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分析了部分省市和流域的防汛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防汛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模式、建设内容及结构体系。该系统以Arc Server为GIS开发平台,构建B/S与C/S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将信息查询、汛情监视、淹没分析与场景模拟等功能相集成。该系统的建设开发,将为辽宁省的防汛指挥工作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及决策支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部分省市和流域的防汛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防汛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模式、建设内容及结构体系.该系统以Arc Server为GIS开发平台,构建B/S与C/S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将信息查询、汛情监视、淹没分析与场景模拟等功能相集成.该系统的建设开发,将为辽宁省的防汛指挥工作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及决策支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农机具之友》2004,(3):4-4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5月31日在全国农业信息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在全国建立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供求和推介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系统、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和农业市场监管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大型水电站建设期防汛工作的成功与否对整个工程建设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滩坑水电站业主高度重视防汛工作,采用了由业主负总责,各参建方以合同为纽带分块(片)负责的方式.以"保公共安全和工程安全"为目标,通过建立有效的气象信息传递和洪水预报系统,执行规范有序的防汛工作机制,践行防汛工作引导工程建设进度、工程面貌保证度汛安全的要领,滩坑水电站建设期防汛工作获得了全面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数字黄河”工程已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启动,并要率先从“数字防汛”方面打开突破口.日前,正式将小花间(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作为“数字防汛”的第一项工程,欲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世界一流水平的洪水预报系统,以提高黄河治理开发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更好地服务于黄河下游的防汛、防断流工作,为黄河水资源调度服务。(本刊辑)黄河拟建世界一流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6.
韩鹏 《农业工程》2018,8(9):21-23
云计算因超强的计算能力、可靠性高和虚拟性等特点,在农业信息服务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云计算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速度。云计算技术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大力推广是农业信息服务的研究重点。该文对云计算技术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做出了调查研究,对其在农业科技创新、农户推广与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介绍。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创新农业信息服务,为其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民、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领域内的使用,主要体现为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然而,虽然信息服务系统可以为农业提供服务,但在为农业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妥善加以解决,以便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田关水利枢纽工程是四湖流域上区防洪排涝的系统工程,预测预报四湖上区水文信息是搞好流域科学调度的重要依据,笔者根据多年防汛排涝的实际,试着建立了四湖上区水文监测预报系统,比较成功地预测了四湖上区的水雨工情信息,为四湖上区防汛排涝调度决策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1.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为提高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机手群众的能力,宁波市鄞州区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了农机监理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网上办理农机业务,设立了登记审核岗、牌证管理岗、业务领导岗、档案管理岗,用计算机技术搭建了服务机手群众、服务社会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机》2004,(2):17-17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全国农业信息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在全国建立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供求和推介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系统、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和农业市场监管信息系统。 在未来几年内,通过这五大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开发和整合国内、国际资源,建设一个延伸到  相似文献   

11.
根据抚州市防洪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GIS技术完成了抚州市防洪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可高效准确的查询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空间分布等情况,为抚州市防洪部门提供规划决策服务.主要从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系统结构、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阐述了系统的开发过程,对其他城市的防洪信息管理建立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苗壮  彭丽霞 《农业工程》2018,8(12):35-37
对于农业的信息化发展来说,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其根本保障。物联网在新型信息技术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时代中作为新兴革命浪潮存在。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个重大机遇。该文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理论分析,以物联网技术为切入点,分析物联网环境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方式,旨在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字水环境管理系统和数字水质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河流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图与水环境管理问题相结合,阐明了数字水环境管理系统和数字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GIS模块、专业模块、中间件技术及其他模块的组建技术,论述了基于GIS的“用户交互界面—业务逻辑—数据服务”三层结构体系,并结合西江广东段设计、建模、开发出数字水环境管理系统和数字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将基于GIS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水环境部门管理工作,对提高我国水环境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CTI技术的农业信息服务呼叫处理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此,引入有限状态机进行呼叫处理流程设计,通过农业信息服务呼叫处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一种比较便捷通用的板卡方式CTI呼叫处理系统开发模式,同时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许多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逐渐完善和水利部门防洪思路的逐渐改变,对流域防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显得很有必要,而要进行防洪系统综合评价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防洪系统之间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说明三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协调平衡中;结合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辽河流域实际情况出发,考虑资料收集的可行性,以全面而精练为准则,分别建立了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防洪系统指标体系,以期对辽河流域防洪系统进行全面、客观的科学评价。该指标体系结合实际作适当修改可以应用于其他流域的防洪系统评价中。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与云计算环境下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到来,以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开始在信息领域发力,农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的重要一环,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存在着信息整合度低、实时性信息不够、个性化服务不完全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整合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建设方案。该方案实现了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对接,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农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降低了农业信息服务使用的门槛,提高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山洪灾害往往给山区人民生命财产、自然环境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降低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基于降雨径流模型的实时预报预警系统。选取四川省山洪易发流域-清溪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GIS技术,结合流域DEM、土壤及土地利用数据提取流域信息,构建HEC-HMS降雨-径流模型进行流域山洪预报。根据降雨径流形成过程,分别采用SCS-CN曲线法、SCS单位线法、指数退水法和马斯京根法进行计算产流、坡面汇流、基流和河道汇流四个部分。选取6场洪水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4场洪水进行模型验证。模拟结果表明:Nash效率系数均值为0.792,相关系数均值为0.84,峰现时差均在3 h以内,合格率为90%,该模型对清溪河山洪预报具有较好适应性,可为四川省中小河流域山洪预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需求,取缔长期以来农业气象人工观测资料新长Z文件的FTP传输方式,改用消息传输。采用C/S架构技术开发,面向对象思维与模块化技术,利用两层架构设计,研发Java消息服务传输技术在AgMODOS中的开发应用,包括基于AMQP协议的RabbitMQ消息中间件技术,通过消息过滤与封装、数据缓存、数据补传,实现农业气象观测标准数据XML文件的传输。系统已于2020年9月在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业务试运行,2020年12月1日进行农业气象人工观测数据传输业务切换。业务运行结果表明,消息传输稳定、无丢失,99%的数据从台站到国家局在1s内完成传输,大幅提升了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传输时效性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陆浑水库分期洪水资源化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陆浑水库实际情况在分析影响水库防洪调度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风险分析的计算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给出了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的实施程序。采用陆浑水库分期运用方案,对不同频率入库洪水在不同的汛限水位下造成的洪灾风险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陆浑水库前、后汛期的汛限水位均可适当抬高以增加水库的兴利库容、实现汛期的洪水资源化,为陆浑水库提供了最优分期汛限水位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农民群众总体上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推广使用。为此,引入软交换技术,通过对信息服务呼叫中心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多接入方式的信息服务呼叫中心系统,方便群众咨询和发布信息,旨在为农业信息化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