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选用10种除草剂组合对大豆品种合丰39号进行了试验,以研究除草剂对合丰39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合丰39号品质和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方差分析表明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处理均有增加大豆合丰39号脂肪的作用,增加幅度为0.14%~0.65%;只有处理A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比增加了0.095%,其余处理蛋白质含量均降低;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存在差异,有正向效应的是处理H,较对照增6%.  相似文献   

2.
大豆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大豆农艺性状的QTL,为探讨大豆的遗传机制及进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百粒重、生育期等5个数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控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百粒重、生育期性状的4、4、1、2、5个共16个QTL位点,遗传贡献率在7.4%~33.7%。其中,遗传贡献率较大的主效QTL有分别位于I连锁群上Satt562-Sat_219、Sat_219-Satt496、Sat_219-Satt496区间的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位点,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15%、33.70%和31.67%,且均为来自母本合丰25的加效基因,还有位于O连锁群上Satt477-Satt331、Satt331-Satt153区间的2个控制生育期QTL位点,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4.69%和24.96%,也是来自母本合丰25的加效基因。另外,6个分别距M连锁群Satt175(蛋白质)、A1连锁群Satt684(油分)、F连锁群Satt348(油分)、J连锁群Sat_412(油分)、C1连锁群Sat_416(百粒重)、C1连锁群Sat_416(生育期)标记仅有0.01 cm的QTL位点。[结论]定位了影响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百粒重和生育期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3.
大豆农艺性状的QTL分析(摘要)(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大豆农艺性状的QTL,为探讨大豆的遗传机制及进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栽培大豆"合丰25"为母本和半野生大豆"新民6号"为父本杂交得到的122个F8代重组自交系为试材,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百粒重、生育期5个数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蛋白质、脂肪含量均使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结果]控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百粒重、生育期性状的4、4、1、2、5个共16个QTL位点,遗传贡献率在7.4%~33.7%。其中,遗传贡献率较大的主效QTL有分别位于I连锁群上Satt562-Sat_219、Sat_219-Satt496、Sat_219-Satt496区间的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位点,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15%、33.70%和31.67%,且均为来自母本合丰25的加效基因,还有位于O连锁群上Satt477-Satt331、Satt331-Satt153区间的2个控制生育期QTL位点,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4.69%和24.96%,也是来自母本合丰25的加效基因。另外,6个分别距M连锁群Satt175(蛋白质)、A1连锁群Satt684(油分)、F连锁群Satt348(油分)、J连锁群Sat_412(油分)、C1连锁群Sat_416(百粒重)、C1连锁群Sat_416(生育期)标记仅有0.01cm的QTL位点。[结论]定位了影响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百粒重和生育期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夏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特点及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区域特点、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选择潜势。与长江下游资源相比,中游资源具前期长、植株高、百粒重小、蛋白质含量高而油分含量低、多数性状变异较小的特点,小区产量与每英粒数及其它英性状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前期、生育后期及百粒重无明显的关系。两地资源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均无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均负相关。五个分区资源在产量、蛋白质含量及株型性状上存在差异,油分含量差异不明显。中游地区的小区产量GCV、h_B~2都较高,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油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的GCV低、h_B~2高,选择响应较大,但仍有必要创造变异。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氮肥对大豆丰收2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国审大豆品种丰收24号花期、荚期进行叶面施肥的试验。结果表明,叶面施肥较明显地增加丰收24号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早熟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2区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早熟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2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积温区内该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及产量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适宜积温区内具有较高的产量,在本积温区内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在本积温区内高油品种合丰42的脂肪含量及产量最稳定,其次为适宜积温区,而不同积温区内稳定性最差.通过稳定性分析表明,蛋白质的稳定性最好,其次为脂肪,产量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的收获期试验,来研究收获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收获的方法对6个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进行油分分析,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试验表明,收获期对大豆油分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从初熟期开始,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各品种油分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6个品种的油分含量变化幅度为0.37-0.87个百分点,每个品种都有一个最佳的收获时期以获得最高的油分含量,但油分含量变化情况和品种的生育期相关性不大,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的.播期对产量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四个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黑农44、垦农19、合丰48号和合丰47号产量变化较.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两个早熟品种的产量变化较小,不显著,产量变化总体趋势是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收获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钼酸铵喷施时期和浓度对大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素梅  黄义德  杨安中  朱小茜  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83-2284,230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钼肥喷施时期和浓度对大豆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根瘤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系数较对照均有增加;施肥浓度处理以A2(0.1%浓度喷施)水平产量最高;施肥时期处理以B(2盛花期)水平产量最高。