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油松花粉离体萌发及萌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强油松有性杂交,为种子园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对油松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及萌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花粉在无蔗糖培养基中仍具一定萌发能力,蔗糖的添加可显著促进花粉萌发,但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生长;油松花粉管易形成分枝,蔗糖浓度与分枝花粉频率呈正相关;硼酸的添加在培养初期可有效加速花粉萌发,但过高浓度的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抑制作用;Ca2+对花粉萌发的影响较小,不同浓度Ca2+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温度的持续升高将抑制花粉萌发。综合萌发率、花粉管生长及分枝花粉管频率,油松花粉萌发的最适液体培养基组成为:2.00%蔗糖+0.075%硼酸+0.005% Ca2+,26℃下光照培养,72 h时萌发率可达(96.10±0.47)%。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红宝石海棠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特性,以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氯化钙、硼酸、PEG-6000及不同培养时间对其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氯化钙、硼酸和PEG-6000均对红宝石海棠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显著,最适钙和硼酸浓度均为0.1 g/L,蔗糖浓度为150 g/L,PEG-6000为50 g/L,最佳培养时间为2 h,花粉萌发率达92.31%,花粉管长度达582.96μm。本试验探讨液体培养基中不同组分对红宝石海棠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红宝石海棠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海棠的新品种选育及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瑞菊 《种子》2017,(7):40-4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在不同温度和培养时间内对阔叶杨桐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阔叶杨桐的繁殖育种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蔗糖和硼酸都能促进杨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但超过一定浓度则会起到抑制作用;2)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逐渐增加,但最初的前12h内花粉萌发快,在培养的前9h内花粉管生长较快.4)实验显示:阔叶杨桐花粉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是15%蔗糖和0.02%硼酸,最适培养温度为25℃,培养24 h后花粉萌发率为84.32%,花粉管长达2 003.51 μm.  相似文献   

4.
以黄、紫、粉三种花色的香水莲花(Nymphaea hybrid)花粉为试验材料,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香水莲花花粉离体条件下,蔗糖、硼酸、温度三种因素对其萌芽率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确定适宜香水莲花花粉离体萌发培养的最佳条件组合。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组合处理下,香水莲花花粉的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情况均不同,差异显著,各因素对三种花色香水莲花花粉离体萌发影响的大小顺序均为蔗糖>硼酸>温度,适宜香水莲花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条件为氯化钙浓度为20 mg/L,琼脂浓度为1%的固体培养基中附加5%的蔗糖,0.001%的硼酸,30℃下培养,以此培养组合培养的‘黄花型’、‘紫花型’、‘粉花型’香水莲花其平均花粉萌发率分别为60%、48.26%、56.67%,且花粉管长度等级均为Ⅳ,显著高于其他培养组合的处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蔗糖、硼酸和温度三种因素对三种花色香水莲花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对香水莲花花粉的采集、贮藏和活力检测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香水莲花人工授粉和杂交育种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洋水仙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洋水仙品种‘Albany’、‘Mount Hood’、‘Geranium’的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测定法来测定其生活力,以探寻测定水仙花粉生活力的最适方法。结果表明:醋酸洋红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测定法均能够准确测定出水仙花粉生活力,而TTC染色法不适合用于洋水仙花粉活力的测定,其中醋酸洋红染色法适用于洋水仙的花粉生活力快速测定,而离体萌发测定法则适合于洋水仙的花粉生活力准确测定。经过对9种培养液组合的方差分析显示:0.1g/ml蔗糖+0.1×10-3g/ml硼酸为最佳培养液组合。  相似文献   

6.
珍稀濒危物种大别山五针松花粉离体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大别山五针松濒危的原因,并为人工杂交育种和保护该物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设置正交试验,研究了蔗糖、硼、钙对其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是影响大别山五针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硼酸,氯化钙对其影响最小;蔗糖的添加,明显促进花粉萌发,但高浓度蔗糖花粉管的生长有很大的抑制作用;适当添加硼酸可以促进花粉萌发,但不利于花粉管的生长;氯化钙对花粉萌发影响最小,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均可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综合萌发率、花粉管生长,大别山五针松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4%蔗糖+0.05%硼酸+0.025%氯化钙。  相似文献   

7.
万寿菊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造成万寿菊雄性不育系结实率低的原因,对万寿菊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万寿菊自交系V-01花粉萌发适宜温度、花粉活力日变化和适宜贮存条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万寿菊雄性不育系S-261、S-17-06-29、S-0191不育株柱头的可授性;水溶性苯胺蓝染色法检测花粉在柱头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1)万寿菊V-01适宜萌发温度介于25~30℃之间;V-01花粉活力日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11-13时采集的花粉萌发率最高;4℃干燥贮存是最适宜的花粉贮存条件。(2)万寿菊柱头形态呈‘γ’状时有可授性,可授性可持续3天。(3)万寿菊花粉授粉到柱头上1 h内即可萌发,授粉后2 h,花粉细胞达到花粉管内。  相似文献   

