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孔子在礼备乐和的传统社会文化模式中,把音乐的安放与以个人修身养性、安生立命、合乎“众乐”的礼教相融相生,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善”、“仁”、“和”不仅是对伦理思想的提炼亦是对音乐法则的普遍抽象,本文拟从孔子的礼乐观、乐论和乐教三方面论证孔子音乐思想的伦理价值及音乐伦理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礼的形态原型来源于乐。远古时代“事神人之事”的表现形态是“乐”而不是“礼”,上古以祭祀礼仪为中心的各种“礼”的存在是以“乐”的形式出现的,“礼”、“乐”实为一体,“礼”藏于“乐”。真正“礼”观念的出现,是从“礼节”和“仪节”开始自乐舞中分化出来开始的,并且这种分化又开始于人们对神灵态度的变化。从以乐舞降神到以乐舞祭神的转变,使原来融合在乐舞中的“礼节”和“仪节”逐步分化成为事神仪式中具有独立意义的元素,同乐舞一起构成整个事神仪式。礼乐关系也已开始从“礼藏于乐”的融合状态转向礼、乐独立,共同服务于事神礼仪的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中专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在当时“乐”也可以理解为艺术的总称。2002年10月甘肃省教育厅转发了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3号令《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中专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早在 2 0 0 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 )。在当时“乐”也可以理解为艺术的总称。 2 0 0 2年 1 0月甘肃省教育厅转发了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相似文献   

5.
在《通志·乐略》中,郑樵基于当时文人对古代诗乐所取的重文学而轻音乐的态度,第一次大胆地提出了“声贵说”这一犀利观点。他从音乐与义理、文学、古题名这三方面的联系来论述,提倡诗乐应以音乐为重,以期恢复自《诗三百》以来“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用声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人类社会从古迄今都非常重视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春秋儒家视礼乐并重,极言“礼乐教化,系天下之根本”,并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结论。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音乐教育不只是教育的一个门类,更不是一种可有可无、无关大局的细微末节,而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教育的精神”。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又与人们生活不能分割,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价值。本文欲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价值,起因于我国各级教育对音乐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孔子饮食思想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88-5589
孔子在饮食、营养、卫生等饮食思想的研究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贫而乐,富而礼”的思想主张。孔子把“礼”用到饮食上,非常注重饮食礼仪,认为饮食必须合乎“礼”,做到“欲而不贪”。应该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是其饮食思想体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田庆锋 《甘肃农业》2006,(11):312-313
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史的研究逐渐受到了教育学界和历史学界高度重视,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分“古代农村教育”、“近代农村教育及乡村教育”、“私垫教育”、“革命根据地和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农村教育”等四个专题进行述评。其中难免挂一漏万,敬请方家指正。一、古代农村教育史研究古代农村生活是古代农村教育形成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也是我国教育传统形成之杜会基础。教育传统又与前现代农村教育相互影响。学者们从教育哲学和文化学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古代教育传统的结构、特征和内容等问题。丁钢《中国教育传统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文化的关系》(载《教育研究》1987:12)利用文化学的方法对中国教育传统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其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牡2002年版)对中国教育传统结构及其现代性、中国民间社会教育心理传统、中国教育传统的非正式制度(包括民间文艺教化、作为伦理教化的宗族制度、农业习俗教育等)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此外还有郭齐家《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现代意义》(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5)、刘鸿远《试析古代德育的政治性》(载《中州学刊》1999:1)等。  相似文献   