A2B2为最佳的处理组合,较A1B1增产583.625 kg/hm2,增幅为24.36%,各处理间蛋白质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A3B3蛋白质含量最高,较A1B1蛋白质含量提高9.7%。脂肪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微肥对大豆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叶面喷施和底施两种施肥方式,研究了在叶面喷施的方式下锰、硼、锌、铁、铜、钼,以及在底施的方式下锰、硼、锌、钼、硫对东农42、东农47和绥农14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的影响,东农42的蛋白质含量在不同微肥处理下,均表现为蛋白质含量最高,东农47则是在各种微肥处理下油分含量最高,高蛋白品种与高油品种对微肥的作用表现出相反的结果。不同的微肥对大豆的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影响,硼、钼和锌对提高蛋白质含量有显著作用,硫、铁和铜对提高油分含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盐碱地土质差、水稻产量低的问题,以不施用腐植酸(A0)及化肥常规用量(B1)处理为对照,研究化肥减量[常规用量减量20%(B2)]配施不同类型腐植酸有机肥[粒状腐植酸有机肥(A1)、粉状腐植酸有机肥(A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量水平下,A1处理明显增加水稻穗数,A2处理明显增加水稻结实率,从而2个处理较A0处理增加产量;不同类型腐植酸有机肥均可明显降低稻米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增加垩白度和垩白粒率,A2处理明显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评分,其中,食味评分较A0处理提高3.40%,但A2处理降低蛋白质含量。B2处理总体上可明显降低水稻穗数、穗粒数,降低产量,同时明显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增加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评分。A1B1处理可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并明显增加糙米率。A2B2处理明显增加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外观品质,A2B1处理明显增加稻米食味评分。综上,A1B1处理产量最高,A2B1处理食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对高蛋白大豆品种黑生101进行栽培密度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栽培密度为25万株/hm2左右时产量最高,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黑生101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叶喷肥及宝鹤大豆肥效果明显,进而提出了高蛋白大豆黑生101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豆蛋白质的积累动态及其与产质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试验以 3个大豆品种 (东农 4 2、合丰 35、绥农 14 )为材料 ,通过 3种施肥水平处理 (零肥、中肥、高肥 ) ,探讨不同营养水平下不同大豆品种中各器官中蛋白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与产质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叶中蛋白质含量以苗期和始花期为高峰 ,始花斯以后平稳下降 ;茎中蛋白质含量随生育期而下降 ,但降幅不同 ;荚皮蛋白质含量随生育进程迅速下降 ;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变幅不大 ,呈在籽粒充实期至黄熟期降低 ,而后又回升的趋势或随生育期微增的趋势。同化运输氮素能力强的品种 ,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也高。蛋白质积累以籽粒充实后期为主 ,持续至收获 ,所以黄熟期以后的作物生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合丰47脂肪、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得出,处理B、C、E、G、H、I均具有增加其脂肪含量的作用,处理D、E、F、G、H、I均具有增加其蛋白质含量的作用,处理C、D、F、G、H均具有增加其小区产量的作用,部分处理增加了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肥施用量与磷肥运筹对云光109叶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光109为材料,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不同氮肥水平(B0、B1、B2、B3、B4、B5)与磷肥运筹(A1、A2)相结合,研究云光109叶长、剑叶SPAD值变化,并分析对其产量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光109在磷肥运筹A2时叶长顺序为倒2>倒3>倒4>倒1>倒5,在磷肥运筹A2各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叶长、抽穗灌浆期剑叶的SPAD值大于磷肥运筹A1。通过不同氮肥水平与磷肥运筹措施,明确了云光109在生育后期施磷可以使其在抽穗期增加叶长,提高剑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氮肥施用量为B3与磷肥运筹A2组合产量最高,达11.88 t/hm2。  相似文献   

15.
根瘤菌与微肥对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大豆生产过程中根瘤菌和微肥的合理使用,采用根瘤菌、微肥、根瘤菌+微肥、对照4个处理,在大豆苗期(V3)、盛花期(R2)、盛荚期(R4)、满粒期(R6)对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在大豆成熟期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瘤菌和微肥的使用在大豆不同生育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产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施用根瘤菌、单独施用微肥或根瘤菌和微肥同时施用均可提高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根瘤菌+微肥处理产量为2 643.07kg·hm~(-2),在各处理中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26.02%;根瘤菌处理增产18.33%;微肥处理增产21.73%。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高油大豆品种黑农44不同播法、不同施肥处理对子粒产量和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垄上穴播 B3(黑农44 常量化肥 有机肥 有机复混肥)和垄上穴播十B4(黑农44 有机肥十有机复混肥)组合增产效果显著,其对应的单株英数亦表现出类似的结果,其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和黑农44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由于子粒产量的增加带动了脂肪和蛋白质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绥农20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9个不同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绥农20脂肪、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在各肥料组合间有显著差异,单株荚数和产量在各肥料组合间有极显著差异,其它性状在各肥料组合间无显著差异。C、E和F等三个肥料组合具有增加大豆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作用,能使高油大豆绥农20极显著增产。尤其是F、E两个处理,还具有提高绥农20脂肪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豆田用生多素在叶面进行喷施处理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要掌握好喷施的时期和浓度.A剂型处理高蛋白大豆可使蛋白略有增加,对高油大豆进行处理,脂肪变化不大,但可使脂肪、蛋白总量增加;B剂型处理对高蛋白大豆的蛋白变化无影响,对高油大豆可使脂肪略有降低,但可使脂肪、蛋白总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覆膜条件下新农菜豆1号在6种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粗、节数减少,节间长度、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增加,百粒鲜重与氮肥关系不显著,分枝数先增后减,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后减。以施氮量90 kg/hm2时产量、品质及效益最高,鲜荚产量为17 002.10 kg/hm2,蛋白质含量为39.82%,可溶性糖含量为64.62 mg/g及脂肪含量为16.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