8.
4个梅花品种的胚培养及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存和扩繁梅花种质资源,试验筛选4个梅花品种,取胚进行胚培养,旨在建立梅花胚培养的无菌体系。以梅花(Prunus mume Sieb. Et Zucc.)天然杂交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初步探索‘淡寒红’、‘南京红须’、‘双碧垂枝’、‘粉瓣’等梅花品种的胚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叶片建立了高效的愈伤组织诱导体系。结果表明:胚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2 mg/L,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1.0 mg/L,最适的叶龄为幼叶时期。梅花的胚培养中,不同品种的萌发率具有一定差异,难易顺序是单瓣品种群<垂枝品种群<朱砂品种群。  相似文献   

9.
不同烤烟品种种子萌发的低温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烤烟育苗期间,低温冻害常有发生,不同烤烟品种在抵抗低温胁迫时存在差异,但缺乏相应的数据验证。以烤烟主栽品种‘云烟85’、‘云烟87’、‘K326’、‘红花大金元’(‘红大’)和‘云烟97’的种子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品种烟草种子萌发期的低温耐受性,为烤烟品种选择和布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常温(25℃)下5个烤烟品种均能在5天后开始萌发,但达到最大发芽率的时间相差1~2天,以‘云烟97’最迟;随着培养温度的降低,5个烤烟品种种子的发芽势、标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比较各发芽参数,不同品种萌发期的低温耐受性以‘云烟97’最差,其他4个品种之间的综合表现差异不明显;低温会明显抑制烤烟种子萌发、延长育苗时间,但温度在10℃~25℃范围内,各品种最大发芽率仍能在30天内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桃花粉活性检测和离体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果树花粉活力直接影响授粉、受精乃至座果。为了解果树品种的花粉生活力,给引种栽培和杂交育种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以桃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染色方法检测花粉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含有蓝墨水的花粉培养基,花粉萌发率可以达到64.67%,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因此该方法比较适合于快速检测花粉活性;固体培养基培养2个品种桃花粉,萌发率比液体培养基培养分别高25%和20%。另外温度、花粉密度、培养基中蔗糖及硼酸浓度都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有影响,在温度为24℃、1粒花药/100 μL、10%的蔗糖或100 mg/L的硼酸的条件下,均有利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蒜花粉活力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中国石蒜的花粉活力及其最佳体外萌发条件,分别采用TTC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对中国石蒜的新鲜花粉的活力进行了测定。pH 7.0,5%TTC在35℃条件下染色结果显示99%的中国石蒜花粉具有活力。对影响中国石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3个因素(蔗糖、硼酸和氯化钙)进行单因素实验,发现三者的最适浓度分别为蔗糖150 g/L、硼酸60 mg/L、氯化钙50 mg/L。3种浓度的培养液中,中国石蒜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36.7%、77.6%和44.2%。在中国石蒜花粉萌发最适蔗糖浓度(150 g/L)的基础上,正交设计硼酸和氯化钙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其最适浓度与单因素实验相同,但花粉萌发率达87%,花粉管伸长量达897 μm,远远高于单因素实验的结果,表明三者协同作用,促进中国石蒜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上述实验证实中国石蒜花粉具有较高的活力。为中国石蒜与其他石蒜属植物的种间杂交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芒花粉的生活力及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先后采用了花粉离体萌发法、FDA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测定了芒离体花粉的生活力。结果表明:在离体萌发法中,离体花粉在培养5 min后即开始萌发,培养30 min后花粉管平均长度达到了145.77 μm。芒离体花粉的平均初始萌发率为82.6 %,但花粉生活力下降很快,室温保存90 min的花粉其萌发率已下降至3.0 %。因此利用离体萌发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测定芒花粉生活力的变化规律。而利用FDA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测定的芒花粉初始生活力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分别为84.6 %和86.6 %,但这两种染色法不适合用于跟踪测定花粉生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进行种内繁殖及种间杂交,利用TTC染色法对4种不同类型的地中海仙客来花粉活力进行测定,同时利用I2-KI染色法和花粉萌发法对H型花粉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TC染色法是测定地中海仙客来花粉生活力的最佳方法。不同类型地中海仙客来在花粉活力及持续期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开花后第2~3天是采集花粉的最佳时期;H型及B型花粉开花后第5天,L型第7天,X型第12天花粉生活力仍在40%以上,可利用此花粉进行授粉。本研究为地中海仙客来杂交授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认识北沙参的花粉粒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利用离体培养法测定花粉粒活性,并对培养条件(蔗糖的质量分数、硼酸的质量浓度和氯化钙的质量浓度)进行筛选,同时与碘-碘化钾(I2-KI)、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和亚甲基蓝等花粉活性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建立测定北沙参花粉活性的最适宜方法,利用离体培养法进一步检测保存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对北沙参花粉活性的影响,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粒的大小形态等特征。结果表明,亚甲基蓝法适于北沙参花粉粒活性测定,I2-KI法和TTC法不适合。北沙参体外萌发的最适培养基是20%蔗糖+0.1%mg·mL^-1硼酸+0.1%mg·mL^-1氯化钙,萌发率可达72.9%。北沙参花粉在湿度15%~52%,25℃条件下活性最好,4℃、-20℃的低温或大于60%的湿度都会导致花粉活性降低。北沙参花粉粒形态为超长方形,具3个狭长萌发沟,表面为网状。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快速准确鉴定苎麻雄性不育种质,本实验室在长沙地区对收集到的15份苎麻雄性不育种质进行了花粉活力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染色法鉴定不同苎麻种质花粉活力有较大的差异,I2-KI、TTC,醋酸洋红染色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采用培养基培养花粉萌发法则可以清楚的看到花粉管的伸长,因此对于苎麻来说花粉活力鉴定最好的方法是蔗糖培养基花粉萌发法。15份种质中,当培养基含有10﹪蔗糖浓度时共有11份雄性不育种质有萌发率,20﹪蔗糖浓度时共有12份雄性不育种质有萌发率,蔗糖浓度在30﹪时,所有品种的萌发率都是0。因此苎麻花粉培养所需蔗糖浓度为10%-20%。  相似文献   

