温室蔬菜科学化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测定了25%奥宁、70%代森锰锌、55%敌克松3种药剂对陕西温室黄瓜根腐病陕北菌株和关中菌株的毒力,并进行了土壤药剂处理及灌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3种药剂对关中和陕北两种菌株的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5%奥宁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5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效果次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差。对关中菌株EC50分别为0.3754、219.5887、105.5966,对陕北菌株依次0.2771、160.5462、89.5241。药剂处理土壤田间经济有效的用量均分别为200g、2000g、2000g。药剂灌根防治效果均不明显,生产上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西宁冬季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青海省大通县日光节能温室的小气候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站资料,系统研究日光温室内外温度的变化特征,建立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的温室内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天况下温室内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均呈“单峰”型,且变化幅度为:晴天>多云>阴天;(2)不同天况下温室内日最高和最低温度明显高于室外最高和最低温度;(3)相关分析表明,温室内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与日照百分率的相关性最高,与10 cm地温的相关性最低;(4)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最高和最低温度,多云和阴天天气下的模拟效果优于晴天。研究结果为高寒冷地区生产避开低温冷(冻)害,掌握冬季绿叶菜的适播期,及时播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A 33-hour field test of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 typical teaching building cluster located in the hot and humid zone in summer. From the experiment results of local climate data, air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 velocity and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WBGT) at the pedestrian-level, and the typical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eaching building cluster in hot and humid zone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tio, overhead and porous pavement can reduce the pedestrian air temperature and WBGT effectively at summer daytime.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following design methods to improve the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at the summer daytime has the order like overhead>patio>porous pavement>imporous pavement>concrete road. The WBGT at all measuring points at nighttime are almost the same. The test results are further used to verify the existing mathematical models of outdoor velocity and WBG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s are within 6%. Then, the calculation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相似文献
18.
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非化学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与室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温闷棚、低温冷冻、轮作倒茬、淹水等不同绿色防治技术措施对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温冷冻法对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适宜在冬季温度低于-15℃,且持续20d以上的地区推广应用。黄瓜与棉花、大葱和大蒜轮作切断根结线虫的食物链,减轻根结线虫的危害。淹水法虽然对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缺水和保水性能比较差的垆土和黄绵土的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高温闷棚法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高温闷棚8d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闷棚后第3年防治效果仍高达96.2%。完全能替代化学药剂防治,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协调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与温室绿色食品黄瓜生产的矛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