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鲟鱼资源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鲟鱼类为目前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辐鳍鱼类。近20年来,因环境污染及沿江、沿河修建引水工程及筑坝而阻断了其徊游通道,使其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有些种类已濒临灭绝。为挽救这些濒危物种,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研究,并人工繁殖鱼苗进行大规模人工放流。随着科研工作的步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国家又先后开展其人工养殖。据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的若干年中,特别是下个世纪前期,鲍鱼将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养殖种类。因为奋鱼的肉可食用,而且营养价值较高;皮可制革,而且是优质特种皮革;鱼卵可制作鱼子酱,且国际售价达几万美元一吨…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申请的"一种高原鱼类苗种运输与驯养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1510108354.2。发明人为朱挺兵、郭威、吴兴兵、杨德国。开展高原鱼类的人工驯养和繁殖技术研究以保护和恢复高原鱼类自然种群是当前急需开展的工作。而高原地区往往人烟稀少、环境条件差、科研力量薄弱,无法就地开展高原鱼类的人工驯养和繁殖技术研究,可替代的方法是将高原  相似文献   

3.
岩礁鱼类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岩礁鱼类及其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资源量锐减,栖息地退化。为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面临的重重压力,以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基础措施的海洋牧场建设成为世界沿海国家的战略性选择。开展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解析生物对鱼礁结构物和人工生境的响应行为及人工环境对岩礁鱼类行为的影响,对优化水生生物放流策略、提高增殖物种成活率、养护生物资源、科学开展人工鱼礁工程建设和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岩礁鱼类在栖息地选择、索饵、繁殖、集群、领域、防御等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梳理了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就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更高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德宏州大兴开发水电站建设,境内江河干流及支流的水电资源基本被开发利用,由于在江河中筑坝建水电站,阻断了原有鱼类洄游通道,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保护和恢复江河原有鱼类资源,2008年以来德宏州水产站组织开展本地野生鱼类人工驯养繁育技术研究工作。通过几年驯养繁殖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今后开展野生鱼  相似文献   

5.
<正>王天才(奉献奖)王天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水产局局长,长期坚持积极投身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由其主持申报呼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国家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相继申报建立了盘古河国家级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黑龙江呼玛湾国家级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王天才主持开展了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分步实施计划,自2007到2017年,连续11年,共人工放流珍稀冷水性鱼类80万尾。争  相似文献   

6.
长江渔业资源现状与增殖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刊从2002年11期开始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就长江人工放流问题展开了讨论,分别推出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张兴忠教授的文章“长江人工放流“四大家鱼”问题商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沈俊宝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资源急需保护和增殖”、中国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放流的历史与现实”,张教授的主要观点是:以长江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目前不宜在长江水域投放“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苗种,应根据三峡大坝即将建成这一新情况对长江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护并增殖长江“四大家鱼”等鱼类资源;沈教授的主要观点是:人工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增殖水产资源的普遍做法,长江“四大家鱼”是我国的宝贵资源,亟需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但必须进行充分论证;桂教授的主要观点是:四大家鱼和许多长江特有鱼类及其遗传多样性是长江流域独特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哺育的,其养育和保护必将有赖于其生态系统的完整。因此,保护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环境才是最根本的措施。本期推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陈大庆教授的文章“长江渔业资源现状与增殖保护对策”,其主要观点是:人工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恢复鱼类资源的普遍方法,为弥补长江渔业资源再生量的不足,建议建立更多的长江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站,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流域大型水利工程、人工增殖放流等对渔业资源和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效果评价,制定相应措施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 在此,本刊编辑部再次诚邀关心长江渔业资源的各方人士,为有效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曾胜勇 《科学养鱼》2022,(10):74-75
<正>为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为鱼类提供生长、索饵、庇敌和繁殖的场所,人们通过向江河、海域投放人工鱼礁,从而达到对鱼类的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地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原有的人工鱼礁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能得到一定的聚鱼效应,但不能随时监测周围的鱼以及环境状态,效果不好评估,资源利用率不高,经济效果也不甚理想。这样不但降低了人工鱼礁的功能性,而且不能为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带来较为直观的观测分析便利。笔者通过对目前人工鱼礁存在的缺陷及不足,提出一种具有智慧监测效果的人工鱼礁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石城子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区系组成,于2016年5—6月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石城子河流域有鱼类10种,隶属于2目3科,渔获物优势种为麦穗鱼、鲫鱼以及斯氏高原鳅。鱼类群落结构以杂食性、中下层鱼类为主。斯氏高原鳅、长身高原鳅以及短尾高原鳅为该流域土著鱼类。同历史文献资料相比,鱼类区系已经发生变化。综合分析认为,石城子河流域鱼类区系应划入中亚高山区陇西(山麓)亚区;石城子河流域与河西走廊内陆水系在历史上具有紧密的水力联系;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水文条件改变加之人工移植是内陆河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区系组成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是我国特有珍稀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其幼鱼体形独特,近年已成为国内外观赏鱼中的珍品.70年代以来,国内开展了胭脂鱼的移养驯化、人工繁殖及有关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但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尚未见专门研究.1990年《胭脂鱼全人工繁育技术》课题被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作者在承担该项目研究中,开展了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试验.现将几年来开展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银盾鱼学名黑刺盖太阳鱼(Pomoxis nigromaculatus),隶属太阳鱼科,黑刺盖太阳鱼属。原产于北美,为淡水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可与鳜鱼媲美,并且通过人工驯化,可用配合饲料进行人工养殖。2013年,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引进了美国银盾鱼,在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开展了银盾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并获  相似文献   