16.
新疆野苹果花粉活力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交吾托海野果林原生境内的新疆野苹果不同单株的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固体培养基法研究了不同保存温度和不同浓度蔗糖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常温保存3d以内活力较高,平均萌发率为58%,保存5d以后花粉活力开始明显下降,平均萌发率为37%,保存30d以后平均萌发率仅1%,几乎无活力;花粉4℃保存10d以内具有较高活力,平均萌发率在50%以上,4℃保存130d仍有活力;蔗糖对花粉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浓度15%蔗糖较好。单株间花粉活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枣品种花粉生活力及贮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摘 要:用I2-KI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测定了7个枣品种的新鲜花粉生活力,并对这两个测定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用离体培养法检测了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花粉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I2-KI染色法测定的赞皇大枣和核桃纹的花粉萌发率最高(69.23%、68.12%)。用离体培养法测定的核桃纹的花粉萌发率最高(45.76%)。采用I2-KI法测定枣花粉生活力的数值较离体培养法高,这可能与失去育性的花粉中仍保留有淀粉有关,离体培养法较I2-KI染色法更真实可靠。-70℃和-20℃干燥贮藏极显著地好于4℃和室温干燥贮藏;-70℃干燥贮藏条件下,贮藏6d、10d的花粉发芽率分别是新鲜花粉的59.81%,26.93%。-20℃干燥贮藏条件下,贮藏6d、10d的花粉发芽率分别是新鲜花粉的32.45%,23.77%。  相似文献   

18.
Bodo R. Trognitz 《Euphytica》1991,56(2):143-148
Summary The main obstacle in breeding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dihaploids is the severe limitation of male fertility. To determine pollen viability assays that correlate well to fertility in crosses, results of five different pollen viability assays were compar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with fruit and seed set characters in test crosses, and to pollen tube growth in situ (PL-test). The methods used were: staining the pollen cells with carmino acetic acid (CAA-test); in vitro pollen germination (PG-test); and detection of pollen staining rates after incubation with fluoresceine diacetate (FDA-test), 2-3-5-triphenyle tetrazolium chloride (TTC-test), and 5-bromo-4-chloro-3-indolyle--galactoside (X-Gal-test).The results of test crosses and pollen tube growth in situ correlated with the results of all other assays with the following ranking, from highest to lowest: enzyme activity assays (X-Gal-test, FDA-test, TTC-test), in vitro pollen germination (PG-test), and pollen staining by CAA. The newly developed X-Gal-test for monitoring -galactosidase activity showed the least variation of all assays investigated. Thus, this highly reproducible simple procedure is recommended for male fertility screening.Abbreviations B/F Berries obtained per 100 flowers - CAA Carmino acetic acid - FDA Fluoresceine diacetate - PG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in vitro - PL Pollen tube growth in situ - S/B Seeds per berry - S/F Seeds per pollinated flower - TTC 2-3-5-triphenyle tetrazolium chloride - X-Gal 5-bromo-4-chloro-3-indolyle--galactos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