9.
《大明律》的制作修订 ,与以前的律书一样 ,充分体现了依礼制法、以礼入法、以法护礼、以法行礼的原则精神。首先 ,“明礼以导民 ,定律以绳顽”,是明洪武君臣制定《大明律》的宗旨。其次 ,《大明律》“重礼”,亦足以证明古代刑法依据礼制并维护礼制。再次 ,《大明律》及其炮制者与古代律书、礼书有很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自身的发展,只有人人都成为身心健全的君子,人类的进化才告完成。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展开,将礼乐教化作为培养君子的主要途径。周人总结历史教训后,选择礼治的道路。中国文化中的“礼”,范围广大,几乎无所不包,相当于西方人的“文化”。从学理上而言,礼以治身,乐以化性,礼乐双修,是完人教育的最高层次。礼的社会功能,是为社会提供符合道德理性的规范,加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是移风易俗的最好“抓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蕴藏了大量的有关文学的言说和著述,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它的命名就从没间断过。主要命名有“中国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理论”、“诗学”、“文论”,可都有不足。相比较于这些外来的和现代的语汇,“文说”倒是历史的还原,它能准确地体现“中国”、“古代”说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述形态,使中国古代“文说”与现代“文论”的差异和西方“诗学”的区别从名称上就可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该丧礼文献乃系传统村落文化田野考察所得,是相对于我国古代官方“国礼”文献而言的“村礼”“族礼”“家礼”新见文献。因而,《文公家礼·丧礼》一方面其体现了官方大传统下的儒家正统丧礼的观念,另一方面因受历史、地域以及包括佛道在内的其他文化体系的影响而自成特色,是研究清代湖南地区社会风情、地方历史文化尤其是民间丧礼的重要新见史料,颇具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就有着极为丰富的古代农业文献,这些宝贵遗产是我们今天建设现代化强国所必须珍视、利用、借鉴的。本文从民族自信心、农业技术、献身精神等方面论述我国古代农业文献对现代农科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琵琶曲《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形式。从音乐发展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段落。第一部分包括“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五个小段落。“列营”是全曲的引子 ,节奏比较自由而富于变化。通过宫调和调式的游移多变 ,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壮观的古代战场的壮丽画面。在鼓、号、炮声以后 ,出现了一段气息悠长 ,而又稳健庄重的旋律 ,用轮指演奏。这一段是“吹打开门” ,它模仿了古代军帐中的军乐吹打之声 ,就象古代的军乐器筚篥、胡笳等在吹奏一样 ,坚定而又威严 ,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  相似文献   

15.
“豫卦”的主旨,就是乐而奋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豫卦”实涵情刚性柔,情动性柔的德性意识.豫顺以动,天地如是,万物如此,莫不乐得其乐而有所表示,有所创造建和有所作为.刚应而志行,制礼以明备,就能把握乐的时度,不出差错,从而做到乐而不忘忧,不得意忘形,不为所欲为,乐而能艰苦卓绝,而能奋发有为,这便是“豫”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傩"在我国文化长河中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我国历史上主要的文化现象,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消灾以及消难纳吉等多种祭礼仪式音乐形式。江西作为我国傩文化主要发祥地,特别是万载县的傩舞,将江西传统的傩舞及傩乐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了具有独特性与代表性的地方傩。其中不仅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特征,也对本地民间的音乐精华进行了吸收。因此,从"非遗"视野下对万载"开口傩"文化的音乐特征及音乐价值进行有效的研究,使江西傩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25回里,王熙凤当众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为何吃了人家的茶,就得给人家当媳妇?原来,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在我国人们生活中摆上了重要地位,在海峡彼岸台湾,人们习称茶叶叫“茶米”,意寓茶叶比大米更重要,故冠在“米”之前。台湾同胞中,相当大部分是古代闽南、粤东的移民后裔,台湾同胞秉承闽南、粤东的饮茶风习。至今,台湾民问饮茶之风不但盛行而且十分讲究,男婚女嫁也以茶为礼。适婚闺秀接受男方聘礼叫做“下茶礼”或“茶定”。据载,早在明朝,就已有了这…  相似文献   

18.
“豫卦”的主旨,就是乐而奋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豫卦”实涵情刚性柔,情动性柔的德性意识。豫顺以动,天地如是,万物如此,莫不乐得其乐而有所表示,有所创造建和有所作为。刚应而志行,制礼以明备,就能把握乐的时度,不出差错,从而做到乐而不忘忧,不得意忘形,不为所欲为,乐而能艰苦卓绝,而能奋发有为,这便是“豫”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书刊介绍     
我国第一部研究农史的专刊问世 由本院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经济的学术论文从刊《农史研究》第一期最近出版,并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开始发行。 《农史研究》的发刊,是为了贯彻“古为今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就古代农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方面开展探讨和交流,使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一泡桐原产我国温带地区,分布很广,是劳动人民栽培历史最久的用材树之一。也是古代制作乐器的良好材料。在远古时期,就有“神农、黄帝削桐为琴”的传说。《帝王世纪》载“禹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证明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前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时代,部落首长的夏禹就曾以桐木为棺材。两千六百多年前的《诗经·鄘风》记载着:“树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