11.
<正>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同时艳丽的体色又赋予其很好的市场价值,经济价值极高,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具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有学者对豹纹鳃棘鲈的繁育及养殖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人工养殖豹纹鳃棘鲈饵料以鲜杂鱼为主,没有专门为其生长发育需要而设计的优质配合饲料。随着豹纹鳃棘鲈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适宜的饲料开发相关问题日益显现。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开展豹  相似文献   

12.
沈维兰 《齐鲁渔业》2009,(10):44-45
巴西鲷是巴西国内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该鱼体侧扁,尾叉型,具一脂鳍,体色银白色,鳞片粗糙;杂食偏植物性,经驯化可较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且对蛋白质要求不高;为暖水性鱼类,适应水温范围为8~36℃;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易于养殖。作者从2005年开始与同事开展巴西鲷的人工批量育苗生产,苗种生产已达规模化生产水平。现将其苗种规模化生产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养殖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鲈鲤(Pexcocypxis.pingi)属鲤科、鲃亚科、鲈鲤属。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四川岷江、马边河(岷江支流)、青衣江、安宁河、细砂河(雅砻江支流)。受生态环境的改变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已面临灭绝,被列为濒危鱼类,现已列为四川省珍稀保护鱼类。公司同西南大学合作,开展了鲈鲤的人工养殖及繁育工作,对渔业生产的发展及对资源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继以往工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黑鲷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鲷 Sparus macrocephalus Basilewsky 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是很受欢迎的高档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我国沿海正在开展黑鲷的人工繁殖与养殖的试验。关于盐度对硬骨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实验,国内、国外均有报道。但盐度对鲷科鱼类发育的影响至今尚无系统资料。本实验是用人工配制的不同盐度海水培养黑鲷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仔鱼孵化和卵黄囊消失等方面进行了观察研究,为鲷科鱼类的人工育苗积累了一些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长江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人工鱼礁建设后的效果,分别于2019年8月和12月,采用渔业资源传统调查与水声学探测结合的方法,对铜锣峡江段开展了资源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域鱼类组成共计70种,隶属于6目14科,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0种;人工鱼礁区域鱼类分布以小个体为主,夏季和冬季体长超过6 cm的个体占比分别...  相似文献   

16.
正鱼礁是海底的隆起物和堆积物,其上附着和生长着大量饵料生物,人工鱼礁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鱼类构建一个觅食、生长、繁殖的"安全屋",以达到增加海洋水生动物多样性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作为最早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广东省先后投入资金8亿元,建成人工鱼礁50座,礁区核心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到8处。人工鱼礁的投放,犹如神来的一笔,人工鱼礁不仅能保护、增殖鱼类,还  相似文献   

17.
<正>沙塘鳢俗称土布鱼,是一种小型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域,也是江、浙、沪地区的传统名贵鱼类。近年来,随着天然水域沙塘鳢资源的不断下降,其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经济效益提高,市场前景看好,开展沙塘鳢的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和生产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在2016年进行了沙塘鳢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受精卵孵  相似文献   

18.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技术是六十年代必起的,属于染色体遗传工程。此技术首先在苏联兴起,而后欧美等国相继进行了研究。所谓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生)就是使遗传上去活的精子进入未受精卵使卵单性发育。在这里人工去活的精子仅起激活卵子发育作用而不参与遗传物质。这项技术的建立不仅能控制性别,而且由于使其雌性染色体加倍高度近亲,这就为迅速建立鱼类纯系  相似文献   

19.
陈成进 《水产养殖》2011,32(6):14-16
鬼鲉(Inimicus japonicus)俗称虎鱼,属鲉形目、毒鲉科,分布于我国、朝鲜和日本,为近海底栖肉食性小型鱼类。其肉质鲜美,有清凉解毒功效,是一种优质的增养殖经济鱼类,目前我国沿海一些地方开展了鬼鲉人工养殖生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用于鱼类室内三维跟踪的红外反射系统很多鱼类养殖设施已装备了由人工操纵的摄像系统,用于鱼类行为监测。例如,鱼一旦吃饱就关停的投饲系统,或监测由水质恶劣或疾病导致的鱼类行为异常。本研究展示的用于室内跟踪鱼类的三维红外反射(IREF)系统可让鱼类行为的监测自动化,其因省去了人工连续监控的需求而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通过剔除人为主观因素而提高了鱼类行为分析的准确性。该系统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